潘照臨卻幸災樂禍的笑道:“那不更好?公子不是說過想讓大家的思想更加活躍嗎?”

    石越卻到底不能如潘照臨一般輕鬆,雖然他知道便是晚清那般黑暗,報紙一樣可以議論時政,宋朝之開明,為曆史所僅見,大環境其實已經相當不錯。但是,如果桑充國一再摸王安石新法的老虎屁股,會有什麽樣的後果,他是不敢去想的。何況這“天下唯公”的說法,其中暗含的意義,隻怕不僅僅是公羊家的“天子一爵”這個說法那麽簡單……

    四月二十五日,傍晚,土市子鬧市。

    在中書省議了一天的事,市易法和保馬法的條例改了又改,“馮京和石越提的意見還真是多!”王安石坐在馬車上閉目養神,一麵迴想白天的事情。反對保馬法最厲害的,其實倒不是馮京和石越,而是樞密使文彥博和吳充。為了在廷議之時減少樞密院的阻力,在政事堂商議停當,是有必要的……

    “賣報,賣報——《汴京新聞》今日創刊,白水潭山長桑充國公子要建三百所義學!賣報,賣報,十文一份,一報在手,盡知汴京風物……”清脆的童聲沿街呦喝,遠遠傳來。王安石這才想起,自己沒有用儀仗,也沒有清街,所以才能聽到這些聲音,他心中奇怪,敲了敲車門,向從人問道:“什麽是‘報’”?

    從人呆了半晌,紅著臉不好意思的答道:“這……相公,小的也不知道。”

    “那便去給本相買一份來,看看就知道了。”王安石吩咐道。

    “是。”從人答應一聲,連忙停下馬車,用最快的速度買了一份報紙迴來,恭恭敬敬的遞給王安石。

    十文錢一份的報紙,相當於一個低等廂軍一天的薪水,如果在鄉下,沒有幾個人買得起,但是在汴京就不相同,也就是客棧裏一盤小菜,或者進浴堂洗一次澡的價錢。而以白水潭、桑充國名氣與號召力,第一期報紙又是新鮮事物,五千份報紙上午麵世,到了傍晚,就已被搶購一空。王安石能買到,完全是因為運氣好。

    這些王安石自是不知,他接過還散發著墨香味的報紙,見報頭印著四字草書——“汴京新聞”,下麵就是日期;第一版是整版的創刊詞,介紹報紙的功用,提出六大主張;第二版叫時政版,介紹朝廷變法的時局,各條法令的意義,哪個衙門是主官,後麵附有一個自稱“山野散人”的點評;第三版、第四版叫經義版,各個學派在這裏寫短文發表自己的觀點,甚至互相攻訐;第五版、第六版叫市井版,介紹發生在東京和全國各地的各種新聞;第七版叫文學版,是一些才子詞人的詩詞歌賦;第八版便是底頁,叫焦點版,這一期竟是大幅介紹發生在開封府一起奇案的過程,並專門有人點評開封府斷案引用律令是否合法、公允!

    王安石坐在馬車上,一頁一頁翻下去,一邊點頭稱是,便是看到時政版,他也暗自點了點頭——這一期沒有說他的壞話,隻是詳細講敘《青苗法改良條例》的各種細則,在各地的執行情況,評論中也說了他幾句好話。至於經義版的爭執,他卻是已經見怪不怪了。一直翻到最後一頁,王安石的臉色卻終於變了。這一版公然點評官府的案卷,完完全全是以民議官——官員的好壞,自有上司和監察禦史監督,豈能容這什麽“報紙”來說三道四?這樣下去,桑充國豈不是成了在野的禦史中丞?

    想到這裏,王安石抬起頭來,喝道:“停。掉轉馬車,本相要麵聖。”

    王安石不知道此時皇帝也正和石越討論著《汴京新聞》。

    趙頊一麵饒有興趣的看著手裏的報紙,一麵笑道:“這個桑充國倒有點意思,這個‘報紙’,不就是卿的《三代之治》裏的東西嗎?”

    石越笑道:“正是。陛下。不過這第八版以民議官,隻怕會惹來朝中大臣的不滿。”

    這一點,趙頊自然是心知肚明——多一個地方監督他們,朝中大臣肯定會不滿。他想了想,既覺得這樣做可以有人監督那些官員,未必不是好事;又覺得朝廷的威信似乎頗受影響,而且萬一這些報紙誹謗的話,影響更壞……一時竟是拿不定主意。他看了石越一眼,道:“卿有什麽好建議,與朕說來。”

    石越欠身笑道:“陛下聖明。桑充國與臣其實有兄弟之情,但是他這次創辦《汴京新聞》,臣並不以為然……”

    趙頊打斷了石越,奇道:“這是為何?朕以為這報紙很好。朕在宮中,出去不易,難知民間疾苦。這報紙能將民間之事一一寫來,還有這些叫什麽‘廣告’的,有酒的價格,糧食的價格等等,朕讀了這些,便知道民間是什麽情形。這報紙還可以向百姓介紹朝廷政令,雖然略有僭越之嫌,然而也是教化百姓之意……”

    石越見趙頊滔滔不絕說來,倒似比自己更維護這報紙,心裏不禁好笑。不過這報紙現在製約的是朝中的大臣,皇帝又很年輕,對新鮮的東西抱有好感,倒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他卻並沒有真正意識到,其實在君主製下,隻要不至於動搖皇權,皇帝對於報紙這類東西,與官僚體製下的官員們,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好不容易等皇帝說完,才迴道:“陛下真是聖明。報紙這個物什,說白了一方麵是為百姓說話的,另一方麵則是為朝廷說話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下情上達,上情下達,如此奸吏不能從中欺上瞞下,再不能一手掩盡天下人耳目。報紙便是民間之耳目。隻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趙頊點了點頭,說道:“卿說得有理。且說說這弊又在何處?”

    “這報紙的弊端,其一,是免不了議論朝政,有時就免不了要損害朝廷的威信;其二,這報紙說的話,未必就一定可信,難免沒有激憤之辭,不實之語;其三,報紙未必不會被奸人所利用。而報紙流傳極廣極快,有這些弊端,就是隱患。”

    趙頊這時又覺得石越所說有理,不由問道:“可有良法絕其弊,興其利?”

    石越不覺笑了笑,順著皇帝的話頭說道:“臣有幾個方法,不知道是否可行,請陛下聖裁。”

    “子明且說。”

    “臣以為,要除其弊,則不可斷然取締報紙,否則難免為後世所譏。報紙雖近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但說到底,也是民意,是清議,防民之口,終非明君智者所為。所以陛下欲除其弊而興其利,實是英明。而要除其弊,其要點莫過於預防。而預防之策,其一,是立法,臣以為可以製訂《出版管製條例》,什麽事情不可以說,什麽事情不可亂說,都要規定得一清二楚,違者則有各種懲罰。而其要點,則是既不過於繁苛,又不可以過於簡略,養成民間士風氣節,凡讀書人皆能以天下為己任,這才是最要緊的。其二,則是報紙不能隻有一家,隻有一家,容易被人控製,受人利用,有人挾清議來要挾朝廷,也不可不防。所以不如朝廷以開明之姿態,鼓勵天下士民興辦報館。一方麵可以借報紙教化天下百姓,一方麵使報紙互相製衡。”石越這些主意表麵很保守,又要管製報紙,又要製衡報紙,其實卻不過是以退為進之計。若依了這個計劃,則天下報紙叢生,風氣養成,結果誰能預料?

    趙頊哪裏知道背後的用心,聽了這話,不由笑道:“石卿眼光長遠,如此這般,確是良策。”

    正在誇獎間,有內侍匆匆來報:“陛下,王丞相求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宋·大結局(全15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越並收藏新宋·大結局(全15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