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就當勞其中百累
不朽家族,我能改變子孫資質 作者:通通如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元九十九年秋
又是一年豐收盛景,各地農戶奔走田野,臉上洋溢著歡喜笑容,割糧打穀,納倉留種,各地農陽君廟前的稻穗越堆越高,歡唱豐年。
這自然也讓明玉都內的那方農公神像靈蘊日益雄厚,濃鬱生輝,如沐神光,就好似人間神隻安坐在高台上,正悲憫地俯瞰世人。
隻是,其中魂魄卻遲遲沒有蘇醒的跡象,周文瑾也隻能自族中求來一些魂靈水,作滋養明效,以期盼周承陽早日複蘇。
而在城東的武館內,周修武安坐後院,氣息綿長似淵,浩瀚如海,即便閉目養神,也依舊能從其身上感受到一股恢宏氣勢。
不過,其周圍卻是圍聚著六七個兩三歲的孩童,正嘰喳吵鬧個不停,也是讓其憂愁睜眼,滿是疲憊。
“爺爺爺爺,您在幹什麽呀?”
有文靜小子靠上前,攥著他的衣角糯糯低語,也有稚子坐在地上,身上沾滿灰塵,卻依舊指著嘴巴唿喊不止。
“我要吃糖,我要吃糖……”
也有女孩趴在門板前,望著外頭擂聲作響、肌肉賁發的眾多武夫,也是眼冒金光。
“我也想練武,爺爺您教我好不好啊。”
聽著耳邊嘰喳不止的吵鬧聲,周修武饒是已成就煉神境,也隻感覺心煩無奈,無從寧靜,尤其是望見不遠處同樣被孩童包圍的大月伊,其也是喚出一聲長歎。
三年前,周文燧同他說要為宗脈開枝散葉,傳承香火,他隻當是一句戲言。
卻不曾想,不過短短三年,周文燧就生出了七兒五女,謝泠等妻妾腹中更是還懷著好幾個,堪稱恐怖。
而這些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留在族地尚且好說,如今漸漸大了,可真就是害苦了他和大月伊,每每打著看望長輩的名義送來,就終日再難有片刻安寧。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得讓這些孩子早些立誌明學,養而教之才行。’
“爺爺,好不好嘛……”
衣袖的晃動將武夫的心神拉了迴來,望著麵前活潑的小孫女,再感受其資質根骨,武夫和藹含笑,柔和撫摸其腦袋。
“練武可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嘉薈受得了嗎?”
……
閑水庭內
周曦越身著一襲黑綢長袍,安坐其中,威壓磅礴雄厚,恢宏恐怖。
黑綢衣袍將庭閣角落鋪滿,引得穹頂的人道潮流散落,化作點點金煌明輝,於綢袍上勾勒出山河紋理,點綴鳥獸生靈圖案,以作君王袍。
而在其頭頂,周皇印璽威勢愈發厚重,其上紋理縱橫有形,時刻散發著恢宏氣機,壓得尊皇劍和那赦冊玉帛顫動不止,皆低落半個身位。
在這一年間,因為鎮南郡國向南開拓百餘裏山河,得以新添了蕩江道,北地百姓紛紛南下落戶,安家置業,以作生息所在,再加上趙國刻意地將百姓遷到較為太平的西南地界,也讓郡國人口呈現出暴漲趨勢,如今已然達到了一千六百餘萬!
而如此龐大的人口數量,所提供的人望自然也是極其雄厚,堪稱洪流。
這是讓周皇印在短短數十年內,接連蛻變升華,若不是受限於周曦越本源,隻怕其都有可能孕靈顯智,向著靈寶層次蛻變。
至於另外幾樣寶物,雖然比之要差上不少,卻也皆踏入法寶門檻,隻需再祭煉蛻變一二,就有望充當道參承載物。
如今壓製其突破的,除了趙清這位人族共主,剩下也就是治下凡人數量了。
不過,雖然郡國人口已有一千六百多萬,但單從數量上來說,卻是在西南四家中墊底,甚至連鄭家都有所不如。
畢竟,南陽、清遠、武原三府,經營了不知多少年,就算經曆諸多苦難,憑借其雄厚基礎,也能快速繁衍出大量人口,而鎮南府開拓不足百年,又如何能與三府相比。
而很多時候,凡人除了對人道修行有利外,其實也代表著資源,更象征著未來,如魔修噬魂吞血,以助修行;門派廣納弟子,以保宗門延續;修士湧現,以壯一方……
隨著西南這些年日益太平,這其中的優勢也是漸漸凸顯,其他三家湧現的修士越來越多,天驕也是在數量和質量上皆超過周家。
如今在人族大勢下,四家雖然和而聯盟,一致對外,但畢竟不是一家,內部自然也存在著利益爭紛;就如當下的定南分配,雖然四家不占疆土,但那些小勢力哪一個不是同四家有所牽連,哪一個不是有四家在背後作依仗。
這般爭奪下來,周家短時間內確實是占據上風,更從中得了不少好處;但時間一久,就必然會顯露頹勢,並且時日越久,這其中的差異就越明顯。
到那時,受影響的可不光是鎮南郡國,周家本族都可能為之受挫。
不知過去多久,周曦越緩緩收斂氣息,黑綢長袍唿展搖晃,頓時引得庭閣震動,澎湃人道洪流也跟著瘋狂翻湧,金煌璀璨,但在那方玉璽鎮壓下,卻是難掀半點波瀾。
其昂首北望,目光仿佛跨越了萬千山河,望向了那安坐明京之巔的昊明人皇。
“也不知,你要壓天下人修到何時。”
旋即,其垂首望向一旁的案桌,將一眾卷冊吸附身前,細細批閱。
“如今西南局勢漸漸安定,短時間內,再想開疆拓土已希望渺茫。”
“而就算有高產糧種供養,人口能大幅度增長,但想要支撐我成就玄丹,怎地也要兩千萬人才有能,更別說還有阿黎、修稷他們。”
“若是一味地循規蹈矩發展,隻怕終難皆全也。”
“是效仿那東夷王,以信仰相輔成道,還是大興土木,大作社稷,以啟民智?”
教化民智雖然是人道修行法中的首推之術,但因為其周期過於漫長,所耗繁重艱巨,稍有不慎更是會引得家國動蕩,所以一直不為各方施行。
畢竟,所謂的教化民智,可不是簡單地設立科舉、教授秀才童生那麽簡單,其要的是郡國上下絕大多數人都能識文認字,知書明禮,方為天下教化也。
單就是這一點,想要做到就已然極其艱難,就更別說這些民眾還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奔走他國,思動鬧事,乃至是蓄意謀反,想要管製極為困難。
也正因如此,絕大多數人道修士寧願多繁衍一些凡人,也不願意行如此賣力不討好之事。
將掌間卷宗合上,其眸光也隨之閃爍點點精芒。
“欲以小邦方國謀尊位,就當行旁人之所不能,就當勞受其中百累……”
又是一年豐收盛景,各地農戶奔走田野,臉上洋溢著歡喜笑容,割糧打穀,納倉留種,各地農陽君廟前的稻穗越堆越高,歡唱豐年。
這自然也讓明玉都內的那方農公神像靈蘊日益雄厚,濃鬱生輝,如沐神光,就好似人間神隻安坐在高台上,正悲憫地俯瞰世人。
隻是,其中魂魄卻遲遲沒有蘇醒的跡象,周文瑾也隻能自族中求來一些魂靈水,作滋養明效,以期盼周承陽早日複蘇。
而在城東的武館內,周修武安坐後院,氣息綿長似淵,浩瀚如海,即便閉目養神,也依舊能從其身上感受到一股恢宏氣勢。
不過,其周圍卻是圍聚著六七個兩三歲的孩童,正嘰喳吵鬧個不停,也是讓其憂愁睜眼,滿是疲憊。
“爺爺爺爺,您在幹什麽呀?”
有文靜小子靠上前,攥著他的衣角糯糯低語,也有稚子坐在地上,身上沾滿灰塵,卻依舊指著嘴巴唿喊不止。
“我要吃糖,我要吃糖……”
也有女孩趴在門板前,望著外頭擂聲作響、肌肉賁發的眾多武夫,也是眼冒金光。
“我也想練武,爺爺您教我好不好啊。”
聽著耳邊嘰喳不止的吵鬧聲,周修武饒是已成就煉神境,也隻感覺心煩無奈,無從寧靜,尤其是望見不遠處同樣被孩童包圍的大月伊,其也是喚出一聲長歎。
三年前,周文燧同他說要為宗脈開枝散葉,傳承香火,他隻當是一句戲言。
卻不曾想,不過短短三年,周文燧就生出了七兒五女,謝泠等妻妾腹中更是還懷著好幾個,堪稱恐怖。
而這些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留在族地尚且好說,如今漸漸大了,可真就是害苦了他和大月伊,每每打著看望長輩的名義送來,就終日再難有片刻安寧。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得讓這些孩子早些立誌明學,養而教之才行。’
“爺爺,好不好嘛……”
衣袖的晃動將武夫的心神拉了迴來,望著麵前活潑的小孫女,再感受其資質根骨,武夫和藹含笑,柔和撫摸其腦袋。
“練武可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嘉薈受得了嗎?”
……
閑水庭內
周曦越身著一襲黑綢長袍,安坐其中,威壓磅礴雄厚,恢宏恐怖。
黑綢衣袍將庭閣角落鋪滿,引得穹頂的人道潮流散落,化作點點金煌明輝,於綢袍上勾勒出山河紋理,點綴鳥獸生靈圖案,以作君王袍。
而在其頭頂,周皇印璽威勢愈發厚重,其上紋理縱橫有形,時刻散發著恢宏氣機,壓得尊皇劍和那赦冊玉帛顫動不止,皆低落半個身位。
在這一年間,因為鎮南郡國向南開拓百餘裏山河,得以新添了蕩江道,北地百姓紛紛南下落戶,安家置業,以作生息所在,再加上趙國刻意地將百姓遷到較為太平的西南地界,也讓郡國人口呈現出暴漲趨勢,如今已然達到了一千六百餘萬!
而如此龐大的人口數量,所提供的人望自然也是極其雄厚,堪稱洪流。
這是讓周皇印在短短數十年內,接連蛻變升華,若不是受限於周曦越本源,隻怕其都有可能孕靈顯智,向著靈寶層次蛻變。
至於另外幾樣寶物,雖然比之要差上不少,卻也皆踏入法寶門檻,隻需再祭煉蛻變一二,就有望充當道參承載物。
如今壓製其突破的,除了趙清這位人族共主,剩下也就是治下凡人數量了。
不過,雖然郡國人口已有一千六百多萬,但單從數量上來說,卻是在西南四家中墊底,甚至連鄭家都有所不如。
畢竟,南陽、清遠、武原三府,經營了不知多少年,就算經曆諸多苦難,憑借其雄厚基礎,也能快速繁衍出大量人口,而鎮南府開拓不足百年,又如何能與三府相比。
而很多時候,凡人除了對人道修行有利外,其實也代表著資源,更象征著未來,如魔修噬魂吞血,以助修行;門派廣納弟子,以保宗門延續;修士湧現,以壯一方……
隨著西南這些年日益太平,這其中的優勢也是漸漸凸顯,其他三家湧現的修士越來越多,天驕也是在數量和質量上皆超過周家。
如今在人族大勢下,四家雖然和而聯盟,一致對外,但畢竟不是一家,內部自然也存在著利益爭紛;就如當下的定南分配,雖然四家不占疆土,但那些小勢力哪一個不是同四家有所牽連,哪一個不是有四家在背後作依仗。
這般爭奪下來,周家短時間內確實是占據上風,更從中得了不少好處;但時間一久,就必然會顯露頹勢,並且時日越久,這其中的差異就越明顯。
到那時,受影響的可不光是鎮南郡國,周家本族都可能為之受挫。
不知過去多久,周曦越緩緩收斂氣息,黑綢長袍唿展搖晃,頓時引得庭閣震動,澎湃人道洪流也跟著瘋狂翻湧,金煌璀璨,但在那方玉璽鎮壓下,卻是難掀半點波瀾。
其昂首北望,目光仿佛跨越了萬千山河,望向了那安坐明京之巔的昊明人皇。
“也不知,你要壓天下人修到何時。”
旋即,其垂首望向一旁的案桌,將一眾卷冊吸附身前,細細批閱。
“如今西南局勢漸漸安定,短時間內,再想開疆拓土已希望渺茫。”
“而就算有高產糧種供養,人口能大幅度增長,但想要支撐我成就玄丹,怎地也要兩千萬人才有能,更別說還有阿黎、修稷他們。”
“若是一味地循規蹈矩發展,隻怕終難皆全也。”
“是效仿那東夷王,以信仰相輔成道,還是大興土木,大作社稷,以啟民智?”
教化民智雖然是人道修行法中的首推之術,但因為其周期過於漫長,所耗繁重艱巨,稍有不慎更是會引得家國動蕩,所以一直不為各方施行。
畢竟,所謂的教化民智,可不是簡單地設立科舉、教授秀才童生那麽簡單,其要的是郡國上下絕大多數人都能識文認字,知書明禮,方為天下教化也。
單就是這一點,想要做到就已然極其艱難,就更別說這些民眾還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奔走他國,思動鬧事,乃至是蓄意謀反,想要管製極為困難。
也正因如此,絕大多數人道修士寧願多繁衍一些凡人,也不願意行如此賣力不討好之事。
將掌間卷宗合上,其眸光也隨之閃爍點點精芒。
“欲以小邦方國謀尊位,就當行旁人之所不能,就當勞受其中百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