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特來相助
不朽家族,我能改變子孫資質 作者:通通如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主人,奴自年幼時誤入秘境,就被錮守於此殿,不得離去,對龍府所知甚少,隻知其分作一宮三殿及八方偏庭,各處皆有鎮守坐鎮。”
“至於各處有何靈物珍藏,奴就無從得知,還請主人恕罪。”
鱷龜抖動著身軀,渾然不敢張望周文崇臉色,又生怕為其所惡而打殺,急聲補充道:“但這長守殿寶物在哪,奴卻是清楚明白得很。”
說著,其龐大足肢沉悶踏地,引得四周壁壘動蕩,更將那黑水蛟妖的一節短骨踏得粉碎,化作齏粉。
轟隆。
隻望見一處壁壘轟然移動,潮水隨之傾瀉其中,瞬間就蔓延所有空隙,但卻無法將其中物樣淹沒,反倒隨著其中物樣蕩漾變化,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而那密室之物,正是一團蘊含磅礴生機的蔚藍汪水。
“迴稟主人,這便是長守殿所藏寶物,明波甘露。”
“奴和那蛇精就是憑借此寶,這才修行到如今修為。”
在明波甘露出現的刹那,周文崇二人不由晃神,尤其是高處的周文偃,更是在身魂本能渴望下,直落淵底,向著那汪水緩緩靠近。
明波甘露作為壬水道所屬的生性靈物,品階不定,若至於池淵河塘,則為靈泉,可孕生化物;若用以生靈修者身上,則可活人白骨,中和補性以延壽,尤其是像周文偃這樣因毒蝕而折壽的情況,於此物就更是如魚得水,這讓他如何不為之激動。
有了這寶物,那不僅僅是他,包括周承明,乃至日後的玄毒煉傳人,都將不用再為壽元擔憂,就算不能同正統道參法相提並論,少說也能和肉身化基相近,壽至四甲子。
“把這玩意帶迴去,叔祖一定非高興不可,玄毒煉有望……”
周文偃激動大笑著,將那汪盈水納入掌間,幹涸腐朽的肉身瞬間泛起些許生機,就連殘留毒性都被衝刷了些許,也是強忍著吞食欲望,將其塞入儲物袋內。
而在這過程中,周文崇時刻緊繃著,隨時做好鎮殺鱷龜,庇護胞弟的打算,見沒有異動發生,其這才心思平複。
“倒是懂事,往後便喚你惡奴吧,若安分守己,自可於我周家無恙長存。”
“惡奴,謝主人賜名,定別無二心。”
鱷龜妖物猛然叩首,頭頂嶙峋棘刺搖晃著,也是霸氣凜然。
“奴還有寶物要報,雖然殿中其餘寶物皆已耗盡,但這四周壁壘,以及其他殿庭石岩,卻皆是沉陰土所築,主人若是……”
此話一出,無論是沉穩長定的周文崇,還是那正歡喜的周文偃,皆陡然一怔,隨之望向四周高聳殿壁,眼露濃鬱異光。
雖然不知道沉陰土為何物,但既然這鱷龜說了是寶材,既然自家沒有此物,那就怎地也要帶迴去!
“拆!”
話音未落,便見周文偃腰間儲物袋大開,數道法器隨之掠出,破壁斷石,也顧不得整理分化,隻是一個勁地把往儲物袋裏裝,瞬間就將儲物袋塞得滿滿當當。
與之相比,周文崇的手段就顯得高明不少,其腰間緩緩爬出幾隻暗灰小蟲,隻有拇指大小,腹部臃腫肥大,極似蟻獸。
這些小蟲一落地,就開始無休止地啃食四周土岩壁壘,身軀隨之瘋狂暴漲,尤其是腹部區域,更是鼓脹得好似一戳就破的灰色巨球。
而這便是其為收集寶物,專門栽培的特殊蠱蟲吞寶灰蟻蠱,渾噩無智,唯有啃食本能,可將寶物加以凝實儲存。
隻是,此蠱蟲采集寶物也有諸多限製,隻能用於金石、土岩、盈水等不受自身變化的寶物身上,像火、木、雷等暴動易變的寶物,自然就采集不得。
並且,吞寶灰蟻蠱當下隻能承受一階寶物的道蘊影響,二階雖然也能承受,但用之則毀,也即是淪為一次性的消耗物。
但饒是兩人手段盡出,所有儲物法器都塞得盈滿,也隻將宮殿四壁去其三,周文崇隻能轉而望向那龐大鱷龜。
“惡奴,你腹中可能存物?”
聽到這句話,惡奴頓時驚顫生懼,畢竟腹中藏乾坤這樣的天賦,可不是什麽妖物都有的,但又怕惹惱主子,隻能嗡聲迴應。
“惡奴雖不能存物,卻可背馱重嶽,安穩如山,曾為這長守殿基石,主人盡管放在老奴背上,定無閃失。”
“主人若是為儲物發愁,奴曾聽那惡蛟言說過,那主宮內藏有昔日大妖遺澤,其中就有不少戮人族修士所得的儲物袋。”
聲音不輕不重,忐忑難定,周文崇聞聲遙望巍峨主宮,旋即轉而迴首,同弟弟將所剩壁岩搬至鱷龜背脊,便向四周偏庭掠去。
主宮為皇族所據,這是各方默認的事實,就算知道其中有寶物,在雨苒不求援的情況下,他總不能去與之爭搶吧。
並且,一方側殿都有兩頭化基妖物鎮守,鬼知道主殿內會藏著什麽強大妖物,他們兄弟二人實力盛在詭奇,而非強絕,與其冒險前往,還不如去其他殿庭,趁著各方修者還沒探尋完,多搬一些沉陰土走。
在離長守殿最近的偏庭內,兩個青雲門修士正同一化基中期妖物纏鬥,雖將妖物逼壓,但戰力捉襟見肘,短時間內難以將其斬殺,也是僵持不下。
如此情況,也和青雲門的製度有關。
雖然青雲門明麵上隻有不到十位化基修士,但這些背後所勾連的是一道道傳承,也即是長老席位,並不代表青雲門就沒有別的化基修士。
其不光暗中有修士,而且還專為閑雜瑣事而栽培了不少,但因為所修多為偏門法訣,所以戰力都比較中庸低下,名諱也不為旁人所知,麵前這二者就是其中之二。
“這妖物皮囊好生堅固,也不知要砍到何時。”
一修士傳音唿喊著,靈念卻陡然感知到四周水波泛起異動,瞬間便警惕起來。
“不好,有存在逼近,快……”
傳音未盡,一道洪亮聲音就於二人識海內響起,更有稀薄碧色隨之蔓延而來。
“周家周文偃,特來助二位道友。”
“至於各處有何靈物珍藏,奴就無從得知,還請主人恕罪。”
鱷龜抖動著身軀,渾然不敢張望周文崇臉色,又生怕為其所惡而打殺,急聲補充道:“但這長守殿寶物在哪,奴卻是清楚明白得很。”
說著,其龐大足肢沉悶踏地,引得四周壁壘動蕩,更將那黑水蛟妖的一節短骨踏得粉碎,化作齏粉。
轟隆。
隻望見一處壁壘轟然移動,潮水隨之傾瀉其中,瞬間就蔓延所有空隙,但卻無法將其中物樣淹沒,反倒隨著其中物樣蕩漾變化,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而那密室之物,正是一團蘊含磅礴生機的蔚藍汪水。
“迴稟主人,這便是長守殿所藏寶物,明波甘露。”
“奴和那蛇精就是憑借此寶,這才修行到如今修為。”
在明波甘露出現的刹那,周文崇二人不由晃神,尤其是高處的周文偃,更是在身魂本能渴望下,直落淵底,向著那汪水緩緩靠近。
明波甘露作為壬水道所屬的生性靈物,品階不定,若至於池淵河塘,則為靈泉,可孕生化物;若用以生靈修者身上,則可活人白骨,中和補性以延壽,尤其是像周文偃這樣因毒蝕而折壽的情況,於此物就更是如魚得水,這讓他如何不為之激動。
有了這寶物,那不僅僅是他,包括周承明,乃至日後的玄毒煉傳人,都將不用再為壽元擔憂,就算不能同正統道參法相提並論,少說也能和肉身化基相近,壽至四甲子。
“把這玩意帶迴去,叔祖一定非高興不可,玄毒煉有望……”
周文偃激動大笑著,將那汪盈水納入掌間,幹涸腐朽的肉身瞬間泛起些許生機,就連殘留毒性都被衝刷了些許,也是強忍著吞食欲望,將其塞入儲物袋內。
而在這過程中,周文崇時刻緊繃著,隨時做好鎮殺鱷龜,庇護胞弟的打算,見沒有異動發生,其這才心思平複。
“倒是懂事,往後便喚你惡奴吧,若安分守己,自可於我周家無恙長存。”
“惡奴,謝主人賜名,定別無二心。”
鱷龜妖物猛然叩首,頭頂嶙峋棘刺搖晃著,也是霸氣凜然。
“奴還有寶物要報,雖然殿中其餘寶物皆已耗盡,但這四周壁壘,以及其他殿庭石岩,卻皆是沉陰土所築,主人若是……”
此話一出,無論是沉穩長定的周文崇,還是那正歡喜的周文偃,皆陡然一怔,隨之望向四周高聳殿壁,眼露濃鬱異光。
雖然不知道沉陰土為何物,但既然這鱷龜說了是寶材,既然自家沒有此物,那就怎地也要帶迴去!
“拆!”
話音未落,便見周文偃腰間儲物袋大開,數道法器隨之掠出,破壁斷石,也顧不得整理分化,隻是一個勁地把往儲物袋裏裝,瞬間就將儲物袋塞得滿滿當當。
與之相比,周文崇的手段就顯得高明不少,其腰間緩緩爬出幾隻暗灰小蟲,隻有拇指大小,腹部臃腫肥大,極似蟻獸。
這些小蟲一落地,就開始無休止地啃食四周土岩壁壘,身軀隨之瘋狂暴漲,尤其是腹部區域,更是鼓脹得好似一戳就破的灰色巨球。
而這便是其為收集寶物,專門栽培的特殊蠱蟲吞寶灰蟻蠱,渾噩無智,唯有啃食本能,可將寶物加以凝實儲存。
隻是,此蠱蟲采集寶物也有諸多限製,隻能用於金石、土岩、盈水等不受自身變化的寶物身上,像火、木、雷等暴動易變的寶物,自然就采集不得。
並且,吞寶灰蟻蠱當下隻能承受一階寶物的道蘊影響,二階雖然也能承受,但用之則毀,也即是淪為一次性的消耗物。
但饒是兩人手段盡出,所有儲物法器都塞得盈滿,也隻將宮殿四壁去其三,周文崇隻能轉而望向那龐大鱷龜。
“惡奴,你腹中可能存物?”
聽到這句話,惡奴頓時驚顫生懼,畢竟腹中藏乾坤這樣的天賦,可不是什麽妖物都有的,但又怕惹惱主子,隻能嗡聲迴應。
“惡奴雖不能存物,卻可背馱重嶽,安穩如山,曾為這長守殿基石,主人盡管放在老奴背上,定無閃失。”
“主人若是為儲物發愁,奴曾聽那惡蛟言說過,那主宮內藏有昔日大妖遺澤,其中就有不少戮人族修士所得的儲物袋。”
聲音不輕不重,忐忑難定,周文崇聞聲遙望巍峨主宮,旋即轉而迴首,同弟弟將所剩壁岩搬至鱷龜背脊,便向四周偏庭掠去。
主宮為皇族所據,這是各方默認的事實,就算知道其中有寶物,在雨苒不求援的情況下,他總不能去與之爭搶吧。
並且,一方側殿都有兩頭化基妖物鎮守,鬼知道主殿內會藏著什麽強大妖物,他們兄弟二人實力盛在詭奇,而非強絕,與其冒險前往,還不如去其他殿庭,趁著各方修者還沒探尋完,多搬一些沉陰土走。
在離長守殿最近的偏庭內,兩個青雲門修士正同一化基中期妖物纏鬥,雖將妖物逼壓,但戰力捉襟見肘,短時間內難以將其斬殺,也是僵持不下。
如此情況,也和青雲門的製度有關。
雖然青雲門明麵上隻有不到十位化基修士,但這些背後所勾連的是一道道傳承,也即是長老席位,並不代表青雲門就沒有別的化基修士。
其不光暗中有修士,而且還專為閑雜瑣事而栽培了不少,但因為所修多為偏門法訣,所以戰力都比較中庸低下,名諱也不為旁人所知,麵前這二者就是其中之二。
“這妖物皮囊好生堅固,也不知要砍到何時。”
一修士傳音唿喊著,靈念卻陡然感知到四周水波泛起異動,瞬間便警惕起來。
“不好,有存在逼近,快……”
傳音未盡,一道洪亮聲音就於二人識海內響起,更有稀薄碧色隨之蔓延而來。
“周家周文偃,特來助二位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