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這次在燕京,他堅決地拒絕了吳燕妮。之前,他還有意跟其他女友保持了克製,盡可能地保持一定距離。盡管這樣做,會讓她們感到失望,可這也是對彼此有好處,免得一個不慎,陷入萬劫不複之中。
上班後,寧港港區管委會黨委書記兼主任魏正銀到何強辦公室匯報工作。他首先向何強匯報了原縣港務局整體並入管委會的工作,已經完成,人員崗位都已經調整到位,也沒有產生大的抵觸情緒。
何強點了點頭,說:“你們的工作隻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大家應該能夠理解並接受的。”
接著,魏正銀拿出港口行政辦公大樓三套設計方案,請何強審議,何強雖然看中了其中一個方案,但是他不堅持己見。“這事屬於政府權限,我不想插手,由政府辦公會議審議決定好了。”
魏正銀道:“您是一把手,您的決定舉足輕重,我會把您的意見帶到會議上。”
何強笑道:“這個主要是你們管委會跟政府的事。我隻提一點看法:就是辦公大樓要堅持美觀大方、經濟實用、考慮發展的原則。”
接著,何強問及港區建設情況。魏正銀說:“目前兩條導堤全都開工,碼頭棧橋的樁基還在規劃中,最快在本月中旬就能上馬。”
何強又問到港區拆遷征地的問題。
魏正銀介紹道:“在港區範圍內,共有五家國營單位,分別是屬於林業局的林場、農業局的棉花原種廠和水稻原種廠,灘塗局的水產養殖廠以及鹽務局的鹽場,涉及到三百多名集體員工的崗位調整。目前通過政府協調和四個主管局的重新安置和內退,這五家集體企業的員工就業問題基本解決。”
魏正銀接著說:“在港區內還有二十八家私人承包魚塘,這裏的問題比較複雜。一是這些魚塘租期是三十年,這才過去十六年,還剩下十四年;二是一半以上的承包者,手中承包的魚塘都是從別人手裏轉租,最短的才一年。對魚塘投資的成本,有約三分之二承包者沒有迴收迴來,經濟損失最大的達到一百多萬元。我們的補償政策是一視同仁,可是麵對這些經濟損失巨大的承包戶,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破產。如果解決不好,將會造成社會重大隱患。其中有幾家堅決不肯簽字,說要與魚塘共存亡,還揚言要到燕京上訪……”
何強聽了之後,皺眉道:“政府方麵有沒有出台新的補救政策?”
魏正銀搖頭說:“縣長辦公會議專門就此事開了會,因為意見分歧較大,最終沒有形成新的決議,還是要求我們按照既定的補償政策執行。”
何強點頭說:“這確實是個麻煩事。我們要承認,建設港區雖然是政府行為,但是我們畢竟違反了承包合同,適當考慮養殖承包戶的經濟損失,這是必須的。可是介於我市的經濟狀況,補償費也高不到哪裏,隻能盡力而力。”
魏正銀說:“補償費政策如果堅持一視同仁,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衝突,甚至越級上訪;如果不能一視同仁,又會惹出新的矛盾,先前簽字的養殖戶肯定不答應。”
何強當即給常務副縣長範亦龍打電話,請對方到書記辦公室協商事情。很快,範亦龍匆匆趕了過來,當他看到魏正銀在場,大致明白了何強為何要他過來。他試探著問:“何書記,叫我過來是不是關於承包魚塘的事?”
何強點了點頭,說:“我聽了魏局長的匯報,感到這個問題很棘手,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範亦龍愁眉苦臉道:“這事真的不好弄。我看隻能是那些虧損者自己承擔經濟損失,畢竟經營有風險,這個風險政府是不可能兜底的,否則誰都能搶著承包。”
何強問:“話是不錯,可如果那些人堅決不同意簽字呢?”
範亦龍冷笑道:“實在不行,那就隻有請警方出動。敬酒不吃,吃罰酒。”
何強對範亦龍說:“對於那些因為承包而損失慘重的承包人,我希望政府方麵再研究一下,看看有什麽其他渠道可以給予一定補助,幫助他們渡過困難時期。”
範亦龍答應迴去研究。
接著,何強請魏正銀帶隊,叫上承包魚塘的主管局——灘塗局負責人,陪著他和範亦龍,一起到幾家養殖釘子戶了解實際情況。
第一家的承包戶主叫寥無鐵,是一個養殖老手,養魚已經有七八年曆史,有著較為豐富的養殖經驗,可是前年春天出了車禍,筋骨嚴重受傷,由於沒有得到及時有效治療,造成行走困難,一遇陰雨天,或者降溫天氣,甚至痛得不能下床。
因為寥無鐵不能經常到魚塘查看,管理出現漏洞,結果連續兩年虧本,造成了五十多萬元的虧空。今年寥無鐵重新雇了一個有經驗的人幫忙,原本指望還本,結果魚塘卻被征收。
如今寥無鐵的兒子正在迎考,一旦考上大學,急需花錢,他又缺乏行動能力,光靠身體單薄的老婆一人種田,根本還不上欠下的債務。所以他拚死都不肯放棄魚塘。
何強聽了寥無鐵的事,也比較同情,便說:“我略懂中醫,讓我看看你這腿能不能治好。”
寥無鐵原本以為何強等人過來,是想說服他在退租補償協議上簽字,已經做好天王老子來了也不答應的心理準備。沒想到何強不按他設想的套路出牌,反而說要給他看病,這反而讓他有些不知所措。
寥無鐵根本不相信何強能治好他的腿,因為他為了這雙腿,縣醫院、市醫院都去看過,最後都沒有辦法治好。
不過,寥無鐵礙於何強是縣委書記,不好黃他麵子,便卷起褲腳讓何強檢查。何強看了傷情後說;“如果寥老板信得過,我可以用我的祖傳中醫,給你做針灸和氣功治療,也許會有些效果。”
上班後,寧港港區管委會黨委書記兼主任魏正銀到何強辦公室匯報工作。他首先向何強匯報了原縣港務局整體並入管委會的工作,已經完成,人員崗位都已經調整到位,也沒有產生大的抵觸情緒。
何強點了點頭,說:“你們的工作隻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大家應該能夠理解並接受的。”
接著,魏正銀拿出港口行政辦公大樓三套設計方案,請何強審議,何強雖然看中了其中一個方案,但是他不堅持己見。“這事屬於政府權限,我不想插手,由政府辦公會議審議決定好了。”
魏正銀道:“您是一把手,您的決定舉足輕重,我會把您的意見帶到會議上。”
何強笑道:“這個主要是你們管委會跟政府的事。我隻提一點看法:就是辦公大樓要堅持美觀大方、經濟實用、考慮發展的原則。”
接著,何強問及港區建設情況。魏正銀說:“目前兩條導堤全都開工,碼頭棧橋的樁基還在規劃中,最快在本月中旬就能上馬。”
何強又問到港區拆遷征地的問題。
魏正銀介紹道:“在港區範圍內,共有五家國營單位,分別是屬於林業局的林場、農業局的棉花原種廠和水稻原種廠,灘塗局的水產養殖廠以及鹽務局的鹽場,涉及到三百多名集體員工的崗位調整。目前通過政府協調和四個主管局的重新安置和內退,這五家集體企業的員工就業問題基本解決。”
魏正銀接著說:“在港區內還有二十八家私人承包魚塘,這裏的問題比較複雜。一是這些魚塘租期是三十年,這才過去十六年,還剩下十四年;二是一半以上的承包者,手中承包的魚塘都是從別人手裏轉租,最短的才一年。對魚塘投資的成本,有約三分之二承包者沒有迴收迴來,經濟損失最大的達到一百多萬元。我們的補償政策是一視同仁,可是麵對這些經濟損失巨大的承包戶,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破產。如果解決不好,將會造成社會重大隱患。其中有幾家堅決不肯簽字,說要與魚塘共存亡,還揚言要到燕京上訪……”
何強聽了之後,皺眉道:“政府方麵有沒有出台新的補救政策?”
魏正銀搖頭說:“縣長辦公會議專門就此事開了會,因為意見分歧較大,最終沒有形成新的決議,還是要求我們按照既定的補償政策執行。”
何強點頭說:“這確實是個麻煩事。我們要承認,建設港區雖然是政府行為,但是我們畢竟違反了承包合同,適當考慮養殖承包戶的經濟損失,這是必須的。可是介於我市的經濟狀況,補償費也高不到哪裏,隻能盡力而力。”
魏正銀說:“補償費政策如果堅持一視同仁,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衝突,甚至越級上訪;如果不能一視同仁,又會惹出新的矛盾,先前簽字的養殖戶肯定不答應。”
何強當即給常務副縣長範亦龍打電話,請對方到書記辦公室協商事情。很快,範亦龍匆匆趕了過來,當他看到魏正銀在場,大致明白了何強為何要他過來。他試探著問:“何書記,叫我過來是不是關於承包魚塘的事?”
何強點了點頭,說:“我聽了魏局長的匯報,感到這個問題很棘手,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範亦龍愁眉苦臉道:“這事真的不好弄。我看隻能是那些虧損者自己承擔經濟損失,畢竟經營有風險,這個風險政府是不可能兜底的,否則誰都能搶著承包。”
何強問:“話是不錯,可如果那些人堅決不同意簽字呢?”
範亦龍冷笑道:“實在不行,那就隻有請警方出動。敬酒不吃,吃罰酒。”
何強對範亦龍說:“對於那些因為承包而損失慘重的承包人,我希望政府方麵再研究一下,看看有什麽其他渠道可以給予一定補助,幫助他們渡過困難時期。”
範亦龍答應迴去研究。
接著,何強請魏正銀帶隊,叫上承包魚塘的主管局——灘塗局負責人,陪著他和範亦龍,一起到幾家養殖釘子戶了解實際情況。
第一家的承包戶主叫寥無鐵,是一個養殖老手,養魚已經有七八年曆史,有著較為豐富的養殖經驗,可是前年春天出了車禍,筋骨嚴重受傷,由於沒有得到及時有效治療,造成行走困難,一遇陰雨天,或者降溫天氣,甚至痛得不能下床。
因為寥無鐵不能經常到魚塘查看,管理出現漏洞,結果連續兩年虧本,造成了五十多萬元的虧空。今年寥無鐵重新雇了一個有經驗的人幫忙,原本指望還本,結果魚塘卻被征收。
如今寥無鐵的兒子正在迎考,一旦考上大學,急需花錢,他又缺乏行動能力,光靠身體單薄的老婆一人種田,根本還不上欠下的債務。所以他拚死都不肯放棄魚塘。
何強聽了寥無鐵的事,也比較同情,便說:“我略懂中醫,讓我看看你這腿能不能治好。”
寥無鐵原本以為何強等人過來,是想說服他在退租補償協議上簽字,已經做好天王老子來了也不答應的心理準備。沒想到何強不按他設想的套路出牌,反而說要給他看病,這反而讓他有些不知所措。
寥無鐵根本不相信何強能治好他的腿,因為他為了這雙腿,縣醫院、市醫院都去看過,最後都沒有辦法治好。
不過,寥無鐵礙於何強是縣委書記,不好黃他麵子,便卷起褲腳讓何強檢查。何強看了傷情後說;“如果寥老板信得過,我可以用我的祖傳中醫,給你做針灸和氣功治療,也許會有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