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評詩的結果出來,第一果然是應靜書。


    這個結果大家都能預料到的。


    為了評選公平,所以這些詩上都沒有署名,評出的前三甲都送迴來之後,所有人才來確認。


    應靜書的筆跡最好認,得了探花的那一首也是早早就被認出來了。


    唯獨榜眼那一首,盡顯風流寫意,她們卻怎麽也看不出是哪一位的手筆。


    這些詩文送過來,由寧王妃跟各位夫人先看了。


    寧王妃看著這榜眼之作,將紙張拿在手裏,想著如此風流俊逸,會不會是寶意寫的?


    自家姑娘藏了拙,也未必不能。


    寶意就站在亭子裏,迎上母親的目光,心裏知道母親在想什麽。


    可是這詩不是她寫的啊。


    徐氏在寧王妃身邊,拿眼望著那首詩,越看越喜歡。


    她忍不住道:“這評作魁首的詩是很不錯,是我們北周第一才女一貫的水準。不過榜眼這首格外的風流趣致,也叫人喜愛,這是你們誰寫的?怎麽還不快出來認了,這是害羞呢。”


    隨著她的話,剩下的貴女們也在望著彼此,究竟誰寫出了這首別這一格的詩?


    亭間一時間安靜下來,隻有夏日的風聲與周圍流水潺潺。


    柔嘉上前一步,說道:“迴舅母的話,這首詩是我寫的。”


    “柔嘉?”徐氏下意識地問道。


    柔嘉站在原地,點了點頭。


    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了,柔嘉從剛才就鬱悶的心情總算是好了些。


    她用上這首詩,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是柔嘉?”


    “是她?她怎麽……”


    她們都知道柔嘉素來作詩是怎樣的風格,怎樣的水平,所以格外的吃驚。


    這真是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她這作詩的水平竟然猛地提升了一大截。


    差不多都可以跟應靜書比肩了。


    寧王妃也有些意外。


    她低頭看了看手裏的詩,輕輕地舒了一口氣。


    然後才對柔嘉說:“你這首詩寫得是真好,跟從前完全不一樣。”


    柔嘉站在原地,溫順地道:“女兒在病中少出門,就在院子裏作詩,偶得佳句。今日觸景,又再得了這麽一首,以後怕是再難有了。”


    “有一就有二。”寧王妃微笑道,“你能得一首,就能得第二首,第三首。”


    她覺得柔嘉大病一場,又經曆了這些,看待世界的方式跟從前大有不同。


    不光是為人處世,作起詩來也是一樣。


    可在場許多人……比如江平,是打死也不信柔嘉破了相失了地位還能靜下心來讀書,還能這樣突飛猛進的,隻是又沒有別的證據,證明這詩不是她寫的,就很鬱悶。


    柔嘉應了一聲是,神情坦然。


    除了這十幾年後在殿試上高中探花的探花郎的詩句,北周往後許多年傳唱的名篇也都在她的腦海裏。


    便是有人不信要再考校她,她也能再“作”出一首同樣的佳作來。


    柔嘉心中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既然這一首今日得了第二,那想必蕭璟也是再三評鑒過了。


    等知道是自己寫的,心中定然會對自己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這得了前三的三首,在剩下的詩文中也還有幾首不錯的,對麵都讓人一起被送過來了。


    寧王妃她們翻了翻,又拿起了一篇詩作,念完之後直覺寫盡清麗:“這又是誰的?”


    站在寶意身旁的五公主眼睛一亮,這是自己抄的那首!


    不過到底是抄四哥的,她不好意思。


    所以隻是拉著寶意的手,下意識地收緊了手指。


    寶意側頭一看,見到少女臉側生出的薄紅,隻替她開口應下了:“母親,這首是五公主所作。”


    “是嗎?”寧王妃笑了起來,對著五公主說道,“公主好文采。”


    “沒有。”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在這樣的場合裏還未有過這般存在感的五公主更不好意思了,“隻是、隻是觸景而發罷了。”


    於雪晴沉下了臉。


    她本來自負自己詩文可以,就算比不過應靜書,拿不到這第一,也應該能夠拿個第二才是。


    沒有想到今天這麽一個賞花宴,這些人盡出奇招。


    先是柔嘉拿出這麽一首奪得榜眼的風流之作,之後不知從哪冒出一個小門小戶的女兒奪了探花。


    這寫得寒酸得要死,竟然也能拿第三。


    還有向來隻是透明人的五公主,更不知哪裏得了這樣的小詩。


    接連幾人壓過了自己,出了風頭。


    哪怕後麵再聽見提到自己的詩,於雪晴也是興致缺缺。


    都想從這無趣的賞花宴上先行離開了。


    寶意幫五公主認領了那首詩作之後,又想起了自己交上去的那首。


    拚拚湊湊,好歹是用了三位哥哥跟四皇子的各一句。


    改了些字眼,也勉強能交差,又沒有拂了大家的好意。


    隻是應靜書塞給她的小紙團,她卻沒能用上……


    寶意想著,湊到五公主耳邊,對她耳語了幾句。


    五公主聽著她的話,連連點頭。


    轉眼間,那幾張隨著前三甲一起送來的優秀詩作就剩最後一張。


    寧王妃一看第一句就感到眼前一亮。


    這首寫得這麽好,怎麽沒有進前三?


    可是等看第二句,她就明白了:“……”


    原來這首每一句都寫得好,每一句拎出來單看都是佳句,可是放在一塊兒就不對了,整首隻能算是勉強合格。


    寧王妃把這詩念了一遍,抬頭問道:“這是誰寫的?”


    寶意才剛同五公主耳語完,就聽到自己拚湊的那首詩被母親念了出來。


    萬萬沒想到,對麵竟然把這首詩也放在優秀作品裏送了過來。


    他們對自己的詩作還真是自負!


    亭間遊廊再次安靜。


    這迴不等貴女們再猜是誰寫了這麽一首詩,寶意就上前一步,認領了。


    “迴母親的話,這是我寫的。”


    “你寫的?”寧王妃失笑。


    “嗯。”寶意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可能真的不適合寫詩。”


    應靜書站在一旁,迴想著剛才寧王妃念的那幾句詩,確實句句都是佳句,隻不過連在一起別扭。


    寶意又說這是她交上去的,裏麵卻沒有自己遞給她的小紙團。


    應靜書一想就猜到,這怕是有別人也遞了詩給她。


    寶意手握幾首好詩,都是拳拳情誼,用哪一首都不對。


    索性就各抽了一句出來,拚成了一首七言絕句。


    難為她能拚得出來。


    應靜書想到這裏,眼含笑意地開口道:“前朝有詩雲,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郡主作詩怕就是耽誤在了這上麵,所以才句句拆開都是好久,連在一起卻失了平衡。”


    聽好友為寶意說話,沈怡君也眼睛一轉,開口道:“前人詩集裏不是也有殘缺的詩篇嗎?這詩寫得好,留下一兩句供世人迴味也就夠了,何必追求完整?”


    她說著看向寶意,“我看啊,郡主下次想不出一首完整的,索性就寫一句交上去算了,說不定還能傳世。”


    應靜書在旁聽著,一低頭忍不住笑出了聲。


    沈怡君說話如此有趣,又總是語帶促狹,惹得寧王妃她們也都笑了起來。


    寧王妃一邊笑一邊搖頭:“怡君你這嘴……”


    一時間,這亭間盈滿了笑聲,哪怕對麵也聽得見。


    對麵坐著的三人都想,這應該是評到寶意那首詩了。


    本來他們也不該把寶意那首詩放到優秀裏,可是他們三人寫的詩竟然沒有得到個優秀,三個“主考官”誰也不願意。


    於是謝臨淵就把首詩往優秀的堆裏一放,然後蕭璟跟謝易行都沒有反對,就這麽拿過去了。


    在這笑聲之中,柔嘉臉上帶著笑,眼中卻是再滲出暗恨來。


    方才明明風頭都在她這裏,可是寶意這麽一來,又變成她最引人注目了。


    柔嘉無法理解,寶意在自己的院子裏做那麽多年小丫鬟,就算她現在迴到了郡主的位置上,可是缺失了那麽多的教養,怎麽能一下就補得迴來?


    明明她從前也不是善於讀書的人。


    難道……


    她心想,難道是寧王妃早早預料到賞花宴上會有這麽一出,所以讓人給她準備了詩文?


    而寶意還如此聰明,沒有將完整的詩文都用起來,隻是這樣隨意地拚湊了一番。


    就算是翻船,也有應靜書為她提出這番說法。


    柔嘉手中緊緊地揪著手帕。


    她不甘心,為什麽所有人都在跟自己作對?


    為什麽寶意總是跟自己過不去,自己什麽計劃她都要破壞?


    所有優秀詩作都品鑒完了,作詩的環節也告一段落。


    覷見了這個空隙,五公主咽了一口口水,想起寶意剛剛對自己說的話,盡量鎮定地開口道:“今日賞花宴那麽多首詩裏,寫得最好的就是魁首,寫盡今日情與景。我在宮中鮮少有機會出來,若是能將今日的情與景都保存下來帶迴宮中,那就好了。”


    她在眾人未有下一步行動的時候出聲,頓時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


    於雪晴再次腹誹一聲,她這又要做什麽?


    柔嘉望著五公主,則是陷入沉思。


    她想著這五公主的性情,上輩子她從來都是毫無存在感,也希望沒人注意到她。


    會這麽在眾人麵前主動說話,實在反常。


    應靜書聽了,則對五公主說:“公主喜歡,找個畫師將這荷塘景色畫下來,再配上今日所做的詩就好。”


    五公主對她搖了搖頭,說道:“就不找畫師了。我喜歡應姑娘的詩,也喜歡永泰郡主的畫。”


    她說著,拉著寶意的手晃了晃,“寶意你就給我畫一幅吧,好不好?”


    聽到這裏,柔嘉心中了悟,原來是為了替寶意搭台。


    隻不過應靜書那詩,需得配上極大氣的畫才能襯得起。


    這下五公主隻怕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從前在自己的院中,寶意的琴棋書畫四課裏,最好的確實是丹青。


    可是要配今天的詩魁,以她那水平哪裏畫得出來?


    五公主想給她搭台,怕不是卻挖了個坑給她跳。


    柔嘉忍不住生出了幾分幸災樂禍,而寶意卻大方地道:“那恭敬不如從命,冬雪。”


    她轉頭吩咐了冬雪,讓她去取了畫紙和自己慣用的筆來。


    在這涼風習習的遊廊上,很快便有幾個小廝搬了張寬闊的木桌來。


    一張同桌麵一般大的紙在上麵鋪開。


    旁邊立刻就有人認出了這是煙墨閣的紙張。


    這紙貴得出奇,便是她們之中有喜好丹青的也舍不得去買。


    不鑽研丹青的人幹脆就不知道有這紙賣,比如柔嘉。


    她於書畫上並不鑽研,不知道這紙有特殊。


    否則此刻對寶意會更忌憚。


    寶意來到了桌前,選了一支筆,然後握筆揮毫,轉瞬就在這紙麵上鋪開了大片淡墨。


    對麵亭子裏,蕭璟、謝臨淵、謝易行都看著這邊鋪起了桌。


    旁人散開,露出站在桌後的寶意,她拿著筆,似是在對著麵前景致作畫。


    這一幕將他們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去。


    “寶意在作畫?”謝臨淵忍不住站了起來,很想過去看一看。


    隻是由於那邊都是女眷,他也就隻能想想。


    謝臨淵有些著急。


    他就想知道詩也作完了,她們怎麽現在又要畫畫了。


    這不是在輪番為難他妹妹?


    蕭璟倒沒他那麽著急。


    他不知道寶意在丹青一道上造詣如何,不過想起想著在馬車失控的時候她那份鎮靜,又想著先前災民鬧事,她處理起來條理清晰,就相信這次不用他們,寶意也有辦法能渡過去。


    三人之中最淡定的是謝易行,畢竟隻有他清楚妹妹師從霍老,用心專注,又有天賦。


    短短時間就能將字從原本的狗爬寫成今日這樣,顯然無需擔心。


    隻怕那些看輕她的人,待會兒還要大吃一驚。


    遊廊下,寶意下筆完全不用思考。


    似是早已有畫在她的胸壑中。


    她手中的筆隻需要把它描繪出來。


    她落筆之時,許多人心中還有看輕。


    可是等到這紙麵上風荷漸漸成型,她們就不得不收起了這看輕的意思。


    隨著寶意的筆觸變化,畫麵越來越完整,她們臉上的神色又通通變做了吃驚。


    先前替寶意擔心的徐氏看著這畫,忍不住“哎喲”了一聲。


    她對寧王妃說:“郡主畫得竟這般好!”


    寧王妃雖看著鎮定,可直到這畫出來,她在袖子底下緊握的手才放鬆了。


    “嫂子忘了?”寧王妃故作輕鬆地對著徐氏說道,“寶意的曾祖父丹青可是一絕。我們寶意生得像她的曾祖母,在丹青一道上則像她曾祖父。”


    在旁的夫人們聽了,頓時都恍然大悟……看來這永泰郡主確實是樣樣都像了她的兩位曾祖。


    又過了一炷香時間,寶意最後一筆收勢。


    她放下了筆。


    眾人都忍不住圍上前來,想要看得更清楚。


    應靜書望著這荷花,評價道:“用筆疏狂,雖是夏日之荷,卻有搏雪傲霜之氣。”


    沈怡君也沉吟道:“潑墨飄逸,架構自然,渾樸中見清秀,灑脫中含縝密……”


    倒是像她祖父推崇的前朝畫聖之筆。


    寶意畫完卻沒停歇,而是取了筆架上的一隻狼毫。


    狼毫吸飽墨水,在畫的左側特意空下來的位置筆走龍蛇,寫下了應靜書方才做的那首詩。


    筆鋒瀟灑,一氣嗬成,書畫一體,渾然天成。


    看著這畫從無到有,從白紙變成如今這般的人都震撼到失語。


    寶意此刻還沒有自己的印章,於是隻是取了小楷,在最後寫下了自己的封號永泰。


    後麵綴著成畫的時日。


    “永泰”二字一落,寶意也放下了筆,鬆了一口氣。


    她站在遊廊下,靜靜地看著這畫上的荷花。


    周圍看到她的人心中都生出了錯覺,好像麵前這幅畫和站在畫前的少女都在發著光。


    曆經兩世,艱難險阻。


    重歸本位,她的光芒終於再無人能掩蓋。


    畫一成,字一落,自今日起,永泰郡主四個字被提及,就不再是一個被當做丫鬟養大的郡主,而是曆經滄海也難掩光華的明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返王侯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納蘭十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納蘭十七並收藏重返王侯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