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士們鬱悶的看著他們的總兵。
說句實話……
山海關的將士們都非常敬愛趙率教,趙率教是個好人,對將士們噓寒問暖,有時候將士們偷偷摸摸貪點戰利品他也當沒看到。
可是?
當趙率教又用這副好心腸對待難民的時候,而且這些難民還來路不明?
眾將士們就不好受了。
這幾天趙率教每天都固定往山海關外麵投喂紅薯和麥子,以保證這些難民不被餓死。
而這些難民好像都有組織一樣,麻利的將麥粒用石頭磨的碎碎的,加上紅薯和肉熬煮稀飯。
孫誌就是這群難民的組織者,他親自熬了一大碗純麥子粥,熬的稠稠的,然後親自端了一名高大漢子麵前。
這漢子衣服破破爛爛的,渾身散發著惡臭,他眼睛半眯,頭紮的低低的。
孫誌不自覺的顫抖著……
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正藍旗旗主,四大貝勒之一……莽古爾泰。
雖然他雙眼半眯,可是孫誌依舊能看到他目中的兇光。
孫誌縮了縮身子,諂媚道,“貝勒爺,您請吃粥,這粥是奴才親自熬的,隻有麥子沒有髒肉。”
莽古爾泰毫不客氣的將粥接了過來,大口大口嚼著,嚼完了他滿足的摸了摸肚子,讚賞道:
“好奴才你有心了,不過下次不可這麽小心翼翼,給本貝勒把背伸直了,免得被城上的明國狗將士們看出端倪來。”
孫誌點頭哈腰,“是是是!”
莽古爾泰繼續說道,“好奴才,待本貝勒大勝後,必定提拔你為本貝勒府的包衣奴才。”
包衣奴才?
孫誌激動了,大汗貝勒們的包衣一般都是滿人擔任的,隻有極少數才是漢人提拔起來的,漢人能夠做包衣奴才,這是何等的榮耀啊?
孫誌懷著激動的心情伺候完了莽古爾泰,他接著又張羅著把麥子和紅薯大部分都給旗兵吃了,小部分紅薯和肉則下了奴隸們的肚子。
奇怪的是……
孫誌和這些奴隸們都覺得理所當然,一絲的不滿都沒有,果真是奴性入骨了。
做完了這一切……
孫誌滿足的躺在地上,他仇恨的看著前方雄偉的山海關,山海關內的明國人不愁吃喝,聽說他們還經常吃肉?
這幫明國狗將士們,憑什麽不放俺們入關?憑什麽他們就能吃肉喝酒,卻隻肯施舍俺們那麽一點點糧食?
等著吧,明國的狗將士和老百姓們,等到俺們大金的將士混進去後,勞資孫誌一定要搶兩個漂亮的明國女人當奴隸,哈哈哈。
孫誌意淫著……
孫誌這家夥其實是地地道道的關內人,現在他還沒有當上包衣奴才呢,卻已經以韃子自居了。
其實這孫誌小時候家裏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小康,他家祖上是個小私鹽販子,靠著偷偷販私鹽積累了百來畝田地。
因為幹私鹽這一行非常危險,既要防官兵又要防黑吃黑,所以孫誌的祖上後來金盆洗手,安心經營田地。
傳到孫誌父輩這一代,日子過的越發紅火,家裏光上好的水田都有兩百畝了,每年光收租子都有不少的糧食。
孫誌的爹媽特別溺愛他,從小就用白米雞蛋和肉養大他,還專門給他買了媳婦照顧他。
不錯……
孫誌的媳婦大他十幾歲,明裏是媳婦其實就是老媽子,專門伺候他的。
這風俗在孫誌的家鄉特別流行,一般等主人長大後,都會休了這些買來的媳婦,重新聘門當戶對的女人為妻。
孫誌長大後自然也不例外,不過他看上的不是門當戶對的女人,而是縣城裏的窯姐。
這窯姐身價頗高,孫誌偷偷賣了一百畝地才給窯姐贖了身,然後歡歡喜喜娶迴了家。
按理說孫誌還有一百畝地,省吃儉用也是能夠過上好日子的,可是孫誌從小嘴巴吃刁了,認識了窯姐後更是品嚐到了縣城館子裏的美食。
夫妻二人都是好吃懶做的人,隔三差五就要去縣城館子裏吃一頓好的,然後賭場坐半天。
又吃又賭的……
不過幾年時間就將剩餘的一百畝地也敗光了,孫誌成了窮巴子。
成了窮巴子後……
他的窯姐婆娘,他的狐朋狗友統統離開了他,而孫誌從小嬌生慣養長大,並沒有謀生的技能,差點餓死。
後來他聽人說遼東邊牆外的建州富庶,就連土地都是黑色的,到了那邊想要多少土地,建州大汗都會大方的給你種。
於是這小子終於背叛了明國,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偷渡到了建州。
然而……
待他到了建州,才發現被騙了,他這樣投奔而來的漢人不僅沒有田地可分,還被迫成了奴隸,天天在軍營裏洗馬做苦力。
孫誌苦熬了幾年日子,又遇到了大天災,田裏沒有收成,韃子又搶不來糧食,他們這些奴隸過的越發淒慘。
辛虧孫誌心黑手狠,每每餓死了奴隸,都是他親自抄刀子分了,然後發給大家煮食,一來二去居然讓眾奴隸刮目相看。
某個旗將更是將一名女奴賜給他做了老婆,雖然日子依舊難過,每天都有奴隸餓死,可是他孫誌卻活的非常滋潤。
現在……
更是獲得了莽古爾泰的讚賞,儼然成了眾奴隸之首,韃子的代言人了。
孫誌一邊迴憶著往事,一邊將尖利的石頭捏的緊緊的,貝勒爺雖然並不要求奴隸們戰鬥,他們隻需要幫忙蒙騙明國的將領就行了。
可是?
孫誌覺得他是一個有大誌向的人,既然他即將成為包衣奴才,那就應該有個奴才的樣子,衝在主子前頭,為主子殺敵立功!
……
作者找來的一首奴才歌:
【奴才好】
奴才好奴才樂,世有強者我便服。
三分刁黠七分媚,世事何者為齪齷。
料理乾坤世有人,坐閱風雲多反覆。
滅種覆族事遙遙,此事解人幾難索。
堪笑維新諸少年,甘赴湯火蹈鼎鑊。
達官震怒外人愁,身死名敗相繼仆。
但識爭迴自主權,豈知已非求己學。
奴才好,奴才樂。
奴才到處皆為家。
何必保種與保國?
說句實話……
山海關的將士們都非常敬愛趙率教,趙率教是個好人,對將士們噓寒問暖,有時候將士們偷偷摸摸貪點戰利品他也當沒看到。
可是?
當趙率教又用這副好心腸對待難民的時候,而且這些難民還來路不明?
眾將士們就不好受了。
這幾天趙率教每天都固定往山海關外麵投喂紅薯和麥子,以保證這些難民不被餓死。
而這些難民好像都有組織一樣,麻利的將麥粒用石頭磨的碎碎的,加上紅薯和肉熬煮稀飯。
孫誌就是這群難民的組織者,他親自熬了一大碗純麥子粥,熬的稠稠的,然後親自端了一名高大漢子麵前。
這漢子衣服破破爛爛的,渾身散發著惡臭,他眼睛半眯,頭紮的低低的。
孫誌不自覺的顫抖著……
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正藍旗旗主,四大貝勒之一……莽古爾泰。
雖然他雙眼半眯,可是孫誌依舊能看到他目中的兇光。
孫誌縮了縮身子,諂媚道,“貝勒爺,您請吃粥,這粥是奴才親自熬的,隻有麥子沒有髒肉。”
莽古爾泰毫不客氣的將粥接了過來,大口大口嚼著,嚼完了他滿足的摸了摸肚子,讚賞道:
“好奴才你有心了,不過下次不可這麽小心翼翼,給本貝勒把背伸直了,免得被城上的明國狗將士們看出端倪來。”
孫誌點頭哈腰,“是是是!”
莽古爾泰繼續說道,“好奴才,待本貝勒大勝後,必定提拔你為本貝勒府的包衣奴才。”
包衣奴才?
孫誌激動了,大汗貝勒們的包衣一般都是滿人擔任的,隻有極少數才是漢人提拔起來的,漢人能夠做包衣奴才,這是何等的榮耀啊?
孫誌懷著激動的心情伺候完了莽古爾泰,他接著又張羅著把麥子和紅薯大部分都給旗兵吃了,小部分紅薯和肉則下了奴隸們的肚子。
奇怪的是……
孫誌和這些奴隸們都覺得理所當然,一絲的不滿都沒有,果真是奴性入骨了。
做完了這一切……
孫誌滿足的躺在地上,他仇恨的看著前方雄偉的山海關,山海關內的明國人不愁吃喝,聽說他們還經常吃肉?
這幫明國狗將士們,憑什麽不放俺們入關?憑什麽他們就能吃肉喝酒,卻隻肯施舍俺們那麽一點點糧食?
等著吧,明國的狗將士和老百姓們,等到俺們大金的將士混進去後,勞資孫誌一定要搶兩個漂亮的明國女人當奴隸,哈哈哈。
孫誌意淫著……
孫誌這家夥其實是地地道道的關內人,現在他還沒有當上包衣奴才呢,卻已經以韃子自居了。
其實這孫誌小時候家裏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小康,他家祖上是個小私鹽販子,靠著偷偷販私鹽積累了百來畝田地。
因為幹私鹽這一行非常危險,既要防官兵又要防黑吃黑,所以孫誌的祖上後來金盆洗手,安心經營田地。
傳到孫誌父輩這一代,日子過的越發紅火,家裏光上好的水田都有兩百畝了,每年光收租子都有不少的糧食。
孫誌的爹媽特別溺愛他,從小就用白米雞蛋和肉養大他,還專門給他買了媳婦照顧他。
不錯……
孫誌的媳婦大他十幾歲,明裏是媳婦其實就是老媽子,專門伺候他的。
這風俗在孫誌的家鄉特別流行,一般等主人長大後,都會休了這些買來的媳婦,重新聘門當戶對的女人為妻。
孫誌長大後自然也不例外,不過他看上的不是門當戶對的女人,而是縣城裏的窯姐。
這窯姐身價頗高,孫誌偷偷賣了一百畝地才給窯姐贖了身,然後歡歡喜喜娶迴了家。
按理說孫誌還有一百畝地,省吃儉用也是能夠過上好日子的,可是孫誌從小嘴巴吃刁了,認識了窯姐後更是品嚐到了縣城館子裏的美食。
夫妻二人都是好吃懶做的人,隔三差五就要去縣城館子裏吃一頓好的,然後賭場坐半天。
又吃又賭的……
不過幾年時間就將剩餘的一百畝地也敗光了,孫誌成了窮巴子。
成了窮巴子後……
他的窯姐婆娘,他的狐朋狗友統統離開了他,而孫誌從小嬌生慣養長大,並沒有謀生的技能,差點餓死。
後來他聽人說遼東邊牆外的建州富庶,就連土地都是黑色的,到了那邊想要多少土地,建州大汗都會大方的給你種。
於是這小子終於背叛了明國,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偷渡到了建州。
然而……
待他到了建州,才發現被騙了,他這樣投奔而來的漢人不僅沒有田地可分,還被迫成了奴隸,天天在軍營裏洗馬做苦力。
孫誌苦熬了幾年日子,又遇到了大天災,田裏沒有收成,韃子又搶不來糧食,他們這些奴隸過的越發淒慘。
辛虧孫誌心黑手狠,每每餓死了奴隸,都是他親自抄刀子分了,然後發給大家煮食,一來二去居然讓眾奴隸刮目相看。
某個旗將更是將一名女奴賜給他做了老婆,雖然日子依舊難過,每天都有奴隸餓死,可是他孫誌卻活的非常滋潤。
現在……
更是獲得了莽古爾泰的讚賞,儼然成了眾奴隸之首,韃子的代言人了。
孫誌一邊迴憶著往事,一邊將尖利的石頭捏的緊緊的,貝勒爺雖然並不要求奴隸們戰鬥,他們隻需要幫忙蒙騙明國的將領就行了。
可是?
孫誌覺得他是一個有大誌向的人,既然他即將成為包衣奴才,那就應該有個奴才的樣子,衝在主子前頭,為主子殺敵立功!
……
作者找來的一首奴才歌:
【奴才好】
奴才好奴才樂,世有強者我便服。
三分刁黠七分媚,世事何者為齪齷。
料理乾坤世有人,坐閱風雲多反覆。
滅種覆族事遙遙,此事解人幾難索。
堪笑維新諸少年,甘赴湯火蹈鼎鑊。
達官震怒外人愁,身死名敗相繼仆。
但識爭迴自主權,豈知已非求己學。
奴才好,奴才樂。
奴才到處皆為家。
何必保種與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