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村裏有兩尊更大的佛
孫桂花咬的牙咯吱咯吱作響,她知道馮氏是記恨以前的事,這兩個老不死的在家裏屁都不敢放一個,如今有馮氏撐腰,這腰板都挺直了,竟然都敢訓斥她了。
然而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她隻好低頭應是,伏低做小的跟在馬車後麵,走著迴家。
馮氏看著孫桂花如今像個孫子一樣,心裏十分暢快。
轉頭見馮環正看著她娘親,笑聲問道,“大戶人家裏就是要講究規矩,環兒不會心疼你娘記恨姑母吧?”
馮環立刻搖頭,“當然不會,姑母自然是對的,娘親她一個鄉下婦人不懂禮數,還請姑母不要怪罪。”
“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馮氏拉著她的手進門,“環兒越長越漂亮,姑母定給你找個好親事,你要是願意進京,姑母帶你進京都行。”
馮環眼睛一亮,半低著頭,越發的柔憐可人,“是,環兒一切都聽姑母的。”
溫子書在屋裏出來,“環兒表妹。”
馮環臉上飛紅,“溫大人。”
溫子書輕笑,“一家人不要見外,我們家困難的時候,你沒少幫我和娘,我都記著呢,和以前一樣,你喊我表哥就是。”
馮環嬌羞抿唇,“是,表哥。”
午後,溫子書和馮氏帶著重禮去元家。
提議去元家的是馮氏,在這村子裏,旁人都以為她和溫子書已經是了不起的貴人,可隻有她心裏明白,村子裏還住著元瑾和蘇靈韻這兩尊大佛。
去之前,馮氏便知道元瑾去涼州探望好友了,不由的納悶,“元瑾以前就在村子裏,怎麽沒聽說他還有涼州的朋友。”
溫子書目光深沉,想到了雲城正在打仗,而元瑾偏偏又去了涼州,這裏麵定有緣故。
“別亂揣測,我們就當什麽都不知道,等下到了元家,我們隻說看望故人,不要提起蘇靈韻的身份。”溫子書淡聲道。
馮氏忙道,“是,是,那日我差點說漏嘴。”
兩人進了元家,將帶的重禮送上,尤其是馮氏,態度格外的殷切恭敬,將元家裏裏外外外都誇讚了一遍。
周老伯帶著雲沐出門去了,周婆婆不喜馮氏這般虛偽,應和了幾句,便迴自己屋去,讓他們說話。
蘇靈韻給兩人倒了茶,語氣淡淡,“兩位有事?”
“沒事!”馮氏立刻笑道,“就是來走訪一下以前的老鄰居,蘇娘子是蘇曉的堂妹,咱們本是一家人,理應多走動。”
“溫夫人來早了,蘇曉姐並沒答應和溫大人複合。”
馮氏一副篤定的態度,“那也是早晚的事。”
溫子書淡雅的坐在椅子上喝茶,轉頭看到江長軒進了院門,眸中閃過一抹暗色,淡笑道,“快要會試了,江公子還住在這裏?他來了一個多月了吧。”
“江長軒說他不參加會試了。”
蘇靈韻道了一聲,並沒說原因,溫子書臉色卻是微微一變,目光幽暗,若有所思。
他起身,“母親和蘇娘子說話,我去見見江公子。”
“去吧。”馮氏揮了揮手。
等溫子書出了門,馮氏眼睛瞥著院子裏的江長軒,不屑的道,“這江長軒雖然是京城人,可畢竟隻是個舉人,哪裏比的上我們子書如今身份尊貴。和我們家子書爭蘇曉,簡直是自不量力,怪不得蘇曉根本不理他,活該!”
蘇靈韻淡聲道,“溫夫人別忘了,溫大人也是從舉人考到進士,入朝為官的。”
馮氏訕訕笑道,“是,可是我們家子書多厲害啊,才兩年就做到了侍郎,人家都說有人就算考中了狀元,做了八年編修,還沒、”
“咳!”蘇靈韻輕咳了一聲打斷她的話,輕笑道,“溫夫人,溫大人到底是為何升職這麽快,你我心裏都明白,似乎並沒有什麽值得炫耀的。”
馮氏臉色一僵,笑容緩緩褪去,端起茶碗喝茶掩飾尷尬,心裏卻帶了幾分惱怒,隻是不敢發作,眼睛一轉,又笑道,“我就說著江長軒也太不拿自己當外人了,住在別人家裏一個月了,不知道討嫌嗎?再說、元相公還沒在家,這說出去、”
“沒什麽討嫌的,除了溫夫人,並沒有人說過半句閑話。”蘇靈韻語氣冷淡,“是我請江公子做雲沐的教書先生,住在家裏教雲沐讀書。”
大戶人家會請先生來家裏授課,這也是常有的事。
馮氏尷尬一笑,沒話可說了,轉移了話題,靠近蘇靈韻低聲道,“子書和睿王以後同朝為官,咱們又是這種親上加親的關係,還望王妃在睿王麵前為子書美言幾句。”
馮氏在京城裏混了許久,經常去找那些貴夫人聊天,自然聽說以後金鈺做了皇帝,睿王就是攝政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楚真正的掌權者。
到此時,蘇靈韻恍然明白馮氏為何態度大轉變,非要再讓溫子書娶蘇曉,不由的覺得有些好笑,“溫大人也是這樣想的嗎?”
馮氏愣了一下,一時沒明白蘇靈韻的意思,待明白過來忙道,“不,這些話是我自作主張和蘇娘子說的,子書從未說過這些。”
蘇靈韻端了茶喝,並未做聲。
馮氏見蘇靈韻神色冷淡,不知道她心裏什麽想法,也不敢再多說話。
院子裏,溫子書和江長軒去東院桂花樹下說話,江長軒端了茶來,態度不卑不亢,聲音清朗,“溫大人請!”
溫子書端起茶盞抿了一口,淡聲道,“我實在沒想江公子會追到長山村來,而且一住這麽久,如此執著,到令人佩服。”
江長軒輕笑,“不是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嘛,遊蕩四方本也是我從小的一個夢想。”
溫子書淡淡看著他,“江公子真的不參加了會試?十年寒窗苦讀,就這樣放棄了?”
江長軒端著茶盞,望著遠處山巒,神色泰然,“我聽說睿王本不想迴京的,想和靈韻在這裏就這樣過一輩子,當一輩子鄉野山夫,睿王連江山都可以放下,我又有什麽放不下?再說,我十年寒窗苦讀,也不全是為了參加科舉、入仕為官,讀書是為了讓一個普通人眼界更寬廣,為了明是非通情理,即便不參加會試,也不枉我讀書十載,甚至我還要讀到老。”
孫桂花咬的牙咯吱咯吱作響,她知道馮氏是記恨以前的事,這兩個老不死的在家裏屁都不敢放一個,如今有馮氏撐腰,這腰板都挺直了,竟然都敢訓斥她了。
然而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她隻好低頭應是,伏低做小的跟在馬車後麵,走著迴家。
馮氏看著孫桂花如今像個孫子一樣,心裏十分暢快。
轉頭見馮環正看著她娘親,笑聲問道,“大戶人家裏就是要講究規矩,環兒不會心疼你娘記恨姑母吧?”
馮環立刻搖頭,“當然不會,姑母自然是對的,娘親她一個鄉下婦人不懂禮數,還請姑母不要怪罪。”
“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馮氏拉著她的手進門,“環兒越長越漂亮,姑母定給你找個好親事,你要是願意進京,姑母帶你進京都行。”
馮環眼睛一亮,半低著頭,越發的柔憐可人,“是,環兒一切都聽姑母的。”
溫子書在屋裏出來,“環兒表妹。”
馮環臉上飛紅,“溫大人。”
溫子書輕笑,“一家人不要見外,我們家困難的時候,你沒少幫我和娘,我都記著呢,和以前一樣,你喊我表哥就是。”
馮環嬌羞抿唇,“是,表哥。”
午後,溫子書和馮氏帶著重禮去元家。
提議去元家的是馮氏,在這村子裏,旁人都以為她和溫子書已經是了不起的貴人,可隻有她心裏明白,村子裏還住著元瑾和蘇靈韻這兩尊大佛。
去之前,馮氏便知道元瑾去涼州探望好友了,不由的納悶,“元瑾以前就在村子裏,怎麽沒聽說他還有涼州的朋友。”
溫子書目光深沉,想到了雲城正在打仗,而元瑾偏偏又去了涼州,這裏麵定有緣故。
“別亂揣測,我們就當什麽都不知道,等下到了元家,我們隻說看望故人,不要提起蘇靈韻的身份。”溫子書淡聲道。
馮氏忙道,“是,是,那日我差點說漏嘴。”
兩人進了元家,將帶的重禮送上,尤其是馮氏,態度格外的殷切恭敬,將元家裏裏外外外都誇讚了一遍。
周老伯帶著雲沐出門去了,周婆婆不喜馮氏這般虛偽,應和了幾句,便迴自己屋去,讓他們說話。
蘇靈韻給兩人倒了茶,語氣淡淡,“兩位有事?”
“沒事!”馮氏立刻笑道,“就是來走訪一下以前的老鄰居,蘇娘子是蘇曉的堂妹,咱們本是一家人,理應多走動。”
“溫夫人來早了,蘇曉姐並沒答應和溫大人複合。”
馮氏一副篤定的態度,“那也是早晚的事。”
溫子書淡雅的坐在椅子上喝茶,轉頭看到江長軒進了院門,眸中閃過一抹暗色,淡笑道,“快要會試了,江公子還住在這裏?他來了一個多月了吧。”
“江長軒說他不參加會試了。”
蘇靈韻道了一聲,並沒說原因,溫子書臉色卻是微微一變,目光幽暗,若有所思。
他起身,“母親和蘇娘子說話,我去見見江公子。”
“去吧。”馮氏揮了揮手。
等溫子書出了門,馮氏眼睛瞥著院子裏的江長軒,不屑的道,“這江長軒雖然是京城人,可畢竟隻是個舉人,哪裏比的上我們子書如今身份尊貴。和我們家子書爭蘇曉,簡直是自不量力,怪不得蘇曉根本不理他,活該!”
蘇靈韻淡聲道,“溫夫人別忘了,溫大人也是從舉人考到進士,入朝為官的。”
馮氏訕訕笑道,“是,可是我們家子書多厲害啊,才兩年就做到了侍郎,人家都說有人就算考中了狀元,做了八年編修,還沒、”
“咳!”蘇靈韻輕咳了一聲打斷她的話,輕笑道,“溫夫人,溫大人到底是為何升職這麽快,你我心裏都明白,似乎並沒有什麽值得炫耀的。”
馮氏臉色一僵,笑容緩緩褪去,端起茶碗喝茶掩飾尷尬,心裏卻帶了幾分惱怒,隻是不敢發作,眼睛一轉,又笑道,“我就說著江長軒也太不拿自己當外人了,住在別人家裏一個月了,不知道討嫌嗎?再說、元相公還沒在家,這說出去、”
“沒什麽討嫌的,除了溫夫人,並沒有人說過半句閑話。”蘇靈韻語氣冷淡,“是我請江公子做雲沐的教書先生,住在家裏教雲沐讀書。”
大戶人家會請先生來家裏授課,這也是常有的事。
馮氏尷尬一笑,沒話可說了,轉移了話題,靠近蘇靈韻低聲道,“子書和睿王以後同朝為官,咱們又是這種親上加親的關係,還望王妃在睿王麵前為子書美言幾句。”
馮氏在京城裏混了許久,經常去找那些貴夫人聊天,自然聽說以後金鈺做了皇帝,睿王就是攝政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楚真正的掌權者。
到此時,蘇靈韻恍然明白馮氏為何態度大轉變,非要再讓溫子書娶蘇曉,不由的覺得有些好笑,“溫大人也是這樣想的嗎?”
馮氏愣了一下,一時沒明白蘇靈韻的意思,待明白過來忙道,“不,這些話是我自作主張和蘇娘子說的,子書從未說過這些。”
蘇靈韻端了茶喝,並未做聲。
馮氏見蘇靈韻神色冷淡,不知道她心裏什麽想法,也不敢再多說話。
院子裏,溫子書和江長軒去東院桂花樹下說話,江長軒端了茶來,態度不卑不亢,聲音清朗,“溫大人請!”
溫子書端起茶盞抿了一口,淡聲道,“我實在沒想江公子會追到長山村來,而且一住這麽久,如此執著,到令人佩服。”
江長軒輕笑,“不是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嘛,遊蕩四方本也是我從小的一個夢想。”
溫子書淡淡看著他,“江公子真的不參加了會試?十年寒窗苦讀,就這樣放棄了?”
江長軒端著茶盞,望著遠處山巒,神色泰然,“我聽說睿王本不想迴京的,想和靈韻在這裏就這樣過一輩子,當一輩子鄉野山夫,睿王連江山都可以放下,我又有什麽放不下?再說,我十年寒窗苦讀,也不全是為了參加科舉、入仕為官,讀書是為了讓一個普通人眼界更寬廣,為了明是非通情理,即便不參加會試,也不枉我讀書十載,甚至我還要讀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