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主動性是指想象的目的性、意識性,它使人的想象有方向、有中心。主動性主要體現在有意想象之中。無意想象占優勢的人,他們不能按照預定目的和計劃來展開自己的想象,而是無目的、無意識地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任其馳騁,莫知所至,莫知所止;有意想象占優勢的人,他們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喚起自己的想象沿著一定的方向前進,能做到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2.想象的豐富性

    想象的豐富性指想象內容的廣泛程度和充實程度如何。想象的內容健康充實,說明想象具有豐富性;想象的內容庸俗貧乏,則想象缺乏豐富性。思維的廣度和靈活性對想象的豐富性有很大影響,思維廣度愈寬,思路愈靈活,則想象愈具有豐富性。表象的儲備對想象的豐富性也有相當於的影響,感知的事物越多,經驗越豐富,表象儲備就越多,想象的內容也就越豐富。

    3.想象的生動性

    想象的生動性是指想象表現的活潑、鮮明的程度。想象的生動性是以表象的生動性為代表的。一般說來,表象越富有直觀性,則由之而形成的想象也就越富有生動性。如果一個人的視覺表象、聽覺表象、味覺表象、嗅覺表象、觸覺表象等,就像直接看到、聽到、嚐到、嗅到、觸到時那樣鮮明、完整和穩定,則由這些表象所構成的想象自然也就生動、鮮明。他們頭腦中的形象如同是他們所見所聞,有身臨其境之感。而想象死板呆滯、色彩暗淡的人,他們在頭腦中構成某一形象時,既不能“看到”、“聽到”什麽,也不能“嚐到”、“嗅到”、“觸到”什麽。

    4.想象的現實性

    想象的現實性指想象與現實的相關程度如何,它是否能預示現實的發展並在現實中體現出來。在幻想中表現這種品質特別明顯。想象的現實性良好的人,能夠把自己的想象植於現實之中。盡管可能超越現實,然而是符合現實發展的方向的,經過充分發揮能動作用,想象的事物完全可以變成現實。這種品質較差的人,無視現實,想入非非,他們的想象,隻是一團漂亮的肥皂泡而已。陷入空想的人,就是其中的典型。

    5.想象的深刻性

    想象的深刻性是指想象所構成的形象揭示事物的主要特征的程度。想象的形象是否深刻,一方麵取決於是否能從典型的高度出發,對已有的表象進行深刻地改造;另一方麵還必須具備相關的高水平的技能,如創造性活動中的科研技術、寫作技巧等。這兩方麵的有機結合,方可創造出高水平的產品。想象的深刻性的差異更多地表現在創造想象中。具有想象深刻性品質的人,能通過生動的形象把事物的主要特征揭露出來,使形象具有典型性。

    6.想象的獨創性

    想象的獨創性是指想象的內容與眾不同,達到標新立異的程度。一個具有想象獨創性的人,就可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思維的獨立性指引著想象的獨立性,獨立思考能力強的人,其想象的獨創性水平就更高。

    7.想象的新穎性

    想象的新穎性是指想象所構成的形象的新異程度。想象的新穎性是通過表象的改造而實現的。想象所構成的形象越是出乎意料、越是異乎尋常,則它越富有新穎性。

    二、想象能力的培養

    培養和發展想象力,是成為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環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想象力。

    1.鍛煉再造想象的方法

    再造想象在的想象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再造想象是感知和掌握事物的有效手段,是理解和掌握客觀事物規律與內在聯係的必不可缺少的心理條件。鍛煉再造想象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豐富表象儲備並擴大知識經驗

    想象力的水平與一個人的知識、表象的廣博程度密切相關,一個知識、表象貧乏的人,其想象也往往很狹窄、膚淺,甚至易產生想象失真。在現實生活中,人往往由於閱曆所限而容易用自己的情況想象別人,用本地的情況想象外地,用今天的情況想象過去或未來等。要多進行觀察,豐富自己的表象儲備。觀察隨時都可以進行,對於生動、突出典型的形象,要想方設法儲存在腦子裏,這是我們創作時的素材。此外,知識經驗是形成正確表象的重要條件。每個人的知識經驗不同,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不相同,發揮想象力的水平也就不相同。

    (2)保護和培養自己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發展想象力的起點,它能夠推動人們去想象、去探索、去創造。創造想象的特點就在於探新,而驅使人們去探新的源泉之一就是好奇心。所以要很好地保護和培養自己的好奇心,多問“為什麽”,多去想象和思考,以得出具有獨到見解的答案。

    (3)加強學生想象力的訓練活動

    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如果出現突如其來的新形象、新想法,要迅速而準確地記錄下來,進行加工和檢驗,從而可能獲得很有價值的創造性成果。在擴大知識經驗的同時,還要多參加實踐活動。想象是在實踐任務的要求下展開的,經過實踐活動的考核,才能知道想象是否正確和是否符合要求。

    2.鍛煉創造想象的方法

    鍛煉創造想象的方法有下列6種:

    (1)黏合法

    即把人和動物、事物的不同部分巧妙地拚湊在一起,像神話作品中的眾多神、魔形象等。

    (2)漫畫法

    強調、突出、誇張事物的某個部分、某種特點,給人以鮮明、風趣的感覺,從而加深人的印象,如張樂平筆下的三毛。

    (3)模特法

    文學家、畫家、雕刻家以生活中的特殊人物和現象進行創造想象。

    (4)典型化

    從現實中提煉出典型人物的形象、性格及故事情節,像李雙雙(農村婦女形象)、阿q(舊社會中國落後農民的形象)、江姐(革命烈士的形象)等。

    (5)繪圖法

    主要是用在機器發明、樓房和工程設計等方麵,把頭腦中想象的形象描繪在紙上。

    (6)假想法

    主要是用在科學探索的假設上,如意大利數學家道爾頓提出“原子”的概念,開始是靠假想,之後才證明其存在。

    (第三節創造力

    每個人都有創新與創造的潛質。人的創造能力,是隨著認識客觀事物實踐經驗的積累與潛能的釋放、方法的掌握而不斷提升的。把握了創造力的內涵與特征,遵循思維的規律,人的創造力潛能就可以充分地發揮出來。

    一、創造力的內涵與特征

    1.什麽是創造力

    創造力是在進行創造和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具體而言即根據一定目的、運用已知的信息,產生出某種具有首創性、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產品的能力。可見首創性、社會價值是創造活動的兩個基本特點。所謂首創性,主要指前所未有,不墨守成規,破舊立新,這是相對曆史而言,從縱向比較。若相對他人而言,作橫向比較,則是獨出心裁,不同凡響。而社會價值,則指對人類、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2.創造力的特征

    創造力有一些顯著的特征。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等人將創造力的特征歸納為六點:1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發現新問題;2流暢性,即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對於特定的問題情境能順利產生多種反應或提出多種答案;3靈活性,即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性,具有靈活改變定向的能力,能發揮自由聯想;4獨創性,即產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表現為產生新奇、罕見、首創的觀念和成就;5再定義性,即善於發現特定事物的多種使用方法;6洞察性,即能夠通過事物的表麵現象,認清其內在含義、特性和多樣性,能進行意義的變換。這種對創造力特征的分析主要是從創造性活動的思維品質入手的,分析結果曾被人們廣為接受。但是,心理學家很快認識到,如果把創造力僅僅視為認知特性而忽視個體自身人格的作用,是很難全麵、係統地把握創造力的特征的。

    近年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影響個體創造力水平的自身人格因素。吉爾福特等人又對富有創造性的個體人格特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們將富有創造性的個體的人格特征概括為八個方麵:1有高度的自覺性和獨立性,不與他人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事物運動的機理有深究的動機;4知識麵廣,善於觀察;5工作中講求條理性、準確性與嚴格性;6有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直覺,喜好抽象思維,對智力活動與遊戲有廣泛的興趣;7富有幽默感,表現出卓越的文藝天賦;8意誌品質出眾,能排除外界幹擾,長時間地專注於某個感興趣的問題之中。

    二、創造力的影響因素

    1.影響創造力的個體因素

    (1)年齡與性別

    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的創造力也在不斷發展。幼兒就有創造力的萌芽,小學階段已有明顯的創造性表現,而青少年的創造力有了更多的現實性、主動性和有意性。但創造力的發展同個體的整體發展一樣是一個有限的擴展係統,不會一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發展到一定程度和一定年齡後,就開始逐漸減弱。根據研究表明,雖然在不同方麵,創造力的最佳年齡不盡相同,但從總體上看,35±4歲為多數創造者的創造高峰。

    創造力發展中也表現出明顯的性別差異。古今中外富有創造力的科學家、發明家、思想家、政治家、企業家中,絕大多數是男性。這既有生理方麵的原因,更有社會與文化的原因。許多跨文化的研究表明,在主張男女平等的民主開放的文化環境中,兒童的創造力普遍發展較好,男女差異也較小;在男女地位懸殊的封閉式社會條件下,男女差異較大。社會文化極大地影響了人們性別角色的形成,在現有的社會文化中,人們普遍認為男性應該更積極、獨立、堅強、自信、理智、富於競爭,而女性應該更溫柔、服從、柔弱、依賴性強、易受暗示等,這些固有的觀念和刻板印象加劇了創造力發展中的性別差異。

    (2)個性因素的作用

    個性因素與創造力的密切關係是很明顯的。很多個性特點,如堅持性、好奇心、自信心、恆心等,本身就是創造力的組成因素。具有高創造力的人,必須能自我激勵。學校教育有時往往隻是對那些死記硬背、考試得高分的學生給予高度評價,因而不需要一些創造性的反應。所以,創造性個體要經常對自己的創造思維活動進行自我激勵,以激發創造思維的進行。而且,創造性個體還需要有冒險、不怕失敗的精神,因為個體不按常規進行的與眾不同的思維探索往往不能順利進行,勢必要遇到困難,甚至可能要失敗。這時,如果個體沒有敢冒險、不怕失敗的精神,因氣餒而迴到常規思維的道路上,那麽創造思維的火花也就被撲滅了。

    另外,健康的心理狀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創造思維的活力。過分緊張的創造衝動或過分鬆弛的期待靈感出現的心理狀態都不利於創造思維的進行。

    (3)動機強度

    創造性活動需要創造動機的維持和激發。從動力來源上看,動機有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之分。許多經驗學和心理學研究都證明,內部動機更有利於創造力的發揮和發展。當人們被完成工作本身所獲得的滿足感和挑戰感激發,而不是被外在的壓力所激發時,才表現得最有創造力。所以,創造動機或創造衝動或創造的積極性,是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動力源泉所在。一般來說,在適度的範圍內創造動機越強,就越能激發創造性思維,也就越有利於解決新問題;創造動機的強度超過了一定範圍,越過了一定的度,則不利於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揮。動機太強,太急於求成,則欲速而不達,反而不利於解決問題,因為此時注意力過分專注於某一點,反而抑製了對其他方麵的全麵思考,正所謂“顧此失彼”.同樣的,如果一個人的創造動機不強,也會沒有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也解決不了問題。因此,既不能沒有動機而失去創造積極性,也不能動機太強而挫傷創造積極性,而應該提高在適度範圍內的創造動機,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性思維能力。

    (4)知識與智力

    知識是創造的基礎和前提,離開必要的知識,就根本談不上創造。個體越具有廣博的知識,他的知識背景就越廣闊、越厚重,參考資料就越豐富,他就越能在別人習以為常的平凡現象中發現不平凡的有價值的蛛絲馬跡,從而盡可能充分地發揮創造力。但具有知識不一定具有創造力,對待知識一定要有變通性和靈活性,僵死、混亂的知識不僅不利於創造,反而會阻礙創造力的發展。

    智力和創造力的關係是人們一直關心的問題。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智力是創造力的必要條件,智力低的人難以有高創造力,而智力高的人未必都有高創造力。在一定的智商分數之下,二者有顯著的正相關;在此之上,二者的相關不顯著。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結論的得出是建立在傳統智力理論和智力測驗的基礎之上,如果以現代智力觀來衡量,則智力與創造力的關係也需重新進行考察。

    2.影響創造力的環境因素

    (1)家庭

    家庭環境、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氣氛、家庭成員的榜樣等都對兒童創造力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如果家長在孩子麵前處處擺出權威的架勢,在生活上對兒童支配、專製或嬌慣,兒童的思維就會刻板、呆滯,表現為依賴性強、服從、創造力水平低。如果家長注重兒童獨立性的培養,家庭氣氛民主、活潑,那麽兒童就容易養成靈活的思維能力,想象力豐富,表現為獨立性強和創造性水平高。研究發現,有利於個體創造力發展的家庭因素包括:1家庭比較民主,父母對孩子不專製;2家長對孩子好奇、探求精神和行動給予積極鼓勵和支持;3父母信任孩子的能力,給予引導並提供獨立鍛煉的機會;4孩子在家裏與父母之間無拘束,不怕犯錯誤,有安全感;5父母具有獨立性和創造性,孩子在家受到父母思想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

    (2)學校環境

    學校教育對培養學生創造力有巨大作用。隻有頭腦裏裝有知識、經驗、事實,個體才可能運用它們來進行創造思維發揮創造力。高質量的教育為人們產生遙遠聯想、發散性思維或產生新異主意提供了基礎。

    教育除了傳授知識的作用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培養學生思維的能力。心理學研究發現,教師由於教育觀不同,如強調勤勉、禮讓、循規蹈矩、自謙、服從而培養出來的學生與強調獨立思考、好奇心、冒險性、嚐試探奇、自信、果斷而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創造力發展水平上有著明顯的不同,後者比前者擁有更高的創造力。那些具有創造性質的教學方法,如發現法、自學法、研究法、類比法、模擬創造過程法等,對於創造力的培養也大有益處。

    (3)社會文化環境

    除了學校和家庭之外,社會文化環境也對創造力的發展具有影響作用。在鼓勵獨立性和創造精神、主張男女平等的開放性社會中,兒童的創造力普遍較好且男女差異也較小;而在強調專製服從、男女地位懸殊的封閉性社會中,兒童的創造力則比較低,男女差異也較大。來自獨裁的文化環境的兒童,往往表現出退縮、服從、逃避現實、缺乏創造精神。而有利於創造的社會風氣、豐富的環境刺激以及多方麵的文化交流則會促使求知欲滋長旺盛,促進聯想、發散思維等創造思維的發展以及創造力的發展水平的提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理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傳萬 李立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傳萬 李立新並收藏心理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