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竹簡,蘇長風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他不識字。
並非是他目不識丁,漢朝的時候隸書已經開始流行,有著上輩子的見識,雖然不可能識得所有字,但是連蒙帶猜明白大致意思還是可以的。
然而現在拿起竹簡他就有些麻爪了。
西周時期的楚國文字,與中原諸國的文字還沒有多大區別,氣勢渾厚、規整、略顯波折,直到春秋至戰國中期,楚國文字形體逐漸趨向修長,筆劃細而首尾如一,排列比較整齊美觀,筆勢圓轉流暢,風格自由奔放。
但是,楚國使用的是鳥篆,而非漢隸,甚至連秦隸都不是。
鳥篆形似鳥的爪跡,以飛鳥入書表達了中國古人所推崇的一種為人之道,候鳥守冬去春來之信,前世更是僅存264個不重複鳥篆,這滿屋的竹簡若是放在前世,那些學者們估計恨不能天天住在這裏,可是現在這卻是他的阻礙。
沒有直接詢問這些字符的意義,蘇長風一本又一本的將竹簡拿起,逐一瀏覽那些神秘莫測的字符。
竹簡上所能留下來的字不多,大抵就是一年兩冊,分為上下兩側,分別記載上半年和下半年所發生的事情。
前十幾冊的竹簡已經有些蟲蛀,但是卻沒有絲毫的灰塵,可見三叔公確實將這些東西保護的很好,他雖然年紀有些大了,卻還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
但是到了第十三冊開始,事情就有些不同了。
那些竹簡上落滿了灰塵,雖然沒有蟲蛀,卻也沒有打掃的痕跡,似乎從它們被放在架子上開始,就再無其他人關心過。
拂去竹簡上的灰塵,蘇長風一冊又一冊的打開竹簡,臉色越來越陰沉。
兩百餘冊竹簡上,隻留下了一模一樣的文字。
從第十三冊開始,也就是從第七年開始,這上麵記載的文字毫無二致,甚至連刀刻痕跡也沒有發生變化,就好像這百年來,每年發生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一股寒意從尾椎傳來,透過脊梁直入腦髓。
蘇長風忍不住打了個寒戰。
他感覺屋子裏似乎多出了一隻眼睛,正幽幽地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
“三叔公,這冊村誌上記載的事情我有點不明白,能麻煩您給我說說當時的情況嗎?”
蘇長風拿著最新的那一卷竹簡,有些疑惑地大聲問道。
“疑惑?好好好,我來給你看看。”
三叔公接過竹簡,先看了一下開頭,然後才開始看接下來的內容。
“原來你問的是這件事啊。”
他拿著竹簡,上下搖晃了兩下,然後哀歎一聲看著東南方向,眼神悠遠。
“你知道陰陽家嗎?”
陰陽家?
蘇長風自然知道。
陰陽家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是道家的分支之一,其創始人是齊國人鄒衍,主張陰陽五行。
前世秦時明月熱播的時候,也讓這個流派為眾人所知,其中各種最為眾人熱捧就是大少司命。
隻是,這和陰陽家有什麽關係?
“之前我等為了躲避戰亂來到這裏,但是也並非完全與世隔絕,因為新來此地,各種物資準備尚有欠缺,也與外人有著交流。
負芻五年,老七的兒子帶著一隊人流亡至此,人群之中有著皇室的一位公主,這就是那一年的記載。”
“然後呢,那位公主怎麽樣了?”
蘇長風聽到有關公主的消息,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祠堂中跪著的那位。
再想想她如今的處境,蘇長風自然明白她遭受了什麽,但是過程蘇長風卻不清楚。
“跟著流亡的人有一個陰陽家的弟子,他說那位公主命犯太白,來到這裏就會招致來災禍,必須以三十六天罡合七十二地煞之數的女子來跪拜太白,乞求原諒,否則這個村子將在百年後化為烏有。”
“看咱們村子這個樣子,那個公主被趕走了?”
蘇長風裝作驚奇地看著三叔公。
“走?哪有這麽幸運的事!”
三叔公一口唾沫吐在腳下,有些恨其不爭的看著七叔公。
“她要是走了我還放心了,隻要有顏麵見列祖列宗,可是……”
在三叔公的述說中,蘇長風終於明白了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一百零八位女子參拜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桃花源所有的女子加起來尚且不足一百零八位,更何況那個陰陽家的弟子還要求要年輕貌美的女性。
就這麽僵持了五天,公主護衛之中的矛盾也越來越大,有的人受夠了戰爭想留下,也有人忠心耿耿執意做護衛,即使這件事是瞞著他們商討的,但是村民的態度騙不了人。
那位公主也不是愚昧之人,發覺了村民的態度變化之後,就想帶著護衛離開這裏。
但是村民又怎麽會同意?你把災禍帶來了,現在拍拍屁股就想跑,哪有這麽容易的事?
而且那個陰陽家弟子也給出了另外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以公主一百零八根骨頭各自製成一座蠟像,代替那些女子參拜太白。
三叔公不同意,被村民鎖在屋子裏不得外出,七叔公說了幾句公主的好話,便被他家的婆娘反駁了迴去。
在一些心懷不軌的護衛的幫助下,戰鬥爆發了。
七叔公的兒子死了,死在那場戰鬥裏,為了不讓七叔公傷心,這件事一直瞞著他,到現在也不用再瞞了。
然後便是澆築蠟像和侍女陪葬的一係列事情。
蘇長風張口訥訥,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雖然不知道三叔公他們為什麽會下意識地無視掉這件事已經被記載過一遍,但是看著屋子裏二百餘冊一模一樣的竹簡,蘇長風隻感覺寒意大作。
一百零八具蠟像,來自同一個人,甚至連最基本的入土為安都做不到,而這,隻是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原因。
而這個村子,就在這個世界輪迴了一遍又一遍,一直過著負芻五年後的第二年。
百年循環,沒有一個人發覺。
不,或許七叔公已經發覺了,但是這百餘年的循環,已經讓他徹底絕望。
蘇長風也終於記起一件事,那就是在進入三叔公家的時候,他並未發現蠟像,也就是之前家家戶戶都有的那具蠟像。
他不識字。
並非是他目不識丁,漢朝的時候隸書已經開始流行,有著上輩子的見識,雖然不可能識得所有字,但是連蒙帶猜明白大致意思還是可以的。
然而現在拿起竹簡他就有些麻爪了。
西周時期的楚國文字,與中原諸國的文字還沒有多大區別,氣勢渾厚、規整、略顯波折,直到春秋至戰國中期,楚國文字形體逐漸趨向修長,筆劃細而首尾如一,排列比較整齊美觀,筆勢圓轉流暢,風格自由奔放。
但是,楚國使用的是鳥篆,而非漢隸,甚至連秦隸都不是。
鳥篆形似鳥的爪跡,以飛鳥入書表達了中國古人所推崇的一種為人之道,候鳥守冬去春來之信,前世更是僅存264個不重複鳥篆,這滿屋的竹簡若是放在前世,那些學者們估計恨不能天天住在這裏,可是現在這卻是他的阻礙。
沒有直接詢問這些字符的意義,蘇長風一本又一本的將竹簡拿起,逐一瀏覽那些神秘莫測的字符。
竹簡上所能留下來的字不多,大抵就是一年兩冊,分為上下兩側,分別記載上半年和下半年所發生的事情。
前十幾冊的竹簡已經有些蟲蛀,但是卻沒有絲毫的灰塵,可見三叔公確實將這些東西保護的很好,他雖然年紀有些大了,卻還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
但是到了第十三冊開始,事情就有些不同了。
那些竹簡上落滿了灰塵,雖然沒有蟲蛀,卻也沒有打掃的痕跡,似乎從它們被放在架子上開始,就再無其他人關心過。
拂去竹簡上的灰塵,蘇長風一冊又一冊的打開竹簡,臉色越來越陰沉。
兩百餘冊竹簡上,隻留下了一模一樣的文字。
從第十三冊開始,也就是從第七年開始,這上麵記載的文字毫無二致,甚至連刀刻痕跡也沒有發生變化,就好像這百年來,每年發生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一股寒意從尾椎傳來,透過脊梁直入腦髓。
蘇長風忍不住打了個寒戰。
他感覺屋子裏似乎多出了一隻眼睛,正幽幽地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
“三叔公,這冊村誌上記載的事情我有點不明白,能麻煩您給我說說當時的情況嗎?”
蘇長風拿著最新的那一卷竹簡,有些疑惑地大聲問道。
“疑惑?好好好,我來給你看看。”
三叔公接過竹簡,先看了一下開頭,然後才開始看接下來的內容。
“原來你問的是這件事啊。”
他拿著竹簡,上下搖晃了兩下,然後哀歎一聲看著東南方向,眼神悠遠。
“你知道陰陽家嗎?”
陰陽家?
蘇長風自然知道。
陰陽家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是道家的分支之一,其創始人是齊國人鄒衍,主張陰陽五行。
前世秦時明月熱播的時候,也讓這個流派為眾人所知,其中各種最為眾人熱捧就是大少司命。
隻是,這和陰陽家有什麽關係?
“之前我等為了躲避戰亂來到這裏,但是也並非完全與世隔絕,因為新來此地,各種物資準備尚有欠缺,也與外人有著交流。
負芻五年,老七的兒子帶著一隊人流亡至此,人群之中有著皇室的一位公主,這就是那一年的記載。”
“然後呢,那位公主怎麽樣了?”
蘇長風聽到有關公主的消息,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祠堂中跪著的那位。
再想想她如今的處境,蘇長風自然明白她遭受了什麽,但是過程蘇長風卻不清楚。
“跟著流亡的人有一個陰陽家的弟子,他說那位公主命犯太白,來到這裏就會招致來災禍,必須以三十六天罡合七十二地煞之數的女子來跪拜太白,乞求原諒,否則這個村子將在百年後化為烏有。”
“看咱們村子這個樣子,那個公主被趕走了?”
蘇長風裝作驚奇地看著三叔公。
“走?哪有這麽幸運的事!”
三叔公一口唾沫吐在腳下,有些恨其不爭的看著七叔公。
“她要是走了我還放心了,隻要有顏麵見列祖列宗,可是……”
在三叔公的述說中,蘇長風終於明白了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一百零八位女子參拜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桃花源所有的女子加起來尚且不足一百零八位,更何況那個陰陽家的弟子還要求要年輕貌美的女性。
就這麽僵持了五天,公主護衛之中的矛盾也越來越大,有的人受夠了戰爭想留下,也有人忠心耿耿執意做護衛,即使這件事是瞞著他們商討的,但是村民的態度騙不了人。
那位公主也不是愚昧之人,發覺了村民的態度變化之後,就想帶著護衛離開這裏。
但是村民又怎麽會同意?你把災禍帶來了,現在拍拍屁股就想跑,哪有這麽容易的事?
而且那個陰陽家弟子也給出了另外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以公主一百零八根骨頭各自製成一座蠟像,代替那些女子參拜太白。
三叔公不同意,被村民鎖在屋子裏不得外出,七叔公說了幾句公主的好話,便被他家的婆娘反駁了迴去。
在一些心懷不軌的護衛的幫助下,戰鬥爆發了。
七叔公的兒子死了,死在那場戰鬥裏,為了不讓七叔公傷心,這件事一直瞞著他,到現在也不用再瞞了。
然後便是澆築蠟像和侍女陪葬的一係列事情。
蘇長風張口訥訥,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雖然不知道三叔公他們為什麽會下意識地無視掉這件事已經被記載過一遍,但是看著屋子裏二百餘冊一模一樣的竹簡,蘇長風隻感覺寒意大作。
一百零八具蠟像,來自同一個人,甚至連最基本的入土為安都做不到,而這,隻是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原因。
而這個村子,就在這個世界輪迴了一遍又一遍,一直過著負芻五年後的第二年。
百年循環,沒有一個人發覺。
不,或許七叔公已經發覺了,但是這百餘年的循環,已經讓他徹底絕望。
蘇長風也終於記起一件事,那就是在進入三叔公家的時候,他並未發現蠟像,也就是之前家家戶戶都有的那具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