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看看?嗬嗬。”
神婆胡三姑冷笑幾聲。
“怎麽個形勢?無非是新鬼沾了煞,滋生出幾分不凡,恰好找上那秦書生去去怨氣罷了。怎地,秦家人是信不過老身,還另請高明呢?”
“正好,二丫也不用再借給秦家法寶了。有關神公在,我三姑退出即可。”
“我就是過來探情況,三姑你何必...”
關老漢見神婆胡三姑一臉不滿,陰陽怪氣地迴嗆自己,苦笑不已。
“哼。你迴去跟秦老爺說,既然信不過我胡三姑,又另請了高明,所謂一事不煩二主,借秦家書生兩件法寶的尾錢即可結清。我胡三姑自覺有幾分顏麵,就不親身登門請了。二丫,送客!”
語罷,神婆胡三姑冷眼刺下背著大布包的關學真,甩袖離開。
年輕時結下的“仇怨”絕非歲月悠悠就能洗涮幹淨的。
這麽多年過去,胡師妹的性子還是這般“火辣”,直性子,真是一點都沒變。
關老漢負刀苦笑無聲,靜靜目送她走遠,轉身離去,去往鎮子東頭苦主秦家。
其實不用她幫忙,關老漢從秦家出來遊走街頭半炷香工夫就將近日來安鎮鬧鬼一事“推斷”個明明白白。
唯一不太明白的是一個莽撞漢子是如何做鬼的。
因為死人做鬼還真是不簡單的事兒,這條件太過苛刻。
且別說他從事驅鬼祛邪多年,便是新鬼牛二都不清楚自己為嘛突然變成了鬼。
隻是如今有些“騎虎難下”,秦家已請來神婆胡三姑解憂,卻又請來自己。
關老漢反手輕輕撫摸下背後的刀柄,暗暗皺眉。
棘手倒談不上,隻是這趟買賣不好做呐。
心切愛子的秦老爺給關老漢擺出大難題啊,一事煩二主,誰心裏痛快?
秦家即使在衙門裏有人卻不好告官。
咋告?說有鬼淩辱了他家愛子?
還不羞得愛子“自戕不息”?
關老漢再迴秦家時被秦家盛情接待,一桌好席麵,有酒有肉的,那遭老罪的秦家書生也硬撐著某處刺痛出麵“商捧”幾句。
“久聞關老爺子法力高強,此事就拜托您老了。我要那牛二魂飛魄散,但有所需,還請關老爺子明言,景玉在此重謝。”
秦書生一改往日高傲,在酒桌上其姿態放得很低,淺酌幾口好酒的端公關老漢很受用。
秦書生明言要除滅新鬼牛二,萬事可商量,可以加錢。
身心飽受摧殘的他對牛二恨之入骨,屁股每痛一次,他對牛二的恨意加深一層,長這麽大,身心從未遭受如此“騎赤”大辱,可以說是仇恨深似海呐。
且秦書生心裏暗暗打算等端公除掉那新鬼牛二後定要親自到他墳頭掘墳開棺暴屍,再將其挫骨揚灰,方解心頭大恨。
端公關老漢自入行當以來沒有三十年也有四十年,替人解憂紓難不計其數,雖見識過種種鬼物傷人害人但更見識過人心之毒。
即使那秦家少爺自以為隱藏的很好,但不時流露出那雙陰毒陰鷙的眼神後,關老漢心中微微一凜。
經此一遭,怕是真要出命案。
一人一鬼都想致對方於死地,這是不死不休的場麵。
端公關老漢擅於驅鬼,雖有殺鬼的手段,但輕易不會動用的。
手段不少,道行低微,雖有殺技但太傷“人和”,非萬不得已不會動用。
他有心拒了這門生意。可他更在意秦老爺許諾的那株七十多年藥力的野山參。
關學真一身所修皆是端公一脈法統,即使有諸多手段輔佐熬煉氣血,但經不住曆年驅鬼法事上的“揮霍”,雖養了幾個年輕力壯的徒弟,可徒弟們學業未精且未出師,放心不過。
如今又與師妹胡三姑“撞事”,心裏不免細細掂量掂量。
關老漢是清楚胡三姑性子的,不叫那秦書生吃盡苦頭是不會“罷休”的,且她有把握不會讓那頭新鬼傷人性命。
當年師姑最疼胡師妹,傳給她三件了得法器,而自己呢,被師父“哄騙”到鐵匠鋪子打了三年鐵才賺得這柄伴隨一生的八斬刀。
如今胡三姑正在氣頭上,關老漢也不好再厚顏去商討,隻能”見招拆招”,糊弄人再糊弄鬼咯。
希望胡三姑能“壓住”那新鬼的兇性,隻讓秦書生吃點苦頭得了。
一旦玩脫,鬧出人命,可就麻煩咯。
關老漢隻在秦家吃了頓便飯就“了解”到秦家的人脈勢力,縣衙的萬捕頭是他親姐夫。
也正如關老漢猜想的一般,街麵上閑言碎語傳的皆是秦書生吃點苦頭,最終牛二還是要被“滅”的。
有神婆胡三姑和外縣的端公“聯手”驅鬼,新鬼牛二的下場便是“飛灰湮滅”,而他留下的家財多半要“落”到秦書生手裏。
不然一位前途光明的書生何必“招惹”一個新喪的寡婦?即使她長得再媚豔又如何?
於情於理都不太和啊。
真相唯有一個,那就是:明圖人暗圖財。
當然這股傳言隻在寥寥幾人之間“私密”傳播,個個猶若刑推官般“斷案入神”,你一句我一句的腦補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
客棧大堂人聲喧囂。
幾張桌子坐客滿滿的,添茶傳菜的店小二忙得腳不沾地,還得時刻迴應著食客間的談笑。
麻子隻需坐在桌前慢慢品茶,耳旁自有各種“風言風語”傳進來。
吃飽喝足的三思自有趙三槍帶到鎮外撒歡兒,無需他看著,可無事聊賴的書生在街頭更顯無聊。
也是這來安鎮太小,像樣兒的茶館沒有,上點檔次的青樓也沒有,倒是有幾家賣笑的門樓,可那品味實在難以恭維。
鎮上的沒個像樣兒的娛樂消遣地兒,能有這麽一出牛二做鬼大戰秦書生足以當談資說上大半年咯。
麻子在一旁嗑著香豆兒,偷聽他們“斷案了得”,一時略顯呆滯。
乖乖,貌似他們推理得“合情合理”,好有道理呢。
不是吧?
不是一場嬌妻出軌抓現行,化鬼報複償怨的“人鬼情未了”嘛。咋演變成設計奪資產吃絕戶的戲本了。
嘚嘚,小覷了鄉親們雪亮的大眼珠子了嘿。
同是讀書人,麻子認為但凡那秦景玉要點顏麵,就該搬家遠走他鄉,重新“做人”。
於此間,他算是聲名狼藉。
即使參加科舉也行不通的,有此臭名淫跡廣而宣之,試問哪位師長敢題名作保?
晚節不保事小,與之蒙羞才事大。
慢悠悠品著苦茶的張牧之舉目四望,得見人人談興十足,心裏暗忖:要不是趕路急,說不得在此多歇息幾天,觀那牛二新鬼作何後果。
聽聞那牛二的遭遇後隻是有些感歎世事難料,戲文雖唱的好哪有聽到這般瞠目。
在客棧大堂坐了小半天也聽聞那神婆胡三姑不是見財如命的老虔婆,反而是個性子鮮明的三姑婆,在左近很有聲望。
就看神婆胡三姑如何“處置”此事吧。
神婆胡三姑冷笑幾聲。
“怎麽個形勢?無非是新鬼沾了煞,滋生出幾分不凡,恰好找上那秦書生去去怨氣罷了。怎地,秦家人是信不過老身,還另請高明呢?”
“正好,二丫也不用再借給秦家法寶了。有關神公在,我三姑退出即可。”
“我就是過來探情況,三姑你何必...”
關老漢見神婆胡三姑一臉不滿,陰陽怪氣地迴嗆自己,苦笑不已。
“哼。你迴去跟秦老爺說,既然信不過我胡三姑,又另請了高明,所謂一事不煩二主,借秦家書生兩件法寶的尾錢即可結清。我胡三姑自覺有幾分顏麵,就不親身登門請了。二丫,送客!”
語罷,神婆胡三姑冷眼刺下背著大布包的關學真,甩袖離開。
年輕時結下的“仇怨”絕非歲月悠悠就能洗涮幹淨的。
這麽多年過去,胡師妹的性子還是這般“火辣”,直性子,真是一點都沒變。
關老漢負刀苦笑無聲,靜靜目送她走遠,轉身離去,去往鎮子東頭苦主秦家。
其實不用她幫忙,關老漢從秦家出來遊走街頭半炷香工夫就將近日來安鎮鬧鬼一事“推斷”個明明白白。
唯一不太明白的是一個莽撞漢子是如何做鬼的。
因為死人做鬼還真是不簡單的事兒,這條件太過苛刻。
且別說他從事驅鬼祛邪多年,便是新鬼牛二都不清楚自己為嘛突然變成了鬼。
隻是如今有些“騎虎難下”,秦家已請來神婆胡三姑解憂,卻又請來自己。
關老漢反手輕輕撫摸下背後的刀柄,暗暗皺眉。
棘手倒談不上,隻是這趟買賣不好做呐。
心切愛子的秦老爺給關老漢擺出大難題啊,一事煩二主,誰心裏痛快?
秦家即使在衙門裏有人卻不好告官。
咋告?說有鬼淩辱了他家愛子?
還不羞得愛子“自戕不息”?
關老漢再迴秦家時被秦家盛情接待,一桌好席麵,有酒有肉的,那遭老罪的秦家書生也硬撐著某處刺痛出麵“商捧”幾句。
“久聞關老爺子法力高強,此事就拜托您老了。我要那牛二魂飛魄散,但有所需,還請關老爺子明言,景玉在此重謝。”
秦書生一改往日高傲,在酒桌上其姿態放得很低,淺酌幾口好酒的端公關老漢很受用。
秦書生明言要除滅新鬼牛二,萬事可商量,可以加錢。
身心飽受摧殘的他對牛二恨之入骨,屁股每痛一次,他對牛二的恨意加深一層,長這麽大,身心從未遭受如此“騎赤”大辱,可以說是仇恨深似海呐。
且秦書生心裏暗暗打算等端公除掉那新鬼牛二後定要親自到他墳頭掘墳開棺暴屍,再將其挫骨揚灰,方解心頭大恨。
端公關老漢自入行當以來沒有三十年也有四十年,替人解憂紓難不計其數,雖見識過種種鬼物傷人害人但更見識過人心之毒。
即使那秦家少爺自以為隱藏的很好,但不時流露出那雙陰毒陰鷙的眼神後,關老漢心中微微一凜。
經此一遭,怕是真要出命案。
一人一鬼都想致對方於死地,這是不死不休的場麵。
端公關老漢擅於驅鬼,雖有殺鬼的手段,但輕易不會動用的。
手段不少,道行低微,雖有殺技但太傷“人和”,非萬不得已不會動用。
他有心拒了這門生意。可他更在意秦老爺許諾的那株七十多年藥力的野山參。
關學真一身所修皆是端公一脈法統,即使有諸多手段輔佐熬煉氣血,但經不住曆年驅鬼法事上的“揮霍”,雖養了幾個年輕力壯的徒弟,可徒弟們學業未精且未出師,放心不過。
如今又與師妹胡三姑“撞事”,心裏不免細細掂量掂量。
關老漢是清楚胡三姑性子的,不叫那秦書生吃盡苦頭是不會“罷休”的,且她有把握不會讓那頭新鬼傷人性命。
當年師姑最疼胡師妹,傳給她三件了得法器,而自己呢,被師父“哄騙”到鐵匠鋪子打了三年鐵才賺得這柄伴隨一生的八斬刀。
如今胡三姑正在氣頭上,關老漢也不好再厚顏去商討,隻能”見招拆招”,糊弄人再糊弄鬼咯。
希望胡三姑能“壓住”那新鬼的兇性,隻讓秦書生吃點苦頭得了。
一旦玩脫,鬧出人命,可就麻煩咯。
關老漢隻在秦家吃了頓便飯就“了解”到秦家的人脈勢力,縣衙的萬捕頭是他親姐夫。
也正如關老漢猜想的一般,街麵上閑言碎語傳的皆是秦書生吃點苦頭,最終牛二還是要被“滅”的。
有神婆胡三姑和外縣的端公“聯手”驅鬼,新鬼牛二的下場便是“飛灰湮滅”,而他留下的家財多半要“落”到秦書生手裏。
不然一位前途光明的書生何必“招惹”一個新喪的寡婦?即使她長得再媚豔又如何?
於情於理都不太和啊。
真相唯有一個,那就是:明圖人暗圖財。
當然這股傳言隻在寥寥幾人之間“私密”傳播,個個猶若刑推官般“斷案入神”,你一句我一句的腦補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
客棧大堂人聲喧囂。
幾張桌子坐客滿滿的,添茶傳菜的店小二忙得腳不沾地,還得時刻迴應著食客間的談笑。
麻子隻需坐在桌前慢慢品茶,耳旁自有各種“風言風語”傳進來。
吃飽喝足的三思自有趙三槍帶到鎮外撒歡兒,無需他看著,可無事聊賴的書生在街頭更顯無聊。
也是這來安鎮太小,像樣兒的茶館沒有,上點檔次的青樓也沒有,倒是有幾家賣笑的門樓,可那品味實在難以恭維。
鎮上的沒個像樣兒的娛樂消遣地兒,能有這麽一出牛二做鬼大戰秦書生足以當談資說上大半年咯。
麻子在一旁嗑著香豆兒,偷聽他們“斷案了得”,一時略顯呆滯。
乖乖,貌似他們推理得“合情合理”,好有道理呢。
不是吧?
不是一場嬌妻出軌抓現行,化鬼報複償怨的“人鬼情未了”嘛。咋演變成設計奪資產吃絕戶的戲本了。
嘚嘚,小覷了鄉親們雪亮的大眼珠子了嘿。
同是讀書人,麻子認為但凡那秦景玉要點顏麵,就該搬家遠走他鄉,重新“做人”。
於此間,他算是聲名狼藉。
即使參加科舉也行不通的,有此臭名淫跡廣而宣之,試問哪位師長敢題名作保?
晚節不保事小,與之蒙羞才事大。
慢悠悠品著苦茶的張牧之舉目四望,得見人人談興十足,心裏暗忖:要不是趕路急,說不得在此多歇息幾天,觀那牛二新鬼作何後果。
聽聞那牛二的遭遇後隻是有些感歎世事難料,戲文雖唱的好哪有聽到這般瞠目。
在客棧大堂坐了小半天也聽聞那神婆胡三姑不是見財如命的老虔婆,反而是個性子鮮明的三姑婆,在左近很有聲望。
就看神婆胡三姑如何“處置”此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