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三與麻子是老本家,在得知他養的冬菜確實不錯後,芸娘直接預定了一整月的鮮菜。
白花花的銀子把張老三樂得縱是挑著上百斤菜擔子也是笑眯眯地顛肩。
他還雇了同村的兩三孤兒挎著菜籃沿街叫賣,沒錯,有芸娘預付的訂金,他張老三又起了間更大的暖房,新出土的冬菜水靈靈的。
張老三逢人就說梅園的芸娘心底好,再說張小相公多仁義,他一每日同豬臭雞糞一起的卑賤草民也能得文曲星家的賞銀,足足五兩雪花紋銀咧。
大年初一的中午,小書生一臉傻笑地用過午膳,急匆匆地迴書房,不知忙些啥。
原來河州某人迴信了,潔白的信鴿兒來到梅園,可把他給喜的。
好吧,雖然潮音閣的溫仙子迴信隻有一個字:嗯。
但麻子持信竟瞅了半晌午不丟手,隱約能聞到溫舒瑤的體香。
此刻的小書生其形象極其猥瑣,與平日裏的器宇軒昂差得太甚。
笑得臉都僵硬了才迴神兒後,沉思片刻便撐紙提筆點墨,寫信,寫給遠在大漠的火羅國國主海山。
麻子思來想去,終究不願作那拔鳥無情之人,想來無情無義之徒在溫仙子眼中是個垃圾。
從此刻起要為溫姑娘守節,畫舫勾欄的雖擋不住去,但舉止有度,不再放浪形骸。
曾與楊大哥商議,大年正月初八乃黃道吉日,開門大吉,諸類貨物基本備足,還好普通百姓所用的日常用品可有蘇家供貨,不然他開的門市豈不得到黑市裏作宣傳?
前幾日同河幫做的買賣很順利,河幫的總瓢把子劉萬忠很給京城蘇家麵子,派了一位精幹的記賬夥計來交接“水貨”。
當時麻子預定的雜貨基本沒幹擾京城內的規矩,就是幾袋子鹽巴,糖霜,還有南方的岩蜜,花布。量不及京城裏那些大店,擾亂不了市場的。
正月初一申時三刻,麻子使喚大誌當侍劍書童,兩人來到無定河畔人氣最旺的綠苑聽戲,沒錯,年前給尤府拜年禮時,那尤青陽私下裏摁在麻子手裏的戲票。
戲票又稱月票同那茶社搞得一般花樣,擱市麵上能賣小百兩銀子呢。
一進戲園子,咿咿呀呀的花腔傳來,來去匆匆的是端茶迎往的小廝,一步三晃悠,左顧右盼的是身價相當可以的貴客。
這綠苑聽說光打個茶圍都得五兩銀子,聽戲文真是比睡姑娘還要貴,瞅著這往來不絕的人流,想來是日進鬥金不為過啊。
麻子他沒那心思編寫戲文情事,若不然定要與尤青陽一比高低。
外麵寒風冷冽,一進戲樓,一股暖風撲麵而來,味道淡香悠長,很好聞。
厲害,不愧是京城裏的“高雅”場所,連整座戲樓懸空了兩層,兩百多茶座兒,幾十個雅間兒,光燃的這沁人心脾的檀香就要耗資幾百兩銀子。
大手筆啊。
也怪不得那尤青陽給自己戲票時那種無所謂,這裏唱的戲文十場裏就有他寫的三場,分紅給力啊。
坐在二樓雅間兒的麻子,嗑著堅果瓜子,時不時再飲一口香茶,半眯眼瞅著下方戲台上的幾位名角兒演繹人生百態。
聽了半晌,左右不過是書生與青樓有情人間的兒女情長,要不就是貧家子與高門貴女間的情債恩怨。
情節跌宕起伏,反轉又煽情,賺了看客兜裏的銀子還要賺他們的眼淚。
這位青陽兄肚裏有貨啊,出手大方,比他爺爺靠譜。
雖然尤山長一見麵就送他一塊學宮令,但如今的麻子絕非昔日傻白小書生,當知懷裏的學宮令有多燙手,尤其是到了京城後耳濡目染更對學宮令背後的“權勢”有了那麽一絲絲體會。
他大膽猜測,過幾日去拜訪學宮幾位夫子時他們中會有人提起交還這令牌。
曾與楊大哥商量好了,拜見幾位夫子時,就送燉火鍋的佐料,老家郵寄過來不少呢,各種辣味的都有。
蘇大少蹭過一次麻辣火鍋後,順走幾包辣椒,紅尖尖的辣椒,能治便秘那種。
“誒,張兄,稀客啊。”
“誒,尤兄。”
“如何?這場羊女傳寫得如何?”尤青陽推開雅間門便自來熟地坐到麻子桌旁問道。
“很不錯,男女情愛乃人間真情,世間少有的純真戀情,尤兄胸懷千壑,筆力驚神,於情字悟得很深啊。”
麻子說的是真心話。
“張兄瞞得小弟好苦啊。你我年紀相仿,看看你這般英姿,再看看我這般模樣,所謂朽木不可雕,說的正是在下啊。”
尤青陽癱坐在桌前,伸手拿起茶壺就往嘴裏澆,如此豪放身姿好似愁斷腸的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客。
因他語之不詳,麻子也沒多想,還以為尤兄喜歡上哪家姑娘又被家裏人攔阻呢。
這情啊愛啊的橋段,可就是戲文裏唱的那般,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嘛。
所謂一個“願”字,當然是與事實不符的。
“張兄,小弟心苦啊。”
尤青陽滿腹才情,隻願寫戲文,結交賢達,飲酒作詩,終日玩樂,不願為了那功名而迎合某些東西,更無意仕途。
說白了,他想躺平,當個快活逍遙人兒。
無意仕途,無意結交權貴,然而這些恰恰是家中長輩對此的厚望。
原來喝茶也會醉人,一壺茶咕頓咕頓下肚,尤青陽醉得失態了。
斷斷續續的嘟囔中,麻子得知倘若尤青陽不能在兩年後的國試中取中進士就得按著家裏人的意思以一介舉子身份到外縣曆練,乖乖地娶妻生子。
因為尤家不再指望“窩囊廢”撐起家業了。
也不知麻子捎過來的家書是何內容,尤青陽這個年過得憋屈,連一向疼愛他的娘親都狠心用雞毛撣子抽了他幾下。
聽罷尤兄如同小怨婦般傾訴,麻子微微蹙眉總覺得其中緣由可能有自己一份功勞。
。。。
山鹿犄角一對兒作價五兩四錢銀;北原草牛黃四兩八錢重,作價三十兩七錢銀;黃根草幹兩斤四兩重,作價二兩銀;北原狼牙三十八顆獠牙,作價。。。
趴在桌子前記錄貨單的大誌硬生生將一帖空賬本寫成了大字帖。
“喲。大誌忙呢。”小書生進門瞅見大誌渾身刺撓地坐在桌前抄錄謄寫賬本,表情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年前大誌跑到十裏河寨跟他以前耍得好的夥伴送年禮,都讓從小玩到大的夥伴認不出來了呢。
渾身腱子肉,一拳能打死一頭牛的大誌立馬成為小夥伴中的大哥大,送的冬衣棉被不光貼身還耐髒呢,每人手裏幾粒碎銀算是過個肥年。
公子說了,若是河寨裏的孩子能搞個玩耍的物件兒或是任何有價值的玩意兒皆可換錢,每月大誌會到河寨收貨。
艱苦的生存環境下熬煉得不光是堅韌不拔的意誌還有手藝,那些光腳在街奔跑的崽子們多少會些手藝。
白花花的銀子把張老三樂得縱是挑著上百斤菜擔子也是笑眯眯地顛肩。
他還雇了同村的兩三孤兒挎著菜籃沿街叫賣,沒錯,有芸娘預付的訂金,他張老三又起了間更大的暖房,新出土的冬菜水靈靈的。
張老三逢人就說梅園的芸娘心底好,再說張小相公多仁義,他一每日同豬臭雞糞一起的卑賤草民也能得文曲星家的賞銀,足足五兩雪花紋銀咧。
大年初一的中午,小書生一臉傻笑地用過午膳,急匆匆地迴書房,不知忙些啥。
原來河州某人迴信了,潔白的信鴿兒來到梅園,可把他給喜的。
好吧,雖然潮音閣的溫仙子迴信隻有一個字:嗯。
但麻子持信竟瞅了半晌午不丟手,隱約能聞到溫舒瑤的體香。
此刻的小書生其形象極其猥瑣,與平日裏的器宇軒昂差得太甚。
笑得臉都僵硬了才迴神兒後,沉思片刻便撐紙提筆點墨,寫信,寫給遠在大漠的火羅國國主海山。
麻子思來想去,終究不願作那拔鳥無情之人,想來無情無義之徒在溫仙子眼中是個垃圾。
從此刻起要為溫姑娘守節,畫舫勾欄的雖擋不住去,但舉止有度,不再放浪形骸。
曾與楊大哥商議,大年正月初八乃黃道吉日,開門大吉,諸類貨物基本備足,還好普通百姓所用的日常用品可有蘇家供貨,不然他開的門市豈不得到黑市裏作宣傳?
前幾日同河幫做的買賣很順利,河幫的總瓢把子劉萬忠很給京城蘇家麵子,派了一位精幹的記賬夥計來交接“水貨”。
當時麻子預定的雜貨基本沒幹擾京城內的規矩,就是幾袋子鹽巴,糖霜,還有南方的岩蜜,花布。量不及京城裏那些大店,擾亂不了市場的。
正月初一申時三刻,麻子使喚大誌當侍劍書童,兩人來到無定河畔人氣最旺的綠苑聽戲,沒錯,年前給尤府拜年禮時,那尤青陽私下裏摁在麻子手裏的戲票。
戲票又稱月票同那茶社搞得一般花樣,擱市麵上能賣小百兩銀子呢。
一進戲園子,咿咿呀呀的花腔傳來,來去匆匆的是端茶迎往的小廝,一步三晃悠,左顧右盼的是身價相當可以的貴客。
這綠苑聽說光打個茶圍都得五兩銀子,聽戲文真是比睡姑娘還要貴,瞅著這往來不絕的人流,想來是日進鬥金不為過啊。
麻子他沒那心思編寫戲文情事,若不然定要與尤青陽一比高低。
外麵寒風冷冽,一進戲樓,一股暖風撲麵而來,味道淡香悠長,很好聞。
厲害,不愧是京城裏的“高雅”場所,連整座戲樓懸空了兩層,兩百多茶座兒,幾十個雅間兒,光燃的這沁人心脾的檀香就要耗資幾百兩銀子。
大手筆啊。
也怪不得那尤青陽給自己戲票時那種無所謂,這裏唱的戲文十場裏就有他寫的三場,分紅給力啊。
坐在二樓雅間兒的麻子,嗑著堅果瓜子,時不時再飲一口香茶,半眯眼瞅著下方戲台上的幾位名角兒演繹人生百態。
聽了半晌,左右不過是書生與青樓有情人間的兒女情長,要不就是貧家子與高門貴女間的情債恩怨。
情節跌宕起伏,反轉又煽情,賺了看客兜裏的銀子還要賺他們的眼淚。
這位青陽兄肚裏有貨啊,出手大方,比他爺爺靠譜。
雖然尤山長一見麵就送他一塊學宮令,但如今的麻子絕非昔日傻白小書生,當知懷裏的學宮令有多燙手,尤其是到了京城後耳濡目染更對學宮令背後的“權勢”有了那麽一絲絲體會。
他大膽猜測,過幾日去拜訪學宮幾位夫子時他們中會有人提起交還這令牌。
曾與楊大哥商量好了,拜見幾位夫子時,就送燉火鍋的佐料,老家郵寄過來不少呢,各種辣味的都有。
蘇大少蹭過一次麻辣火鍋後,順走幾包辣椒,紅尖尖的辣椒,能治便秘那種。
“誒,張兄,稀客啊。”
“誒,尤兄。”
“如何?這場羊女傳寫得如何?”尤青陽推開雅間門便自來熟地坐到麻子桌旁問道。
“很不錯,男女情愛乃人間真情,世間少有的純真戀情,尤兄胸懷千壑,筆力驚神,於情字悟得很深啊。”
麻子說的是真心話。
“張兄瞞得小弟好苦啊。你我年紀相仿,看看你這般英姿,再看看我這般模樣,所謂朽木不可雕,說的正是在下啊。”
尤青陽癱坐在桌前,伸手拿起茶壺就往嘴裏澆,如此豪放身姿好似愁斷腸的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客。
因他語之不詳,麻子也沒多想,還以為尤兄喜歡上哪家姑娘又被家裏人攔阻呢。
這情啊愛啊的橋段,可就是戲文裏唱的那般,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嘛。
所謂一個“願”字,當然是與事實不符的。
“張兄,小弟心苦啊。”
尤青陽滿腹才情,隻願寫戲文,結交賢達,飲酒作詩,終日玩樂,不願為了那功名而迎合某些東西,更無意仕途。
說白了,他想躺平,當個快活逍遙人兒。
無意仕途,無意結交權貴,然而這些恰恰是家中長輩對此的厚望。
原來喝茶也會醉人,一壺茶咕頓咕頓下肚,尤青陽醉得失態了。
斷斷續續的嘟囔中,麻子得知倘若尤青陽不能在兩年後的國試中取中進士就得按著家裏人的意思以一介舉子身份到外縣曆練,乖乖地娶妻生子。
因為尤家不再指望“窩囊廢”撐起家業了。
也不知麻子捎過來的家書是何內容,尤青陽這個年過得憋屈,連一向疼愛他的娘親都狠心用雞毛撣子抽了他幾下。
聽罷尤兄如同小怨婦般傾訴,麻子微微蹙眉總覺得其中緣由可能有自己一份功勞。
。。。
山鹿犄角一對兒作價五兩四錢銀;北原草牛黃四兩八錢重,作價三十兩七錢銀;黃根草幹兩斤四兩重,作價二兩銀;北原狼牙三十八顆獠牙,作價。。。
趴在桌子前記錄貨單的大誌硬生生將一帖空賬本寫成了大字帖。
“喲。大誌忙呢。”小書生進門瞅見大誌渾身刺撓地坐在桌前抄錄謄寫賬本,表情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年前大誌跑到十裏河寨跟他以前耍得好的夥伴送年禮,都讓從小玩到大的夥伴認不出來了呢。
渾身腱子肉,一拳能打死一頭牛的大誌立馬成為小夥伴中的大哥大,送的冬衣棉被不光貼身還耐髒呢,每人手裏幾粒碎銀算是過個肥年。
公子說了,若是河寨裏的孩子能搞個玩耍的物件兒或是任何有價值的玩意兒皆可換錢,每月大誌會到河寨收貨。
艱苦的生存環境下熬煉得不光是堅韌不拔的意誌還有手藝,那些光腳在街奔跑的崽子們多少會些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