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子用芸娘隨著人流在河堤上賞花燈賞夜景,此等勝景同那大漠火羅國王城不夜城一樣,無盡的欲望編織成人間美景。
聽說過年時更熱鬧,無定河上漂滿各色花燈裝扮的燈船,有嬌媚的船娘搖著船櫓請貴客上船遊玩呢。
一主一仆隨著人流湧動來到十裏無定河又一勝景報國寺。
京城的頑主玩心挺大的,將一座戒律清規的寺廟建在這胭脂濃鬱的十裏無定河,當真是有趣。
千年前,亂世紛爭,數國林立,修道山門紛紛下山同攪這亂世風雲。
有僧侶悉達多率徒子徒孫自極西之地翻越雪山大漠來到當時還稱為東華城的平京,於這無定河畔籌建寺廟,廣播佛法。
曆年出現諸多聖師先賢尊儒為道,宣講儒道又汲取百家之長,以仁講天下,以禮待天下。
千年來,善詭辯的光頭“看不上”滿口仁義道德的窮酸書生,誌向遠大的書生又看不起不事生產還廣納良田的蛀蟲。
一個罵的是肥禿驢,一個暗罵的是窮酸。
本來報國寺原址僅僅三畝幾分的地界兒,後因兩任魏皇尊佛法,還專門劃撥金銀擴建報國寺,後任的魏皇雖沒祖宗那麽癡迷,但每年的法會都會賞賜大量金銀。
如今的報國寺占地百畝,雕梁畫棟挑簷似飛,儼然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宅院。
報國寺的前三進院子對外開放,民間的信男善女可來此供奉香火。
不免費。
有錢人有貴的儀軌,窮人有窮的敬香法兒。
麻子可是大魏的舉子,與這幫不事生產的和尚“勢不兩立”的對頭。
但報國寺從來不禁止文人墨客拜訪,甚至還會重金請些文壇名宿與寺院的幾位念經人來場法會,名其曰“水陸玄談”,若是那些名家離開前能留下筆墨幾點就更好了。
“公子,這裏的香燭好貴啊,我們出去吧。”芸娘偷偷問了下排隊上香的大娘香燭價何後,輕足來到麻子跟前勸道。
“貴?能有多貴?不是尋常的草木線香嘛。”麻子看出來芸娘想去上香便隨她意。
“二兩銀子一炷香。五兩銀子三香再送銀紙三張。”芸娘不是沒有錢,赴京路上麻子給了她不下三百兩銀子以供日常用度。
“啊?這幫禿驢好是貪婪。”
麻子一聽這不免聲音大些,他又不是剛出窩的雛鳥,從樺南郡到隴西郡又穿大漠踏足雪域高原轉而迴大魏腹地,窮鄉僻壤待過,大漠明珠的不夜城碧陽城也玩過,當然知道二兩銀子的價值。
隻是可惜,他的“大嗓門”並未喊醒那些排隊的信男善女,倒是被遊走四處的報國寺知客僧給盯上了。
“這位施主來我報國寺有何貴幹?”三位長相清秀的年輕僧人一身灰色僧袍齊齊來到麻子跟前唱了個佛禮。
“不貴幹,不貴幹,咱是來這報國寺賞景來著,隨便看看,嗬嗬。”麻子睜眼說瞎話,打馬虎眼兒。
“原來如此。寺院善信多,貧僧帶幾位師弟若是照顧不周還請施主多多包涵。”為首的知客僧溫文有禮。
“嗯。自便自便。”
目送幾道灰影消失不見後,麻子才轉身跟芸娘說道:“去上香吧,別心疼錢。馬上我們就要有大宅子住了。”
自他從南街迴來後,恰逢路邊有代送信的信使。三寸高的灰隼可是飛行極快的猛禽,大魏疆土廣袤,它們半月就能玩個對穿。
信資不便宜,五十兩銀子。
麻子選的最貴最快捷的,信中就幾個字:“蘇兄,大宅子?”
相信那位蘇大公子會妥善處理好的,不然對不起他那蘇家接班人的身份。
如今京城的蘇府在蘇相的英明籌劃下,又加蘇元在黑冰台辦事得力且屢立大功,在“扳倒”長明王一係的大案子裏算是根正苗紅的正麵人物。
連同他小姑宣瓏娘在內五位黑冰台校尉受到黑冰台總堂司的嘉獎。
據此幾家在“分食”長明王“不良資產”的盛宴中吃得油嘴滿麵,皆大歡喜。
長明王的王子王孫們被魏皇一道旨意貶為庶民,嫁出去的郡主們皆被剝奪稱號,王府“所有”財產依法充入國庫。
那座日進鬥金的長樂坊終究還是沒拆毀,轉來兜去竟成了魏皇身邊大太監的私產,“暗地裏”轉手分潤給幾家已開府的皇子和公主按份子分成。
涉“長明王一案”的朝中大員數十位其下場無非是抄家流放補邊充邊,身著紫袍的大員賞毒酒一杯,所屬女眷的下場更是淒慘。
年紀小的美人胚子會被教坊司“買走”,年紀適齡一般相貌的會被指派給京城的下九流婚配。
年老色衰的自由選擇,想跟著兒孫輩去邊陲或是苦寒之地“養老”的隨意,想厚顏留在京城膈應人的話,休想。
真可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曾霸占京城一哥幾十年的長明王竟然“謀反被殺”。
京城民間就是這麽傳言的。他好好的安樂王爺整日樂嗬嗬的,不然官府抄他家作甚?
肯定是謀逆。
大魏熙和四十四年冬,魏皇年雖半百但春秋鼎盛,延年益壽的養生功再經名家指導,雖半百年紀但頭發烏黑濃密,麵色紅潤微須似四十多歲的男子。
魏皇熙和十歲榮登大位至今,那位藏在京城“水底”的老伯長明王是他父皇的肉中刺也是他的肉中刺,如鯁在喉啊。
還好,還好,總算“熬”死他了。
作為一國之君,他當然有途徑知曉這位親大伯幹了啥事,更知道他“移魂換體”的邪術。
雖有幾方暗中角力,但還是讓他“逃”了。
少了這惡臭積年老癬,魏皇似又迴到年輕時整頓國事,連續幾月的案牘勞形,突然想著出宮散散心。
十裏無定河是最佳去處,年輕時他血氣方剛,也曾“瞞”宮裏孤身來這畫舫雅間聽曲兒賞月談理想。
如今半百匆匆,往事不堪迴首月明中。
微服的魏皇此次出宮遊玩可不是孤身一人,膀大圓粗的羽林衛將士即使換了一身便裝還是那麽鐵血撼人。
當麻子站在報國寺寺院的牆壁旁欣賞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寶時,魏皇恰好從“不可擅闖”的後院信步過來。
“小兄弟怎麽不去上一炷香?聽說這裏的菩薩很靈驗的。”
許是魏皇故地重遊心生別趣又或是剛同那老光頭主持玄談一番後找人解悶兒呢,悄悄來到麻子跟前兒沒話找話道。
現在的麻子可是一身江湖人的打扮,腰挎刀,手拿酒葫蘆的。
精悍的羽林衛不敢打擾魏皇的雅興,但敢上前卸下麻子的刀具。
“誒誒,說話歸說話,別上手啊。”麻子反應極快,輕輕一傾身躲過一灰袍男子的探手。
那灰袍男子正是負責魏皇安危的羽林衛都尉韓豹,方才那簡單一式看似簡單實則是龍鶴擒拿手的一招,乃是將門韓家的秘傳。
聽說過年時更熱鬧,無定河上漂滿各色花燈裝扮的燈船,有嬌媚的船娘搖著船櫓請貴客上船遊玩呢。
一主一仆隨著人流湧動來到十裏無定河又一勝景報國寺。
京城的頑主玩心挺大的,將一座戒律清規的寺廟建在這胭脂濃鬱的十裏無定河,當真是有趣。
千年前,亂世紛爭,數國林立,修道山門紛紛下山同攪這亂世風雲。
有僧侶悉達多率徒子徒孫自極西之地翻越雪山大漠來到當時還稱為東華城的平京,於這無定河畔籌建寺廟,廣播佛法。
曆年出現諸多聖師先賢尊儒為道,宣講儒道又汲取百家之長,以仁講天下,以禮待天下。
千年來,善詭辯的光頭“看不上”滿口仁義道德的窮酸書生,誌向遠大的書生又看不起不事生產還廣納良田的蛀蟲。
一個罵的是肥禿驢,一個暗罵的是窮酸。
本來報國寺原址僅僅三畝幾分的地界兒,後因兩任魏皇尊佛法,還專門劃撥金銀擴建報國寺,後任的魏皇雖沒祖宗那麽癡迷,但每年的法會都會賞賜大量金銀。
如今的報國寺占地百畝,雕梁畫棟挑簷似飛,儼然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宅院。
報國寺的前三進院子對外開放,民間的信男善女可來此供奉香火。
不免費。
有錢人有貴的儀軌,窮人有窮的敬香法兒。
麻子可是大魏的舉子,與這幫不事生產的和尚“勢不兩立”的對頭。
但報國寺從來不禁止文人墨客拜訪,甚至還會重金請些文壇名宿與寺院的幾位念經人來場法會,名其曰“水陸玄談”,若是那些名家離開前能留下筆墨幾點就更好了。
“公子,這裏的香燭好貴啊,我們出去吧。”芸娘偷偷問了下排隊上香的大娘香燭價何後,輕足來到麻子跟前勸道。
“貴?能有多貴?不是尋常的草木線香嘛。”麻子看出來芸娘想去上香便隨她意。
“二兩銀子一炷香。五兩銀子三香再送銀紙三張。”芸娘不是沒有錢,赴京路上麻子給了她不下三百兩銀子以供日常用度。
“啊?這幫禿驢好是貪婪。”
麻子一聽這不免聲音大些,他又不是剛出窩的雛鳥,從樺南郡到隴西郡又穿大漠踏足雪域高原轉而迴大魏腹地,窮鄉僻壤待過,大漠明珠的不夜城碧陽城也玩過,當然知道二兩銀子的價值。
隻是可惜,他的“大嗓門”並未喊醒那些排隊的信男善女,倒是被遊走四處的報國寺知客僧給盯上了。
“這位施主來我報國寺有何貴幹?”三位長相清秀的年輕僧人一身灰色僧袍齊齊來到麻子跟前唱了個佛禮。
“不貴幹,不貴幹,咱是來這報國寺賞景來著,隨便看看,嗬嗬。”麻子睜眼說瞎話,打馬虎眼兒。
“原來如此。寺院善信多,貧僧帶幾位師弟若是照顧不周還請施主多多包涵。”為首的知客僧溫文有禮。
“嗯。自便自便。”
目送幾道灰影消失不見後,麻子才轉身跟芸娘說道:“去上香吧,別心疼錢。馬上我們就要有大宅子住了。”
自他從南街迴來後,恰逢路邊有代送信的信使。三寸高的灰隼可是飛行極快的猛禽,大魏疆土廣袤,它們半月就能玩個對穿。
信資不便宜,五十兩銀子。
麻子選的最貴最快捷的,信中就幾個字:“蘇兄,大宅子?”
相信那位蘇大公子會妥善處理好的,不然對不起他那蘇家接班人的身份。
如今京城的蘇府在蘇相的英明籌劃下,又加蘇元在黑冰台辦事得力且屢立大功,在“扳倒”長明王一係的大案子裏算是根正苗紅的正麵人物。
連同他小姑宣瓏娘在內五位黑冰台校尉受到黑冰台總堂司的嘉獎。
據此幾家在“分食”長明王“不良資產”的盛宴中吃得油嘴滿麵,皆大歡喜。
長明王的王子王孫們被魏皇一道旨意貶為庶民,嫁出去的郡主們皆被剝奪稱號,王府“所有”財產依法充入國庫。
那座日進鬥金的長樂坊終究還是沒拆毀,轉來兜去竟成了魏皇身邊大太監的私產,“暗地裏”轉手分潤給幾家已開府的皇子和公主按份子分成。
涉“長明王一案”的朝中大員數十位其下場無非是抄家流放補邊充邊,身著紫袍的大員賞毒酒一杯,所屬女眷的下場更是淒慘。
年紀小的美人胚子會被教坊司“買走”,年紀適齡一般相貌的會被指派給京城的下九流婚配。
年老色衰的自由選擇,想跟著兒孫輩去邊陲或是苦寒之地“養老”的隨意,想厚顏留在京城膈應人的話,休想。
真可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曾霸占京城一哥幾十年的長明王竟然“謀反被殺”。
京城民間就是這麽傳言的。他好好的安樂王爺整日樂嗬嗬的,不然官府抄他家作甚?
肯定是謀逆。
大魏熙和四十四年冬,魏皇年雖半百但春秋鼎盛,延年益壽的養生功再經名家指導,雖半百年紀但頭發烏黑濃密,麵色紅潤微須似四十多歲的男子。
魏皇熙和十歲榮登大位至今,那位藏在京城“水底”的老伯長明王是他父皇的肉中刺也是他的肉中刺,如鯁在喉啊。
還好,還好,總算“熬”死他了。
作為一國之君,他當然有途徑知曉這位親大伯幹了啥事,更知道他“移魂換體”的邪術。
雖有幾方暗中角力,但還是讓他“逃”了。
少了這惡臭積年老癬,魏皇似又迴到年輕時整頓國事,連續幾月的案牘勞形,突然想著出宮散散心。
十裏無定河是最佳去處,年輕時他血氣方剛,也曾“瞞”宮裏孤身來這畫舫雅間聽曲兒賞月談理想。
如今半百匆匆,往事不堪迴首月明中。
微服的魏皇此次出宮遊玩可不是孤身一人,膀大圓粗的羽林衛將士即使換了一身便裝還是那麽鐵血撼人。
當麻子站在報國寺寺院的牆壁旁欣賞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寶時,魏皇恰好從“不可擅闖”的後院信步過來。
“小兄弟怎麽不去上一炷香?聽說這裏的菩薩很靈驗的。”
許是魏皇故地重遊心生別趣又或是剛同那老光頭主持玄談一番後找人解悶兒呢,悄悄來到麻子跟前兒沒話找話道。
現在的麻子可是一身江湖人的打扮,腰挎刀,手拿酒葫蘆的。
精悍的羽林衛不敢打擾魏皇的雅興,但敢上前卸下麻子的刀具。
“誒誒,說話歸說話,別上手啊。”麻子反應極快,輕輕一傾身躲過一灰袍男子的探手。
那灰袍男子正是負責魏皇安危的羽林衛都尉韓豹,方才那簡單一式看似簡單實則是龍鶴擒拿手的一招,乃是將門韓家的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