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早。”金不換睡意朦朧下樓,打水,洗漱。
冰涼的雪山泉水還帶冰碴子呢,如今可是大夏天啊,冰水拂麵,一下子將精神抖擻得無比清醒。
抬眼處,皆是半人高的草植,若不是幾頭調皮的高山羊蹦跳嬉戲,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光是看不到的。
來客第一頓大餐必須是燉全羊。
康嘉老爺子年紀大,睡得晚,起得早,天蒙蒙亮時就到羊群常休憩的亂石灘“順手牽羊”。
一頭體格碩大的彎角大公羊,足足八十斤呢,警惕的頭羊隻是瞥了一眼便不再理會。
帶走最好,省的它跟自己搶首領大位。假寐的頭羊暗暗喜想。
老爺子這麽盛情,金不換必須當仁不讓,再百般推辭後終於將這羊頭拿到手裏。雪域高原的待客之道,請貴客吃羊頭是“重禮”。
金不換盛情難卻唯有給老爺子炫一段熱吞羊臉以表敬意,他可是在大漠混跡幾月的吃羊小能手。
雪山泉燉煮的羊臉子熱氣騰騰的,連撕帶咬咕嚕咕嚕幾下,連嚼都不帶嚼的吞入腹中。
這趁熱吞吃羊頭的炫活兒令康嘉老爺子看到後直豎大拇指,想當年他也敢這麽三口一顆羊頭的,博得幾聲喝彩呢。
雪域高原因地勢高常年寒冷緣故釀酒不易,故而來自大漠的羊奶酒葡萄酒是雪山諸蕃的心頭好,飲酒既能取暖還能“解憂消愁”,家家必備且是家庭支出占頭最大的“必需品”。康嘉老爺子自然不免俗,木桶裝酒窖藏在地下暗窖。
雪鬆製作的酒桶是雪域高原上外銷最熱手的“硬通貨”,雪域高原上的牧民家家都會製作。
精美的雪鬆酒桶不光大漠豪族派來商隊高價求購,連隔著十萬大山的楚國都有豪商繞道不遠萬裏來求購雪鬆木酒桶。
雪域高原上的青蕃王國在鼎盛時,最精美的雪鬆木酒桶用材是百年雪鬆木芯,桶箍是雪山寒鐵,其上浮雕雪山高原勝景或是雪山異獸。
酷似白玉的木芯經久不褪色,微藍的雪山寒鐵能在炎炎夏日結出冰涼水珠,大寫意的雪山勝景,粗獷兇厲的雪山異獸,簡直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故而一隻半人高的精美雪鬆酒桶貨值高達五百金幣還缺貨,而遠方素以壕奢出名的楚國常年吃下九成九的貨量。
如今青蕃王國的王室衰弱,諸地豪族林立,雪域高原上的幾大關口皆被當地豪族把持,雪鬆酒桶是牧民少數能抵稅的硬貨,“壕無人性”的豪強把關稅提到青蕃王國曆史上的最高點,如此更加劇了“貧瘠”高原的經濟蕭條。
康嘉老爺子地下暗窖裏存放的雪鬆酒桶雖不是百年雪鬆木芯所製但也差不離,除四五個一尺多高的小酒桶是自己空暇時信手偶製的外,其他的大大小小的酒桶皆是山下牧民自發“供奉”的,酒桶無一空桶,滿裝大半。
其中年份最老的葡萄釀是二十年前一位牧民感謝康嘉老爺子治療好他兒子的熱症送來的。其酒桶是真正的百年雪鬆木芯主材,雪山寒鐵打製的桶箍,自己浮雕手藝差些還專門請的老手藝人浮雕一幅四姑山。
老手藝人出手就是不一般,“低矮”的四姑山被群群雪山圍繞,更顯其“高大巍峨”。
當老爺子將兩尺多高的百年雪鬆酒桶抱出來時,金不換放下手中的羊蹄子匆忙起身在自己衣角狠狠擦油,幫老爺子將酒桶於木桌上置穩。
“老爺子,這太貴重了。”金不換乃大魏書生,對雪域高原上的雪鬆酒桶“神往已久”。
他清楚記得前幾月在隴西涼州書院裏舉辦宴請新晉舉子的筵席上,壕氣的書院備置的葡萄釀就是抬來幾隻雪鬆酒桶。
本地舉子一臉神往地向沒見過“世麵”的同年解說這種來自雪域高原的美物。
“太貴重也是酒,來,幹了它。”趁貴客臨門,康嘉老爺子也想嚐嚐自己窖藏二十多年的葡萄釀是啥味。
其實金不換說的是百年雪鬆酒桶。
金色琥珀狀的陳年葡萄酒太沾杯,入口甜,果味芬芳濃鬱,後勁兒略猛。還是金不換提議燒開雪山泉待置冷後,用湯勺混以陳年老酒攪拌均勻,六分雪山泉水四分陳年葡萄釀。
再入喉,嗯,極美,冰爽,絕頂的口感。
滾燙香濃的羊湯上漂著幾簇嫩綠草尖尖,燉煮得當的鮮美羊肉,冰爽果香的葡萄陳釀,一老一少狠狠的將早飯造成早午大餐。
吃撐著了。
因“兌水”飲酒,二十多年的葡萄陳釀還剩半桶呢。喝不下了,真喝不下。
康嘉老爺子提議把打鐵的準備工作拾掇好。金不換抱起摻加鬼鐵的精鐵連枷,百八十斤的鬼鐵待給黑子置辦完行頭後還能剩個三十斤呢。
一套長鏈連枷就有八十九斤,金不換繳獲到四套,足夠給黑子整套全身馬鎧咯。
這一身行頭又稱鐵浮屠,從頭到腳皆是重甲覆身且是雙層甲疊甲。
尤其在金不換將十虎鎧喚出後,鐵甲蒙麵的十虎鎧給康嘉老爺子帶來的震撼是“欣喜若狂”的,可惜他與金不換所講的何老爺子打鐵製器走的路子不一樣。
康嘉老爺子將雪山諸族打鐵技藝同黃衣喇嘛傳承的煉器之術相結合,創新歸納出獨有的一打鐵法門。
老爺子細細觀察金不換著甲的十虎鎧形製圖案,爭取做到黑子的馬鎧在外觀上與之唿應且和諧。
如此以來,老爺子便推翻以前的構想需要重新構圖設計。唯恐材料不足,當金不換拿出那塊從老爺子手裏買到的人頭大小且嵌有黃綠寶石的隕石時,老爺子輕笑幾聲帶著他來到地下火坑的一側。
瞠目結舌,金不換手中的隕鐵石放到那堆石頭中屬於中等偏下的。
康嘉老爺子打鐵大半輩子能不“識礦”?四姑山方圓小千裏的雪域高原上,人人皆知康嘉上師是位愛打鐵的“老鐵匠”。
他老人家打製的彎刀連遠在王城帕姆巴的青蕃王族都親身上山求刀,本地豪族青狼部族以藏有四柄康嘉老爺子打製的精鋼彎刀而“驕傲於世”。
康嘉老爺子作為黃衣喇嘛遺脈,掌握著幾十枚秘傳的符文符圖,若是讓楚魏的符師看來,那就是“改良”的符文符陣圖案。
四姑山是死火山但未“死”徹底,從康嘉老爺子的屋後穿過一丈餘粗細的洞道向下走百步就能遇到一處火池,這裏的熔岩“溫順”得很,完全沒有何老爺子的秘密熔洞裏的熔岩泉那般火爆。
康嘉老爺子最拿手的就是冷鍛錘打,上百種大小形製不一的錘子驚豔到金不換,半張著嘴,呆滯許久。
釘錘能接受,打鐵還需要木錘?此刻金不換再也不會大言不慚地將自己略懂打鐵,幫何老爺子掄幾下錘,幫忙打打下手就算懂技藝了?
膚淺。極其膚淺。
冰涼的雪山泉水還帶冰碴子呢,如今可是大夏天啊,冰水拂麵,一下子將精神抖擻得無比清醒。
抬眼處,皆是半人高的草植,若不是幾頭調皮的高山羊蹦跳嬉戲,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光是看不到的。
來客第一頓大餐必須是燉全羊。
康嘉老爺子年紀大,睡得晚,起得早,天蒙蒙亮時就到羊群常休憩的亂石灘“順手牽羊”。
一頭體格碩大的彎角大公羊,足足八十斤呢,警惕的頭羊隻是瞥了一眼便不再理會。
帶走最好,省的它跟自己搶首領大位。假寐的頭羊暗暗喜想。
老爺子這麽盛情,金不換必須當仁不讓,再百般推辭後終於將這羊頭拿到手裏。雪域高原的待客之道,請貴客吃羊頭是“重禮”。
金不換盛情難卻唯有給老爺子炫一段熱吞羊臉以表敬意,他可是在大漠混跡幾月的吃羊小能手。
雪山泉燉煮的羊臉子熱氣騰騰的,連撕帶咬咕嚕咕嚕幾下,連嚼都不帶嚼的吞入腹中。
這趁熱吞吃羊頭的炫活兒令康嘉老爺子看到後直豎大拇指,想當年他也敢這麽三口一顆羊頭的,博得幾聲喝彩呢。
雪域高原因地勢高常年寒冷緣故釀酒不易,故而來自大漠的羊奶酒葡萄酒是雪山諸蕃的心頭好,飲酒既能取暖還能“解憂消愁”,家家必備且是家庭支出占頭最大的“必需品”。康嘉老爺子自然不免俗,木桶裝酒窖藏在地下暗窖。
雪鬆製作的酒桶是雪域高原上外銷最熱手的“硬通貨”,雪域高原上的牧民家家都會製作。
精美的雪鬆酒桶不光大漠豪族派來商隊高價求購,連隔著十萬大山的楚國都有豪商繞道不遠萬裏來求購雪鬆木酒桶。
雪域高原上的青蕃王國在鼎盛時,最精美的雪鬆木酒桶用材是百年雪鬆木芯,桶箍是雪山寒鐵,其上浮雕雪山高原勝景或是雪山異獸。
酷似白玉的木芯經久不褪色,微藍的雪山寒鐵能在炎炎夏日結出冰涼水珠,大寫意的雪山勝景,粗獷兇厲的雪山異獸,簡直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故而一隻半人高的精美雪鬆酒桶貨值高達五百金幣還缺貨,而遠方素以壕奢出名的楚國常年吃下九成九的貨量。
如今青蕃王國的王室衰弱,諸地豪族林立,雪域高原上的幾大關口皆被當地豪族把持,雪鬆酒桶是牧民少數能抵稅的硬貨,“壕無人性”的豪強把關稅提到青蕃王國曆史上的最高點,如此更加劇了“貧瘠”高原的經濟蕭條。
康嘉老爺子地下暗窖裏存放的雪鬆酒桶雖不是百年雪鬆木芯所製但也差不離,除四五個一尺多高的小酒桶是自己空暇時信手偶製的外,其他的大大小小的酒桶皆是山下牧民自發“供奉”的,酒桶無一空桶,滿裝大半。
其中年份最老的葡萄釀是二十年前一位牧民感謝康嘉老爺子治療好他兒子的熱症送來的。其酒桶是真正的百年雪鬆木芯主材,雪山寒鐵打製的桶箍,自己浮雕手藝差些還專門請的老手藝人浮雕一幅四姑山。
老手藝人出手就是不一般,“低矮”的四姑山被群群雪山圍繞,更顯其“高大巍峨”。
當老爺子將兩尺多高的百年雪鬆酒桶抱出來時,金不換放下手中的羊蹄子匆忙起身在自己衣角狠狠擦油,幫老爺子將酒桶於木桌上置穩。
“老爺子,這太貴重了。”金不換乃大魏書生,對雪域高原上的雪鬆酒桶“神往已久”。
他清楚記得前幾月在隴西涼州書院裏舉辦宴請新晉舉子的筵席上,壕氣的書院備置的葡萄釀就是抬來幾隻雪鬆酒桶。
本地舉子一臉神往地向沒見過“世麵”的同年解說這種來自雪域高原的美物。
“太貴重也是酒,來,幹了它。”趁貴客臨門,康嘉老爺子也想嚐嚐自己窖藏二十多年的葡萄釀是啥味。
其實金不換說的是百年雪鬆酒桶。
金色琥珀狀的陳年葡萄酒太沾杯,入口甜,果味芬芳濃鬱,後勁兒略猛。還是金不換提議燒開雪山泉待置冷後,用湯勺混以陳年老酒攪拌均勻,六分雪山泉水四分陳年葡萄釀。
再入喉,嗯,極美,冰爽,絕頂的口感。
滾燙香濃的羊湯上漂著幾簇嫩綠草尖尖,燉煮得當的鮮美羊肉,冰爽果香的葡萄陳釀,一老一少狠狠的將早飯造成早午大餐。
吃撐著了。
因“兌水”飲酒,二十多年的葡萄陳釀還剩半桶呢。喝不下了,真喝不下。
康嘉老爺子提議把打鐵的準備工作拾掇好。金不換抱起摻加鬼鐵的精鐵連枷,百八十斤的鬼鐵待給黑子置辦完行頭後還能剩個三十斤呢。
一套長鏈連枷就有八十九斤,金不換繳獲到四套,足夠給黑子整套全身馬鎧咯。
這一身行頭又稱鐵浮屠,從頭到腳皆是重甲覆身且是雙層甲疊甲。
尤其在金不換將十虎鎧喚出後,鐵甲蒙麵的十虎鎧給康嘉老爺子帶來的震撼是“欣喜若狂”的,可惜他與金不換所講的何老爺子打鐵製器走的路子不一樣。
康嘉老爺子將雪山諸族打鐵技藝同黃衣喇嘛傳承的煉器之術相結合,創新歸納出獨有的一打鐵法門。
老爺子細細觀察金不換著甲的十虎鎧形製圖案,爭取做到黑子的馬鎧在外觀上與之唿應且和諧。
如此以來,老爺子便推翻以前的構想需要重新構圖設計。唯恐材料不足,當金不換拿出那塊從老爺子手裏買到的人頭大小且嵌有黃綠寶石的隕石時,老爺子輕笑幾聲帶著他來到地下火坑的一側。
瞠目結舌,金不換手中的隕鐵石放到那堆石頭中屬於中等偏下的。
康嘉老爺子打鐵大半輩子能不“識礦”?四姑山方圓小千裏的雪域高原上,人人皆知康嘉上師是位愛打鐵的“老鐵匠”。
他老人家打製的彎刀連遠在王城帕姆巴的青蕃王族都親身上山求刀,本地豪族青狼部族以藏有四柄康嘉老爺子打製的精鋼彎刀而“驕傲於世”。
康嘉老爺子作為黃衣喇嘛遺脈,掌握著幾十枚秘傳的符文符圖,若是讓楚魏的符師看來,那就是“改良”的符文符陣圖案。
四姑山是死火山但未“死”徹底,從康嘉老爺子的屋後穿過一丈餘粗細的洞道向下走百步就能遇到一處火池,這裏的熔岩“溫順”得很,完全沒有何老爺子的秘密熔洞裏的熔岩泉那般火爆。
康嘉老爺子最拿手的就是冷鍛錘打,上百種大小形製不一的錘子驚豔到金不換,半張著嘴,呆滯許久。
釘錘能接受,打鐵還需要木錘?此刻金不換再也不會大言不慚地將自己略懂打鐵,幫何老爺子掄幾下錘,幫忙打打下手就算懂技藝了?
膚淺。極其膚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