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小旗早早在街頭的早點攤子處等候小半日了。街頭說是早點食攤兒,但一日三餐都能供的那種,喝著淡茶支楞側耳聽著街對過的大茶館裏說書人亮嗓子在講古,不時傳來幾聲喝彩。
燕小旗在街“白嫖”聽書,果然能坐小半日還不挪屁股是有根由的,鄰桌也有幾位同道中人,舍不得進茶館子,借著散攤兒一文錢的淡茶能白嫖半天呢。
“小旗,久等了。”麻子輕裝過來,隻背架書篋一包袱,無它。
“誒,麻哥,我也是剛到,嘿嘿,中了沒?來來,把書篋放下,吃飯沒?這攤上的餛飩味鮮得很,麥餅子噴噴香,來一份填填肚子。”
“中了,但在書院待不了多久將遊學四方,你可想清楚了。”麻子看著他海吃的勁頭兒也忍不住端起碗幹了一大口。
“麻哥厲害,我就知道你是大才子,我現在孤身一人,四海為家,承蒙麻哥看得起我這微末小技,還支了這麽多銀錢,就我這勢單力薄的,我不緊著麻哥到河陽,改明兒我怕被報複不知何時被扔到赤水河裏喂王八了。”燕小旗吞完嘴裏的餅子,抹抹嘴角笑道。
“嗬嗬,你小子機靈。”
“麻哥,餛飩涼了,快吃,這頓我請,嘿嘿。”說完又喊攤主多拿幾個噴香的麥餅子打包。
“好,依你。”麻子麻溜兒將手裏麥餅消滅完,又三下五除二地將碗中餛飩湯喝個盡光,一抹嘴。
“走,迴河陽。”
眼下城外的三裏鄉亭是商隊遠行的集散地,出了城,離了人聲鼎沸的城郭,再遠離那些人聚鎮鄉的大鄉小邑,就進入鬱鬱蔥蔥或是人煙稀少的鄙野之地了。
地域廣袤人煙少,官府力量節製不力。常跑遠路的隊伍都喜抱團兒,不為別的,萬一途中有個三長兩短的,有人報官報信兒就行。
麻子小旗兩人不走水路,在路口等大車隊湊個份兒。一小三十人的騾馬隊正征集湊份兒的散客呢,麻子上前跟掌事的一陣寒暄,三枚銀豆兒入夥兒,路上管照應飲食。
麻子雖然細節不是太懂,但看著掌事的辦事兒敞亮,騾馬隊人馬精神不錯,還有五六名遠跑經驗豐富的老趟子手呢,這份子錢也不虧。
出門在外,沒個經驗,餐風飲露是小事兒,雨淋受寒或是被水衝獸襲才是重點,再倒黴的話被“綠林豪傑”盯住一把端了或是走了險道被山匪劫道更是命不由天。
又候了一炷香才啟程,小四十人的隊伍拉不了多長,騾馬隊負重的貨以藥材瓷器布料居多,都用油布封得嚴嚴實實的,散客呢大多是步行,偶有兩三騾馬代步的。
麻子跟燕小旗跟在一騾車後踏踏而行,出城出了三裏鄉的地界,驛道邊的草木逐漸密布,人煙開始稀少,燕小旗快步超到騾車邊用一張麥餅子跟趕車的老把式搭了腔。
兩人並排坐在騾車架子屁股上,麻子將書篋放在一側緊緊貼靠著,擦了擦虛汗,四望下周圍的秋色。
眼下秋意略濃,草木還正綠,不知名的藤草可勁兒向驛道上蔓延後被踩成稀巴爛,道路兩邊都是些雜木林,多是不成材的薪柴。
剛聽傳話說,再有半天功夫就到淺山泊,那兒有淨水可以歇息。
州府連接至下麵各縣府的驛道被常年踏的不生草芥,那二十幾畝大的淺山泊是陽州城外最適宜歇息遊玩的地方,官家未在此處設置驛站,但此處坐落了幾座供人休憩遊玩的外莊,可惜那些深門大戶不接待外人。
常在此處停歇的商隊總愛在半山坡的陰麵停歇,麻子他們一行同到此處時剛擦晌午頭兒,已有兩三家車隊占地休憩,好賴地方大,都有歇處。那幾家車隊規模小,加起來也未有麻子一行人車量大。
眼下隻是歇腳,天色可以,秋高氣爽得趁著好天兒多趕幾步路。燕小旗趁著車隊歇腳片刻跑到淺山泊邊灌滿兩袋子水囊,這水囊還是燕小旗再收了麻子給他的假肢工錢後發狠心買的牛漂子水囊,異味輕很。
麻子謹謝不敏,他喝慣了開水,生水不入口。
停的短暫,騾馬不卸貨,一陣子忙活喂水喂料,半燭香功夫轉眼就過,大隊伍又開始啟程。
兩人坐在車架子後麵,全程基本都是燕小旗在嘰嘰喳喳,說的口幹,天未黑呢兩大水囊空空如也。不過在隻言片語中,麻子也知曉了身旁嘴不停,手且不斷比劃的小旗兄弟豐富多彩的前半生。
打記事起,沒見過母親,一次問過他爹挨了一頓揍也沒啥正經答案,想來那肯定是他爹不想提起的往事。總以為他爹是個木匠,會做各種家具農具,誰想到偶爾翻箱子翻到啥看不懂的畫冊時被他老爹逮到又是一頓暴打。
那可不,木匠的箱子誰妄動揍誰,就是親兒子亂翻也是照樣暴揍。
隨著年長才知曉,原來他爹也是草莽“英雄”人物,不是低頭哈腰的小木匠,這場景立馬在小小旗心中泛起無盡波浪。可惜還未學了七八。
奈何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老爹舊疾突發遺言竟是不許他改名字,果然老子最懂兒子的,待一番天打五雷轟的毒誓後撒手而去。
那本畫冊現在就在麻子手裏,翻看完後覺得有點意思,有些太誇大其詞的猜想,或許是斷了傳承失了精髓的緣故。
燕小旗可沒有發揚他爹遺誌的誌向,再者說來他爹臨終前也沒要求他光大門楣,誌向沒有,活著就好,開心活著更好。
放下門中“秘笈”畫冊後,麻子聽到小旗籌劃未來的模樣,挺喜歡小旗這心態的,真好。
說再多還是有些不甘,要是有機會燕小旗還是想去南楚闖闖,聽說那邊偃術很厲害,可惜如燕小旗這般人在大魏戶籍上都是下九流的身份,去了大可能九死一生。
其實在麻子看到,燕小旗畢竟是家傳,自己同觀棋兄弟研製的項圈異器,也想聽聽這位偃術“大家”的看法,隻是提了一句,惹來燕小旗滔滔不絕。
騾馬隊漸漸踏進了荒野,放眼望去,綠黃茫茫一片,另一邊是墨綠深林不絕,驛道擦著林邊蜿蜒遠方。常年在外跑的老江湖皆知,逢林莫入,大隊伍休憩時也是遠離林子緊挨著驛道邊兒駐紮。
這老長一段路無村無店,油布搭的幾個帳篷裏,擠得滿滿的,掌事兒的也知曉散客們放不開戒心擠一塊,就給了幾包油布打發。
麻子讓給燕小旗用,幾人圍在篝火旁,燕小旗把油布卷成睡袋在絮絮叨叨的夜話中沉眠,而麻子合衣側倚著騾車卸下的貨包閉目養神,篝火中劈裏啪啦的響聲催眠得緊。
外圍守夜身上都係著鈴鐺,一手捂著鈴鐺,要是有意外,鈴鐺響,眾人醒。
此次去州府陽州城科考,麻子除了換洗衣服外,就背攜了副書篋,還是臨時在街市上買的廉價竹編的,添有幾本手抄。
半夜山林子那邊有野物在觀望營地,體格跟家犬一般大的山狼,約莫有七八頭,在營地周邊轉悠了大半時辰還是被警戒的守夜人趕跑了,扔的猛獸幹糞便也占大頭兒。
麻子半夜起身趴在車把式睡覺的位置,察覺到守夜人挺精神的便蒙頭大睡,期間看到掌事的被喊醒,其他都還在夢中遨遊,那老車把式喝了點濁酒早鑽進油布裏鼾聲大起。
行走經驗豐富的騾馬隊給散客們帶來諸多便利,偶爾遇到的雷陣雨還免費送油布避雨,食駐行安排的條理井然,給麻子這些生瓜蛋子狠狠上了節戶外遠足體驗課。
燕小旗在街“白嫖”聽書,果然能坐小半日還不挪屁股是有根由的,鄰桌也有幾位同道中人,舍不得進茶館子,借著散攤兒一文錢的淡茶能白嫖半天呢。
“小旗,久等了。”麻子輕裝過來,隻背架書篋一包袱,無它。
“誒,麻哥,我也是剛到,嘿嘿,中了沒?來來,把書篋放下,吃飯沒?這攤上的餛飩味鮮得很,麥餅子噴噴香,來一份填填肚子。”
“中了,但在書院待不了多久將遊學四方,你可想清楚了。”麻子看著他海吃的勁頭兒也忍不住端起碗幹了一大口。
“麻哥厲害,我就知道你是大才子,我現在孤身一人,四海為家,承蒙麻哥看得起我這微末小技,還支了這麽多銀錢,就我這勢單力薄的,我不緊著麻哥到河陽,改明兒我怕被報複不知何時被扔到赤水河裏喂王八了。”燕小旗吞完嘴裏的餅子,抹抹嘴角笑道。
“嗬嗬,你小子機靈。”
“麻哥,餛飩涼了,快吃,這頓我請,嘿嘿。”說完又喊攤主多拿幾個噴香的麥餅子打包。
“好,依你。”麻子麻溜兒將手裏麥餅消滅完,又三下五除二地將碗中餛飩湯喝個盡光,一抹嘴。
“走,迴河陽。”
眼下城外的三裏鄉亭是商隊遠行的集散地,出了城,離了人聲鼎沸的城郭,再遠離那些人聚鎮鄉的大鄉小邑,就進入鬱鬱蔥蔥或是人煙稀少的鄙野之地了。
地域廣袤人煙少,官府力量節製不力。常跑遠路的隊伍都喜抱團兒,不為別的,萬一途中有個三長兩短的,有人報官報信兒就行。
麻子小旗兩人不走水路,在路口等大車隊湊個份兒。一小三十人的騾馬隊正征集湊份兒的散客呢,麻子上前跟掌事的一陣寒暄,三枚銀豆兒入夥兒,路上管照應飲食。
麻子雖然細節不是太懂,但看著掌事的辦事兒敞亮,騾馬隊人馬精神不錯,還有五六名遠跑經驗豐富的老趟子手呢,這份子錢也不虧。
出門在外,沒個經驗,餐風飲露是小事兒,雨淋受寒或是被水衝獸襲才是重點,再倒黴的話被“綠林豪傑”盯住一把端了或是走了險道被山匪劫道更是命不由天。
又候了一炷香才啟程,小四十人的隊伍拉不了多長,騾馬隊負重的貨以藥材瓷器布料居多,都用油布封得嚴嚴實實的,散客呢大多是步行,偶有兩三騾馬代步的。
麻子跟燕小旗跟在一騾車後踏踏而行,出城出了三裏鄉的地界,驛道邊的草木逐漸密布,人煙開始稀少,燕小旗快步超到騾車邊用一張麥餅子跟趕車的老把式搭了腔。
兩人並排坐在騾車架子屁股上,麻子將書篋放在一側緊緊貼靠著,擦了擦虛汗,四望下周圍的秋色。
眼下秋意略濃,草木還正綠,不知名的藤草可勁兒向驛道上蔓延後被踩成稀巴爛,道路兩邊都是些雜木林,多是不成材的薪柴。
剛聽傳話說,再有半天功夫就到淺山泊,那兒有淨水可以歇息。
州府連接至下麵各縣府的驛道被常年踏的不生草芥,那二十幾畝大的淺山泊是陽州城外最適宜歇息遊玩的地方,官家未在此處設置驛站,但此處坐落了幾座供人休憩遊玩的外莊,可惜那些深門大戶不接待外人。
常在此處停歇的商隊總愛在半山坡的陰麵停歇,麻子他們一行同到此處時剛擦晌午頭兒,已有兩三家車隊占地休憩,好賴地方大,都有歇處。那幾家車隊規模小,加起來也未有麻子一行人車量大。
眼下隻是歇腳,天色可以,秋高氣爽得趁著好天兒多趕幾步路。燕小旗趁著車隊歇腳片刻跑到淺山泊邊灌滿兩袋子水囊,這水囊還是燕小旗再收了麻子給他的假肢工錢後發狠心買的牛漂子水囊,異味輕很。
麻子謹謝不敏,他喝慣了開水,生水不入口。
停的短暫,騾馬不卸貨,一陣子忙活喂水喂料,半燭香功夫轉眼就過,大隊伍又開始啟程。
兩人坐在車架子後麵,全程基本都是燕小旗在嘰嘰喳喳,說的口幹,天未黑呢兩大水囊空空如也。不過在隻言片語中,麻子也知曉了身旁嘴不停,手且不斷比劃的小旗兄弟豐富多彩的前半生。
打記事起,沒見過母親,一次問過他爹挨了一頓揍也沒啥正經答案,想來那肯定是他爹不想提起的往事。總以為他爹是個木匠,會做各種家具農具,誰想到偶爾翻箱子翻到啥看不懂的畫冊時被他老爹逮到又是一頓暴打。
那可不,木匠的箱子誰妄動揍誰,就是親兒子亂翻也是照樣暴揍。
隨著年長才知曉,原來他爹也是草莽“英雄”人物,不是低頭哈腰的小木匠,這場景立馬在小小旗心中泛起無盡波浪。可惜還未學了七八。
奈何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老爹舊疾突發遺言竟是不許他改名字,果然老子最懂兒子的,待一番天打五雷轟的毒誓後撒手而去。
那本畫冊現在就在麻子手裏,翻看完後覺得有點意思,有些太誇大其詞的猜想,或許是斷了傳承失了精髓的緣故。
燕小旗可沒有發揚他爹遺誌的誌向,再者說來他爹臨終前也沒要求他光大門楣,誌向沒有,活著就好,開心活著更好。
放下門中“秘笈”畫冊後,麻子聽到小旗籌劃未來的模樣,挺喜歡小旗這心態的,真好。
說再多還是有些不甘,要是有機會燕小旗還是想去南楚闖闖,聽說那邊偃術很厲害,可惜如燕小旗這般人在大魏戶籍上都是下九流的身份,去了大可能九死一生。
其實在麻子看到,燕小旗畢竟是家傳,自己同觀棋兄弟研製的項圈異器,也想聽聽這位偃術“大家”的看法,隻是提了一句,惹來燕小旗滔滔不絕。
騾馬隊漸漸踏進了荒野,放眼望去,綠黃茫茫一片,另一邊是墨綠深林不絕,驛道擦著林邊蜿蜒遠方。常年在外跑的老江湖皆知,逢林莫入,大隊伍休憩時也是遠離林子緊挨著驛道邊兒駐紮。
這老長一段路無村無店,油布搭的幾個帳篷裏,擠得滿滿的,掌事兒的也知曉散客們放不開戒心擠一塊,就給了幾包油布打發。
麻子讓給燕小旗用,幾人圍在篝火旁,燕小旗把油布卷成睡袋在絮絮叨叨的夜話中沉眠,而麻子合衣側倚著騾車卸下的貨包閉目養神,篝火中劈裏啪啦的響聲催眠得緊。
外圍守夜身上都係著鈴鐺,一手捂著鈴鐺,要是有意外,鈴鐺響,眾人醒。
此次去州府陽州城科考,麻子除了換洗衣服外,就背攜了副書篋,還是臨時在街市上買的廉價竹編的,添有幾本手抄。
半夜山林子那邊有野物在觀望營地,體格跟家犬一般大的山狼,約莫有七八頭,在營地周邊轉悠了大半時辰還是被警戒的守夜人趕跑了,扔的猛獸幹糞便也占大頭兒。
麻子半夜起身趴在車把式睡覺的位置,察覺到守夜人挺精神的便蒙頭大睡,期間看到掌事的被喊醒,其他都還在夢中遨遊,那老車把式喝了點濁酒早鑽進油布裏鼾聲大起。
行走經驗豐富的騾馬隊給散客們帶來諸多便利,偶爾遇到的雷陣雨還免費送油布避雨,食駐行安排的條理井然,給麻子這些生瓜蛋子狠狠上了節戶外遠足體驗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