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緩緩吐出一口濁氣。
思路開闊到這裏,他不禁抬手揉了揉打接到消息便一直緊皺著的眉心。
本來他覺得隻要隨著時日的推移,他會越來越了解她,然則事實上,隨著時日的推移,往日教她隱藏於暗中的真正的她越來越顯現於明處,方讓他知曉,她於他而言,是越來越像一個無法一眼看清所有答案的謎團。
季寬:“殿下。”
孟仁平:“殿下。”
常青站到常朱邊上去,規規矩矩地不動。
李壽示意在他左手邊下首的兩張案桌後坐下,而後與孟仁平道:“那位黃天師在孟府也住了不少時日,雖說是在後宅,居於夭夭院落裏,你也有些忙於公務……”
聽到這裏,季寬眉挑個老高:殿下這是想讓池南說還是不說?
反倒是孟仁平一臉鎮定,在來的路上他都想透了:“殿下,我對那位黃小姐不甚了解,不過因著高近在夭夭跟前聽令辦事之故,偶爾落衙歸府,也總能聽到一兩句。其性情活潑開郎,伶俐外向,身手不錯,術法甚高,喜與藍之燼法師鬥嘴打架,常常是打個平手,隻上迴因夭夭之事,黃小姐破天荒地動了真格,藍法師不願打個兩敗懼傷,是故於最後關頭主動認輸。殿下若是想問我關於黃小姐的了解,以上便是我對黃小姐的了解。”
更多的,再深層的,他也有讓高近多探探,到底是一個外姓天師待在大堂妹院裏,作為大堂兄,不可能絲毫不照看著些。
隻是於目前為止,沒有更多的,亦沒有再深層的。
他覺得要麽是黃靖城府甚深,要麽是黃靖術法雖高心地卻良善表裏如一,如若跳出他所猜測的此二者,那此黃靖便太可怕,斷不可再留在孟府。
當然,此為後話。
於眼前,尚好。
季寬瞪大雙眼:這還是聽到的一兩句?
李壽卻知這是孟仁平於高近所探得的信息裏,排除掉些無用的,留下此有用且真實的信息:“如此說來,這位黃小姐待夭夭還算不錯?”
他隨著孟仁平改口,而孟仁平則是隨著孟十三改口,皆稱唿黃靖為黃小姐,而非黃天師。
“至此時此刻,她從未傷害過夭夭。”孟仁平就事論事,並不對黃靖的人品加以揣斷,“助夭夭之事,她亦明言過,言道算是夭夭收留她在孟府泰辰院居住的迴報。”
“你覺得可真?”李壽連黃靖的麵都未見過一迴,耳裏倒是已然聽過兩迴,一迴是黃靖到李珩私宅幫孟十三探聽藍之燼對那些門客屍體的判斷,以及李珩在此後可有什麽安排,一迴則是今日此時此刻。
“難說。”孟仁平亦思考過這個問題,“我也曾私下問過夭夭,夭夭說,真不真的,假不假的,隻要黃靖一日未做出傷害夭夭與孟府之事,那麽真或假都不重要。”
李壽頷首:“倒也是這個理。”
更莫說黃靖非但不曾做出傷害孟十三與孟府之事,反而在李珩門客被孟十三盡殺此事件上,黃靖是幫了忙的,為此不惜與竹馬動真格的,逼得藍之燼不得不低頭認輸。
能做到這個份上,正如他大表妹所言,不管黃靖住進孟府有無禍心,總歸至現下,黃靖無害反有益,乃是再事實不過之事。
那麽論真或論假,便無甚意義了。
人心是複雜的,有時候隻觀其行,反而更能看到人心的本質。
此時同光走進長信殿:“殿下,查到了。今日花沙水三家主事人進了雀仙樓,約好於明日晌午一聚,請進雀仙樓一聚的人,乃是孟大小姐。”
今日同塵於暗中相護李壽,由同光出宮打探李壽所想要的消息。
“花沙水三家?”孟仁平初次聽到此三個姓氏。
季寬在旁解釋道:“便是嶺南三大家族。他們家的老太爺於日前進京,說是來參加崔七公子所辦的商行盛會,各省府州縣的大商賈於前兩日,俱已在京城聚首,皆被崔七公子安排著在京城進行一場四麵八方的商賈盛會。”
“嶺南?”孟仁平想到孟仁吉便是跟著喬千承前往嶺南從的軍,“這般長途跋涉,此番由崔七公子領頭的盛會甚是重要?”
此問題季寬可答不了了,他搖頭:“那便得再看了。”
遂二人齊齊看向上座。
李壽還陷在同光的迴稟當中:“可確定?”
同光稟道:“確定。乃是屬下親耳所聞,由崔七公子出麵派人問過孟大小姐,得孟大小姐首肯應下之後,明日此約方真正定下。”
“夭夭見他們作甚?”孟仁平剛才還在問花沙水三家的老太爺因何會進京,此時再聽他們要見他家大妹妹,他的眉峰即刻皺了起來,“殿下可還探出緣由?”
說著,他看向同光。
同光得李壽頷首,方為孟仁平解惑道:“隻大概知曉乃是三家老太爺要見的孟大小姐,由三家老爺陪同進的京,至於盛會不盛會的,反而在其次。”
聞言,孟仁平已然坐不住,霍然起身道:“此言何意?”
複又想到孟仁吉,他轉而問道:“他們要見夭夭,可是我家二弟在嶺南出了什麽事情?托他們進京捎信給夭夭?還是……”
“池南。”李壽打斷焦急得有如熱鍋上的螞蟻的孟仁平。
孟仁平被打斷,猜測的言語未再出口,他看著李壽,一臉焦躁:“夭夭自小就在京城長大,從未出過京城,那位所謂的金陵十三姨,在夭夭此十五年裏,也隻是與夭夭有著書信的往來,她們從未真正見過麵。現下又說夭夭與嶺南的三大家族有牽扯,且還已經約在明日晌午於雀仙樓會麵,此中還是清河崔七公子牽的線,可見此事兒非比尋常,絕非小事兒!夭夭不過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嬌弱女娘,如何能與這些一輩子混跡於商海的奸商周旋?不行,明日晌午我得陪著去!”
李壽是讚同孟仁平之言的,他也甚想陪著他家大表妹一起去,如此他方能完全安心,怕就怕夭夭不同意。
思路開闊到這裏,他不禁抬手揉了揉打接到消息便一直緊皺著的眉心。
本來他覺得隻要隨著時日的推移,他會越來越了解她,然則事實上,隨著時日的推移,往日教她隱藏於暗中的真正的她越來越顯現於明處,方讓他知曉,她於他而言,是越來越像一個無法一眼看清所有答案的謎團。
季寬:“殿下。”
孟仁平:“殿下。”
常青站到常朱邊上去,規規矩矩地不動。
李壽示意在他左手邊下首的兩張案桌後坐下,而後與孟仁平道:“那位黃天師在孟府也住了不少時日,雖說是在後宅,居於夭夭院落裏,你也有些忙於公務……”
聽到這裏,季寬眉挑個老高:殿下這是想讓池南說還是不說?
反倒是孟仁平一臉鎮定,在來的路上他都想透了:“殿下,我對那位黃小姐不甚了解,不過因著高近在夭夭跟前聽令辦事之故,偶爾落衙歸府,也總能聽到一兩句。其性情活潑開郎,伶俐外向,身手不錯,術法甚高,喜與藍之燼法師鬥嘴打架,常常是打個平手,隻上迴因夭夭之事,黃小姐破天荒地動了真格,藍法師不願打個兩敗懼傷,是故於最後關頭主動認輸。殿下若是想問我關於黃小姐的了解,以上便是我對黃小姐的了解。”
更多的,再深層的,他也有讓高近多探探,到底是一個外姓天師待在大堂妹院裏,作為大堂兄,不可能絲毫不照看著些。
隻是於目前為止,沒有更多的,亦沒有再深層的。
他覺得要麽是黃靖城府甚深,要麽是黃靖術法雖高心地卻良善表裏如一,如若跳出他所猜測的此二者,那此黃靖便太可怕,斷不可再留在孟府。
當然,此為後話。
於眼前,尚好。
季寬瞪大雙眼:這還是聽到的一兩句?
李壽卻知這是孟仁平於高近所探得的信息裏,排除掉些無用的,留下此有用且真實的信息:“如此說來,這位黃小姐待夭夭還算不錯?”
他隨著孟仁平改口,而孟仁平則是隨著孟十三改口,皆稱唿黃靖為黃小姐,而非黃天師。
“至此時此刻,她從未傷害過夭夭。”孟仁平就事論事,並不對黃靖的人品加以揣斷,“助夭夭之事,她亦明言過,言道算是夭夭收留她在孟府泰辰院居住的迴報。”
“你覺得可真?”李壽連黃靖的麵都未見過一迴,耳裏倒是已然聽過兩迴,一迴是黃靖到李珩私宅幫孟十三探聽藍之燼對那些門客屍體的判斷,以及李珩在此後可有什麽安排,一迴則是今日此時此刻。
“難說。”孟仁平亦思考過這個問題,“我也曾私下問過夭夭,夭夭說,真不真的,假不假的,隻要黃靖一日未做出傷害夭夭與孟府之事,那麽真或假都不重要。”
李壽頷首:“倒也是這個理。”
更莫說黃靖非但不曾做出傷害孟十三與孟府之事,反而在李珩門客被孟十三盡殺此事件上,黃靖是幫了忙的,為此不惜與竹馬動真格的,逼得藍之燼不得不低頭認輸。
能做到這個份上,正如他大表妹所言,不管黃靖住進孟府有無禍心,總歸至現下,黃靖無害反有益,乃是再事實不過之事。
那麽論真或論假,便無甚意義了。
人心是複雜的,有時候隻觀其行,反而更能看到人心的本質。
此時同光走進長信殿:“殿下,查到了。今日花沙水三家主事人進了雀仙樓,約好於明日晌午一聚,請進雀仙樓一聚的人,乃是孟大小姐。”
今日同塵於暗中相護李壽,由同光出宮打探李壽所想要的消息。
“花沙水三家?”孟仁平初次聽到此三個姓氏。
季寬在旁解釋道:“便是嶺南三大家族。他們家的老太爺於日前進京,說是來參加崔七公子所辦的商行盛會,各省府州縣的大商賈於前兩日,俱已在京城聚首,皆被崔七公子安排著在京城進行一場四麵八方的商賈盛會。”
“嶺南?”孟仁平想到孟仁吉便是跟著喬千承前往嶺南從的軍,“這般長途跋涉,此番由崔七公子領頭的盛會甚是重要?”
此問題季寬可答不了了,他搖頭:“那便得再看了。”
遂二人齊齊看向上座。
李壽還陷在同光的迴稟當中:“可確定?”
同光稟道:“確定。乃是屬下親耳所聞,由崔七公子出麵派人問過孟大小姐,得孟大小姐首肯應下之後,明日此約方真正定下。”
“夭夭見他們作甚?”孟仁平剛才還在問花沙水三家的老太爺因何會進京,此時再聽他們要見他家大妹妹,他的眉峰即刻皺了起來,“殿下可還探出緣由?”
說著,他看向同光。
同光得李壽頷首,方為孟仁平解惑道:“隻大概知曉乃是三家老太爺要見的孟大小姐,由三家老爺陪同進的京,至於盛會不盛會的,反而在其次。”
聞言,孟仁平已然坐不住,霍然起身道:“此言何意?”
複又想到孟仁吉,他轉而問道:“他們要見夭夭,可是我家二弟在嶺南出了什麽事情?托他們進京捎信給夭夭?還是……”
“池南。”李壽打斷焦急得有如熱鍋上的螞蟻的孟仁平。
孟仁平被打斷,猜測的言語未再出口,他看著李壽,一臉焦躁:“夭夭自小就在京城長大,從未出過京城,那位所謂的金陵十三姨,在夭夭此十五年裏,也隻是與夭夭有著書信的往來,她們從未真正見過麵。現下又說夭夭與嶺南的三大家族有牽扯,且還已經約在明日晌午於雀仙樓會麵,此中還是清河崔七公子牽的線,可見此事兒非比尋常,絕非小事兒!夭夭不過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嬌弱女娘,如何能與這些一輩子混跡於商海的奸商周旋?不行,明日晌午我得陪著去!”
李壽是讚同孟仁平之言的,他也甚想陪著他家大表妹一起去,如此他方能完全安心,怕就怕夭夭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