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章香火中堂與收割玉米!
翌日早上九點方過,三輛貨車便到了柳家庭院前,停在了一塊水泥平地上,這裏算是一個超小型的簡易停車場。
柳風來到庭院前,與林城家電市場隨車而來的三位司機和三位搬運安裝人員問了聲好,邀請六人一起吃飯。不過六個年輕人似乎也不太好意思,或者也有公司規定的緣故,推辭了柳風的邀請,隻是請他給他們提供了一壺開水。
不用多猜便知道,要這開水必然是用來泡方便麵的。既然幾人不願一起吃飯,柳風也不會強求,很快便將一壺交給了幾人,而他自己則迴去吃飯。
飯後,柳風將侄子柳鬆叫過來幫忙,總共八人卸貨,搬運,拆裝,安裝,最後調試,從十點忙到下午兩點,整整四個小時,除了柳風之外,其他七人都累得夠嗆!
調試驗收之後,柳風當即將餘下的近八萬元的款項轉入家電公司的賬戶,隨後電話告知了劉主管一聲,讓他注意是否到賬。
正在幾人休息之時,胡枚端著一個大果盤來到院前,將之遞給了柳風。
“來來來,幾位兄弟今天辛苦了,吃幾個水果解解渴。”
在見到水果的瞬間,柳鬆便雙目大亮,毫不客氣的便先從果盤裏拿了兩個水果,竄至一旁吃得津津有味。見狀,其他六人不禁咽了咽口水,終於沒有再推辭,便也一人拿了兩個。
當一口水果下肚,六人隻覺一身疲累似乎瞬間退散,像是三伏天裏洗了一個涼水澡,很快就恢複了全部精神。幾人均有些驚異,但也沒有多想,隻以為是因為太過疲累之故,突然間吃到冰涼可口的水果所產生的心理作用而已,心靜自然涼。
時間再次清閑下來,柳風便趁著空閑買了紅紙,自己根據老屋香火中堂照著寫了一份,然後用漿糊貼在了新庭院的一樓堂屋中。
在大城市裏很多人家都沒有貼什麽香火中堂,但在農村則不同,家家戶戶都貼著有,上書天地君親師、本氏祖宗先人和司命灶王,逢年過節或有特殊日子的時候都會點燭上香,燒紙祭拜。
柳風記得十幾年前他家這香火中堂還是請人寫的,他也不清楚究竟能不能自家人自己寫,也記不清當初是否還有其他的流程,隻隱約間似乎還殺得有一隻公雞。
不過,現如今時代不同了,整個清江村裏好像已經找不到幾個毛筆字寫的不錯且還懂得寫香火中堂之事的人了,當然那些專門給人家做法事的道士先生肯定是會的,可柳風認為香火中堂存在的意義隻是便於祭祀先人,其他後來衍生的習俗並不重要,沒必要請人幫忙。
當然,這沒必要也是基於他自己毛筆字寫得不錯的份上,尤其是得到靈珠之後的這段日子裏,更是境界大漲。在這方麵柳風還得感謝小時候柳爸的熏陶和指點,也得慶幸以前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都有一個擅長書法的老師。
香火中堂貼在新的庭院堂屋中之後,柳風點燭上香,燒紙簡單祭拜,算是告知柳家先人喬遷新居,此事至此便算結束。
當日傍晚,一家人正在看著新聞聯播之際,胡枚的手機突然響起,拿出一看,是胡母打來的電話,接通之後,隻聽胡枚連連道了幾聲好的,最後說了一句明天迴去便掛斷了電話。
柳風笑道:“幺妹,你家明天收割地裏的玉米啊?”
胡枚點點頭:“嗯,我媽說是明天趕早,半天收完,半天剝完,風哥,你明早送我迴去還是我自己開車迴去啊?”
柳風還沒來得及說話,王琴便先接過了話頭:“當然是他送你迴去,正好讓他多出點力氣,先幫你家把包穀收了,然後迴來我們家也剛好開始收包穀了,到時候幺妹就在家裏做飯。”
“要得,人多一個幹活多少也要快一些,一次性收完也免得麻煩。”柳風點點頭,幫老丈人家幹活他自然是不會拒絕的,“那我們明早七點出發,八點過就能到你家。”
“對了,媽,這幾天爸有沒有打電話迴來啊?”
王琴搖頭道:“沒有,你爸就算合同結束了,還不是要上岸後才能打電話迴家,我估計他以前那個手機早就沒用了。”
“他上次打電話還是你們迴來之前,說是他們那一批的員工要九月下半月合同到期,大約十月前幾天輪船才靠岸。你爸也是,當初怎麽勸都不聽,硬要去這個漁業公司,現在兩年時間還不是才存下十幾萬塊錢,為了這點錢讓家裏提心吊膽的,真不愧是犛牛,脾氣就是強。”
犛牛就是柳爸的小名,他們清江村柳家寨這裏,老一輩的人都有一個小名,比如毛狗,比如小狗,比如閏狗等等,他們那個年代日子難過,賤名好養,所以幾乎沒有哪個的小名是高大上的。
每次說到這事情,王琴就忍不住一陣埋怨,話也就不知不覺多了幾句,對此,柳風也體諒她的心情,沒有多說什麽,卻是給了胡枚一個眼神,讓她勸說兩句,他相信由兒媳婦開口的效果絕對比他自己說的效果要強很多。
胡枚會意,抓著王琴的手笑著勸慰道:“阿姨,過都過去了就不要再往心裏去了嘛,叔叔在外麵也不容易,還不是為了這個家,雖然錢是不多,但隻要他人安全迴來,那就是最高興的事情了,您說是不是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是是是,幺妹說得對。”聽到兒媳婦的話,王琴不禁點點頭,歎道,“隻是有時候家裏事情多,讓人有些心煩,其實我也曉得他在外麵不容易,可是出海畢竟不比其他工作,實在讓人擔心。”
……
翌日,剛好早上八點過,柳風兩人就到了梨花鄉胡家,此時胡爸已經去地裏了,胡母也正準備鎖門出發,見到兩人從車上下來,頓時心裏也是一陣歡喜。
“阿姨,包穀地離家裏遠不遠?通不通路?要不我把車開過去,這後備箱裏也可以裝幾口袋。”先問了聲好,柳風如是說道。
胡母擺擺手說道:“不用不用,那條路不好,傷車,你叔叔借了鄰居家一匹馬,到時用馬馱還要方便一些,而且一次也能搬運多些。”
柳風點點頭:“那要不您就留在家裏吧,我和幺妹去地裏幫叔叔就行了。”
“一起去吧,忙一會兒我再迴來做飯。”胡母搖頭一笑,接著又說道,“其實也沒有多少,有幺妹一個人迴來幫著就行了的,哪曉得還麻煩小風你跑這一趟。”
“嘿嘿,一家人說這些幹什麽,我來幫哈忙還不是應該的。”
一路說著,三人一人帶著一雙手套往一公裏之外的地裏而去。
要說收玉米,柳風已經好幾年沒有做過了,還記得上一次在家裏收玉米還是在高中的時候,那時候十一黃金周學校放假,正好是玉米收成的時間。
山區土地可不像平原地帶,路況不好,土地分散不集中,根本就不太可能實現機械化,全都是人工將玉米摘下集中堆放,人扛馬馱,十分辛苦。猶記得當年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收一兩畝地,每次都會弄得臉上手上火辣辣的疼,腰酸背痛,最後還得坐在家裏將一個個玉米剝皮、捆紮、碼放甚至吊在房梁之上。
農村的老式瓦房,常常在房梁上紮有粗大結實的鐵絲,下方捆上一截木棍,便可以在鐵絲上疊放大量的玉米棒。以前這種情況還經常能夠見到,但這些年即便是很多農村玉米也是越種越少,也就不太多見了。
進到玉米地裏,幾人立即開始工作。好在雖然時隔幾年,柳風還沒有忘記一些摘玉米的技巧,稍微適應之後速度立馬提升上來,加上他的身體遠比以往強大之故,速度竟然比經常幹農活的胡爸胡母還要稍快一分。這還是他有所收斂,否則必定嚇兩人一跳。
當身邊有些幹枯的玉米葉子鋒利的劃在身上時,即便穿著長袖,也覺身上一陣火辣,而幾乎沒有什麽防護的頭部即便小心翼翼,也不免會被劃傷幾道,那種酸爽好似迴到曾經。
有柳風幫忙,速度確實快了很多,胡家本就沒種多少的玉米經過將近兩個小時就全部摘完,胡爸牽馬往返幾趟,剩下一點柳風全部裝進一個大背簍一次扛走。至於地裏的玉米稈,要等全部曬幹後胡爸再來收拾堆放。
農村的玉米稈一般很少有人家直接將之燒掉的,一般都會集中堆放成一個蘑菇狀的玉米稈堆,以後需要用到之時再來扛一捆就行。
上午這頓飯有點晚,不過這在農忙時節也很平常。飯後休息了半個多小時,四人便開始進行下一步,剝玉米。
從中午忙到下午下午六點過,才將所有玉米剝完,並將院子裏清掃幹淨,之後柳風從家裏拉出一根水管將積滿灰塵的車仔細衝洗了一遍,這才算完。
在胡家待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柳風和胡枚才迴清江村,隔天便開始收割自家地裏的玉米。
王琴雖然種的玉米比胡家多不少,但好在留在人多,柳風大伯二伯家四位長輩加上侄子柳鬆,剛好一天時間就收拾完畢。
翌日早上九點方過,三輛貨車便到了柳家庭院前,停在了一塊水泥平地上,這裏算是一個超小型的簡易停車場。
柳風來到庭院前,與林城家電市場隨車而來的三位司機和三位搬運安裝人員問了聲好,邀請六人一起吃飯。不過六個年輕人似乎也不太好意思,或者也有公司規定的緣故,推辭了柳風的邀請,隻是請他給他們提供了一壺開水。
不用多猜便知道,要這開水必然是用來泡方便麵的。既然幾人不願一起吃飯,柳風也不會強求,很快便將一壺交給了幾人,而他自己則迴去吃飯。
飯後,柳風將侄子柳鬆叫過來幫忙,總共八人卸貨,搬運,拆裝,安裝,最後調試,從十點忙到下午兩點,整整四個小時,除了柳風之外,其他七人都累得夠嗆!
調試驗收之後,柳風當即將餘下的近八萬元的款項轉入家電公司的賬戶,隨後電話告知了劉主管一聲,讓他注意是否到賬。
正在幾人休息之時,胡枚端著一個大果盤來到院前,將之遞給了柳風。
“來來來,幾位兄弟今天辛苦了,吃幾個水果解解渴。”
在見到水果的瞬間,柳鬆便雙目大亮,毫不客氣的便先從果盤裏拿了兩個水果,竄至一旁吃得津津有味。見狀,其他六人不禁咽了咽口水,終於沒有再推辭,便也一人拿了兩個。
當一口水果下肚,六人隻覺一身疲累似乎瞬間退散,像是三伏天裏洗了一個涼水澡,很快就恢複了全部精神。幾人均有些驚異,但也沒有多想,隻以為是因為太過疲累之故,突然間吃到冰涼可口的水果所產生的心理作用而已,心靜自然涼。
時間再次清閑下來,柳風便趁著空閑買了紅紙,自己根據老屋香火中堂照著寫了一份,然後用漿糊貼在了新庭院的一樓堂屋中。
在大城市裏很多人家都沒有貼什麽香火中堂,但在農村則不同,家家戶戶都貼著有,上書天地君親師、本氏祖宗先人和司命灶王,逢年過節或有特殊日子的時候都會點燭上香,燒紙祭拜。
柳風記得十幾年前他家這香火中堂還是請人寫的,他也不清楚究竟能不能自家人自己寫,也記不清當初是否還有其他的流程,隻隱約間似乎還殺得有一隻公雞。
不過,現如今時代不同了,整個清江村裏好像已經找不到幾個毛筆字寫的不錯且還懂得寫香火中堂之事的人了,當然那些專門給人家做法事的道士先生肯定是會的,可柳風認為香火中堂存在的意義隻是便於祭祀先人,其他後來衍生的習俗並不重要,沒必要請人幫忙。
當然,這沒必要也是基於他自己毛筆字寫得不錯的份上,尤其是得到靈珠之後的這段日子裏,更是境界大漲。在這方麵柳風還得感謝小時候柳爸的熏陶和指點,也得慶幸以前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都有一個擅長書法的老師。
香火中堂貼在新的庭院堂屋中之後,柳風點燭上香,燒紙簡單祭拜,算是告知柳家先人喬遷新居,此事至此便算結束。
當日傍晚,一家人正在看著新聞聯播之際,胡枚的手機突然響起,拿出一看,是胡母打來的電話,接通之後,隻聽胡枚連連道了幾聲好的,最後說了一句明天迴去便掛斷了電話。
柳風笑道:“幺妹,你家明天收割地裏的玉米啊?”
胡枚點點頭:“嗯,我媽說是明天趕早,半天收完,半天剝完,風哥,你明早送我迴去還是我自己開車迴去啊?”
柳風還沒來得及說話,王琴便先接過了話頭:“當然是他送你迴去,正好讓他多出點力氣,先幫你家把包穀收了,然後迴來我們家也剛好開始收包穀了,到時候幺妹就在家裏做飯。”
“要得,人多一個幹活多少也要快一些,一次性收完也免得麻煩。”柳風點點頭,幫老丈人家幹活他自然是不會拒絕的,“那我們明早七點出發,八點過就能到你家。”
“對了,媽,這幾天爸有沒有打電話迴來啊?”
王琴搖頭道:“沒有,你爸就算合同結束了,還不是要上岸後才能打電話迴家,我估計他以前那個手機早就沒用了。”
“他上次打電話還是你們迴來之前,說是他們那一批的員工要九月下半月合同到期,大約十月前幾天輪船才靠岸。你爸也是,當初怎麽勸都不聽,硬要去這個漁業公司,現在兩年時間還不是才存下十幾萬塊錢,為了這點錢讓家裏提心吊膽的,真不愧是犛牛,脾氣就是強。”
犛牛就是柳爸的小名,他們清江村柳家寨這裏,老一輩的人都有一個小名,比如毛狗,比如小狗,比如閏狗等等,他們那個年代日子難過,賤名好養,所以幾乎沒有哪個的小名是高大上的。
每次說到這事情,王琴就忍不住一陣埋怨,話也就不知不覺多了幾句,對此,柳風也體諒她的心情,沒有多說什麽,卻是給了胡枚一個眼神,讓她勸說兩句,他相信由兒媳婦開口的效果絕對比他自己說的效果要強很多。
胡枚會意,抓著王琴的手笑著勸慰道:“阿姨,過都過去了就不要再往心裏去了嘛,叔叔在外麵也不容易,還不是為了這個家,雖然錢是不多,但隻要他人安全迴來,那就是最高興的事情了,您說是不是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是是是,幺妹說得對。”聽到兒媳婦的話,王琴不禁點點頭,歎道,“隻是有時候家裏事情多,讓人有些心煩,其實我也曉得他在外麵不容易,可是出海畢竟不比其他工作,實在讓人擔心。”
……
翌日,剛好早上八點過,柳風兩人就到了梨花鄉胡家,此時胡爸已經去地裏了,胡母也正準備鎖門出發,見到兩人從車上下來,頓時心裏也是一陣歡喜。
“阿姨,包穀地離家裏遠不遠?通不通路?要不我把車開過去,這後備箱裏也可以裝幾口袋。”先問了聲好,柳風如是說道。
胡母擺擺手說道:“不用不用,那條路不好,傷車,你叔叔借了鄰居家一匹馬,到時用馬馱還要方便一些,而且一次也能搬運多些。”
柳風點點頭:“那要不您就留在家裏吧,我和幺妹去地裏幫叔叔就行了。”
“一起去吧,忙一會兒我再迴來做飯。”胡母搖頭一笑,接著又說道,“其實也沒有多少,有幺妹一個人迴來幫著就行了的,哪曉得還麻煩小風你跑這一趟。”
“嘿嘿,一家人說這些幹什麽,我來幫哈忙還不是應該的。”
一路說著,三人一人帶著一雙手套往一公裏之外的地裏而去。
要說收玉米,柳風已經好幾年沒有做過了,還記得上一次在家裏收玉米還是在高中的時候,那時候十一黃金周學校放假,正好是玉米收成的時間。
山區土地可不像平原地帶,路況不好,土地分散不集中,根本就不太可能實現機械化,全都是人工將玉米摘下集中堆放,人扛馬馱,十分辛苦。猶記得當年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收一兩畝地,每次都會弄得臉上手上火辣辣的疼,腰酸背痛,最後還得坐在家裏將一個個玉米剝皮、捆紮、碼放甚至吊在房梁之上。
農村的老式瓦房,常常在房梁上紮有粗大結實的鐵絲,下方捆上一截木棍,便可以在鐵絲上疊放大量的玉米棒。以前這種情況還經常能夠見到,但這些年即便是很多農村玉米也是越種越少,也就不太多見了。
進到玉米地裏,幾人立即開始工作。好在雖然時隔幾年,柳風還沒有忘記一些摘玉米的技巧,稍微適應之後速度立馬提升上來,加上他的身體遠比以往強大之故,速度竟然比經常幹農活的胡爸胡母還要稍快一分。這還是他有所收斂,否則必定嚇兩人一跳。
當身邊有些幹枯的玉米葉子鋒利的劃在身上時,即便穿著長袖,也覺身上一陣火辣,而幾乎沒有什麽防護的頭部即便小心翼翼,也不免會被劃傷幾道,那種酸爽好似迴到曾經。
有柳風幫忙,速度確實快了很多,胡家本就沒種多少的玉米經過將近兩個小時就全部摘完,胡爸牽馬往返幾趟,剩下一點柳風全部裝進一個大背簍一次扛走。至於地裏的玉米稈,要等全部曬幹後胡爸再來收拾堆放。
農村的玉米稈一般很少有人家直接將之燒掉的,一般都會集中堆放成一個蘑菇狀的玉米稈堆,以後需要用到之時再來扛一捆就行。
上午這頓飯有點晚,不過這在農忙時節也很平常。飯後休息了半個多小時,四人便開始進行下一步,剝玉米。
從中午忙到下午下午六點過,才將所有玉米剝完,並將院子裏清掃幹淨,之後柳風從家裏拉出一根水管將積滿灰塵的車仔細衝洗了一遍,這才算完。
在胡家待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柳風和胡枚才迴清江村,隔天便開始收割自家地裏的玉米。
王琴雖然種的玉米比胡家多不少,但好在留在人多,柳風大伯二伯家四位長輩加上侄子柳鬆,剛好一天時間就收拾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