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妹妹與富察傅紀的事,一開始瞞著胤禛,毓溪就認定他不會在事後生氣動怒,這會兒撒嬌耍賴之餘,事情到了這份上,她另有一個打算。
實則毓溪不提,胤禛也一直記掛在心上,治河方略一事,皇阿瑪臊著他,可他不能順杆爬,真當什麽都沒發生過。
於是在毓溪的鼓勵下,他決定大大方方向皇阿瑪請示後,再去問富察傅紀,並借著機會,提起治河方略一事,給自己和皇阿瑪彼此一個台階下。
兩日後,胤禛奉命將太子無法單獨處置的奏折,送至暢春園。
時近年關,園子裏走動的大臣越來越少,今日僅有兩位迴京述職的官員前來請安,而他們因離得遠才來得晚,其他各地早已述職罷,早早打道迴地方了。
胤禛來得巧,皇帝命他在一旁聽著,君臣商談了能有一個多時辰,待兩位官員退下,胤禛便向皇阿瑪稟告太子交代的事,可皇帝隻是淡淡一句“知道了”。
胤禛不敢多嘴,心裏猶豫起自己的事,昨夜將腹稿打了又打,這會子卻半個字也記不起來。
皇帝見他神情矛盾,還當是為難如何向太子交差,便道:“過幾日朕就迴宮了,有什麽話,朕會親自交代太子,你不必費心。”
胤禛卻跪下了,口中道:“皇阿瑪,兒臣有罪。”
治河方略一事,錯不在胤禛替太子代筆,就算這哥倆死不承認,在皇帝看來也不是什麽大事。
那日德妃就已勸過他,能集思廣益,亦是為君之道,太子有太子的長處,不能總盯著他做不好的,來判定他的無能。
因此這件事,隻錯在胤禛幫了太子,又暗中挑明自己的功勞,甚至裹挾皇帝,令他為了太子和胤禛自身的體麵周全,忍下怒火。
這樣的欺君之罪,但凡遇上專橫暴戾之君,胤禛早就身首異處,可皇帝那日也與德妃玩笑,是不是他太過仁厚,才要得兒子都敢爬上自己的腦袋。
但這會兒,胤禛的腦門正貼著地,懇求皇阿瑪重責。
“四貝勒這是誠心認錯,還是再一次裹挾朕,料定朕不會把你怎麽樣?”
“皇阿瑪,兒臣絕無此心,皇阿瑪,兒臣知錯了。”
皇帝冷笑一聲,說道:“幫太子欺瞞朕,是一宗罪,幫了太子又即刻背叛他,再一宗罪,你是不是以為,朕舍不得治你,是不是以為有你額娘在,什麽都能替你擋下?”
胤禛重重磕頭:“兒臣不敢,兒臣有罪。”
皇帝道:“既然有罪,便是敢做,你又說不敢,這是什麽話?”
麵對質問,胤禛的身子禁不住顫抖,他無話可說。
皇帝固然生氣,可也早就冷靜了,一直等著兒子來認錯,既然他來了,今日過去,這件事便就煙消雲散,他不會再追究。
比起遭挑釁的憤怒,他在胤禛的身上,看到了為君者該有的狠厲。
當年若非太宗皇帝,敢於打破四大貝勒坐朝的局麵,何來他們這一脈傳承帝位至今。
帝王注定孤寡,該舍得、該放下的,兄弟手足如何,骨肉親人如何,隻是當下太平盛世,不必那般激烈,可該有的狠勁,胤禛算是有了。
“再有下次,朕便削了你的爵位,褫奪你的黃帶子,帶上你的妻兒去寧古塔,永世不得迴京。”
“皇……”胤禛嚇得嗓子都啞了,“兒臣不敢!”
皇帝神情鄭重,一字字告誡:“給朕記住,不要背叛太子,全心全意地幫他,往後不論旁人做什麽說什麽,朕不允許你背叛太子。”
胤禛抬起頭,這話字字刻入他心裏,但刻進心裏的話,和皇阿瑪說的看似不同,又是相同的。
他能不能認為,皇阿瑪是在教導他,縱然有一日東宮易主,他也不能是世人眼中推翻太子的人。
可是,他又憑什麽如此自信,憑什麽認定皇阿瑪,已然放棄了太子。
“滾吧,迴宮去見你額娘,與她解釋明白,別讓她記掛。”
“是……不,皇阿瑪,兒臣另有一事相求。”
實則毓溪不提,胤禛也一直記掛在心上,治河方略一事,皇阿瑪臊著他,可他不能順杆爬,真當什麽都沒發生過。
於是在毓溪的鼓勵下,他決定大大方方向皇阿瑪請示後,再去問富察傅紀,並借著機會,提起治河方略一事,給自己和皇阿瑪彼此一個台階下。
兩日後,胤禛奉命將太子無法單獨處置的奏折,送至暢春園。
時近年關,園子裏走動的大臣越來越少,今日僅有兩位迴京述職的官員前來請安,而他們因離得遠才來得晚,其他各地早已述職罷,早早打道迴地方了。
胤禛來得巧,皇帝命他在一旁聽著,君臣商談了能有一個多時辰,待兩位官員退下,胤禛便向皇阿瑪稟告太子交代的事,可皇帝隻是淡淡一句“知道了”。
胤禛不敢多嘴,心裏猶豫起自己的事,昨夜將腹稿打了又打,這會子卻半個字也記不起來。
皇帝見他神情矛盾,還當是為難如何向太子交差,便道:“過幾日朕就迴宮了,有什麽話,朕會親自交代太子,你不必費心。”
胤禛卻跪下了,口中道:“皇阿瑪,兒臣有罪。”
治河方略一事,錯不在胤禛替太子代筆,就算這哥倆死不承認,在皇帝看來也不是什麽大事。
那日德妃就已勸過他,能集思廣益,亦是為君之道,太子有太子的長處,不能總盯著他做不好的,來判定他的無能。
因此這件事,隻錯在胤禛幫了太子,又暗中挑明自己的功勞,甚至裹挾皇帝,令他為了太子和胤禛自身的體麵周全,忍下怒火。
這樣的欺君之罪,但凡遇上專橫暴戾之君,胤禛早就身首異處,可皇帝那日也與德妃玩笑,是不是他太過仁厚,才要得兒子都敢爬上自己的腦袋。
但這會兒,胤禛的腦門正貼著地,懇求皇阿瑪重責。
“四貝勒這是誠心認錯,還是再一次裹挾朕,料定朕不會把你怎麽樣?”
“皇阿瑪,兒臣絕無此心,皇阿瑪,兒臣知錯了。”
皇帝冷笑一聲,說道:“幫太子欺瞞朕,是一宗罪,幫了太子又即刻背叛他,再一宗罪,你是不是以為,朕舍不得治你,是不是以為有你額娘在,什麽都能替你擋下?”
胤禛重重磕頭:“兒臣不敢,兒臣有罪。”
皇帝道:“既然有罪,便是敢做,你又說不敢,這是什麽話?”
麵對質問,胤禛的身子禁不住顫抖,他無話可說。
皇帝固然生氣,可也早就冷靜了,一直等著兒子來認錯,既然他來了,今日過去,這件事便就煙消雲散,他不會再追究。
比起遭挑釁的憤怒,他在胤禛的身上,看到了為君者該有的狠厲。
當年若非太宗皇帝,敢於打破四大貝勒坐朝的局麵,何來他們這一脈傳承帝位至今。
帝王注定孤寡,該舍得、該放下的,兄弟手足如何,骨肉親人如何,隻是當下太平盛世,不必那般激烈,可該有的狠勁,胤禛算是有了。
“再有下次,朕便削了你的爵位,褫奪你的黃帶子,帶上你的妻兒去寧古塔,永世不得迴京。”
“皇……”胤禛嚇得嗓子都啞了,“兒臣不敢!”
皇帝神情鄭重,一字字告誡:“給朕記住,不要背叛太子,全心全意地幫他,往後不論旁人做什麽說什麽,朕不允許你背叛太子。”
胤禛抬起頭,這話字字刻入他心裏,但刻進心裏的話,和皇阿瑪說的看似不同,又是相同的。
他能不能認為,皇阿瑪是在教導他,縱然有一日東宮易主,他也不能是世人眼中推翻太子的人。
可是,他又憑什麽如此自信,憑什麽認定皇阿瑪,已然放棄了太子。
“滾吧,迴宮去見你額娘,與她解釋明白,別讓她記掛。”
“是……不,皇阿瑪,兒臣另有一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