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蘇小姐一看他的表情,卻主動地說了,"李先生……"她合起了雜誌,"您別急。咱們這份畫報,您也看了幾期,是不是?我跟您說,文章相片兒大半都是他朋友給的,剩下來的自個兒動手……您看……"她轉身走到大桌上取了一份上一期的,隨便翻著,"您看,這篇兒談歇後語的石人是他,這篇兒寫妙語共賞的鐵弓也是他……還有……關於戀愛的木易也是他……曲線消息的本刊當然是他……其他這些講戲的,講電影明星,話劇演員兒的,捧什麽名媛閨秀的,寫運動的……還有一大堆相片兒圖片兒,都是他朋友寫的,給的,硬塞過來的……"她停了下來,偏頭等李天然的反應,看看沒什麽,又接下去說,"您再看後邊兒那個檔案櫃,"她迴手一指,"裏頭全是稿件,還有插圖……足夠幾個月用……我們每個禮拜等的,隻不過是一兩張關於時人時事的照片兒……您說,他不急,我不急,您還急個什麽勁兒!"
李天然給她這一大堆話說得笑了。小蘇自己也笑了。他接著問,"你給畫報寫過什麽沒有?"
蘇小姐臉色微微一紅,"試著寫過一篇兒,他沒要……"
李天然看了她一眼,沒說話。小蘇也就迴她桌上繼續看報。整個西廂房非常安靜,偶爾聽到前院有人說話。看樣子,藍府家裏人都不在,就幾個下人在料理事情。他看看窗外,又看看表。問小蘇要不要一塊兒出去吃個午飯。蘇小姐很高興地答應了。他請她選個地方。她想了想,說是去"法國麵包房"。
遠是不遠,可是還是坐洋車去的。"法國麵包房"就在哈德門大街法國醫院旁邊,其實就是醫院開的。蘇小姐自己也沒來過,說她一個人不好意思進去。
李天然進了門才發現,說是麵包房,可是布置什麽的,都挺講究氣派,古典歐洲裝飾。一桌桌客人的穿著也都很整齊,盡管西裝旗袍都有。他本人就是一身藍布大褂。可是因為他的身材體形,他那外表氣質,再加上一副墨鏡,還是引起了不少人注意。蘇小姐今天可是一身淺綠色衫裙、深綠色開襟毛衣,隻是帶點兒日本味兒。
兩個人都是頭一次來,都不知道該點些什麽。李天然隻好叫了菜單上介紹的特別餐,海鮮湯,紅酒燒雞,生菜沙拉,又問了問蘇小姐,點了一瓶bordeaux。
蘇小姐很興奮,有說有笑,幾乎輪不到李天然插嘴。她說她本來想念大學,可是去年會考沒考好,在家待了好一陣兒,才因為她哥哥和金主編以前在朝陽女中一塊兒教過書,才來畫報。又說金士貽在北平文化圈兒內,小有名氣,還出過書,隻是書教得很不開心。後來給北平卓家做了幾年事兒,認識了些人,有了點兒社會關係,才稍微好一點兒。不過當上了主編之後比較得意,一張名片給出去,很受尊敬。
李天然幾次想轉變話題。他不想從小蘇這兒聽太多。可是小蘇好像悶了幾個月才有機會吐口氣一樣,一直在談金士貽,說他有三個小孩,全是老媽子帶,太太什麽也不管,每天打牌。
李天然趁她放下刀叉擦嘴,趕緊問,"畫報在哪兒印?"
"哦……"她喝了口紅酒,"前門外,江西會館那邊兒。"
"稿子我們送,還是他們來拿?"
"都有……多半有人來取。"
"下一期文章都齊了?"
"早就齊了……就差一張上海電影界慶祝蔣委員長五十大壽的照片兒……聽說還有一張獻機,跟北平這兒獻劍的照片兒。"
等他們喝完咖啡付帳,都兩點了。
兩個人還是叫車迴的九條。長貴說金主編來了又走了,沒留話。蘇小姐進房撥了個電話給印刷廠,一掛上就跟他說迴家吧,沒事兒,明後天來不來都可以。
他第二天還是來了一趟,問起長貴,才知道禮拜五通常沒有人來。又問起藍家。老爺還在天津,少爺迴宿舍了,小姐還沒放學。他迴桌上選了幾本雜誌,一個人沒什麽目的走了幾條街,瞧見一家小茶館,進去泡了壺香片。
迴來快兩個星期了,除了初一的事兒還要等等之外,什麽打算也沒有。那個日本圓臉是誰,叫什麽,幹什麽的,怎麽去找,大師兄人影兒在哪兒,連怎麽去打聽都無法下手。師父以前煤市大街上那些鏢行裏的朋友,多半都不認識不說,現在連鏢局子都早就一個個關門了。馬大夫是肯幫忙,可是他也說了,根本幫不上。他自己這麽多年沒來北平,人生地不熟,孤掌難鳴。藍青峰那裏,照馬大夫說可靠。但是能有多大用處又很難說,而且也要慢慢來。
他一直覺得這份編輯工作不是白撿來的,可是又琢磨不出是為什麽。金士貽地麵上,照他吹的,再照小蘇說的,似乎很吃得開,可是都是些曲線消息,那能跟他打聽嗎?問一句話,就跟迴一句話一樣,都暴露出一點點說話人的秘密……
走著瞧吧……反正師父一家四口人的命,不給要迴來,他這輩子算是白活了……
天有點陰,剛下了幾滴雨,還帶點風。李天然不覺得冷,可是漫步走在黏滿了零落槐蕊的大街上,還是感到一層秋雨一層涼。他發覺這兩天連蟬都不叫了,是該穿夾的了,可是他沒去拿,深深唿吸著那雨後的清涼鮮爽的空氣,溜達著迴到了幹麵胡同。
他脫了大褂,靠在床上翻看帶迴來的那些雜誌。人家不催,也該交點什麽了。好在沒時間性,這些過期的英文刊物裏頭,總有點什麽可以抄抄。
老劉用雞子兒給他炒了一大盤饅頭,做了碗黃瓜肉片兒湯。他吃完繼續翻。有不少玩意兒都很有意思,一張張照片尤其精彩,像舊金山的"金門大橋",泛美剛開闢的太平洋航線,班機像輪船一樣,還有個名兒,叫china clipper,"中國飛剪號",法國那艘"諾曼第號"大西洋處女航……直到等二天才決定用《國家地理》上的一幅照片,是去年十一月剛試飛成功的一架dc?3。吸引他的不光是這架銀色新飛機,還有飛機升空剎那的背景,洛杉磯西邊clover field機場。李天然和馬姬在那兒看過一次飛行表演。
除了在學校交作業以外,這還是他第一次寫點兒什麽東西。好在有英文可以抄,可是還花了他半個早上才搞出兩百多字。又抽了支煙,才給它取了個標題,"試航"。
他出了北屋,問院子裏撿落葉的劉媽,"馬大夫去人家家裏做客,都送什麽?"
"看是上誰哪兒……外國酒,外國糖,也送盆花兒什麽的。"
"人家來這兒呢?"
"也差不多……也有人送蜜餞,點心……"
李天然站在台階上想了想,也不知道晚上是個什麽party,"家裏有什麽現成的?晚上藍家小姐請我過去。"
"有洋酒、洋菸、巧克力、餅幹……"
</br>
李天然給她這一大堆話說得笑了。小蘇自己也笑了。他接著問,"你給畫報寫過什麽沒有?"
蘇小姐臉色微微一紅,"試著寫過一篇兒,他沒要……"
李天然看了她一眼,沒說話。小蘇也就迴她桌上繼續看報。整個西廂房非常安靜,偶爾聽到前院有人說話。看樣子,藍府家裏人都不在,就幾個下人在料理事情。他看看窗外,又看看表。問小蘇要不要一塊兒出去吃個午飯。蘇小姐很高興地答應了。他請她選個地方。她想了想,說是去"法國麵包房"。
遠是不遠,可是還是坐洋車去的。"法國麵包房"就在哈德門大街法國醫院旁邊,其實就是醫院開的。蘇小姐自己也沒來過,說她一個人不好意思進去。
李天然進了門才發現,說是麵包房,可是布置什麽的,都挺講究氣派,古典歐洲裝飾。一桌桌客人的穿著也都很整齊,盡管西裝旗袍都有。他本人就是一身藍布大褂。可是因為他的身材體形,他那外表氣質,再加上一副墨鏡,還是引起了不少人注意。蘇小姐今天可是一身淺綠色衫裙、深綠色開襟毛衣,隻是帶點兒日本味兒。
兩個人都是頭一次來,都不知道該點些什麽。李天然隻好叫了菜單上介紹的特別餐,海鮮湯,紅酒燒雞,生菜沙拉,又問了問蘇小姐,點了一瓶bordeaux。
蘇小姐很興奮,有說有笑,幾乎輪不到李天然插嘴。她說她本來想念大學,可是去年會考沒考好,在家待了好一陣兒,才因為她哥哥和金主編以前在朝陽女中一塊兒教過書,才來畫報。又說金士貽在北平文化圈兒內,小有名氣,還出過書,隻是書教得很不開心。後來給北平卓家做了幾年事兒,認識了些人,有了點兒社會關係,才稍微好一點兒。不過當上了主編之後比較得意,一張名片給出去,很受尊敬。
李天然幾次想轉變話題。他不想從小蘇這兒聽太多。可是小蘇好像悶了幾個月才有機會吐口氣一樣,一直在談金士貽,說他有三個小孩,全是老媽子帶,太太什麽也不管,每天打牌。
李天然趁她放下刀叉擦嘴,趕緊問,"畫報在哪兒印?"
"哦……"她喝了口紅酒,"前門外,江西會館那邊兒。"
"稿子我們送,還是他們來拿?"
"都有……多半有人來取。"
"下一期文章都齊了?"
"早就齊了……就差一張上海電影界慶祝蔣委員長五十大壽的照片兒……聽說還有一張獻機,跟北平這兒獻劍的照片兒。"
等他們喝完咖啡付帳,都兩點了。
兩個人還是叫車迴的九條。長貴說金主編來了又走了,沒留話。蘇小姐進房撥了個電話給印刷廠,一掛上就跟他說迴家吧,沒事兒,明後天來不來都可以。
他第二天還是來了一趟,問起長貴,才知道禮拜五通常沒有人來。又問起藍家。老爺還在天津,少爺迴宿舍了,小姐還沒放學。他迴桌上選了幾本雜誌,一個人沒什麽目的走了幾條街,瞧見一家小茶館,進去泡了壺香片。
迴來快兩個星期了,除了初一的事兒還要等等之外,什麽打算也沒有。那個日本圓臉是誰,叫什麽,幹什麽的,怎麽去找,大師兄人影兒在哪兒,連怎麽去打聽都無法下手。師父以前煤市大街上那些鏢行裏的朋友,多半都不認識不說,現在連鏢局子都早就一個個關門了。馬大夫是肯幫忙,可是他也說了,根本幫不上。他自己這麽多年沒來北平,人生地不熟,孤掌難鳴。藍青峰那裏,照馬大夫說可靠。但是能有多大用處又很難說,而且也要慢慢來。
他一直覺得這份編輯工作不是白撿來的,可是又琢磨不出是為什麽。金士貽地麵上,照他吹的,再照小蘇說的,似乎很吃得開,可是都是些曲線消息,那能跟他打聽嗎?問一句話,就跟迴一句話一樣,都暴露出一點點說話人的秘密……
走著瞧吧……反正師父一家四口人的命,不給要迴來,他這輩子算是白活了……
天有點陰,剛下了幾滴雨,還帶點風。李天然不覺得冷,可是漫步走在黏滿了零落槐蕊的大街上,還是感到一層秋雨一層涼。他發覺這兩天連蟬都不叫了,是該穿夾的了,可是他沒去拿,深深唿吸著那雨後的清涼鮮爽的空氣,溜達著迴到了幹麵胡同。
他脫了大褂,靠在床上翻看帶迴來的那些雜誌。人家不催,也該交點什麽了。好在沒時間性,這些過期的英文刊物裏頭,總有點什麽可以抄抄。
老劉用雞子兒給他炒了一大盤饅頭,做了碗黃瓜肉片兒湯。他吃完繼續翻。有不少玩意兒都很有意思,一張張照片尤其精彩,像舊金山的"金門大橋",泛美剛開闢的太平洋航線,班機像輪船一樣,還有個名兒,叫china clipper,"中國飛剪號",法國那艘"諾曼第號"大西洋處女航……直到等二天才決定用《國家地理》上的一幅照片,是去年十一月剛試飛成功的一架dc?3。吸引他的不光是這架銀色新飛機,還有飛機升空剎那的背景,洛杉磯西邊clover field機場。李天然和馬姬在那兒看過一次飛行表演。
除了在學校交作業以外,這還是他第一次寫點兒什麽東西。好在有英文可以抄,可是還花了他半個早上才搞出兩百多字。又抽了支煙,才給它取了個標題,"試航"。
他出了北屋,問院子裏撿落葉的劉媽,"馬大夫去人家家裏做客,都送什麽?"
"看是上誰哪兒……外國酒,外國糖,也送盆花兒什麽的。"
"人家來這兒呢?"
"也差不多……也有人送蜜餞,點心……"
李天然站在台階上想了想,也不知道晚上是個什麽party,"家裏有什麽現成的?晚上藍家小姐請我過去。"
"有洋酒、洋菸、巧克力、餅幹……"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