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帝國雄關:1644年風雲局勢中的山海關 作者:劉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沒成為吳三桂的妻子,卻差一點成為皇帝的女人,這是世人強加給陳圓圓的標籤。可惜的是,這個標籤對她未必是什麽好事,以至於後來,無論是土包子出身的劉宗敏還是流民大哥李自成,都想以擁有這位皇帝的女人為榮,故而惹出許多事端。
對於陳圓圓的被掠,也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李自成允許大順兵追贓後,吳襄也不幸成為追贓對象,而負責對他追贓的,就是那位專喜歡折騰權貴的劉宗敏將軍。劉宗敏不但好拷掠權貴,還好色,他來到田弘遇府,馬上將田府中稍有姿色的女眷全部掠到自己營中,後來聽說田府中第一美女陳圓圓尚在吳襄府中,大喜,馬上刑拷吳襄,迫使其交出陳圓圓,掠到自己的府中。
還有一種說法與李自成有關,說李自成進京後,從太監處得知,先帝生前擔憂國事,不好女色,後宮中鮮有佳麗,唯有陳圓圓名艷天下,絕世所希。李自成打聽她在哪裏,太監如實相告:今在吳襄府中。自成大喜,於是馬上命人刑訊吳襄,令其交出圓圓,圓圓最後被掠到宮中,奉命服侍現任皇帝李自成。
無論是哪種說法,都隱含著一個不爭的事實:在當時,無論是誰,都將占有陳圓圓視為一種勝利。吳三桂如此、李自成如此、劉宗敏也如此。女人本非禍水,但那些為女人而動念頭的男人,卻成為禍害的根本。擁有天下,擁有天下的財富包括擁著天下的美女,這種思想體現的是政治上的極端短視,是典型的流寇思想。
對於陳圓圓被掠之事,吳三桂一開始並不知道,但是對李自成的不信任與失望卻是先從父親被拷掠開始的。
李自成為了穩住吳三桂,曾令牛金星以吳襄名義寫了一封信,由吳三桂以前的同事唐通捎來,唐通還對吳三桂說,“老總兵無事,新主對之十分優待,等將軍來了共圖大業,將視為開國元勛。”吳三桂不疑,於是統兵出關。前行至永平(今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時,派去打聽的細作迴來稟告,說吳襄在北京也未能倖免以難,連日被李自成追贓,還被勒索了五千兩銀子,此時吳襄的信也到了,這次不是牛金星代寫的了。吳襄在信中把真實情況一一告訴吳三桂,吳三桂大怒,發誓一定要報父之仇。
這時的吳三桂雖怒,但並未失去理智,他也明白,真要追贓,區區五千兩銀子對他吳家並不算什麽,他還要看一下李自成接下來會做什麽。果然,李自成追贓吳襄後馬上醒悟,於是,停止追贓,放了吳襄,吳三桂聽到這個消息後稍作安息,他相信隻要自己一入北京,一切都會恢復原樣的。
但接下來得知的消息一下子令他失去了理智。那就是:他從北京逃出來的家丁那裏得知,他最鍾愛的女人陳圓圓被李自成或劉宗敏掠了去。吳三桂當時的反應是“矍然而起,拔劍擲案”,大喊:“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麵目見天下人?逆賊如此無禮,我吳三桂堂堂丈夫,豈肯降此狗子!”
吳三桂的暴怒是可以理解的,父親被拷打,隻是一時之苦,自有申明昭雪之時,但妻子被人侮辱,則是一世之恥,再難洗清,再投奔辱妻子之人做其下屬,那是無論在道德還是在情感上都難以接受的。自己心愛的人竟然被幾個粗魯的流民強占了,這份恥辱,比殺了他還要難受!
吳三桂是個強硬人,幾乎沒做任何思考,就決定要與李自成血戰到底,誓報此仇!他馬上令軍隊迴師,駐兵山海關。
一六四四年四月四日,吳三桂返至山海關,立刻向唐通部發動襲擊。毫無準備的唐通,沒想到吳三桂突然反水,被吳軍殺得人仰馬翻,僅帶幾個隨從逃迴北京。
這一次襲擊,是吳三桂向李自成宣戰的信號。
與李自成血戰到底!誓報此仇!當吳三桂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心中想到的愛人被占之辱,可是,他卻沒有想在北京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三十幾口人。他這一走,一念之間,就把他們都送上了絕路。
這一怒,在歷史被稱為著名的“衝冠一怒”,留下這句話的人,是曾經也傾慕過陳圓圓的明末大才子吳梅村。他在《圓圓曲》中還曾寫過這樣幾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嚐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吳梅村對於吳三桂當時的舉動頗為理解和同情。不過,吳梅村看錯了一件事,事實上,吳三桂實為無奈,但並非多情。其後的事態發展,更證實了他一怒之下,走的卻是一條無情之路。多情並非這位鐵腕人物的特點,無情才是他最後的真正麵目。
第四章 多爾袞時代——大清帝國的興盛之旅
滿清的漢化之路
就在吳三桂衝冠一怒的時刻,關外的滿清政府同樣也麵臨著一個關鍵的轉機。
一個月前,吳三桂放棄寧遠後,滿清當權者——攝政王多爾袞已經敏銳地意識到,皇兄一生未完成的基業,將於自己手中實現了。
三十三歲的多爾袞,在這個具決定性的時刻表現出遠遠超乎他年齡的成熟和穩定。當時,在皇太極夫人孝莊皇太後的支持下,他已經擊敗了政敵濟爾哈朗、豪格等人,占據了絕對的權威。寧遠失守,明室僅有山海關一道屏障了,這道屏障曾經阻止了他的皇兄皇太極多年。偉大的皇太極,至死沒有度過這道屏障,他幾次繞道進攻大明帝國,幾次都無功而返。為了躲開這道屏障,皇兄表現出了與老汗王完全不同的沉穩素質,他花了很多心思,很多的時間,甚至平定了朝鮮,外蒙,就是為了選一條可以繞開這道屏障的捷徑。可是,至死他也沒有完成這個願望。沒有想到在皇兄死後不到一年多的時間,自己竟然可以接過這個重任了。
</br>
對於陳圓圓的被掠,也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李自成允許大順兵追贓後,吳襄也不幸成為追贓對象,而負責對他追贓的,就是那位專喜歡折騰權貴的劉宗敏將軍。劉宗敏不但好拷掠權貴,還好色,他來到田弘遇府,馬上將田府中稍有姿色的女眷全部掠到自己營中,後來聽說田府中第一美女陳圓圓尚在吳襄府中,大喜,馬上刑拷吳襄,迫使其交出陳圓圓,掠到自己的府中。
還有一種說法與李自成有關,說李自成進京後,從太監處得知,先帝生前擔憂國事,不好女色,後宮中鮮有佳麗,唯有陳圓圓名艷天下,絕世所希。李自成打聽她在哪裏,太監如實相告:今在吳襄府中。自成大喜,於是馬上命人刑訊吳襄,令其交出圓圓,圓圓最後被掠到宮中,奉命服侍現任皇帝李自成。
無論是哪種說法,都隱含著一個不爭的事實:在當時,無論是誰,都將占有陳圓圓視為一種勝利。吳三桂如此、李自成如此、劉宗敏也如此。女人本非禍水,但那些為女人而動念頭的男人,卻成為禍害的根本。擁有天下,擁有天下的財富包括擁著天下的美女,這種思想體現的是政治上的極端短視,是典型的流寇思想。
對於陳圓圓被掠之事,吳三桂一開始並不知道,但是對李自成的不信任與失望卻是先從父親被拷掠開始的。
李自成為了穩住吳三桂,曾令牛金星以吳襄名義寫了一封信,由吳三桂以前的同事唐通捎來,唐通還對吳三桂說,“老總兵無事,新主對之十分優待,等將軍來了共圖大業,將視為開國元勛。”吳三桂不疑,於是統兵出關。前行至永平(今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時,派去打聽的細作迴來稟告,說吳襄在北京也未能倖免以難,連日被李自成追贓,還被勒索了五千兩銀子,此時吳襄的信也到了,這次不是牛金星代寫的了。吳襄在信中把真實情況一一告訴吳三桂,吳三桂大怒,發誓一定要報父之仇。
這時的吳三桂雖怒,但並未失去理智,他也明白,真要追贓,區區五千兩銀子對他吳家並不算什麽,他還要看一下李自成接下來會做什麽。果然,李自成追贓吳襄後馬上醒悟,於是,停止追贓,放了吳襄,吳三桂聽到這個消息後稍作安息,他相信隻要自己一入北京,一切都會恢復原樣的。
但接下來得知的消息一下子令他失去了理智。那就是:他從北京逃出來的家丁那裏得知,他最鍾愛的女人陳圓圓被李自成或劉宗敏掠了去。吳三桂當時的反應是“矍然而起,拔劍擲案”,大喊:“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麵目見天下人?逆賊如此無禮,我吳三桂堂堂丈夫,豈肯降此狗子!”
吳三桂的暴怒是可以理解的,父親被拷打,隻是一時之苦,自有申明昭雪之時,但妻子被人侮辱,則是一世之恥,再難洗清,再投奔辱妻子之人做其下屬,那是無論在道德還是在情感上都難以接受的。自己心愛的人竟然被幾個粗魯的流民強占了,這份恥辱,比殺了他還要難受!
吳三桂是個強硬人,幾乎沒做任何思考,就決定要與李自成血戰到底,誓報此仇!他馬上令軍隊迴師,駐兵山海關。
一六四四年四月四日,吳三桂返至山海關,立刻向唐通部發動襲擊。毫無準備的唐通,沒想到吳三桂突然反水,被吳軍殺得人仰馬翻,僅帶幾個隨從逃迴北京。
這一次襲擊,是吳三桂向李自成宣戰的信號。
與李自成血戰到底!誓報此仇!當吳三桂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心中想到的愛人被占之辱,可是,他卻沒有想在北京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三十幾口人。他這一走,一念之間,就把他們都送上了絕路。
這一怒,在歷史被稱為著名的“衝冠一怒”,留下這句話的人,是曾經也傾慕過陳圓圓的明末大才子吳梅村。他在《圓圓曲》中還曾寫過這樣幾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嚐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吳梅村對於吳三桂當時的舉動頗為理解和同情。不過,吳梅村看錯了一件事,事實上,吳三桂實為無奈,但並非多情。其後的事態發展,更證實了他一怒之下,走的卻是一條無情之路。多情並非這位鐵腕人物的特點,無情才是他最後的真正麵目。
第四章 多爾袞時代——大清帝國的興盛之旅
滿清的漢化之路
就在吳三桂衝冠一怒的時刻,關外的滿清政府同樣也麵臨著一個關鍵的轉機。
一個月前,吳三桂放棄寧遠後,滿清當權者——攝政王多爾袞已經敏銳地意識到,皇兄一生未完成的基業,將於自己手中實現了。
三十三歲的多爾袞,在這個具決定性的時刻表現出遠遠超乎他年齡的成熟和穩定。當時,在皇太極夫人孝莊皇太後的支持下,他已經擊敗了政敵濟爾哈朗、豪格等人,占據了絕對的權威。寧遠失守,明室僅有山海關一道屏障了,這道屏障曾經阻止了他的皇兄皇太極多年。偉大的皇太極,至死沒有度過這道屏障,他幾次繞道進攻大明帝國,幾次都無功而返。為了躲開這道屏障,皇兄表現出了與老汗王完全不同的沉穩素質,他花了很多心思,很多的時間,甚至平定了朝鮮,外蒙,就是為了選一條可以繞開這道屏障的捷徑。可是,至死他也沒有完成這個願望。沒有想到在皇兄死後不到一年多的時間,自己竟然可以接過這個重任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