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旭微微一笑:“很簡單,因為顧書記在連山市取得的政績太耀眼了,可謂一鳴驚人,很快得到了高層的關注,並被陸子鳴收入門下,所有這些,都為兩人的分裂埋下了伏筆。兩年前,陸子鳴向高層建議,讓顧出任南方某省的省委書記,吳慎之則堅決反對。到了此時,吳顧之間的矛盾雖然激化,但仍舊保持平穩,雙方都在努力的維持。總之一句話,吳慎之更喜歡平庸的顧煥州,當他發現這個曾經的紈絝子弟有如此驚人的政治天賦,短短幾年,就取得了這麽耀眼的成就,儼然已經是一顆政治明星了,自然就改主意了。”
“後來呢?”
“後來,南方某省的省委書記被吳的親信擔任了,直到此刻,顧書記還是在韜光養晦,他非但沒有因此和吳鬧翻,反而愈發的尊重和客氣,直到羅耀群退休,他空降本省,兩人才徹底鬧翻,並最終成了現在的模樣。”
林海聽得入神,並沒有打斷。
李光旭喝了口茶,繼續說道:“別看顧書記和陸老結成了同盟關係,但在省委書記的競爭中,他並不占優勢,當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和蘇鵬身上,據吳慎之說,我還略占優勢,雖然無從考證,但至少說明我和蘇鵬還是有一拚的。吳慎之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我的身上,卻忽略了始終隱忍不發的顧煥州,最終讓他鑽了個空子,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在陸老的全力支持下,打了吳慎之個措手不及。”李光旭說道。
林海沉吟著道:“這麽說,顧書記上任之後,就決定報仇雪恨了?”
“你個傻小子,顧書記韜光養晦了這麽多年,哪裏差這幾天呢?而且,省委書記雖然是封疆大吏,但畢竟遠離權力核心,以他目前的實力,還是不足以與吳慎之較量的,事實上,他在得知自己上任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就和吳慎之通了電話,態度非常明確,就是打算繼續維持當下的平衡,但吳慎之卻不這麽想,他表麵上表示祝賀,可暗地裏卻命人偷偷收集中夏集團與顧利益輸送的證據,但殊不知,此舉竟然被顧書記發現了,不僅提前做了部署,而且還意識到,韜光養晦已經不可能了,兩者之間勢必要分出勝負,於是,在上任之後,便立刻緊鑼密鼓的張羅了起來。”
林海默默的聽著,也漸漸理清了頭緒。
鬧了半天,霍雨田被抓,連山市多名領導幹部落馬,可顧煥州卻穩如泰山,並非什麽身正不怕影子斜,而是有所防備,看來,所謂的鎮定自若,胸有成竹,不過是提早做出安排罷了。
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年頭,就算你親眼看到的,都未必是真實的啊,你能看到的,永遠是人家想讓你看到的!
想到這裏,不由得輕輕歎了口氣,苦笑著道:“聽您這麽一講,我感覺自己的格局太小了,如此複雜的局麵,我卻隻當成了私人恩怨,實在是可笑至極啊。”
“所以我才說,你沒有真正搞懂什麽叫政治,以顧書記的聰明,也絕對不會提個人恩怨的,而且,你太年輕了,不了解當年都發生了什麽,顧銘州之所以悄無聲息的退出政壇,原因非常複雜,能爭取到這個結局,基本算全身而退,已經是相當不錯的結果了,這件事太敏感了,以至於多少年過去了,也無人敢提,顧書記自然非常清楚,所以,他永遠都不會提的。”
“您說得太好了,但我還是有一點沒搞清楚,事情發展到現在,為啥實力明顯偏弱的顧書記卻始終在步步緊逼,而吳卻反而處於守勢了呢?”林海問道。
李光旭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這個問題問得好,要想搞清楚這其中的奧妙,就要先弄明白,吳慎之的心裏在想什麽?”
林海繼續說道:“他一定也是想置顧書記於死地呀。”
話還沒等說完,就被李光旭打斷了:“不,至少暫時不是的,他現在的主要對手還是陸子鳴,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希望暫時息事寧人的,等他集中精力,在核心層站穩腳跟,大局已定,再迴過頭來算總賬,而且,他也不是一味的防守,始終在暗中積蓄力量。”
“如此說來,吳並非實力不濟,而是另有打算啊。”林海說道。
李光旭點了點頭:“當然!吳經營多年,手握重權,長於謀略。門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豈能輕易就落敗呢?別看咱們抓了大公子和陳思遠,但這兩個人都不足以威脅到吳的根本利益,更何況這麽長時間了,他應該早就做好了準備。”
林海聽罷,連忙起身給李光旭續了杯茶,饒有興趣的問道:“吳老爺子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呢?”
林海對吳慎之的了解並不多,隻是通過常力等人的敘說略知一二,今天正好借這個機會多問幾句。
李光旭沉吟著道:“吳慎之草根出身,能走到今天的位置,確實有過人之處。堪稱一段官場傳奇。”
與顧煥州、李光旭等有純正紅色血統的人不同,吳出身貧寒,而且是那種吃不上飯的貧寒。如果不是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以當時的家境,也許都活不到今天。
出身貧寒,但天資聰穎,再加上勤勉好學,吳慎之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當地最好的中學,在之後的高考中,又考取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學府。
在百分之六十以上中國人還處於文盲半文盲狀態的年代,吳慎之已經是大學畢業了,其受重視程度之高,與現在的大學生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大學畢業之後,吳慎之被分配到了一家大型國企擔任技術員,在這個基層崗位上,他一幹就是十多年,哪怕是最動蕩的年代裏,也沒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仍舊每天鑽研業務,努力沒有白費,在此期間,由他主持的技術攻關項目,多次獲得國家級獎勵,而他也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被提升為總工程師,進入了企業的領導層,從此開啟了人生傳奇。
“後來呢?”
“後來,南方某省的省委書記被吳的親信擔任了,直到此刻,顧書記還是在韜光養晦,他非但沒有因此和吳鬧翻,反而愈發的尊重和客氣,直到羅耀群退休,他空降本省,兩人才徹底鬧翻,並最終成了現在的模樣。”
林海聽得入神,並沒有打斷。
李光旭喝了口茶,繼續說道:“別看顧書記和陸老結成了同盟關係,但在省委書記的競爭中,他並不占優勢,當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和蘇鵬身上,據吳慎之說,我還略占優勢,雖然無從考證,但至少說明我和蘇鵬還是有一拚的。吳慎之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我的身上,卻忽略了始終隱忍不發的顧煥州,最終讓他鑽了個空子,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在陸老的全力支持下,打了吳慎之個措手不及。”李光旭說道。
林海沉吟著道:“這麽說,顧書記上任之後,就決定報仇雪恨了?”
“你個傻小子,顧書記韜光養晦了這麽多年,哪裏差這幾天呢?而且,省委書記雖然是封疆大吏,但畢竟遠離權力核心,以他目前的實力,還是不足以與吳慎之較量的,事實上,他在得知自己上任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就和吳慎之通了電話,態度非常明確,就是打算繼續維持當下的平衡,但吳慎之卻不這麽想,他表麵上表示祝賀,可暗地裏卻命人偷偷收集中夏集團與顧利益輸送的證據,但殊不知,此舉竟然被顧書記發現了,不僅提前做了部署,而且還意識到,韜光養晦已經不可能了,兩者之間勢必要分出勝負,於是,在上任之後,便立刻緊鑼密鼓的張羅了起來。”
林海默默的聽著,也漸漸理清了頭緒。
鬧了半天,霍雨田被抓,連山市多名領導幹部落馬,可顧煥州卻穩如泰山,並非什麽身正不怕影子斜,而是有所防備,看來,所謂的鎮定自若,胸有成竹,不過是提早做出安排罷了。
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年頭,就算你親眼看到的,都未必是真實的啊,你能看到的,永遠是人家想讓你看到的!
想到這裏,不由得輕輕歎了口氣,苦笑著道:“聽您這麽一講,我感覺自己的格局太小了,如此複雜的局麵,我卻隻當成了私人恩怨,實在是可笑至極啊。”
“所以我才說,你沒有真正搞懂什麽叫政治,以顧書記的聰明,也絕對不會提個人恩怨的,而且,你太年輕了,不了解當年都發生了什麽,顧銘州之所以悄無聲息的退出政壇,原因非常複雜,能爭取到這個結局,基本算全身而退,已經是相當不錯的結果了,這件事太敏感了,以至於多少年過去了,也無人敢提,顧書記自然非常清楚,所以,他永遠都不會提的。”
“您說得太好了,但我還是有一點沒搞清楚,事情發展到現在,為啥實力明顯偏弱的顧書記卻始終在步步緊逼,而吳卻反而處於守勢了呢?”林海問道。
李光旭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這個問題問得好,要想搞清楚這其中的奧妙,就要先弄明白,吳慎之的心裏在想什麽?”
林海繼續說道:“他一定也是想置顧書記於死地呀。”
話還沒等說完,就被李光旭打斷了:“不,至少暫時不是的,他現在的主要對手還是陸子鳴,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希望暫時息事寧人的,等他集中精力,在核心層站穩腳跟,大局已定,再迴過頭來算總賬,而且,他也不是一味的防守,始終在暗中積蓄力量。”
“如此說來,吳並非實力不濟,而是另有打算啊。”林海說道。
李光旭點了點頭:“當然!吳經營多年,手握重權,長於謀略。門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豈能輕易就落敗呢?別看咱們抓了大公子和陳思遠,但這兩個人都不足以威脅到吳的根本利益,更何況這麽長時間了,他應該早就做好了準備。”
林海聽罷,連忙起身給李光旭續了杯茶,饒有興趣的問道:“吳老爺子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呢?”
林海對吳慎之的了解並不多,隻是通過常力等人的敘說略知一二,今天正好借這個機會多問幾句。
李光旭沉吟著道:“吳慎之草根出身,能走到今天的位置,確實有過人之處。堪稱一段官場傳奇。”
與顧煥州、李光旭等有純正紅色血統的人不同,吳出身貧寒,而且是那種吃不上飯的貧寒。如果不是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以當時的家境,也許都活不到今天。
出身貧寒,但天資聰穎,再加上勤勉好學,吳慎之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當地最好的中學,在之後的高考中,又考取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學府。
在百分之六十以上中國人還處於文盲半文盲狀態的年代,吳慎之已經是大學畢業了,其受重視程度之高,與現在的大學生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大學畢業之後,吳慎之被分配到了一家大型國企擔任技術員,在這個基層崗位上,他一幹就是十多年,哪怕是最動蕩的年代裏,也沒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仍舊每天鑽研業務,努力沒有白費,在此期間,由他主持的技術攻關項目,多次獲得國家級獎勵,而他也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被提升為總工程師,進入了企業的領導層,從此開啟了人生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