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八年五月初五公曆六百三十五年六月二十三日端午佳節,長安城彌漫著一股粽子的甜香,太上皇李淵居住的大安宮裏熱鬧非凡。長孫皇後親自給李淵梳頭,皇後含著熱淚道:“至尊年高,鬢發皆白。”
一旁的李世民一邊給老爹剝粽子,一邊陪著掉眼淚。皇帝皇後兩口子的樣子,要多惡心有多惡心。
文武百官一邊在心裏暗暗讚歎皇帝皇後的作秀功夫登峰造極,一邊稱頌皇家父慈子孝堪為天下楷模。
自從玄武門之變,李淵被逼當了太上皇之後,父子倆的心結就一日甚於一日,到了貞觀三年,李世民幹脆讓李淵從從前的皇宮太極殿搬出去,到了狹窄逼仄的大安宮居住。索性是眼不見心不煩,幹脆父子倆老死不相往來算了。
到了貞觀四年的時候,這一切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這一年,大唐在與多年死敵突厥的戰爭中大獲全勝,強大的突厥在唐軍的兵勢之下土崩瓦解,最後竟然連頡利可汗都被被俘送至長安。獲悉此事的李淵顯然迴想起了,當年自己晉陽起兵之初被迫稱臣突厥的屈辱往事,心悅誠服的慨歎:當年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始終未能雪恥;今日我兒子滅了突厥,為我當年的恥辱報了大仇。
李淵在大安宮內由衷的說了一句:“吾托付得人,複何憂哉!”
在家國天下的大格局麵前,李淵終於放下了,當年被逼退位之恨再也不必提起了,這個逼自己退位的二兒子,幫他報了國仇。
李世民從內侍那裏聽到李淵這句話,算是徹底放心了,父子二人多年的心結算是打開了。為了慶祝打敗勁敵突厥,太上皇李淵召李世民及王妃和眾大臣在淩煙閣擺酒,酒酣耳熱之時,李淵彈琵琶、李世民站起來親自起舞,公卿迭起為壽,逮夜而罷。伴隨著大唐國運的昌隆,皇家大團圓也逐步達到了**,與兒子關係漸入佳境的李淵開始部分迴歸了政治生活。而李世民也大度的允許了老爹的做法,甚至還加以鼓勵。
貞觀八年三月,李淵宴請西突厥使者時突然大發感慨,“當今蠻夷率服,古未嚐有”唐太宗聽見後哭著給父皇敬酒,將功勞都追溯到了李淵身上,說的李淵好像比堯舜禹湯還要英明神武,極大的滿足了李淵的自尊心。
還是在貞觀八年,李淵又迴到了他熟悉的閱兵場上,重溫當年金戈鐵馬的歲月,太上皇李淵親自臨視,犒賞三軍將士。李淵在閱兵後興致大發,在宮中舉行了一場所有三品以上官員都要參加的盛大宴會。席間,李淵命突厥頡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長馮智戴詠詩,場麵盛大之極,李淵此時又發了一句著名的感慨:“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對於“太上皇”愛麵子的路數越來越熟悉的唐太宗馬上就接過了話,說自己從小就接受“太上皇”的教育,才有今天,平定天下的功勞“此豈臣智力,皆由上稟聖算”這場酒宴,又喝到了半夜。李世民算是把孝子這個角色扮演的淋漓盡致。
李淵當年分封的諸王也被李世民將為公爵,李淵身邊的親信大臣也被褫奪了權力,既然老爺子已經心悅誠服而且遠離了權力中心,李世民就不介意把這場父慈子孝的皇家鬧劇進行到底,反正是怎麽惡心怎麽來。
端午佳節,正是作秀的好機會,皇帝李世民給李淵剝粽子親自喂到嘴裏,長孫皇後給李淵梳頭戴帽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樣子,讓人無法想象就在八年前,李世民手下的尉遲恭等大將手執馬槊威逼李淵退位,當時隻要李淵嘴裏說出半個“不”字,立刻就要人頭落地。李淵當時倒也識趣乖乖的將皇位讓給了這個二兒子,大唐才沒有發生史官們喜聞樂見的兒子殺老爹的鬧劇。
“皇帝,我聽說利州都督武士貜的女兒要入選秀女了?”
李淵嘴裏咬著粽子,含糊不清的道。
李世民笑道:“父親莫非是看上了武士貜的女兒?那就讓她到大安宮來侍奉您。”
這幾年,也不曉得李世民是出於愧疚之心,還是擔心李淵老而不死,不停的給李淵進貢奇珍異寶和美女,不得不說老頭子的身體還真是不錯,就在李淵幽居大安宮當太上皇的這幾年,給李世民生了一大堆的弟弟妹妹。
李淵淡然一笑:“我的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能不能活過今年都是未知之數,就別坑害人家小姑娘了。我是讓你把她納入後宮,賞武士貜一個恩典。”
李世民有些詫異,武士貜出身寒微,不過是並州的一個富商罷了,祖上是賣蒸餅發的財,到了隋朝以後,蒸餅逐漸由祭奠天地的最珍貴食物,變成百姓的家常便飯,賣蒸餅不賺錢了,武士貜就販賣木料,又狠狠的撈了一票,等到李淵太原起兵的時候,武士貜讚助了一大筆的軍費。
武士貜在開創大唐的功臣中,隻算是很邊緣的外圍人物,出身又是低賤的商賈,太上皇李淵何至於專門為他討恩典?還特意交代,要讓自己把武士貜的女兒納入後宮。
“我兒,你可知當年雀屏點睛的舊事?”
李淵微笑著道。
李世民哈哈大笑:“若無雀屏點睛,哪裏有朕?父親當年技藝驚人,一百步外射雀屏,連發兩箭都射中孔雀眼睛,技驚四座,外祖父才將母親許配給了父親,這可是我大唐的一段千古佳話啊!”
話雖然這麽說,李世民總覺得老爹當年是走了狗屎運,李世民號稱是天下第一神箭手,死在他箭下的高手不計其數,但是他自己很清楚,一百步的距離要看見孔雀的眼睛都極為不易,更別說箭箭都射中了。
李世民太了解自己的老爹了,李淵的箭法也算就一般,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己的曾祖父李虎那是大魏的名將,曾經手拿一條鐵棒打死過豹子,被稱為大魏猛虎。祖父李邴的功夫就差了許多,輪到自己老爹李淵就更是一代不如一代。真不曉得當年他是怎麽就飛將軍李廣附體,連發兩箭都命中百步之外的孔雀眼睛。
李家直到李世民這一代,才算是人品爆發,李世民的箭法當世無雙、四弟李元吉一杆馬槊也是威風八麵,充分繼承了曾祖父李虎的將門基因。
“隨我來!”
李淵擺擺手,李世民跟著他走進了內堂。
李淵哆哆嗦嗦的取出鑰匙,打開了一個塵封許久的箱子,從裏麵取出了一張弓。
“皇帝,你可知道此弓的來曆?”
李世民看傻了眼,一張怪模怪樣的鐵弓,表麵上刷上了一層黑色的油漆,用金漆描畫了喜鵲登枝,敲一下帶有金屬的聲音,拿起來卻輕飄飄的,勾一勾弓弦不足一石。黑色的弓體上有一個小小的金屬輪,弓弦從上麵繞過之後才搭上弓體,搞不清那有什麽用途。
“我當年就是用此弓射中的雀屏,若沒有此弓,我就娶不到你母親,也沒有你們兄弟了!更不會有今天煊煊赫赫的大唐!我李家的江山社稷,皆由此而來!”
李淵幽然的道。
“父親,莫非是此弓有什麽驚人的來曆?”
李世民不解道。
李淵笑道:“此弓乃是神仙所留,咱李家對外自稱是道君老子的後人,雖然有些牽強,但是也不無道理,我李家和神仙確實有一段淵源。世民,你可知你的曾祖母是何人?”
李世民更是被說的一頭霧水:“曾祖母梁氏。”
李淵哈哈大笑:“你的曾祖母是以國為姓,她因為功勳卓著被大魏皇帝封為梁國君,封地在宋州虞城縣,那裏是古梁國的地界,所以大魏皇帝賜你曾祖母姓梁,她的本姓是花,大魏將軍花木蘭就是我的奶奶,你的曾祖母!”
李世民大驚失色,傳說中那個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居然是自己的曾祖母?天啊,她可是比自己綽號大魏猛虎的曾祖父李虎,更傳奇千百倍的人物啊!從北方邊塞到中原腹地,到處傳唱著“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尤其是李世民那個牛氣衝天的姐姐平陽公主,她手下的那些娘子軍,更是整日裏嘴裏不停的歌詠:“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花木蘭,那是隋唐以來,所有女人的偶像,隻可惜,從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之後,花木蘭就好像從人間消失了一樣,從此再也沒有蹤跡。隻留下《木蘭辭》百年來一直傳誦至今。
天啊,花木蘭是自己的曾祖母?自己的血管裏流淌著這麽英烈的血液,這令李世民亢奮的難以自持!如果姐姐平陽公主知道自己平生的偶像花木蘭,就是她的曾祖母,她會不會幸福的昏過去?
隨著李淵的講述,一段塵封許久的故事浮出水麵。李淵年輕的時候,偶遇了大將軍竇毅的女兒,一時間驚為天人。但是竇家的女兒可不是隨便能娶迴來的,竇毅是北周的大將軍,妻子是周武帝的姐姐,家室遠在李家之上。而且竇毅常說:“我這個女兒相貌出眾,又學識不凡,怎可隨便嫁人呢!”
這個死老頭為了杜絕狂蜂浪蝶踏破自己家的門檻來提親,居然想出一個絕招,畫兩隻孔雀在屏風間,讓求婚的年輕人在一百步之外各射兩箭,誰能射中孔雀眼睛,就許配給誰。
這可要了命了,一百步射中孔雀眼,簡直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朝中親貴子弟幾十人都曾經試過,結果都是灰頭土臉的铩羽而歸。
李淵自知本事不濟,又心中不甘於是一病不起,眼看就要一命嗚唿。看著乖孫子氣息奄奄,年近八旬的老祖母花木蘭心疼的要死要活。老淚縱橫死勸活勸,但是李淵就是躺在床上耍死狗,硬是水米不進,揚言若是娶不到竇家女為妻,寧可死了算啦。
如果李淵看中的是一般人家的女子,那李家還有辦法,但是竇家女乃是竇毅大將軍和長公主的女兒,竇家如果不同意,哪怕是皇帝都沒辦法。
萬般無奈之下,她帶著李淵和幾個心腹家人,偷偷從長安跑到洛水的北邙山,趁著夜色挖開了一座墳墓,取出一張樣子奇異的弓。那一刻,年屆八旬的花木蘭老淚縱橫,哭的幾乎昏厥過去,被人從北邙山抬著下了山,迴到長安之後就病了。
就剩下半條命的李淵,發現這張弓極為神奇,僅僅用了不到一石的力量就能拉開,但是射程卻超過了那些三石的強弓,這也倒罷了,而且還有三道顏色各異不知道是什麽材質製成的瞄準線,更神奇的是開這張弓不需要直接用手指拉,一個皮質的套子勾在手腕上,前麵是兩個金屬鉤子拽住弓弦,開弓的時候根本不會因為弓弦的顫抖造成偏差。
射箭水平也就半瓶子醋的李淵如獲至寶,練了三五日之後就能百步穿楊,他斷定,就算是從來沒摸過弓箭的人,用這張弓練個三五個月,也比一般的神箭手還要厲害。
為了讓這張弓看起來普通一點,李淵找來工匠在弓體上塗上黑色的油漆,又用金漆仔細的描畫,粗看起來就是一張裝飾精美的描雀鐵胎弓。
神弓在手,李淵膽氣倍增病也好了七八分,一邊調養身體一邊練習使用這張神弓十多日之後,年輕的李淵來到大將軍竇毅家中求親。李淵在親貴子弟中,是出了名的廢物,他來射雀屏引得長安城萬人空巷,都準備看李家的敗家子丟人現眼。
一百步射中屏風上的孔雀眼?李淵能把箭射到一百步的距離,那就算是李家祖先有靈了!
在眾人的注視下,李淵不慌不忙的拉開弓,搭上雕翎箭連發兩箭,正中孔雀的兩隻眼睛,驚得眾人瞠目結舌。
大將軍竇毅和妻子、女兒親眼看到了這一幕,李淵穿一身明晃晃的鐵甲,年輕的臉上寫滿了驕傲和自信,竇家女看見李淵年輕英俊本來就有三分的喜歡,等到看見兩支箭同時射中雀屏,更是喜的心頭小鹿亂撞。竇大將軍言而有信,當場就決定將女兒嫁給李淵。
李淵有了這個勢力浩大的老丈人,李家在朝中的地位迅速攀升,為後來李唐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花木蘭從北邙山迴來之後就病了,年紀又太大藥石無效,強撐著病體張羅孫兒的婚事,結婚當日,李淵揭開竇家女的蓋頭,花木蘭看見孫媳婦相貌出眾又知書達理,高興的一口氣沒上來,在李淵新婚的第二天,笑著闔然長逝。
聽完了這段故事,李世民這才明白,為什麽平日軟趴趴的老爹,怎麽會突然大發神威,兩箭連中孔雀眼,原來是手中有這樣的一件神兵利器。
說完這件事兒,李淵又開始講訴當年花木蘭守軍糧城的事情,故事的主角自然是那個來曆詭秘,剃著可笑的光頭的“華神醫”李淵人老了就囉嗦,絮絮叨叨的從“華神醫”給花木蘭治傷說起,足足說了一個時辰才講到“華神醫”召喚九天神雷炸毀牤牛道,逼退了柔然人,保住了敦煌。
“父親,那這和武士貜有什麽關係?”
“當時軍中有一個大魏朝廷派來的侯官,名叫武小七,他化名孔三狗一直潛伏在軍中,監視你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後來,華神醫救了一個女子,許配給了武小七做老婆,他夫妻都深受你曾祖母和華神醫的恩惠,武小七天良發現感恩戴德,從此他發下宏願,子子孫孫為華神醫守護衣冠塚……咱李家能有今天,都是拜華神醫所賜,若沒有他當年從天而降,軍糧城早就被柔然人攻破了,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都難逃一死。若是沒有華神醫留下的這張神弓,我也娶不到你母親,更沒有你了……所以,咱們李家要賞武小七的後人一點恩典,算是酬勞他家幾代人替華神醫守靈的功勞。你納了武士貜的女兒為妃,就等於又延長了武家幾十年的榮華富貴!”
李世民頻頻點頭:“這個恩典是應該的,武家能有這樣的心思,賞他家一個富貴榮華就是應當的,也算是武士貜的祖上給他武家後人留下的恩蔭了……父親,我想在社稷祠中恢複曾祖母的牌位,讓後人都曉得,我李家祖上的女人也是名震天下的大英雄!”
李淵的腦袋搖的像撥浪鼓:“皇帝,我的二郎,你執掌朝政多年,怎麽還如此輕率?我李家的門第不高,已經被山東豪門輕視,你曾祖母花木蘭雖然是巾幗英雄,但是她畢竟是邊塞軍戶出身,若是傳揚出去,山東豪門豈不是又多了一樁笑柄?此事斷然不可行!”
李世民如同被當頭澆了一盆涼水,立刻就清醒過來。李家是從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那一代才發跡,一直被那些綿延數百年的世家豪門所輕視,認為李家是暴發戶。
李淵當皇帝的時候,不惜胡攀亂扯,認道祖老子為祖先,又拉了虎皮做大旗,說自己是西涼皇帝李暠的後代。原本以為扯出個皇帝做祖先,應該能壓住那些山東豪門了,結果弄巧成拙成了大大的笑柄,山東豪門尋章摘句,考證出那個自稱飛將軍李廣後代的西涼皇帝李暠,居然是個胡人!
李淵氣急敗壞又,等到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依然是被山東豪門輕視,甚至皇家想和他們攀親,都被這些綿延數百年的豪門傲慢的拒絕。
皇帝的女兒,硬生生是嫁不出去了!
李世民想了半天,咬牙切齒的道:“總有一天,朕會把那些蔑視我李家的蠹蟲收拾的服服帖帖!”
發了半天狠之後,李世民無可奈何的道:“可惜曾祖母一代女傑,可憐朕是堂堂皇帝,都無法為她老人家正名!”
李淵長歎一聲:“縱然是皇帝,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啊!”
一旁的李世民一邊給老爹剝粽子,一邊陪著掉眼淚。皇帝皇後兩口子的樣子,要多惡心有多惡心。
文武百官一邊在心裏暗暗讚歎皇帝皇後的作秀功夫登峰造極,一邊稱頌皇家父慈子孝堪為天下楷模。
自從玄武門之變,李淵被逼當了太上皇之後,父子倆的心結就一日甚於一日,到了貞觀三年,李世民幹脆讓李淵從從前的皇宮太極殿搬出去,到了狹窄逼仄的大安宮居住。索性是眼不見心不煩,幹脆父子倆老死不相往來算了。
到了貞觀四年的時候,這一切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這一年,大唐在與多年死敵突厥的戰爭中大獲全勝,強大的突厥在唐軍的兵勢之下土崩瓦解,最後竟然連頡利可汗都被被俘送至長安。獲悉此事的李淵顯然迴想起了,當年自己晉陽起兵之初被迫稱臣突厥的屈辱往事,心悅誠服的慨歎:當年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始終未能雪恥;今日我兒子滅了突厥,為我當年的恥辱報了大仇。
李淵在大安宮內由衷的說了一句:“吾托付得人,複何憂哉!”
在家國天下的大格局麵前,李淵終於放下了,當年被逼退位之恨再也不必提起了,這個逼自己退位的二兒子,幫他報了國仇。
李世民從內侍那裏聽到李淵這句話,算是徹底放心了,父子二人多年的心結算是打開了。為了慶祝打敗勁敵突厥,太上皇李淵召李世民及王妃和眾大臣在淩煙閣擺酒,酒酣耳熱之時,李淵彈琵琶、李世民站起來親自起舞,公卿迭起為壽,逮夜而罷。伴隨著大唐國運的昌隆,皇家大團圓也逐步達到了**,與兒子關係漸入佳境的李淵開始部分迴歸了政治生活。而李世民也大度的允許了老爹的做法,甚至還加以鼓勵。
貞觀八年三月,李淵宴請西突厥使者時突然大發感慨,“當今蠻夷率服,古未嚐有”唐太宗聽見後哭著給父皇敬酒,將功勞都追溯到了李淵身上,說的李淵好像比堯舜禹湯還要英明神武,極大的滿足了李淵的自尊心。
還是在貞觀八年,李淵又迴到了他熟悉的閱兵場上,重溫當年金戈鐵馬的歲月,太上皇李淵親自臨視,犒賞三軍將士。李淵在閱兵後興致大發,在宮中舉行了一場所有三品以上官員都要參加的盛大宴會。席間,李淵命突厥頡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長馮智戴詠詩,場麵盛大之極,李淵此時又發了一句著名的感慨:“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對於“太上皇”愛麵子的路數越來越熟悉的唐太宗馬上就接過了話,說自己從小就接受“太上皇”的教育,才有今天,平定天下的功勞“此豈臣智力,皆由上稟聖算”這場酒宴,又喝到了半夜。李世民算是把孝子這個角色扮演的淋漓盡致。
李淵當年分封的諸王也被李世民將為公爵,李淵身邊的親信大臣也被褫奪了權力,既然老爺子已經心悅誠服而且遠離了權力中心,李世民就不介意把這場父慈子孝的皇家鬧劇進行到底,反正是怎麽惡心怎麽來。
端午佳節,正是作秀的好機會,皇帝李世民給李淵剝粽子親自喂到嘴裏,長孫皇後給李淵梳頭戴帽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樣子,讓人無法想象就在八年前,李世民手下的尉遲恭等大將手執馬槊威逼李淵退位,當時隻要李淵嘴裏說出半個“不”字,立刻就要人頭落地。李淵當時倒也識趣乖乖的將皇位讓給了這個二兒子,大唐才沒有發生史官們喜聞樂見的兒子殺老爹的鬧劇。
“皇帝,我聽說利州都督武士貜的女兒要入選秀女了?”
李淵嘴裏咬著粽子,含糊不清的道。
李世民笑道:“父親莫非是看上了武士貜的女兒?那就讓她到大安宮來侍奉您。”
這幾年,也不曉得李世民是出於愧疚之心,還是擔心李淵老而不死,不停的給李淵進貢奇珍異寶和美女,不得不說老頭子的身體還真是不錯,就在李淵幽居大安宮當太上皇的這幾年,給李世民生了一大堆的弟弟妹妹。
李淵淡然一笑:“我的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能不能活過今年都是未知之數,就別坑害人家小姑娘了。我是讓你把她納入後宮,賞武士貜一個恩典。”
李世民有些詫異,武士貜出身寒微,不過是並州的一個富商罷了,祖上是賣蒸餅發的財,到了隋朝以後,蒸餅逐漸由祭奠天地的最珍貴食物,變成百姓的家常便飯,賣蒸餅不賺錢了,武士貜就販賣木料,又狠狠的撈了一票,等到李淵太原起兵的時候,武士貜讚助了一大筆的軍費。
武士貜在開創大唐的功臣中,隻算是很邊緣的外圍人物,出身又是低賤的商賈,太上皇李淵何至於專門為他討恩典?還特意交代,要讓自己把武士貜的女兒納入後宮。
“我兒,你可知當年雀屏點睛的舊事?”
李淵微笑著道。
李世民哈哈大笑:“若無雀屏點睛,哪裏有朕?父親當年技藝驚人,一百步外射雀屏,連發兩箭都射中孔雀眼睛,技驚四座,外祖父才將母親許配給了父親,這可是我大唐的一段千古佳話啊!”
話雖然這麽說,李世民總覺得老爹當年是走了狗屎運,李世民號稱是天下第一神箭手,死在他箭下的高手不計其數,但是他自己很清楚,一百步的距離要看見孔雀的眼睛都極為不易,更別說箭箭都射中了。
李世民太了解自己的老爹了,李淵的箭法也算就一般,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己的曾祖父李虎那是大魏的名將,曾經手拿一條鐵棒打死過豹子,被稱為大魏猛虎。祖父李邴的功夫就差了許多,輪到自己老爹李淵就更是一代不如一代。真不曉得當年他是怎麽就飛將軍李廣附體,連發兩箭都命中百步之外的孔雀眼睛。
李家直到李世民這一代,才算是人品爆發,李世民的箭法當世無雙、四弟李元吉一杆馬槊也是威風八麵,充分繼承了曾祖父李虎的將門基因。
“隨我來!”
李淵擺擺手,李世民跟著他走進了內堂。
李淵哆哆嗦嗦的取出鑰匙,打開了一個塵封許久的箱子,從裏麵取出了一張弓。
“皇帝,你可知道此弓的來曆?”
李世民看傻了眼,一張怪模怪樣的鐵弓,表麵上刷上了一層黑色的油漆,用金漆描畫了喜鵲登枝,敲一下帶有金屬的聲音,拿起來卻輕飄飄的,勾一勾弓弦不足一石。黑色的弓體上有一個小小的金屬輪,弓弦從上麵繞過之後才搭上弓體,搞不清那有什麽用途。
“我當年就是用此弓射中的雀屏,若沒有此弓,我就娶不到你母親,也沒有你們兄弟了!更不會有今天煊煊赫赫的大唐!我李家的江山社稷,皆由此而來!”
李淵幽然的道。
“父親,莫非是此弓有什麽驚人的來曆?”
李世民不解道。
李淵笑道:“此弓乃是神仙所留,咱李家對外自稱是道君老子的後人,雖然有些牽強,但是也不無道理,我李家和神仙確實有一段淵源。世民,你可知你的曾祖母是何人?”
李世民更是被說的一頭霧水:“曾祖母梁氏。”
李淵哈哈大笑:“你的曾祖母是以國為姓,她因為功勳卓著被大魏皇帝封為梁國君,封地在宋州虞城縣,那裏是古梁國的地界,所以大魏皇帝賜你曾祖母姓梁,她的本姓是花,大魏將軍花木蘭就是我的奶奶,你的曾祖母!”
李世民大驚失色,傳說中那個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居然是自己的曾祖母?天啊,她可是比自己綽號大魏猛虎的曾祖父李虎,更傳奇千百倍的人物啊!從北方邊塞到中原腹地,到處傳唱著“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尤其是李世民那個牛氣衝天的姐姐平陽公主,她手下的那些娘子軍,更是整日裏嘴裏不停的歌詠:“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花木蘭,那是隋唐以來,所有女人的偶像,隻可惜,從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之後,花木蘭就好像從人間消失了一樣,從此再也沒有蹤跡。隻留下《木蘭辭》百年來一直傳誦至今。
天啊,花木蘭是自己的曾祖母?自己的血管裏流淌著這麽英烈的血液,這令李世民亢奮的難以自持!如果姐姐平陽公主知道自己平生的偶像花木蘭,就是她的曾祖母,她會不會幸福的昏過去?
隨著李淵的講述,一段塵封許久的故事浮出水麵。李淵年輕的時候,偶遇了大將軍竇毅的女兒,一時間驚為天人。但是竇家的女兒可不是隨便能娶迴來的,竇毅是北周的大將軍,妻子是周武帝的姐姐,家室遠在李家之上。而且竇毅常說:“我這個女兒相貌出眾,又學識不凡,怎可隨便嫁人呢!”
這個死老頭為了杜絕狂蜂浪蝶踏破自己家的門檻來提親,居然想出一個絕招,畫兩隻孔雀在屏風間,讓求婚的年輕人在一百步之外各射兩箭,誰能射中孔雀眼睛,就許配給誰。
這可要了命了,一百步射中孔雀眼,簡直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朝中親貴子弟幾十人都曾經試過,結果都是灰頭土臉的铩羽而歸。
李淵自知本事不濟,又心中不甘於是一病不起,眼看就要一命嗚唿。看著乖孫子氣息奄奄,年近八旬的老祖母花木蘭心疼的要死要活。老淚縱橫死勸活勸,但是李淵就是躺在床上耍死狗,硬是水米不進,揚言若是娶不到竇家女為妻,寧可死了算啦。
如果李淵看中的是一般人家的女子,那李家還有辦法,但是竇家女乃是竇毅大將軍和長公主的女兒,竇家如果不同意,哪怕是皇帝都沒辦法。
萬般無奈之下,她帶著李淵和幾個心腹家人,偷偷從長安跑到洛水的北邙山,趁著夜色挖開了一座墳墓,取出一張樣子奇異的弓。那一刻,年屆八旬的花木蘭老淚縱橫,哭的幾乎昏厥過去,被人從北邙山抬著下了山,迴到長安之後就病了。
就剩下半條命的李淵,發現這張弓極為神奇,僅僅用了不到一石的力量就能拉開,但是射程卻超過了那些三石的強弓,這也倒罷了,而且還有三道顏色各異不知道是什麽材質製成的瞄準線,更神奇的是開這張弓不需要直接用手指拉,一個皮質的套子勾在手腕上,前麵是兩個金屬鉤子拽住弓弦,開弓的時候根本不會因為弓弦的顫抖造成偏差。
射箭水平也就半瓶子醋的李淵如獲至寶,練了三五日之後就能百步穿楊,他斷定,就算是從來沒摸過弓箭的人,用這張弓練個三五個月,也比一般的神箭手還要厲害。
為了讓這張弓看起來普通一點,李淵找來工匠在弓體上塗上黑色的油漆,又用金漆仔細的描畫,粗看起來就是一張裝飾精美的描雀鐵胎弓。
神弓在手,李淵膽氣倍增病也好了七八分,一邊調養身體一邊練習使用這張神弓十多日之後,年輕的李淵來到大將軍竇毅家中求親。李淵在親貴子弟中,是出了名的廢物,他來射雀屏引得長安城萬人空巷,都準備看李家的敗家子丟人現眼。
一百步射中屏風上的孔雀眼?李淵能把箭射到一百步的距離,那就算是李家祖先有靈了!
在眾人的注視下,李淵不慌不忙的拉開弓,搭上雕翎箭連發兩箭,正中孔雀的兩隻眼睛,驚得眾人瞠目結舌。
大將軍竇毅和妻子、女兒親眼看到了這一幕,李淵穿一身明晃晃的鐵甲,年輕的臉上寫滿了驕傲和自信,竇家女看見李淵年輕英俊本來就有三分的喜歡,等到看見兩支箭同時射中雀屏,更是喜的心頭小鹿亂撞。竇大將軍言而有信,當場就決定將女兒嫁給李淵。
李淵有了這個勢力浩大的老丈人,李家在朝中的地位迅速攀升,為後來李唐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花木蘭從北邙山迴來之後就病了,年紀又太大藥石無效,強撐著病體張羅孫兒的婚事,結婚當日,李淵揭開竇家女的蓋頭,花木蘭看見孫媳婦相貌出眾又知書達理,高興的一口氣沒上來,在李淵新婚的第二天,笑著闔然長逝。
聽完了這段故事,李世民這才明白,為什麽平日軟趴趴的老爹,怎麽會突然大發神威,兩箭連中孔雀眼,原來是手中有這樣的一件神兵利器。
說完這件事兒,李淵又開始講訴當年花木蘭守軍糧城的事情,故事的主角自然是那個來曆詭秘,剃著可笑的光頭的“華神醫”李淵人老了就囉嗦,絮絮叨叨的從“華神醫”給花木蘭治傷說起,足足說了一個時辰才講到“華神醫”召喚九天神雷炸毀牤牛道,逼退了柔然人,保住了敦煌。
“父親,那這和武士貜有什麽關係?”
“當時軍中有一個大魏朝廷派來的侯官,名叫武小七,他化名孔三狗一直潛伏在軍中,監視你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後來,華神醫救了一個女子,許配給了武小七做老婆,他夫妻都深受你曾祖母和華神醫的恩惠,武小七天良發現感恩戴德,從此他發下宏願,子子孫孫為華神醫守護衣冠塚……咱李家能有今天,都是拜華神醫所賜,若沒有他當年從天而降,軍糧城早就被柔然人攻破了,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都難逃一死。若是沒有華神醫留下的這張神弓,我也娶不到你母親,更沒有你了……所以,咱們李家要賞武小七的後人一點恩典,算是酬勞他家幾代人替華神醫守靈的功勞。你納了武士貜的女兒為妃,就等於又延長了武家幾十年的榮華富貴!”
李世民頻頻點頭:“這個恩典是應該的,武家能有這樣的心思,賞他家一個富貴榮華就是應當的,也算是武士貜的祖上給他武家後人留下的恩蔭了……父親,我想在社稷祠中恢複曾祖母的牌位,讓後人都曉得,我李家祖上的女人也是名震天下的大英雄!”
李淵的腦袋搖的像撥浪鼓:“皇帝,我的二郎,你執掌朝政多年,怎麽還如此輕率?我李家的門第不高,已經被山東豪門輕視,你曾祖母花木蘭雖然是巾幗英雄,但是她畢竟是邊塞軍戶出身,若是傳揚出去,山東豪門豈不是又多了一樁笑柄?此事斷然不可行!”
李世民如同被當頭澆了一盆涼水,立刻就清醒過來。李家是從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那一代才發跡,一直被那些綿延數百年的世家豪門所輕視,認為李家是暴發戶。
李淵當皇帝的時候,不惜胡攀亂扯,認道祖老子為祖先,又拉了虎皮做大旗,說自己是西涼皇帝李暠的後代。原本以為扯出個皇帝做祖先,應該能壓住那些山東豪門了,結果弄巧成拙成了大大的笑柄,山東豪門尋章摘句,考證出那個自稱飛將軍李廣後代的西涼皇帝李暠,居然是個胡人!
李淵氣急敗壞又,等到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依然是被山東豪門輕視,甚至皇家想和他們攀親,都被這些綿延數百年的豪門傲慢的拒絕。
皇帝的女兒,硬生生是嫁不出去了!
李世民想了半天,咬牙切齒的道:“總有一天,朕會把那些蔑視我李家的蠹蟲收拾的服服帖帖!”
發了半天狠之後,李世民無可奈何的道:“可惜曾祖母一代女傑,可憐朕是堂堂皇帝,都無法為她老人家正名!”
李淵長歎一聲:“縱然是皇帝,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