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應該把這幅畫補完。”阿匪若有所思的說了一句,然後把火把交到了我的手中。
阿匪雖然出身軍人,也長的一幅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樣子,但他對於字畫卻有一股與生俱來的喜好。他不僅精於繪畫,而且對於一些稀世的名作也能夠一語中的的指出其中的點睛之筆。對於這一喜好,他很少在眾人麵前提起,至於其中的原因,用他的話說就是“字如陌上明月,畫若長虹臥波,賞此二者,非靜與高而不可也。”
阿匪在古靈的幫助下很快將印象中的另一半圖案拚了出來,而那一地的石子,居然一個不多,一個不少,真不知該誇讚阿匪的手法高明還是那布局之人的精明。
拚出圖案之後,阿匪目不轉睛的盯著地上的圖案瞅了起來。
在我的眼中,那就是一些簡單的線條,如果非要我找出什麽玄機,無異於讓我說出達文西筆下的蒙娜麗莎為什麽微笑。我是這樣認為的,估計古靈也是這麽認為的。她雖然通曉易數,但對於這些具象的東西還是保留了不少女人該有的感性。“這邊的半個西瓜貌似比那邊的要小一些。”估計她也就能夠到達這樣的境界。
“這是一幅沒有畫完的地圖。”阿匪站在我們的對麵神色淡定的說到。
來到阿匪的位置,我頓時體會到了目瞪口呆的含義。從阿匪的位置也就是這畫的上麵看去,那些線條果真變成了一幅沒有畫完的地圖。而那個西瓜的蔓藤,正好就是那條沒有盡頭的迴廊,隻不過在那麵牆的地方斷成了兩截。
對著這張地圖,我們終於弄明白了這小囚天裏的格局。原來這是一個由四條橢圓形的迴廊組成的迷宮。這四條迴廊巧妙的運用了透視的原理,通過那些看似無序實則是經過了縝密計算的石頭巧妙的將連結處遮掩了起來。不僅如此,這四條迴廊環環相扣,外斷內聯,巧妙的組成了一個天衣無縫的無限循環。因此,在沒有充足光線的情況下,任何人隻要到了這迴廊上麵都會陷入到那個無限循環的迷宮中去,再難出來。這樣一個鬼斧神工的設計,再加上那些能夠製造幻象的隱色石,以及張老鬼高超的暗攻之術,淋漓盡致的體現了那兩句對聯裏描繪的場景:
小囚天,囚天囚地囚日月
萬劫門,逆生逆死逆幹坤
明白了小樓裏的玄機,我們也仿佛看到了出去的希望。問題關鍵,鎖定在了那麵牆的下麵:在這張巨大的地圖上麵,那裏是唯一的死角。因此,隻要把個死角的陰影驅散,我們或許就能夠找到這小樓的出口。
古靈的抽象思維,阿匪的形象思維,我的混亂思維,大家的思維瞬間高度的集中了起來。勝利就在眼前,但我們仍需努力。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盯著那副巨大的地圖,我生平第一次對那些相麵的江湖術士產生了敬佩之情。相麵這種行當,果真是件既費體力又費腦力並且還不一定能夠相到別人心裏的費力不一定討好的活兒。
“吱吱。”蜘蛛的叫聲打破了場中的沉默,也打斷了大家的思維。
“唉,還是你這沒心沒肺沒感情的東西活的自在啊。”我扭頭看了一眼趴在肩頭上的蜘蛛,忍不住發出了一聲感慨。
蜘蛛?
看到蜘蛛,我忽然覺得有個念頭像流星一樣在我的腦中閃了過去。
蜘蛛?蜘蛛?
人不能通過的地方,未必就不是坦途!對於蜘蛛而言,這麵牆壁根本算不得什麽障礙。難道,我們苦苦思索的那個死角其實就是眼前的這麵牆壁?
我大膽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阿匪和古靈如夢初醒。
在這幅地圖的指引下,我們很快確定了迴廊上那段牆壁的位置。在我們頭頂上方一米多高的地方,一塊月牙形狀的石頭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跳起。擊石。
一道早晨的陽光帶著羞澀落到了我們臉上。
第六十章 獨狼
更新時間2010-6-29 15:59:40 字數:3676
沐浴著早晨的陽光,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的感受到了生命的氣息。僅僅是一夜的時間,我卻感覺仿佛經歷了整個一生。相聚,別離,迷茫,恐懼,所有的一切都隨著曾祖母身下的那把大火化成了灰燼。
“老奶奶,初七會迴來的。”對著那幢小樓磕了三個響頭,我邁開大步朝著竹林的更深處走了過去。
大家一路無話,但每個人臉上的平靜都沒能蓋住內心深處的波瀾。小囚天裏的機關讓我們再次見識了張老鬼與那神秘人的手段,而那個被他們稱為“師父”的至今沒有露麵的禪盜,更是像一顆隨時可能爆炸的威力無法想像的炸彈一樣深深的埋在了我們的心中。
除去未知,我們更多的感受到了整個事件的撲朔迷離。從那些水蛭的分布情況來看,是有人故意養殖,它們隻是一種殺人的利器?還是另有不可告人的更大的陰謀?古箏上的“丹青”二字,究竟是何人所留?古靈家裏的那幅水墨丹青又是何人所置?是失蹤的古教授?還是另有高人?是一個巧合?還是一個早有預謀的安排?
這潭看似毫無波瀾的死水,究竟還有哪些礁石暗流?而在這暗流的盡頭,到底藏著一個什麽樣的猙獰猛獸?
山穀裏的早晨,空氣格外清新。竹林裏的清新,卻多了幾分霧靄。行走在那層霧靄之中,我們很快在竹林的深處發現了一道簡陋的籬笆和三間修葺的頗為規整的茅屋。籬笆圍成的院子不大,但院子裏卻幹淨的出奇,不僅沒有一點兒雜物,而且不見得一點兒花草。三間茅屋一字排開,但卻隻在中間的屋子上開了一個兩個人勉強能並排通過的小門,也沒有任何的窗戶。這樣的一個小院,與之前那座小囚天相比起來顯然寒磣了許多,如果說之前的那幢小樓是一所大戶人家的庭院,那眼前的這三間茅屋頂多稱得上是一個勉強看得出形狀的柴房,更甚至是一個圈養牲口的畜圈。
</br>
阿匪雖然出身軍人,也長的一幅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樣子,但他對於字畫卻有一股與生俱來的喜好。他不僅精於繪畫,而且對於一些稀世的名作也能夠一語中的的指出其中的點睛之筆。對於這一喜好,他很少在眾人麵前提起,至於其中的原因,用他的話說就是“字如陌上明月,畫若長虹臥波,賞此二者,非靜與高而不可也。”
阿匪在古靈的幫助下很快將印象中的另一半圖案拚了出來,而那一地的石子,居然一個不多,一個不少,真不知該誇讚阿匪的手法高明還是那布局之人的精明。
拚出圖案之後,阿匪目不轉睛的盯著地上的圖案瞅了起來。
在我的眼中,那就是一些簡單的線條,如果非要我找出什麽玄機,無異於讓我說出達文西筆下的蒙娜麗莎為什麽微笑。我是這樣認為的,估計古靈也是這麽認為的。她雖然通曉易數,但對於這些具象的東西還是保留了不少女人該有的感性。“這邊的半個西瓜貌似比那邊的要小一些。”估計她也就能夠到達這樣的境界。
“這是一幅沒有畫完的地圖。”阿匪站在我們的對麵神色淡定的說到。
來到阿匪的位置,我頓時體會到了目瞪口呆的含義。從阿匪的位置也就是這畫的上麵看去,那些線條果真變成了一幅沒有畫完的地圖。而那個西瓜的蔓藤,正好就是那條沒有盡頭的迴廊,隻不過在那麵牆的地方斷成了兩截。
對著這張地圖,我們終於弄明白了這小囚天裏的格局。原來這是一個由四條橢圓形的迴廊組成的迷宮。這四條迴廊巧妙的運用了透視的原理,通過那些看似無序實則是經過了縝密計算的石頭巧妙的將連結處遮掩了起來。不僅如此,這四條迴廊環環相扣,外斷內聯,巧妙的組成了一個天衣無縫的無限循環。因此,在沒有充足光線的情況下,任何人隻要到了這迴廊上麵都會陷入到那個無限循環的迷宮中去,再難出來。這樣一個鬼斧神工的設計,再加上那些能夠製造幻象的隱色石,以及張老鬼高超的暗攻之術,淋漓盡致的體現了那兩句對聯裏描繪的場景:
小囚天,囚天囚地囚日月
萬劫門,逆生逆死逆幹坤
明白了小樓裏的玄機,我們也仿佛看到了出去的希望。問題關鍵,鎖定在了那麵牆的下麵:在這張巨大的地圖上麵,那裏是唯一的死角。因此,隻要把個死角的陰影驅散,我們或許就能夠找到這小樓的出口。
古靈的抽象思維,阿匪的形象思維,我的混亂思維,大家的思維瞬間高度的集中了起來。勝利就在眼前,但我們仍需努力。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盯著那副巨大的地圖,我生平第一次對那些相麵的江湖術士產生了敬佩之情。相麵這種行當,果真是件既費體力又費腦力並且還不一定能夠相到別人心裏的費力不一定討好的活兒。
“吱吱。”蜘蛛的叫聲打破了場中的沉默,也打斷了大家的思維。
“唉,還是你這沒心沒肺沒感情的東西活的自在啊。”我扭頭看了一眼趴在肩頭上的蜘蛛,忍不住發出了一聲感慨。
蜘蛛?
看到蜘蛛,我忽然覺得有個念頭像流星一樣在我的腦中閃了過去。
蜘蛛?蜘蛛?
人不能通過的地方,未必就不是坦途!對於蜘蛛而言,這麵牆壁根本算不得什麽障礙。難道,我們苦苦思索的那個死角其實就是眼前的這麵牆壁?
我大膽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阿匪和古靈如夢初醒。
在這幅地圖的指引下,我們很快確定了迴廊上那段牆壁的位置。在我們頭頂上方一米多高的地方,一塊月牙形狀的石頭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跳起。擊石。
一道早晨的陽光帶著羞澀落到了我們臉上。
第六十章 獨狼
更新時間2010-6-29 15:59:40 字數:3676
沐浴著早晨的陽光,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的感受到了生命的氣息。僅僅是一夜的時間,我卻感覺仿佛經歷了整個一生。相聚,別離,迷茫,恐懼,所有的一切都隨著曾祖母身下的那把大火化成了灰燼。
“老奶奶,初七會迴來的。”對著那幢小樓磕了三個響頭,我邁開大步朝著竹林的更深處走了過去。
大家一路無話,但每個人臉上的平靜都沒能蓋住內心深處的波瀾。小囚天裏的機關讓我們再次見識了張老鬼與那神秘人的手段,而那個被他們稱為“師父”的至今沒有露麵的禪盜,更是像一顆隨時可能爆炸的威力無法想像的炸彈一樣深深的埋在了我們的心中。
除去未知,我們更多的感受到了整個事件的撲朔迷離。從那些水蛭的分布情況來看,是有人故意養殖,它們隻是一種殺人的利器?還是另有不可告人的更大的陰謀?古箏上的“丹青”二字,究竟是何人所留?古靈家裏的那幅水墨丹青又是何人所置?是失蹤的古教授?還是另有高人?是一個巧合?還是一個早有預謀的安排?
這潭看似毫無波瀾的死水,究竟還有哪些礁石暗流?而在這暗流的盡頭,到底藏著一個什麽樣的猙獰猛獸?
山穀裏的早晨,空氣格外清新。竹林裏的清新,卻多了幾分霧靄。行走在那層霧靄之中,我們很快在竹林的深處發現了一道簡陋的籬笆和三間修葺的頗為規整的茅屋。籬笆圍成的院子不大,但院子裏卻幹淨的出奇,不僅沒有一點兒雜物,而且不見得一點兒花草。三間茅屋一字排開,但卻隻在中間的屋子上開了一個兩個人勉強能並排通過的小門,也沒有任何的窗戶。這樣的一個小院,與之前那座小囚天相比起來顯然寒磣了許多,如果說之前的那幢小樓是一所大戶人家的庭院,那眼前的這三間茅屋頂多稱得上是一個勉強看得出形狀的柴房,更甚至是一個圈養牲口的畜圈。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