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年輕讀者或遠離文壇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我援引這一段文章心中別有所指,因為西蒙斯筆下的李納德·羅素,活脫脫讓我想起七〇、八〇年代縱橫台灣文壇、造就無數作家的人間副刊主編高信疆。
·雙麵推理創作者
和安東尼·鮑查一樣,朱利安·西蒙斯的貢獻也不限於書評,西蒙斯自己也是在推理小說有很高成就的創作者(他自己的百大推理小說書單和推理歷史著作,都謙遜地不提自己的名字和作品,讀者和出版社看不過去,出版社不得不在再版時找人補上一個附註,對西蒙斯的作品提出他應得的評價),他又是推理小說類型歷史的重要史家(【謀殺專門店】的老讀者極可能看到店長一再引用西蒙斯的推理小說史名作《血腥謀殺》,已經到了三步一頌的地步了),他為兩位推理作家愛倫·坡(edgar allen poe,1809-1849)與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所寫的傳記,現在也成了定本;除此之外,西蒙斯的創作範圍更包括了詩歌、文學評論、軍事史與其他領域人物的傳記,他博學多聞與多才多藝的驚人程度,絕不讓大西洋彼岸另一位天才安東尼·鮑查專美於前。
西蒙斯曾經自謙是“二流詩人”(minor poet)出身,因為詩詞是他最早的文學因緣(出版過五本詩集);完全自學苦讀的西蒙斯年輕時就有誌於文學,他在企業裏擔任繁瑣辛勞的文職工作,卻用得來的微薄薪水支持並主編一份銷量很小卻很有影響力的文學刊物《二十世紀詩刊》(twentieth century verse)。一九三九年,他讀書之餘一時興起,戲作了一部嘲諷古典推理的小說《非關緊要謀殺案》(immaterial murder case),隨即置諸抽屜,不再過問,直到一九四五年他太太整理抽屜時發現塵封此稿,鼓勵他出版,才讓他無心插柳走上了推理小說家一途。
正因為西蒙斯是重要的評論家,他又絕口不提自己的作品成績,討論他的推理小說反而必須引用其他高明的見解,也許我們可以先試試他的評論接班人英國作家亨利·基亭(h·r·f·keating,1926-)吧。
基亭在20世紀80年代,重選了一次《犯罪與謎題:最佳推理100選》(crime and mystery:the 100 best,1987),在他心目中歷史上的一百本傑作中,西蒙斯入選了兩種,基亭提出他的理由。他說,就好像西蒙斯在愛倫·坡的傳記裏,看出文學上其實有兩個愛倫·坡,一位是“邏輯的愛倫坡”(logical poe),另一位則是“靈視的愛倫坡”(visionary poe);基亭受到啟發,注意到推理小說裏呈現的西蒙斯也有兩位,一位是以布局結構為中心的“巧思者西蒙斯”(symons the ingenious),一位則是以心理感受為中心的“直感者西蒙斯”(symons the perceptive),兩者都成就非凡,所以他要為每一位西蒙斯都選一部代表作,結果他選了《殺死自己的人》(the man who killed himself,1967)和《棋手與棋局》(the yers and the game,1972)。
其實前者(“巧思者西蒙斯”)是他做為推理小說家的紮實基本功,後者(“直感者西蒙斯”)才是他耿耿一念的用心所在。西蒙斯很早就說過,二次大戰以後的小說家,已經不能把“正義終將伸張”視為當然,推理小說不能隻是考慮布局解謎的“誰幹的”(whodunit)而應該同時探幽發微的“何以為”(whydunit)。他身體力行,在作品中強調個性與動機,結合了巧局與意外,並且對道貌岸然的犯罪者其背後的深沉動機有著極富深度的洞視。他自己就曾經說:“在我們的時代最吸引我的事,就是可敬麵貌背後的暴力。”(the thing that absorbs me in our age is the violence behind respectable faces.)
針對這段話,另一位知名的推理小說作家兼評論家威廉·迪安德瑞亞(william l.deandrea,1952-)主張說,西蒙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應該是《二月三十一日》(the thirty-first of feburary,1950),這個看法倒是深獲我心,特別把它選入【謀殺專門店】之中,也許讀者諸君可以自己體會一下……
第一章二月四日
二月四日星期一,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某一年的某一天,有個名叫安德森的男人死了太太。二十八歲就香消玉殯算是相當早逝;其實她的猝死頗令人不解,因為正如驗屍審訊中所述,死狀並無任何異樣。事發前她正在公寓裏準備晚餐,當時她提議(這是她的丈夫告訴驗屍官的)進餐時應該要配一瓶酒。他們討論哪一種酒比較合適她當時正在烹調的比目魚肉片,最後決定來一瓶法國白葡萄酒。安德森家貯存的酒不算多,全都放在公寓底層下方的酒窖中;安德森太太走出客廳,步下地窖去取酒,當時她丈夫正在客廳看晚報。他坐著看了好幾分鍾之後,才意識到他老婆在地窖待了好長一段時間。他起身(安德森告訴驗屍官的),走到地窖樓梯口才赫然發現,安裝在外部的開關——那是陰暗的旋轉樓梯的照明燈開關——雖然已經打開,但地窖仍籠罩於黑暗之中。他把開關關了又開,誠如一般人在這種狀況下會有的反應一樣,此舉卻未能捎來一片光明(後來才發現保險絲已經燒斷了)。他唿喚妻子,卻沒有迴應。安德森開始有點驚慌了,他迴到客廳拿了一盒火柴,憑藉微弱的火光,摸索走下陡峭狹窄的樓梯。他在地窖底發現了妻子,她已經斷氣。事實上,她是百分之百迴天乏術了,因為她的頭蓋骨破裂,頸子也斷了。安德森確定她沒救了,隨即迴到樓上,打電話給醫師和警察。他在審訊中提出這番證詞時,態度沉著,聲調壓低,給人十分良好的印象。
</br>
·雙麵推理創作者
和安東尼·鮑查一樣,朱利安·西蒙斯的貢獻也不限於書評,西蒙斯自己也是在推理小說有很高成就的創作者(他自己的百大推理小說書單和推理歷史著作,都謙遜地不提自己的名字和作品,讀者和出版社看不過去,出版社不得不在再版時找人補上一個附註,對西蒙斯的作品提出他應得的評價),他又是推理小說類型歷史的重要史家(【謀殺專門店】的老讀者極可能看到店長一再引用西蒙斯的推理小說史名作《血腥謀殺》,已經到了三步一頌的地步了),他為兩位推理作家愛倫·坡(edgar allen poe,1809-1849)與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所寫的傳記,現在也成了定本;除此之外,西蒙斯的創作範圍更包括了詩歌、文學評論、軍事史與其他領域人物的傳記,他博學多聞與多才多藝的驚人程度,絕不讓大西洋彼岸另一位天才安東尼·鮑查專美於前。
西蒙斯曾經自謙是“二流詩人”(minor poet)出身,因為詩詞是他最早的文學因緣(出版過五本詩集);完全自學苦讀的西蒙斯年輕時就有誌於文學,他在企業裏擔任繁瑣辛勞的文職工作,卻用得來的微薄薪水支持並主編一份銷量很小卻很有影響力的文學刊物《二十世紀詩刊》(twentieth century verse)。一九三九年,他讀書之餘一時興起,戲作了一部嘲諷古典推理的小說《非關緊要謀殺案》(immaterial murder case),隨即置諸抽屜,不再過問,直到一九四五年他太太整理抽屜時發現塵封此稿,鼓勵他出版,才讓他無心插柳走上了推理小說家一途。
正因為西蒙斯是重要的評論家,他又絕口不提自己的作品成績,討論他的推理小說反而必須引用其他高明的見解,也許我們可以先試試他的評論接班人英國作家亨利·基亭(h·r·f·keating,1926-)吧。
基亭在20世紀80年代,重選了一次《犯罪與謎題:最佳推理100選》(crime and mystery:the 100 best,1987),在他心目中歷史上的一百本傑作中,西蒙斯入選了兩種,基亭提出他的理由。他說,就好像西蒙斯在愛倫·坡的傳記裏,看出文學上其實有兩個愛倫·坡,一位是“邏輯的愛倫坡”(logical poe),另一位則是“靈視的愛倫坡”(visionary poe);基亭受到啟發,注意到推理小說裏呈現的西蒙斯也有兩位,一位是以布局結構為中心的“巧思者西蒙斯”(symons the ingenious),一位則是以心理感受為中心的“直感者西蒙斯”(symons the perceptive),兩者都成就非凡,所以他要為每一位西蒙斯都選一部代表作,結果他選了《殺死自己的人》(the man who killed himself,1967)和《棋手與棋局》(the yers and the game,1972)。
其實前者(“巧思者西蒙斯”)是他做為推理小說家的紮實基本功,後者(“直感者西蒙斯”)才是他耿耿一念的用心所在。西蒙斯很早就說過,二次大戰以後的小說家,已經不能把“正義終將伸張”視為當然,推理小說不能隻是考慮布局解謎的“誰幹的”(whodunit)而應該同時探幽發微的“何以為”(whydunit)。他身體力行,在作品中強調個性與動機,結合了巧局與意外,並且對道貌岸然的犯罪者其背後的深沉動機有著極富深度的洞視。他自己就曾經說:“在我們的時代最吸引我的事,就是可敬麵貌背後的暴力。”(the thing that absorbs me in our age is the violence behind respectable faces.)
針對這段話,另一位知名的推理小說作家兼評論家威廉·迪安德瑞亞(william l.deandrea,1952-)主張說,西蒙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應該是《二月三十一日》(the thirty-first of feburary,1950),這個看法倒是深獲我心,特別把它選入【謀殺專門店】之中,也許讀者諸君可以自己體會一下……
第一章二月四日
二月四日星期一,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某一年的某一天,有個名叫安德森的男人死了太太。二十八歲就香消玉殯算是相當早逝;其實她的猝死頗令人不解,因為正如驗屍審訊中所述,死狀並無任何異樣。事發前她正在公寓裏準備晚餐,當時她提議(這是她的丈夫告訴驗屍官的)進餐時應該要配一瓶酒。他們討論哪一種酒比較合適她當時正在烹調的比目魚肉片,最後決定來一瓶法國白葡萄酒。安德森家貯存的酒不算多,全都放在公寓底層下方的酒窖中;安德森太太走出客廳,步下地窖去取酒,當時她丈夫正在客廳看晚報。他坐著看了好幾分鍾之後,才意識到他老婆在地窖待了好長一段時間。他起身(安德森告訴驗屍官的),走到地窖樓梯口才赫然發現,安裝在外部的開關——那是陰暗的旋轉樓梯的照明燈開關——雖然已經打開,但地窖仍籠罩於黑暗之中。他把開關關了又開,誠如一般人在這種狀況下會有的反應一樣,此舉卻未能捎來一片光明(後來才發現保險絲已經燒斷了)。他唿喚妻子,卻沒有迴應。安德森開始有點驚慌了,他迴到客廳拿了一盒火柴,憑藉微弱的火光,摸索走下陡峭狹窄的樓梯。他在地窖底發現了妻子,她已經斷氣。事實上,她是百分之百迴天乏術了,因為她的頭蓋骨破裂,頸子也斷了。安德森確定她沒救了,隨即迴到樓上,打電話給醫師和警察。他在審訊中提出這番證詞時,態度沉著,聲調壓低,給人十分良好的印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