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陽有些忐忑,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我是有個異想天開的想法,但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兩人好奇心大增,異口同聲說:“快說出來聽聽?”
李凡陽猶豫了下,答道:“要不,我們今天趕到嶽凡州,想辦法去騙知府請我們吃晚飯?並在那裏過夜?”
其實,他最想了解的是國內省內近期的局勢。既然在外麵聽不到什麽,那找知府自然是最好的辦法了。
“啊!你這想法太奇葩了吧?”甘半青一臉驚奇地看著他。
向思明搖頭,笑道:“你這想法太偏門了,憑什麽?隻怕我們連衙門都進不去。”
李凡陽滿不在乎地答道:“管它呢?又不要錢,不試試怎麽知道?形勢不在變嗎?知府老爺應該對我們客氣些才對。”
向思明和甘半青對視了一眼,相視一笑。
甘半青笑道:“那好!我們心甘情願做迴跟班了。你想做什麽,我們奉陪就是了,要打要殺,老板先來。”
李凡陽搖了下頭,說:“你們不要期望太高。我隻是個想法而已。再說,想做跟班就要出力呀!”
向思明看著他,問:“想要我們出力容易,你想怎麽個騙法?能否先透露一二?讓我們心裏有個底,是不?”
李凡陽苦著臉,答道:“我就是個想法而已。怎麽個騙法?要一起來想辦法呀!你們想吃白食呀?”
甘半青立即糾正道:“不對。我們是跟班。跟班,自然是跟著老板吃白食了,吃不到白食,也是老板買單。我們隻出勞力,不出腦力。”
李凡陽握拳朝他們揮了一下,說:“有你們這樣的跟班嗎?想吃白食就快想辦法呀?如果連人都見不到,還吃啥?”
三人一邊加快腳步,一邊真的動起了腦筋。
眼看就中午了,三人並沒有想到好的辦法。
幾人到樹蔭下休息了會,吃幾個冷包子。
甘半青拍拍屁股站起來,說:“中午了,還沒有趕到臨凡縣,別說晚上去吃白食了,能在天黑前趕到嶽凡州就不錯了。”
向思明笑道:“這個簡單,等下看到馬車,我們伸手就攔。”
李凡陽笑笑,說:“我們最好在下午四時前到達嶽凡州。不然,根本來不及做任何準備。”
甘半青不屑,說:“吃白食,還要精心做準備?你看看,我們這身。”他彈了彈已經烏黑和一身汗漬味的襯衣。
向思明醒悟,馬上脫了長褲,縱身一跳就跳到河裏洗起澡來。
兩人對視了一眼,馬上依樣畫葫蘆,也跳到了河中。
三人洗了一迴澡,把襯衣也洗了一把擰幹,拿在手裏,頓時覺得舒爽無比。
他們拿在手上的襯衣,很快風幹了。隻是他們盼望的馬車,許久都不見影兒,但也隻得加快腳步往前趕。
直到差不多下午三點,他們才聽到有馬蹄聲從後麵傳來。可惜的是,竟是一輛拉貨的馬車。他們又走了一陣,終於來了一輛拉客的馬車。
向思明不管它坐不坐得下,先攔在路中間,截下來再說。還好,雖然有些擠,但車主是不怕客多的。再說,此地離嶽凡州不是很遠了,滿打滿算就三十公裏了。
還真是如他們意了,九月十八下午四點多一點,他們趕到了嶽凡州。
一打聽,還真是原來的知府,叫李長梅。
李凡陽來到文書店,賣了一隻信封和一支鉛筆,還向老板要了一張白紙,想了一會,背著老板寫了一副字大些的對聯:“上聯是:天下紛爭暫無定,路在何處?下聯是:百姓淒苦盼平安,誰出良方?”
然後,他在下麵寫了一行小字:學子向思明、甘半青、李凡陽想騙李大人酒喝,可否?
向思明、甘半青傻眼,說得這麽直白行嗎?
向思明看了齜牙,咬牙道:“你怎麽把我的名字放前麵了?什麽意思?敢做不敢當?”
李凡陽一撇的嘴,說“我不是為你們著想爭麵子嗎?”
向思明盯了他一眼,說:“你那是為我著想?分明想出我洋相。反正,我不管。你把你的名字放前麵。我的名放最後麵了。”
甘半青附和道:“是呀!那有跟班的名字放前麵的?”
李凡陽無奈,隻得向老板另要過一張紙,再寫了一張折好,裝進信封內,又向老板要了漿糊將信封粘好。
看著時間差不多了,他們出來攔了輛馬車,直奔知府衙門。
到了知府門口,李凡陽伏在馬車座位上,在信封左上角寫了個大大的“急”字,然後寫上:李長梅大人收。
李凡陽拿著信封,上麵放著一張五元的紙幣,遞給捕快,說:“麻煩你馬上把信送給李大人。這錢是給你的小費,一點意思。”
過了好一會,捕快才返迴來,朝李凡陽笑笑,說:“請你們隨我來。”
向思明和甘半青對視了一眼,先是傻眼,接著興奮得打顫。兩人都朝他搖了一下大拇指。
師爺來到台階前,接了三人,笑著問:“不知三人是何方學子?”
李凡陽帶著二人揖了下手,答道:“我們是省立師範學院的學生,有請師爺關照了。不知師爺尊姓大名?”
師爺眉開眼笑,說:“老朽姓江,單名一個:‘陽’字。省立師範學生,了不起,有請。”他自稱老朽,其實,也就四五十的年紀。
李凡陽做了個請的手勢,說:“江伯伯先請。”
三人隨江陽來到客廳,看到一個五十餘歲的中年人,正在有些玩味地看著他們的封信。這人自然是李長梅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江陽朝他們笑笑,說:“這位是李大人。”然後,他又朝李長梅笑笑。“大人,他們是省立師範學院學生。”
李長梅笑笑,說:“嗯!不愧是省立師院學生。對子寫得不錯,對仗工整,又切中時弊。”
三人忙朝李長梅一揖手。
李凡陽笑著答道:“主要是想騙大人酒喝。所以,我們大著膽子獻醜了。還望大人多多指教。”然後,他介紹了兩位同伴。
李長梅看著他,好感頓生。這孩子年紀不大,生得眉清目秀,直爽,還有一身好膽,文才相當不錯。於是,他有了親近的意思,問:“沒想到我們還是本家,不知是何處姓李?”
李凡陽一笑,答道:“小生高攀了。我是聚山州寶山縣五裏坪鄉張雙村人。”
李長梅“哎”了一聲,說:“那地方是偏遠了些,不過,卻是靈山秀水之地。”
李凡陽迎著他的目光,說:“山清水秀還算得上,要說靈山?大人有些言過了。”
向思明和甘半青不好插話,卻有些忐忑不安。
嗯!還算謙遜。李長梅點了下頭,有了點好奇心,忙問:“不知三位從哪裏來?”
向思明忙答道:“我們是從襄湖州來,讓大人見笑了。”
李長梅有些驚奇地看了他們一眼,有些感到意外。
甘半青補充道:“我們本來是要去那裏參軍的,隻是沒想到出了個意外,又讓我們改變了主意。”
三人把具體經過說了一遍。
說罷,李凡陽不好意思地笑笑,說:“倒是讓大人看了個笑話。”
李長梅揮了下手,說:“哎!不能這樣說?誰沒有熱血?誰沒年輕過?”
李凡陽苦笑,說:“我們在軍營裏待了五十多天,外麵發生了什麽都不知道。前幾天襄湖州鬧起義,我們身在部隊,卻是聽了一迴熱鬧。
那邊事成了,我們覺得待下去沒意思了,所以想迴去繼續完成學業。隻是不知這段時間,我省發生了些什麽?大人能否給介紹一二?”
李長梅淡淡一笑,說:“我省暫時還是老樣子,不過也不太平!襄湖在我省隔壁,能不受影響嗎?但嶽凡離兩邊都有幾百裏,所以不知道詳情。”
“在這種事上,我省向來都是爭先鋒的。”李凡陽感到有些意外。
他們還待要說下去,江陽進來報告道:“大人,我已令人在客廳準備好了飯菜。幾位請。”
李長梅點了下頭,繼續說:“我不太看好皇朝,‘興昊宗’這迴可能要如意,也許真要變天了。”
幾人一起來到飯廳,見到豐盛的酒菜,不禁暗流口水。
“來!你們一路辛苦,先幹一杯。”李長梅舉杯道。
“謝過李大人了。”三人道。
幾人一起幹了。
之後,李長梅看著李凡陽微微一笑,說:“凡陽,你的對子寫得不錯。喝了酒,我們談對子。我先說上聯。你從偏僻山村來到省城,想必走了不少地方。你對局勢的判斷沒有錯,但不知對‘路在何處’有什麽看法?”
李凡陽眼睛一亮,答道:“既然大人問起,學生就不客氣了。不過,可能話有些長。我根據自己看到的和在書上看到的,談一點判斷。不對的地方,還請大人和江伯伯斧正。”
然後,他把在遊曆中看到的一些現象和有關人員的判斷,結合在鍾曉帆書裏看到的一些知識,還有從書裏、報紙上等看到的國內近況,做了以下判斷:
一是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可能會處在混戰中。皇朝很快會傾,國內的各種力量還在博弈當中,誰會崛起呢?還有待觀察。
二是後麵的戰爭,可能不再是單純的國內戰爭,可能是國際、國內混合戰爭。
幾十年來,強國通過戰爭割走了昊仲國二百多萬平方公裏的領土。還有強國的軍隊駐紮在昊仲國的領土上,他們自然會幹涉昊仲國的局勢。
三是未來的戰爭手段,可能有較大的變化。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槍炮會成為戰爭的主要手段。自五十年前的“平富內亂”後,毛湘南和他的屬下引進了先進國家的技術,學習製造槍械,但遠遠不能滿足戰爭的需要。
講這裏,李凡陽不好意思地笑笑,說:“到底路在何處?我也不知道。不知道大人和江伯有何高見?”
李長梅自嘲地一笑,說:“老夫和你比起來,倒是坐井觀天了,也沒什麽見解,不談也罷。那我們再來談談下聯。誰出良方?”
有道是(《減字木蘭花暢談》):
天方夜譚,
欲去知府騙酒酣。
一路奔還,
遂意如心對對看?
雖覺好玩,
但得積累把事幹。
膽大心細,
坦然笑談天下觀。
兩人好奇心大增,異口同聲說:“快說出來聽聽?”
李凡陽猶豫了下,答道:“要不,我們今天趕到嶽凡州,想辦法去騙知府請我們吃晚飯?並在那裏過夜?”
其實,他最想了解的是國內省內近期的局勢。既然在外麵聽不到什麽,那找知府自然是最好的辦法了。
“啊!你這想法太奇葩了吧?”甘半青一臉驚奇地看著他。
向思明搖頭,笑道:“你這想法太偏門了,憑什麽?隻怕我們連衙門都進不去。”
李凡陽滿不在乎地答道:“管它呢?又不要錢,不試試怎麽知道?形勢不在變嗎?知府老爺應該對我們客氣些才對。”
向思明和甘半青對視了一眼,相視一笑。
甘半青笑道:“那好!我們心甘情願做迴跟班了。你想做什麽,我們奉陪就是了,要打要殺,老板先來。”
李凡陽搖了下頭,說:“你們不要期望太高。我隻是個想法而已。再說,想做跟班就要出力呀!”
向思明看著他,問:“想要我們出力容易,你想怎麽個騙法?能否先透露一二?讓我們心裏有個底,是不?”
李凡陽苦著臉,答道:“我就是個想法而已。怎麽個騙法?要一起來想辦法呀!你們想吃白食呀?”
甘半青立即糾正道:“不對。我們是跟班。跟班,自然是跟著老板吃白食了,吃不到白食,也是老板買單。我們隻出勞力,不出腦力。”
李凡陽握拳朝他們揮了一下,說:“有你們這樣的跟班嗎?想吃白食就快想辦法呀?如果連人都見不到,還吃啥?”
三人一邊加快腳步,一邊真的動起了腦筋。
眼看就中午了,三人並沒有想到好的辦法。
幾人到樹蔭下休息了會,吃幾個冷包子。
甘半青拍拍屁股站起來,說:“中午了,還沒有趕到臨凡縣,別說晚上去吃白食了,能在天黑前趕到嶽凡州就不錯了。”
向思明笑道:“這個簡單,等下看到馬車,我們伸手就攔。”
李凡陽笑笑,說:“我們最好在下午四時前到達嶽凡州。不然,根本來不及做任何準備。”
甘半青不屑,說:“吃白食,還要精心做準備?你看看,我們這身。”他彈了彈已經烏黑和一身汗漬味的襯衣。
向思明醒悟,馬上脫了長褲,縱身一跳就跳到河裏洗起澡來。
兩人對視了一眼,馬上依樣畫葫蘆,也跳到了河中。
三人洗了一迴澡,把襯衣也洗了一把擰幹,拿在手裏,頓時覺得舒爽無比。
他們拿在手上的襯衣,很快風幹了。隻是他們盼望的馬車,許久都不見影兒,但也隻得加快腳步往前趕。
直到差不多下午三點,他們才聽到有馬蹄聲從後麵傳來。可惜的是,竟是一輛拉貨的馬車。他們又走了一陣,終於來了一輛拉客的馬車。
向思明不管它坐不坐得下,先攔在路中間,截下來再說。還好,雖然有些擠,但車主是不怕客多的。再說,此地離嶽凡州不是很遠了,滿打滿算就三十公裏了。
還真是如他們意了,九月十八下午四點多一點,他們趕到了嶽凡州。
一打聽,還真是原來的知府,叫李長梅。
李凡陽來到文書店,賣了一隻信封和一支鉛筆,還向老板要了一張白紙,想了一會,背著老板寫了一副字大些的對聯:“上聯是:天下紛爭暫無定,路在何處?下聯是:百姓淒苦盼平安,誰出良方?”
然後,他在下麵寫了一行小字:學子向思明、甘半青、李凡陽想騙李大人酒喝,可否?
向思明、甘半青傻眼,說得這麽直白行嗎?
向思明看了齜牙,咬牙道:“你怎麽把我的名字放前麵了?什麽意思?敢做不敢當?”
李凡陽一撇的嘴,說“我不是為你們著想爭麵子嗎?”
向思明盯了他一眼,說:“你那是為我著想?分明想出我洋相。反正,我不管。你把你的名字放前麵。我的名放最後麵了。”
甘半青附和道:“是呀!那有跟班的名字放前麵的?”
李凡陽無奈,隻得向老板另要過一張紙,再寫了一張折好,裝進信封內,又向老板要了漿糊將信封粘好。
看著時間差不多了,他們出來攔了輛馬車,直奔知府衙門。
到了知府門口,李凡陽伏在馬車座位上,在信封左上角寫了個大大的“急”字,然後寫上:李長梅大人收。
李凡陽拿著信封,上麵放著一張五元的紙幣,遞給捕快,說:“麻煩你馬上把信送給李大人。這錢是給你的小費,一點意思。”
過了好一會,捕快才返迴來,朝李凡陽笑笑,說:“請你們隨我來。”
向思明和甘半青對視了一眼,先是傻眼,接著興奮得打顫。兩人都朝他搖了一下大拇指。
師爺來到台階前,接了三人,笑著問:“不知三人是何方學子?”
李凡陽帶著二人揖了下手,答道:“我們是省立師範學院的學生,有請師爺關照了。不知師爺尊姓大名?”
師爺眉開眼笑,說:“老朽姓江,單名一個:‘陽’字。省立師範學生,了不起,有請。”他自稱老朽,其實,也就四五十的年紀。
李凡陽做了個請的手勢,說:“江伯伯先請。”
三人隨江陽來到客廳,看到一個五十餘歲的中年人,正在有些玩味地看著他們的封信。這人自然是李長梅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江陽朝他們笑笑,說:“這位是李大人。”然後,他又朝李長梅笑笑。“大人,他們是省立師範學院學生。”
李長梅笑笑,說:“嗯!不愧是省立師院學生。對子寫得不錯,對仗工整,又切中時弊。”
三人忙朝李長梅一揖手。
李凡陽笑著答道:“主要是想騙大人酒喝。所以,我們大著膽子獻醜了。還望大人多多指教。”然後,他介紹了兩位同伴。
李長梅看著他,好感頓生。這孩子年紀不大,生得眉清目秀,直爽,還有一身好膽,文才相當不錯。於是,他有了親近的意思,問:“沒想到我們還是本家,不知是何處姓李?”
李凡陽一笑,答道:“小生高攀了。我是聚山州寶山縣五裏坪鄉張雙村人。”
李長梅“哎”了一聲,說:“那地方是偏遠了些,不過,卻是靈山秀水之地。”
李凡陽迎著他的目光,說:“山清水秀還算得上,要說靈山?大人有些言過了。”
向思明和甘半青不好插話,卻有些忐忑不安。
嗯!還算謙遜。李長梅點了下頭,有了點好奇心,忙問:“不知三位從哪裏來?”
向思明忙答道:“我們是從襄湖州來,讓大人見笑了。”
李長梅有些驚奇地看了他們一眼,有些感到意外。
甘半青補充道:“我們本來是要去那裏參軍的,隻是沒想到出了個意外,又讓我們改變了主意。”
三人把具體經過說了一遍。
說罷,李凡陽不好意思地笑笑,說:“倒是讓大人看了個笑話。”
李長梅揮了下手,說:“哎!不能這樣說?誰沒有熱血?誰沒年輕過?”
李凡陽苦笑,說:“我們在軍營裏待了五十多天,外麵發生了什麽都不知道。前幾天襄湖州鬧起義,我們身在部隊,卻是聽了一迴熱鬧。
那邊事成了,我們覺得待下去沒意思了,所以想迴去繼續完成學業。隻是不知這段時間,我省發生了些什麽?大人能否給介紹一二?”
李長梅淡淡一笑,說:“我省暫時還是老樣子,不過也不太平!襄湖在我省隔壁,能不受影響嗎?但嶽凡離兩邊都有幾百裏,所以不知道詳情。”
“在這種事上,我省向來都是爭先鋒的。”李凡陽感到有些意外。
他們還待要說下去,江陽進來報告道:“大人,我已令人在客廳準備好了飯菜。幾位請。”
李長梅點了下頭,繼續說:“我不太看好皇朝,‘興昊宗’這迴可能要如意,也許真要變天了。”
幾人一起來到飯廳,見到豐盛的酒菜,不禁暗流口水。
“來!你們一路辛苦,先幹一杯。”李長梅舉杯道。
“謝過李大人了。”三人道。
幾人一起幹了。
之後,李長梅看著李凡陽微微一笑,說:“凡陽,你的對子寫得不錯。喝了酒,我們談對子。我先說上聯。你從偏僻山村來到省城,想必走了不少地方。你對局勢的判斷沒有錯,但不知對‘路在何處’有什麽看法?”
李凡陽眼睛一亮,答道:“既然大人問起,學生就不客氣了。不過,可能話有些長。我根據自己看到的和在書上看到的,談一點判斷。不對的地方,還請大人和江伯伯斧正。”
然後,他把在遊曆中看到的一些現象和有關人員的判斷,結合在鍾曉帆書裏看到的一些知識,還有從書裏、報紙上等看到的國內近況,做了以下判斷:
一是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可能會處在混戰中。皇朝很快會傾,國內的各種力量還在博弈當中,誰會崛起呢?還有待觀察。
二是後麵的戰爭,可能不再是單純的國內戰爭,可能是國際、國內混合戰爭。
幾十年來,強國通過戰爭割走了昊仲國二百多萬平方公裏的領土。還有強國的軍隊駐紮在昊仲國的領土上,他們自然會幹涉昊仲國的局勢。
三是未來的戰爭手段,可能有較大的變化。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槍炮會成為戰爭的主要手段。自五十年前的“平富內亂”後,毛湘南和他的屬下引進了先進國家的技術,學習製造槍械,但遠遠不能滿足戰爭的需要。
講這裏,李凡陽不好意思地笑笑,說:“到底路在何處?我也不知道。不知道大人和江伯有何高見?”
李長梅自嘲地一笑,說:“老夫和你比起來,倒是坐井觀天了,也沒什麽見解,不談也罷。那我們再來談談下聯。誰出良方?”
有道是(《減字木蘭花暢談》):
天方夜譚,
欲去知府騙酒酣。
一路奔還,
遂意如心對對看?
雖覺好玩,
但得積累把事幹。
膽大心細,
坦然笑談天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