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三星合一
黑科技:從空間跳躍機開始 作者:火焰大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種特殊的物質收集方式,讓人類大開眼界。
一段線條,組合成一個圓形,它的麵積是最大的,同樣的,一個麵,卷曲成一個球體,它的體積才是最大的。
以那些以納米為單位的絲線像是一道物質網兜,將一大片星雲物質變成了星門的構成物質。
無數機器人,機械設備像是螞蟻一般在圓環之上忙碌,這些被粉碎又快速重組的物質搬運放置在了指定地點。
“星門中央溫度極具上升!”
“天啊!在零點零幾秒內就達到了上億度?!”
在人類的認知裏裝置內部極短時間之內的溫度劇烈變化會嚴重的損壞各種材料和儀器,所以哪怕是特殊材料,溫度提高的過程必須要十分緩慢,哪怕是劇烈反應的重力炸彈都要有一個醞釀提升過程。
但星門的提升溫度的速度打破了人類對精密儀器的認知,有一陣波瀾泛起,可以看到深邃的黑暗中泛起螺旋的冷光,不斷向內部延伸。
而如果到星門的背麵去看,就會發現這個螺旋根本沒有影響到後麵的空間,一切反應都停留在星門的一麵,它就像是一塊在太空中的單麵玻璃。
星門圓環不斷縮小,反應越發劇烈,但它縮小到了上萬米之後,那螺旋的冷光消失不見,透過圓環卻能看到屬於極遙遠處的未知星空。
首先所見的就是一顆極為耀眼的變星,它的光芒幾乎占據了那片未知星空的大半,壓製住了其他恆星的光芒。
所謂變星,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改變自己光度的恆星。在宇宙中存在著這樣一種恆星,它們的光度並不是穩定的,而是會在某個時刻忽然改變自己的亮度。
按光變的起源和特征,變星分為三種,一種是脈動變星,第二種是爆發變星,第三種是多係統變星。
衰老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變成中子星或者黑洞的過程,即為爆發變星。在古代中國曾經觀測過一次超新星爆炸,那次爆炸造就了著名的蟹狀星雲,那顆恆星的光度在發生超新星爆炸的時候,增加了十萬倍以上,那時的天空之中,在夜晚的時候會有兩個月亮。它的光度,甚至在白天也可以看到。
眼前七號的觀察儀器反饋的數據來看,這就是一顆標準的爆發變星。隻不過它的臨界點可能還需要幾萬年去醞釀,不至於像陸羽曾經那般幸運,撞上一顆處於臨界狀態的超新星。
“怎麽可能?”
“我們花了數十萬年才穩定下來的三星係統,怎麽可能讓變星出現了?”
“角族文明......似乎我們的蟲洞中轉站點出了一些問題。”
對此,陸羽都忍不住給自己領上一張反思券,難道自己真是宇宙災星不成?
不過你們這八級文明都能出事,這也不能怪我吧?
總不能重啟者在我身上掛了什麽因果律武器不成??
陸羽還在反思中,而三角飛船通訊繼續傳來:“角族文明是否願意與我一起到中轉站,如果需要貴方的幫助,環族願意給出讓你們滿意的報酬!”
【眼前三星係統出現了一點小小的問題,這背後似乎隱藏著什麽。】
【觸發係統任務機製。】
【任務期間,積分獎勵加倍】
【請選擇任務】
任務一:三星之輝
看似混亂的三體運動,蘊藏著大一統理論的奧秘,後續你能從中領悟與到大一統理論在宏觀上的應用?
觀察它們,將大一統理論完善。
c級獎勵,以大一統理論完善程度,結算積分。
任務二:節點毀滅
這是一處宇宙節點,想要開發的它的作用,即便是掌握了空間技術的文明也要耗費心力,它或許蘊藏著空間技術的一些秘密,你能從中收獲到什麽嗎?
這似乎有關空間技術的關鍵,你能握著這把鑰匙嗎?
b級獎勵,以空間理論完善程度,結算積分。
任務三:背後的故事
眼前的節點正在崩潰,但似乎後麵隱藏著什麽值得探究的問題。
一個文明遺留下來的東西,真的就是另一個文明的寶藏嗎?
見證這個故事,你或許能收獲一些東西。
b級獎勵,以故事完整度,結算積分。
眼前的係統任務彈出,讓陸羽一喜。
本來就還差積分修複銀色星辰號的他,正想著去哪裏再搞點積分。
不過連中子生命體都沒能讓係統有任務彈出,反而是眼前環族的引發了係統任務?
反正看熱鬧不嫌事大,既然傷害不到自身,還能有機會得到積分,陸羽倒也好奇起來到底是什麽情況讓八級文明的重要中轉站似乎毀於一旦?
不僅有積分拿,對方還得感謝我們。
這樣的好事,沒有拒絕的道理。
沒有急於選擇任務,陸羽隻是答應了三角飛船請求。已經著急到極點的三角飛船率先紮入了星門當中。
而在三角飛船穿過的刹那,整個星門開始自我崩潰起來。
不出一個小時,它就會消失在這片星雲當中,銀色星辰號跟著三角飛船的腳步進入星門當中。
穿過星門的過程異常順利,雖然比不了空間跳躍,但隻需要數個小時他們就能來到了另外的星係中。
據三角文明介紹,目的地距離脈衝星三百萬光年,是環族花費了將近八十萬年才建立起的蟲洞中轉站。
以一顆三十倍太陽的恆星,一顆中子星和一顆白矮星組成的三星係統,以複雜而又龐大的引力環境才能激活宇宙節點。
這涉及到了宇宙節點的建設,幾乎算是九級文明才能掌握的科技。
但現在,環族文明辛辛苦苦的成果似乎被未知的力量所毀滅。
哪怕是在穿過空間通道,陸羽依舊能清晰的觀察那正在崩潰的三星係統。
這三顆天體必然會受到彼此引力的吸引,這是三星係統構成的基礎條件。
看到這顆白矮星和中子星不斷靠近的軌跡,七號就測算出了它的運轉軌道。結論是在這之前兩者之間的距離……不超過三百萬公裏。
兩個極端天體如此接近的距離,會讓中子星從白矮星之上不斷吸取到高密度物質,而隨著這些物質堆積起來,不斷提升中子星的質量。
……..一顆中子星,當質量足夠時,它同樣能坍塌成黑洞!
而這隻是這三星係統裏的其中兩顆天體,那顆大質量恆星初始距離同樣離這兩顆極端天體很近!
按經典物理力學來分析,這個三星係統必然會碰撞到一起,最後集合出一個大質量的黑洞才對!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但按三角飛船的說法,這樣的距離是環族故意設置,因為隻有在這樣計算好的特殊引力環境下才能維持宇宙節點的運行。
也就是說,這個三星係統本就處於微妙的平衡狀態,這個平衡還是靠文明外力來維係。
宇宙之中,雙星係統甚至多星係統都是十分常見的,但是它們都是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之中緩慢形成的,但像這樣故意設置的三星係統本就是大一統理論發展到極致的表現。
不然複雜多變的引力環境,就能讓三顆天體像如今這樣陷入失控狀態,三者正在快速的拉進彼此的距離!
所有與天體物理方麵沾邊的科學家,也都聚在了一起,通過虛擬現實觀看這億萬年難得一見的奇妙現象。
此刻,虛擬現實的顯示中,所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幕十分宏偉的畫麵。這顆小小的白矮星在巨大的恆星麵前,就像是一粒芝麻一般大小,但是它卻擁有和這顆恆星十分之一的質量。此刻的它,正在以一條垂直的軌道,徑直的向這顆恆星撞擊了過去。
如果兩顆天體真的撞到了一起,那可以肯定,在這個環族中轉站,絕對會發生一次不亞於真正的超新星爆炸的劇烈事件。
但是它們是三星係統!
這顆白矮星,會在距離這顆大質量恆星隻有一百萬公裏的地方掠過,然後徑直衝向遠處,接著一顆質量更大的中子星,在它們互相之間的引力吸引之下,又劃過了恆星。
在無數次的震蕩,交錯之中,大量的恆星物質被拉扯拋灑。
宏觀的噴流將這裏變成炙熱的世界,哪裏有什麽文明的痕跡?
如果這裏真的就是環族的中轉站,那他們就像是忽然將這裏放棄了一樣,然後放任三顆曾經辛辛苦苦維係平衡的天體相互碰撞,然後徹底的毀掉這裏。
在人類的觀察中,這顆恆星從原先接近球形的標準形狀,變成了橢圓形。
它的一端開始變尖變高,直指著兩側高速接近的白矮星和中子星。
在兩者的距離更加縮短一點之後,來自白矮星和中子星的引力,終於徹底強過這顆恆星的引力,洛希極限居然發生在了一顆大質量的恆星上!
恆星物質不再是拋灑,而是呈螺旋狀被吸到了白矮星和中子星上麵。
在落下的過程之中,由於速度迅速的被增加,它們在互相碰撞摩擦之中,獲得了大量的能量,極其強烈的射線開始爆發出來,沿著兩顆極端天體的兩極,夾帶著大量的物質,被噴射了出去,足足綿延了幾千萬公裏遠。
更可怕的是,兩顆不斷吞噬恆星物質的極端天體也同時被恆星引力所左右,它們之間環繞彼此的頻率越來越快,逐漸的它們的軌道開始呈現重合的跡象!
碰撞出現了!
三顆天體撞到了一起!
那看似像是一顆巨大恆星吞噬了中子星和白矮星,而實際上恆星才是那個被撞得解體的那個!
宇宙中無聲的閃光中,引力卻猛然一漲,它忽然強大到強大到將物質的原子之中的電子都壓進了原子核之中,和質子結合變成了中子,但是這種物質結構並不是終點。
隨著中子星和這顆白矮星的結合,中子星的引力強度會進一步增強,一直增強到中子簡並壓力都無法再支撐自己穩定結構的地步。
到了這一步,繼續塌縮已經不可避免,前方就是黑洞的深淵,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它滑下去了。
大質量恆星甚至還推波助瀾了一把,它源源不斷提供的物質讓碰撞點終於跨過了臨界值!
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和它自身的引力對抗了。無論多少物質,最終都會將體積減小到無限小,在視界邊境之內,引力卻是無限大。
這顆黑洞,以中子星為本體,一出現就開始瘋狂吞噬恆星和白矮星的質量。
黑洞吞噬物質的速度並不是無限的,這個速度和黑洞的質量有關。
很顯然,以這顆初生黑洞的質量,它是並沒有辦法在極短時間之內將這些兩顆天體的物質吞噬完畢。
但它的強大引力會拉扯著這些物質以極高的速度向自己靠近,然後繞著自己旋轉,在旋轉之中,這些海量的物質互相碰撞,有一些物質就會獲取到足夠的能量,從而沿著黑洞的兩極,逃離這個引力場,形成一道噴流。
強烈的能量爆發還在持續著,徹底淹沒了環族的中轉站。
星門到底還是慢了一步!
當銀色星辰號飛出空間通道的一瞬間,在它前方一顆行星正在崩潰當中!
它曾經是這個三星係統中的一顆行星,但它的地層結構就受到了黑洞引力的影響,在巨大的作用力下它的版塊結構立刻就破裂了,像是一麵被摔壞的鏡子。
斷裂的板塊意味著強烈的地質活動。在這顆星球之上,出現了無以計數的裂縫,每一條裂縫都至少有數百公裏的長度,數十公裏的深度。天崩地裂,天翻地覆。高山被直接推平,平原之上,則突兀的聳起了無數座山峰,這些山峰甚至浮空而起,掙脫了行星引力。
如果藍星在這個距離上被黑洞引力捕捉到,那麽它的下場也不會比這顆星球好到哪裏。
那些行星物質爭先恐後的投入物質洪流之中,然後又隨著噴流不斷加速,然後變成彌漫上百光年的星雲。
這是宇宙天體演化的一幕,也彰顯出極端天體最宏偉最純粹的美學。
這幕壯觀的景象,讓所有的人類科學家都在虛擬現實中震撼的久久不語。
不過肯定是有人對著這一幕無感,三角飛船像是惶然無助一樣一頭紮進彌漫開來的噴流中,然後又無措的退了迴來,像極了喪家之犬的模樣。
82中文網
一段線條,組合成一個圓形,它的麵積是最大的,同樣的,一個麵,卷曲成一個球體,它的體積才是最大的。
以那些以納米為單位的絲線像是一道物質網兜,將一大片星雲物質變成了星門的構成物質。
無數機器人,機械設備像是螞蟻一般在圓環之上忙碌,這些被粉碎又快速重組的物質搬運放置在了指定地點。
“星門中央溫度極具上升!”
“天啊!在零點零幾秒內就達到了上億度?!”
在人類的認知裏裝置內部極短時間之內的溫度劇烈變化會嚴重的損壞各種材料和儀器,所以哪怕是特殊材料,溫度提高的過程必須要十分緩慢,哪怕是劇烈反應的重力炸彈都要有一個醞釀提升過程。
但星門的提升溫度的速度打破了人類對精密儀器的認知,有一陣波瀾泛起,可以看到深邃的黑暗中泛起螺旋的冷光,不斷向內部延伸。
而如果到星門的背麵去看,就會發現這個螺旋根本沒有影響到後麵的空間,一切反應都停留在星門的一麵,它就像是一塊在太空中的單麵玻璃。
星門圓環不斷縮小,反應越發劇烈,但它縮小到了上萬米之後,那螺旋的冷光消失不見,透過圓環卻能看到屬於極遙遠處的未知星空。
首先所見的就是一顆極為耀眼的變星,它的光芒幾乎占據了那片未知星空的大半,壓製住了其他恆星的光芒。
所謂變星,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改變自己光度的恆星。在宇宙中存在著這樣一種恆星,它們的光度並不是穩定的,而是會在某個時刻忽然改變自己的亮度。
按光變的起源和特征,變星分為三種,一種是脈動變星,第二種是爆發變星,第三種是多係統變星。
衰老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變成中子星或者黑洞的過程,即為爆發變星。在古代中國曾經觀測過一次超新星爆炸,那次爆炸造就了著名的蟹狀星雲,那顆恆星的光度在發生超新星爆炸的時候,增加了十萬倍以上,那時的天空之中,在夜晚的時候會有兩個月亮。它的光度,甚至在白天也可以看到。
眼前七號的觀察儀器反饋的數據來看,這就是一顆標準的爆發變星。隻不過它的臨界點可能還需要幾萬年去醞釀,不至於像陸羽曾經那般幸運,撞上一顆處於臨界狀態的超新星。
“怎麽可能?”
“我們花了數十萬年才穩定下來的三星係統,怎麽可能讓變星出現了?”
“角族文明......似乎我們的蟲洞中轉站點出了一些問題。”
對此,陸羽都忍不住給自己領上一張反思券,難道自己真是宇宙災星不成?
不過你們這八級文明都能出事,這也不能怪我吧?
總不能重啟者在我身上掛了什麽因果律武器不成??
陸羽還在反思中,而三角飛船通訊繼續傳來:“角族文明是否願意與我一起到中轉站,如果需要貴方的幫助,環族願意給出讓你們滿意的報酬!”
【眼前三星係統出現了一點小小的問題,這背後似乎隱藏著什麽。】
【觸發係統任務機製。】
【任務期間,積分獎勵加倍】
【請選擇任務】
任務一:三星之輝
看似混亂的三體運動,蘊藏著大一統理論的奧秘,後續你能從中領悟與到大一統理論在宏觀上的應用?
觀察它們,將大一統理論完善。
c級獎勵,以大一統理論完善程度,結算積分。
任務二:節點毀滅
這是一處宇宙節點,想要開發的它的作用,即便是掌握了空間技術的文明也要耗費心力,它或許蘊藏著空間技術的一些秘密,你能從中收獲到什麽嗎?
這似乎有關空間技術的關鍵,你能握著這把鑰匙嗎?
b級獎勵,以空間理論完善程度,結算積分。
任務三:背後的故事
眼前的節點正在崩潰,但似乎後麵隱藏著什麽值得探究的問題。
一個文明遺留下來的東西,真的就是另一個文明的寶藏嗎?
見證這個故事,你或許能收獲一些東西。
b級獎勵,以故事完整度,結算積分。
眼前的係統任務彈出,讓陸羽一喜。
本來就還差積分修複銀色星辰號的他,正想著去哪裏再搞點積分。
不過連中子生命體都沒能讓係統有任務彈出,反而是眼前環族的引發了係統任務?
反正看熱鬧不嫌事大,既然傷害不到自身,還能有機會得到積分,陸羽倒也好奇起來到底是什麽情況讓八級文明的重要中轉站似乎毀於一旦?
不僅有積分拿,對方還得感謝我們。
這樣的好事,沒有拒絕的道理。
沒有急於選擇任務,陸羽隻是答應了三角飛船請求。已經著急到極點的三角飛船率先紮入了星門當中。
而在三角飛船穿過的刹那,整個星門開始自我崩潰起來。
不出一個小時,它就會消失在這片星雲當中,銀色星辰號跟著三角飛船的腳步進入星門當中。
穿過星門的過程異常順利,雖然比不了空間跳躍,但隻需要數個小時他們就能來到了另外的星係中。
據三角文明介紹,目的地距離脈衝星三百萬光年,是環族花費了將近八十萬年才建立起的蟲洞中轉站。
以一顆三十倍太陽的恆星,一顆中子星和一顆白矮星組成的三星係統,以複雜而又龐大的引力環境才能激活宇宙節點。
這涉及到了宇宙節點的建設,幾乎算是九級文明才能掌握的科技。
但現在,環族文明辛辛苦苦的成果似乎被未知的力量所毀滅。
哪怕是在穿過空間通道,陸羽依舊能清晰的觀察那正在崩潰的三星係統。
這三顆天體必然會受到彼此引力的吸引,這是三星係統構成的基礎條件。
看到這顆白矮星和中子星不斷靠近的軌跡,七號就測算出了它的運轉軌道。結論是在這之前兩者之間的距離……不超過三百萬公裏。
兩個極端天體如此接近的距離,會讓中子星從白矮星之上不斷吸取到高密度物質,而隨著這些物質堆積起來,不斷提升中子星的質量。
……..一顆中子星,當質量足夠時,它同樣能坍塌成黑洞!
而這隻是這三星係統裏的其中兩顆天體,那顆大質量恆星初始距離同樣離這兩顆極端天體很近!
按經典物理力學來分析,這個三星係統必然會碰撞到一起,最後集合出一個大質量的黑洞才對!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但按三角飛船的說法,這樣的距離是環族故意設置,因為隻有在這樣計算好的特殊引力環境下才能維持宇宙節點的運行。
也就是說,這個三星係統本就處於微妙的平衡狀態,這個平衡還是靠文明外力來維係。
宇宙之中,雙星係統甚至多星係統都是十分常見的,但是它們都是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之中緩慢形成的,但像這樣故意設置的三星係統本就是大一統理論發展到極致的表現。
不然複雜多變的引力環境,就能讓三顆天體像如今這樣陷入失控狀態,三者正在快速的拉進彼此的距離!
所有與天體物理方麵沾邊的科學家,也都聚在了一起,通過虛擬現實觀看這億萬年難得一見的奇妙現象。
此刻,虛擬現實的顯示中,所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幕十分宏偉的畫麵。這顆小小的白矮星在巨大的恆星麵前,就像是一粒芝麻一般大小,但是它卻擁有和這顆恆星十分之一的質量。此刻的它,正在以一條垂直的軌道,徑直的向這顆恆星撞擊了過去。
如果兩顆天體真的撞到了一起,那可以肯定,在這個環族中轉站,絕對會發生一次不亞於真正的超新星爆炸的劇烈事件。
但是它們是三星係統!
這顆白矮星,會在距離這顆大質量恆星隻有一百萬公裏的地方掠過,然後徑直衝向遠處,接著一顆質量更大的中子星,在它們互相之間的引力吸引之下,又劃過了恆星。
在無數次的震蕩,交錯之中,大量的恆星物質被拉扯拋灑。
宏觀的噴流將這裏變成炙熱的世界,哪裏有什麽文明的痕跡?
如果這裏真的就是環族的中轉站,那他們就像是忽然將這裏放棄了一樣,然後放任三顆曾經辛辛苦苦維係平衡的天體相互碰撞,然後徹底的毀掉這裏。
在人類的觀察中,這顆恆星從原先接近球形的標準形狀,變成了橢圓形。
它的一端開始變尖變高,直指著兩側高速接近的白矮星和中子星。
在兩者的距離更加縮短一點之後,來自白矮星和中子星的引力,終於徹底強過這顆恆星的引力,洛希極限居然發生在了一顆大質量的恆星上!
恆星物質不再是拋灑,而是呈螺旋狀被吸到了白矮星和中子星上麵。
在落下的過程之中,由於速度迅速的被增加,它們在互相碰撞摩擦之中,獲得了大量的能量,極其強烈的射線開始爆發出來,沿著兩顆極端天體的兩極,夾帶著大量的物質,被噴射了出去,足足綿延了幾千萬公裏遠。
更可怕的是,兩顆不斷吞噬恆星物質的極端天體也同時被恆星引力所左右,它們之間環繞彼此的頻率越來越快,逐漸的它們的軌道開始呈現重合的跡象!
碰撞出現了!
三顆天體撞到了一起!
那看似像是一顆巨大恆星吞噬了中子星和白矮星,而實際上恆星才是那個被撞得解體的那個!
宇宙中無聲的閃光中,引力卻猛然一漲,它忽然強大到強大到將物質的原子之中的電子都壓進了原子核之中,和質子結合變成了中子,但是這種物質結構並不是終點。
隨著中子星和這顆白矮星的結合,中子星的引力強度會進一步增強,一直增強到中子簡並壓力都無法再支撐自己穩定結構的地步。
到了這一步,繼續塌縮已經不可避免,前方就是黑洞的深淵,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它滑下去了。
大質量恆星甚至還推波助瀾了一把,它源源不斷提供的物質讓碰撞點終於跨過了臨界值!
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和它自身的引力對抗了。無論多少物質,最終都會將體積減小到無限小,在視界邊境之內,引力卻是無限大。
這顆黑洞,以中子星為本體,一出現就開始瘋狂吞噬恆星和白矮星的質量。
黑洞吞噬物質的速度並不是無限的,這個速度和黑洞的質量有關。
很顯然,以這顆初生黑洞的質量,它是並沒有辦法在極短時間之內將這些兩顆天體的物質吞噬完畢。
但它的強大引力會拉扯著這些物質以極高的速度向自己靠近,然後繞著自己旋轉,在旋轉之中,這些海量的物質互相碰撞,有一些物質就會獲取到足夠的能量,從而沿著黑洞的兩極,逃離這個引力場,形成一道噴流。
強烈的能量爆發還在持續著,徹底淹沒了環族的中轉站。
星門到底還是慢了一步!
當銀色星辰號飛出空間通道的一瞬間,在它前方一顆行星正在崩潰當中!
它曾經是這個三星係統中的一顆行星,但它的地層結構就受到了黑洞引力的影響,在巨大的作用力下它的版塊結構立刻就破裂了,像是一麵被摔壞的鏡子。
斷裂的板塊意味著強烈的地質活動。在這顆星球之上,出現了無以計數的裂縫,每一條裂縫都至少有數百公裏的長度,數十公裏的深度。天崩地裂,天翻地覆。高山被直接推平,平原之上,則突兀的聳起了無數座山峰,這些山峰甚至浮空而起,掙脫了行星引力。
如果藍星在這個距離上被黑洞引力捕捉到,那麽它的下場也不會比這顆星球好到哪裏。
那些行星物質爭先恐後的投入物質洪流之中,然後又隨著噴流不斷加速,然後變成彌漫上百光年的星雲。
這是宇宙天體演化的一幕,也彰顯出極端天體最宏偉最純粹的美學。
這幕壯觀的景象,讓所有的人類科學家都在虛擬現實中震撼的久久不語。
不過肯定是有人對著這一幕無感,三角飛船像是惶然無助一樣一頭紮進彌漫開來的噴流中,然後又無措的退了迴來,像極了喪家之犬的模樣。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