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宙的上限速度是光速。


    而脈衝星消失也不過是二十多天的時間,它對大宇宙的宏觀影響也僅僅局限在二十天的光錐之中。


    眼前的這艘飛船,在七號之前的監測中可沒有在周圍活動的任何蹤跡。


    這意味著它是來自,脈衝星消失事件光錐之外的地方。


    這就有意思了。


    奔著脈衝星來,要麽是和陸羽這樣閑的無聊的家夥,接到了脈衝星發出的廣播之後過來看一看。要麽就是之前就在關注著脈衝星的情況,當它被凍結成【玻璃球】之後,立刻就從遙遠的距離趕來了這裏。


    無論是基於哪種情況,陸羽都對眼前的高等文明飛船感到意外十足。


    “我們應該直接跳躍離開!畢竟以之前的經曆來看,所有文明的不期而遇都會轉向衝突,何必在這裏繼續浪費時間,難道他們能給我們提供空間技術?”


    “我倒覺得以這艘飛船展現的技術來看,不至於和恆星級文明一樣,一見麵就悍然動手,不如嚐試交流一番?”


    沒錯。


    眼前展現出一定空間技術的飛船,看起來並不是恆星級文明。


    按照陸羽奇奇怪怪的屬性——遇到恆星級文明必定幹架來看,他們或許能留下來好好談一談?


    或許能從他這裏整份星圖!


    所以在專家的討論中,陸羽明顯選擇支持了交流派。


    “你好,突然而至的文明,我們是角族。”


    嗯,陸羽作為一個虛擬角族,毫無愧疚感的讓七號給那艘飛船發出了迴訊:“請問你來這裏尋找脈衝星的目的是什麽?”


    他在這裏已經得到了足夠的好處,可以隨時離開,所以陸羽很硬氣的開門見山。


    倒是這段信息像是驚醒了靠得極近的飛船,它猛然又拉開了距離,等重新恢複到了一個天文距離才停了下來。


    嗯?


    這就微妙了。


    主動靠近的對方,反而更像是被驚嚇的一方。


    不過宇宙這麽大,奇葩文明千千萬萬,或者說不符合人類思考邏輯的文明基本都可以被人類認為是奇葩。


    但在他們文明看來,人類的行為或許才是奇葩。


    已經在行星學院上明白這點的陸羽,倒沒有對這飛船的舉動有任何的驚訝。


    隻是等著它再次停下來之後發出了信息:“我曾到訪過這個脈衝星,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在這顆極端天體上竟然誕生了一種特殊形態的生命。”


    “出於好奇,我就留下教導過他們一些基礎的科學技術,這種以中子為特殊形態的微觀生命,擁有超越智能生命體的計算能力。”


    “在幾微秒的時間裏,他們就掌握了我傳授的知識,甚至能將它們推演完善。”


    “他們完全能快速進化成高等文明,但我所掌握的科技還想賦予給其他種族,則需要文明的權限授權了……”


    拉開距離的飛船,異常老實的說出了自己到來的原因。


    沒錯,他們就是中子生命體曾經提到的啟蒙文明。


    “這麽有潛力的文明,一旦發展起來便會成為我們文明堅定的盟友之一。”


    “我在脈衝星上留下了超光速通訊儀器之後,便匆忙趕迴文明,試圖說服他們開放權限,培養這個大有潛力的特殊生命。”


    “但很遺憾,離開了近萬年,也沒能說服同族,而還在繼續努力嚐試的某日,我突然接到了超光速通訊儀器自動觸發的短暫信號,那是在脈衝星出現巨大異常才會觸發的機製。”


    “所以我便匆匆趕來,然後就發現了這顆脈衝星消失了………所以隻能向還在現場的你們提問了。”


    “請問角族文明,你們知道這顆脈衝星去哪了?上麵的中子生命體又去了哪裏?”


    從陸羽掌握的情報來看,飛船傳過來的信息大都符合啟蒙文明的描述。


    但唯有一點,


    中子生命體可沒說脈衝星上有超光速通訊儀器啊?


    或許是遺忘了?畢竟他們為了改造脈衝星時選擇性的遺忘了很多東西,才能擠出足夠的改造力。


    倒是眼前這個未知文明的成員也是識貨的,一下子就認識到了中子生命體可怕的科技發展速度,要是他能提前把大一統理論給中子生命體們,那也沒有陸羽什麽事情了。


    陸羽想了想,倒也沒有必要隱瞞,作為第一個幫助中子生命體的文明,他也有資格知曉中子生命體輝煌的故事。


    特別是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中子生命體們也發不出廣播,陸羽也發現不了他們,更賺不到這麽一大筆積分。


    於是,陸羽便把之前發生的事情描述了出來。


    “宇宙級文明?”


    “他們真的向宇宙級文明發展了?”


    “而且沒有遇到重啟者的阻攔?難道之前大宇宙廣播是真的啊?”


    飛船傳出充滿疑問的信息,倒是讓陸羽有了一種莫名開心的情緒在心頭蕩漾。


    因為那大宇宙廣播是他親口傳出,重啟者們也算是他親手釘下了最後一顆封印的釘子。


    陸羽不需要大宇宙的文明感謝他,他隻希望自己所做的不至於被其他文明所忽視。


    如果能喚醒那些因為重啟者而嚇得隱藏在黑暗中的文明,讓他們重新在大宇宙中閃爍出文明之光,讓這個宇宙不至於再那麽寂靜無聲,那般便足夠了。


    而現在,終於讓他遇到了一個掌握高等技術的文明說起這件事情,怎麽不讓他開心了起來。


    隻要有文明記得,那這個通告就會像種子一樣慢慢萌芽。


    直到第一個願意相信它的九級文明站出來小心翼翼的嚐試,繼而讓他們觸摸到宇宙級文明的大門時,才會明白那向大宇宙宣告的內容就是對本紀元誕生的文明最大的祝福。


    “倒是一個難得能好好交流的文明。”


    心情大好的陸羽給了眼前飛船難得正麵評價,有了這麽一個好開始,交流基礎自然而然的建立了起來。


    陸羽想要這個高等文明的星圖,而這艘飛船似乎也想知道更多關於中子生命體晉升的細節。


    雙方也算是一拍即合,就在這個脈衝星的遺址上交流了起來。


    ……………


    在陸羽與這個自稱是中子生命體啟蒙文明交流時,在藍星上正在發生一件萬眾矚目的事情。


    文明的發展,必定伴隨著影響範圍的提升。


    遠古人類時代,一條山穀,就可以供整個文明生存。到達二級文明中後期之後,這個文明所需要的空間和支援,就會驅使人類走出母星,開始占據整個恆星係。


    在這個過程中,5%到10%的光速就已經夠用。


    以現在的太陽係為例,如果是往返於前進基地和地月係統之間,往往飛船加速到光速的10%之後很快就要減速,不然預留的減速距離不夠,反而不好進去前進基地的軌道。


    而到了恆星級文明之後,他們文明發展所需要的能量已經遠超單一恆星係能夠提供,所以多星係發展變成必要。


    而在這時,動輒幾光年十幾光年的距離讓光速引擎變得至關重要,當距離擴大到幾百幾千光年之後,曲速引擎就是文明的選擇。


    這樣的文明過程,往往需要十幾萬年的時間去演化。


    因為一個文明不僅是科技發展,連帶它的社會發展,人文曆史都會對文明進程造成影響。


    這一點在藍星上似乎失效了。


    因為科技實在發展的太快了,社會和人文曆史甚至連準備都沒有就被一騎絕塵。


    因為這些年的科技發展大都是源自於陸羽的星空之旅,並非自身文明孕育。


    不然藍星之前每一次科技大爆發其實也都離不開人文曆史左右。


    無論是文藝複興開啟的蒸汽時代,還是冷戰時期兩種思潮對碰孕育出信息化時代,都是如此。


    但這些年的科技發展的源動力都不是自身,所以現在反而是快速發展的科技拉動著思想的轉變,倒也算是宇宙文明發展的一處奇景了。


    而這一天,華國某處大型全自動化工廠周圍處於一副全麵戒嚴的狀態,已然不知持續了幾天。


    特別是組裝廠房周圍,更是直接改造成了一所軍營,數十個帳篷架在一片空地之上,


    周圍不但有無人機還有大量穿戴機械外骨骼的士兵在來迴巡邏,甚至在一些重要的樞紐之地還架起了激光武器!


    散發著幽藍冷光的槍管表示著它們是處於蓄能狀態,就像一尊隨時都能出動的冷漠死神一般,威懾著任何有威脅的生物靠近!


    大型組裝廠房內,大量的微型攝像頭注視著每一個細節,此時一眾專家學者正通過虛擬現實注意著這裏的情況。


    而遠在零號基地的他們也在進行激烈的討論,或者說,單純的討教。


    許多專家學者此時都喚醒眼前的全息投影,認真的記錄好關於組裝引擎的細節和數據。


    而被他們圍在中間的專家,儼然是一副年輕的模樣。


    因為基因核磁共振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人類的外表已經不能判斷年紀,但從他的神態來看怎麽都是一個年輕人。


    “關於十五號引擎的構思,如下……”


    “其實我們獲得的大量設計光速引擎的設計圖,已經能讓人類在工程理論上完成設計。”


    “但我們的相關材料一直達不到要求,所以空有理論和圖紙卻無法實現,這也算是一種缺憾了!”


    “但不久之前,我在材料研究所的新材料突破,讓原有核心部位的組建強度提高了3倍以上,所以才有了眼前的十五號引擎。”


    “它在模擬試驗中能達到的預計速度為65%—70%的光速,比如今太空飛船搭載的引擎快上兩倍以上,已經基本具備跨恆星係航行的能力。”


    現在在全自動廠房裏組裝引擎竟然是人類製造的全新引擎,而它的理論速度讓人類能半隻腳踏進了恆星級文明!


    想想在人類原始時代,祖先靠著行走和簡易的工具就踏足了藍星上幾乎所有的大陸,而現在的人類將把腳步踏出太陽係,把文明的火種播撒到更遠更廣闊的宇宙當中。


    “李教授,你是怎麽發現這種新型材料原子的順序?”


    “這個原子架構大部分都是一步步實驗而出的,當然在基地內部期刊上的原子結構的無規則運動軌跡,和原子架構對於分子組成的重要邏輯環節這兩篇論文對我也有很大的啟發。”


    零號基地當中各個研究所研究的東西都是尖端中的尖端,所有人都需要關注每一期的期刊,不然閉門造車隻會寸步難行。


    但零號基地的常規期刊若是流落到尋常科學雜誌上,不知會得出多少個顛覆性的成果。


    “原來如此!”


    先前問話的教授恍然大悟,他對那兩篇期刊上的論文也有印象,不過當時也沒有多想,這讓他不得不佩服這年輕人的天分。


    而其餘專家學者也反應不一,但讚歎之色絲毫沒有隱藏。


    在零號基地科研能力,就是你的通行證,隻要你有足夠的能力甚至還能連線陸羽,讓他給你打打工。


    在談話之間,自動化組裝車間已經將引擎的核心部件之一組裝完畢。


    在華國還有數十個自動化共同支撐著這一次製造任務,然後把部件送到這裏完成最後的組裝。


    它將成為小型飛船的使用引擎,先離開藍星到達拉格朗日點的船塢。


    小型飛船被拆卸成太空飛船的組件,而這引擎也會成為新太空飛船最重要的試驗部位。


    在太空中,才能真正試驗出這引擎全功率運轉能達到的速度。


    也隻要在太空中才敢全力以赴,讓引擎全功率運轉起來。


    而現在數十個大型工廠的同時工作,幾乎就能在一周之內完成這飛船至關重要的引擎製造,然後把它發射升空全流程操作。


    這樣速度能讓曾經全球的航天事業從業人員都留下羨慕的淚水,而在華國主持全球秩序的當下,已經開始草擬太空電梯計劃,當太空電梯完成,將踏入全民的航天時代,所有人前往太空就像乘坐高鐵一樣簡單。


    那樣的圖景都是要來人類抵禦住未知艦隊的前提下,而一眾專家們看著車間裏已經組裝完成的核心部件,絲毫不會懷疑人類能有那樣的將來。


    十五號引擎隻是一步,下一步就是光速引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黑科技:從空間跳躍機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火焰大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火焰大西瓜並收藏黑科技:從空間跳躍機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