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星,一種高速旋轉的中子星。


    在太空中並不少見,早在2022年時,人類就已經在太空觀察中發現了6百多顆脈衝星。


    這類極端天體能夠周期性發射脈衝信號,直徑大多為10千米左右,自轉極快。


    而且並非所有中子星都是脈衝星,當恆星體積越小、質量越大,它的自轉周期就越短,脈衝信號也就越強。藍星自轉一周需要差不多二十四小時。而脈衝星的自轉周期竟然小到零點零零零幾秒!要達到這樣的自傳速度,連白矮星都不行。


    所以隻有高速旋轉的中子星,才可能扮演脈衝星的角色。


    但如果僅僅如此,脈衝星也不過如此而已。


    比起曾經陸羽在意識生命體聯盟遇到的磁星而言,脈衝星在宇宙中更像是隨處可見的極端天體,並不能讓陸羽對它多看一眼。


    但七號顯示的這顆脈衝星,竟然以宇宙通用語言正向著整個宇宙播放著信息。


    至於內容就更加奇怪了。


    冰?冰塊?


    水凝結而成的固體嗎?


    這玩意在大宇宙中不能說是隨處可見吧,也能說是遍地都是。


    想要製造冰塊也更簡單了,大量的氫原子和氧原子相互反應結合生成水分子後再低溫處理就能得到冰。


    別說已經使用脈衝星發廣播的文明,連這樣的技術都沒有?


    陸羽看了看眼前的全息投影,又看了看七號,總覺得應該是有個地方搞錯了才對。


    “冰!沒錯就是冰啊!”


    七號小嘴一硬:“按照通用宇宙語言翻譯過來,就是冰塊,水的凝結物!”


    倒不是陸羽懷疑,隻是太過匪夷所思。


    想了想,便也把這條信息轉給了零號基地。


    “……冰?”


    “對於已經能利用脈衝星廣播的文明,我們認為他們定義的【冰】極有可能與我們人類定義的冰有所不同。”


    “但……也極有可能是引誘廣播,以文明水平低來誘使周圍收到廣播的文明前往到……”


    以正常的邏輯而言,以行星級文明的水平是無法發出麵向宇宙的電磁波信息,因為這些電磁信號在太空環境中依舊會衰減的厲害。


    以藍星為例子,人類在20世紀開始使用電磁波為基礎的通訊科技,到20世紀中葉前後將電磁信號融入文明生活中。


    到如今21世紀,已經有了上百年的使用曆史。


    電磁波在真空環境中能以光速傳播,那以藍星為核心,周邊近百光年內如果有文明的話,那麽它們已經收到了電磁信號。


    但實際上,人類的發出電磁波最多能到奧爾特星雲就會衰減到盲音,再也無法讀取出任何的信息。


    除非人類真的能發現太陽能量鏡麵增益反射效應,並進行了2型文明能級的發射。


    不然從比鄰星觀察藍星,隻會看到那裏一片寂靜,沒有絲毫文明的痕跡。


    行星級文明對於宇宙而言就是寂靜無聲的細菌,想要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都無比艱難。


    眼前的這個文明已經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甚至還是使用一顆極端天體。


    當初六級文明的青族都隻能吸收一顆恆星來作為引力波廣播的能量源而已,這個文明已經能改造一顆中子星來來做廣播站,以此來推算,極有可能是已經掌握空間技術的河係級文明。


    而現在,廣播出來的信息卻想讓其他文明教導他們製作冰塊。


    這就是有意思了起來。


    剛剛還以為全無收獲的陸羽一下子有了興趣。


    倒不是他大膽了起來,單純是銀色星辰號用實踐證明了掌握了空間技術的高等文明似乎也拿它沒有辦法,還隻能拉著銀色星辰號一起墜入黑洞中試圖同歸於盡。


    去瞧瞧這個奇怪的廣播倒是也不枉遇到了這個神似銀河係的星係。


    “鎖定了它的坐標了嗎?我們過去看看。”


    陸羽的想法很快得到貫徹,七號控製下的空間跳躍精準的來到了距離脈衝星十個天文距離的位置上。


    隻有十公裏直徑的脈衝星,論體積而言甚至連一些小行星都比不上,但它在宇宙中存在感十足!


    高溫的藍白色光焰,讓這顆脈衝星顯得明亮無比。


    更可怕的是它那電磁脈衝信號和磁場,讓它宛如宇宙中的燈塔,醒目至極。


    而這顆脈衝星近一光年內,是名副其實的生命禁區,恆星終結時的星雲將這裏圍攏,高溫高壓和強大磁場斷絕了所有碳基生物誕生的基礎。


    十個天文距離,大約是十五億公裏。


    在這樣的距離上,觀察脈衝星宛如用肉眼觀察百米之外的微塵。


    在周圍也並沒有什麽文明活動的痕跡,這裏和宇宙諸多星域一樣,寂靜而又荒涼。


    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壽命終結時塌縮形成的一種介於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質密度大相當多倍。


    它在爆發坍縮過程中產生的巨大壓力,使它的物質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原子的外殼被壓破了,而且連原子核也被壓破了。


    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便被擠出來,質子和電子擠到一起又結合成中子。最後,所有的中子擠在一起,形成了中子星。顯然,中子星的密度,即使是由原子核所組成的白矮星也無法和它相比。在中子星上,每立方厘米物質足足有達到十億噸。


    這樣的極端環境周圍,寂靜而又荒涼才是對的。


    “你好,接到信息的文明。”


    “請指導我們製造冰塊,可好?”


    依舊是這段信息重重複複播放著,因為臨近信號源,接收到的頻率越發頻繁。


    “發出廣播的文明把我們引到了這裏,既不是陷阱,也看不出有什麽目的……豈不是太空惡作劇?”


    “本地文明實在太沒有禮貌了!”


    陸羽倒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太空玩笑,想要把脈衝星的電池脈衝調整到承載信息的程度那必然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物力。


    之前也說過,脈衝星的特殊性在於它快速的自旋,放出的電磁脈衝也與它的旋轉相關。


    一是調整旋轉,二是要在隻能允許中子存在的重力場裏施工幹活。


    想把這極端天體改造成廣播站,難度可遠超帶著藍星去流浪。


    費了這大的功夫,就是為了太空惡作劇?


    “我們靠近一些。”


    隨著陸羽的指令,銀色星辰號飛速的穿過高溫的太空環境,向這顆脈衝星靠近。


    與在磁星時上一樣,這裏的極端環境並沒有影響到銀色星辰號分毫。


    陸羽沒有任何遮擋的開始靠近,竟然也沒有引起布置這一切的文明注意。


    直到銀色星辰號靠近到了脈衝星的將近百公裏的位置上,這才有了新的變化。


    “你好,向我們靠近的文明。”


    “你是來幫助我們造冰塊的嗎?”


    這是從脈衝星上傳出的信號,它雖然對比起那強大的電磁脈衝顯得微弱無比,但確確實實是傳承了不同的信息。


    “這些信號是來自中子星表層部分位置的區域?”


    “我們現在的儀器在這樣的極端條件下受影響太大了,隻能模湖得的收集到一些信息……”


    七號反饋的全息投影出現在了虛擬現實當中,零號基地已經有一大批專家等待著這第一手資料。


    “是有文明在那裏建立了類似觀察站的基地,信號就是從觀察站傳出的?”


    “如果是這樣,那這個文明已經能在中子星上建立觀察站,為什麽還要求助路過的文明幫助製造【冰塊】?”


    “從目前的數據和觀察結果來看,那裏沒有任何科技造物的痕跡。”


    “或許是用了空間技術呢?畢竟正常的物質在中子星上也無法維持原有的結構了,隻能用空間技術來隔絕極端環境,同時也隔絕了我們的窺探。”


    專家們的意見紛紛,對眼前的情況一時之間還真難直接把握清楚。


    “對,我們角族是來幫你們製造【冰塊】的!”


    “請你們出來與我們交流。”


    對於冒名角族,陸羽已經熟練無比。


    現在掌握的情報太少,那就用出交流大法。


    一旦對方露出敵意,那就可以試一試陸羽花了三千點積分才重新裝上的推進功能。


    真敢碰瓷,就讓你嚐嚐太空泥頭車的滋味!


    “太好了!”


    “謝謝你,角族文明。”


    “我們就在你們飛船的正下方。”


    迴答很快就傳了迴來,對方也極為真摯的暴露出自己的位置。


    而七號連忙超負荷運轉各類觀測儀器,不惜將它們報廢也要捕捉到對方的痕跡。


    然後得到的觀測結果,讓所有的專家都沉默了。


    中子星的能量輻射是太陽的百萬倍,按照世界上的用電情況.它在一秒鍾內輻射的總能量若全部轉化為電能,就夠藍星用上幾億年之久。


    中子星外部有一層等離子體,再往下延伸少許原子核就完全離解消失,中子星物質變成雜有少量電子,質子的連續中子流體。


    零號專家們沉默的原因是,在銀色星辰號正下方那本應該是生命禁區的地方,竟然翻湧起一層層有規律的波動,似乎是正在和他們打招唿一樣。


    中子星生命體?


    陸羽猛然想到了之前的星球類生命體,沒想到這顆脈衝星竟然也是類似的生命體嗎?


    不…….不對。


    陸羽望著下方的全息投影,再結合大量觀測的數據。


    中子星的磁場在下方產生行動時,沒有任何變化。比起整個中子星是一個生物而言,更像是它這部分表層的中子有了生命特征。


    但這很離譜了!


    中子,怎麽可能形成生命特征?


    雖然人類有玻爾茲曼大腦這樣的猜想,但那隻是猜想而眼前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桉例!


    要知道之前的星球生命體,起碼是從磁場上有了形成思考迴路的基礎,再通過上萬年,上億年的調整才形成了意識。


    中子是由兩個下誇克和一個上誇克組成。


    自由中子,也即中子星上的構成物質隻能穩定存在15分鍾,然後就會衰變成為質子和電子,很快新的中子又會誕生接替衰變中子的位置。隻有在原子核裏的中子,才會變得十分穩定。


    這麽短的時間別說如何構建出意識網絡神經,它們或許能有認知的一瞬就開始衰變死去。


    但實際上,中子生命體還是奇跡般的誕生。


    在與陸羽的溝通中,這些中子生命體很直接的告訴了關於他們的情報。


    從什麽時候開始,他們這群聚攏在一起的中子團開始有了思考能力已經不記得了。


    哪怕是集群生命體,但他們的結構注定了組成部分的壽命都不長。


    隻有十五分的時間,每個部分都要趕在衰變之前,吸引更多的中子聚攏過來,成為思考迴路的載體。


    它們這種生命體存在方式通過不斷的迭代,替代之前的衰變的中子才能延續,一旦猶豫一瞬,他們這個族群辛辛苦苦維係的思考迴路就會崩塌。


    對於他們而言,十五分鍾就是一生的長度。在於陸羽的溝通中,下方的中子生命體已經兩輪。


    但是這些中子生命體們卻有一個奇怪到極點的夢想,他們想要在中子星表麵造出【冰塊】。


    夏蟲,不可言冰。


    中子生命體亦不可。


    一個或許是偶然路過的文明,給不知多少代之前的中子生命述說了在宇宙中還有冰這樣的物質形態,從此就成為了中子生命的畢生追求。


    一代又一代。


    一群又一群。


    或許他們連文明和科技都傳不下去,但追求【冰塊】狀態的夢想卻一直傳承了下來。


    或許聽起來匪夷所思,這些短暫到極致的生命,可能頃刻間就會迭代的生命,竟然想在一顆中子星上造冰?


    為此不惜改造了中子星向全宇宙發送求助廣播,要知道他們的生命形態已經如此脆弱,改造中子星甚至可能滅絕掉他們自身。


    這冰,也並不是人類所定義的水凝結。


    這些中子生命,渴望的是在中子星上凍結那已經致密到極點的物質。


    因為對於他們極端短暫的生命而言,凍結狀態的中子星物質或許就是一種極致的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黑科技:從空間跳躍機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火焰大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火焰大西瓜並收藏黑科技:從空間跳躍機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