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安撫使見送信的士兵,久久沒有迴返,便知道汴梁肯定出了變故。
他不再指望援軍到來,轉而開始發動城內的百姓守城。
京兆府城牆高大,護城河寬而深。城牆離河道有三十餘米遠,且城牆根的地勢有緩坡。
這樣設計城牆,可以很好的防禦敵人的攻擊。
敵人無法大範圍的攻擊城牆,更沒法安裝大型的攻城器械。
宋江圍攻京兆府已有月餘,可依舊毫無進展。
“軍師,可有快速破城之法?”
吳用搖搖羽毛扇,“公明哥哥,可轟之。”
宋江一拍手,“此計甚妙”
梁山軍最會用火藥的人,當然是轟天雷淩振。可宋江隻把他,當做可有可無的人。
淩振被潘小安收納,發揮了巨大作用。
宋江得知這個消息,悔之晚矣。為了彌補這個過錯,他在選拔人才時,著重選擇會研製火藥的人。
凡事就怕有心人。宋江這一用心,還真讓他找到一個人才。
這人喚做歐陽壽。他是做木偶煙火的手工匠人。
被梁山軍掠來之後,他假意投降。頂替轟天雷的名號,坐了第五十二把交椅,對應地軸星。
歐陽壽來到宋江麵前。
“公明哥哥,你喚我何事?”
“歐陽壽,我來問你。若是炸開此處城門,可有辦法?”
歐陽壽皺眉。“此處城牆高大厚實,想要破開它,恐非易事。但若火藥充足,倒也不難。”
宋江無語。“那要準備多少火藥。”
“怕是要一石之多。”
“那你去準備吧?”宋江最煩和這些老匠人說話。
他們說話總是吞吞吐吐,有所保留。從不以真誠示人。
“是”歐陽壽領命。
“對了,要多久才能完成?”
“怕是要半月時間。”
宋江揮揮手。“快去吧,早點做出來。”
宋江略顯煩悶。“久則生變。軍師,你可有其他法子?”
“公明哥哥,先派人四處打糧吧。隻要有糧食,一切都好說。”
“對對對。我差點把這件事忘了。”宋江拍拍額頭。“你速去安排,要多打些糧來。”
當此時,正是麥收時節。
被困在京兆府的百姓,無法出來收糧,一個個氣的破口大罵。
他們恨不得,把宋江撕成碎片。
東夷府。
潘小安看見金黃的麥田,忍不住高興起來。
王乙己陪在他身邊,隨行伺候。
王乙己今時不同往日。他常居高位,已經有了上位者的威嚴。
潘小安去麥田查看時,周邊的村莊便已經被戒嚴。
潘小安見到地裏稀疏的幾個收麥人,感到好奇。
瓊英在他耳邊耳語。潘小安有點憤怒。
“王大人,此地的民風如何?”
王乙己一愣。他沒跟上潘小安的思路。剛剛還在談論麥田的產量,這怎麽就轉到民風上去了?
“小安大人,此地民風淳樸,百姓善良勤勞。”
“哦,那為何你要把收麥子的百姓,攔在外麵?”
王乙己解釋道:“小安大人,我怕他們衝撞了你。
再說,百姓割麥,常帶著牛驢。牛驢糞便多,在路上不好看。”
潘小安點點頭。“王大人所言極是。”
他擦擦頭上的汗。“天氣炎熱,咱們迴去吧。”
王乙己便命令隨從迴返。
被堵住的路口,終於放開。
收麥的百姓,破口大罵。“也不知道哪根狗尾草裝大尾巴狼。耽誤咱們搶收麥子。”
“誰說不是。還是小安大人在時好啊。”
“那還用說,月如夫人還親自下地幹農活呐。”
“你說的對。月如夫人就在我家地裏,幫過忙。”
“那可不。要不是月如夫人,咱們村子裏的婦人,哪個敢下地?”…
潘小安迴到府城。
“王大人,你自去忙。我這邊不用你伺候。”
王乙己拱手。“小安大人,東夷府百官,都希望看看你。
大家出資,在月安客棧定了筵席。他們讓我請你去參加。”
潘小安臉色不好看。
王乙己趕忙補充道:“不僅僅有官吏,還有東夷府的各界人士。”
“好,你去安排吧。”
王乙己退出去。
瓊英幫潘小安褪去外套。“官人,要不要洗洗澡?”
“好,這天氣也太熱了。”
瓊英要去打水,卻被潘小安攔住。“院子裏有井水,打一桶衝衝涼即可。”
“那樣洗澡,會不得勁吧?”
瓊英知道潘小安心裏不痛快。她想陪陪他。
“瓊英,謝謝你。”
潘小安坐在澡桶裏,瓊英在給他洗發。
“官人,我知道你心裏不高興。”
“是啊”
“其實,這也沒什麽。曆朝曆代,不皆如此嗎?”
“瓊英,可咱們是創業之初啊。”
瓊英笑起來。“官人,咱們可不是創業之初。就以東夷府論,你在此地經營多年。
期間雖然換了幾次管理者。但東夷府的基礎和底蘊一直都在。”
潘小安撓撓鼻子。
“瓊英,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
“不是這樣的”瓊英再次反駁。
“啥?”潘小安迴頭。
香皂沫掉進他的眼睛裏。“瓊英,給我洗洗眼睛。”
瓊英慌忙端來一瓢水。“官人,可不敢亂動。”
“嗯嗯,知道了。”潘小安很聽勸。“瓊英,你說啥不是這樣?”
瓊英拿起毛巾,給潘小安擦頭發。
“官人,這樣才更利於安國的穩固。”
“說來聽聽”
“我的想法,可能和你出入較大。你可別生我的氣。”
潘小安想起古裝戲。“愛妃快說。本王恕你無罪。”
“是”瓊英矮身行禮。
“我…”潘小安隻是想開個玩笑。沒想到,瓊英還挺會配合。
“想當初,秦國有這樣一個大人物…”
“瓊英,你要給我講曆史。”
瓊英翻個媚眼。“那大人物喚做商鞅。他對官吏與百姓有一段很好的論述…”
潘小安沉默。
瓊英幫潘小安穿好衣服,然後給他梳頭發。
“官人,百姓種地為了什麽?士兵打仗為了什麽?學生考試為了什麽?”
“瓊英,你倒是會考我。多數人隻是想過的更好一點吧。”
“那若是在理想國裏,人人都一樣,還有人會刻苦奮鬥嗎?”
瓊英的話,把潘小安問住。
他不再指望援軍到來,轉而開始發動城內的百姓守城。
京兆府城牆高大,護城河寬而深。城牆離河道有三十餘米遠,且城牆根的地勢有緩坡。
這樣設計城牆,可以很好的防禦敵人的攻擊。
敵人無法大範圍的攻擊城牆,更沒法安裝大型的攻城器械。
宋江圍攻京兆府已有月餘,可依舊毫無進展。
“軍師,可有快速破城之法?”
吳用搖搖羽毛扇,“公明哥哥,可轟之。”
宋江一拍手,“此計甚妙”
梁山軍最會用火藥的人,當然是轟天雷淩振。可宋江隻把他,當做可有可無的人。
淩振被潘小安收納,發揮了巨大作用。
宋江得知這個消息,悔之晚矣。為了彌補這個過錯,他在選拔人才時,著重選擇會研製火藥的人。
凡事就怕有心人。宋江這一用心,還真讓他找到一個人才。
這人喚做歐陽壽。他是做木偶煙火的手工匠人。
被梁山軍掠來之後,他假意投降。頂替轟天雷的名號,坐了第五十二把交椅,對應地軸星。
歐陽壽來到宋江麵前。
“公明哥哥,你喚我何事?”
“歐陽壽,我來問你。若是炸開此處城門,可有辦法?”
歐陽壽皺眉。“此處城牆高大厚實,想要破開它,恐非易事。但若火藥充足,倒也不難。”
宋江無語。“那要準備多少火藥。”
“怕是要一石之多。”
“那你去準備吧?”宋江最煩和這些老匠人說話。
他們說話總是吞吞吐吐,有所保留。從不以真誠示人。
“是”歐陽壽領命。
“對了,要多久才能完成?”
“怕是要半月時間。”
宋江揮揮手。“快去吧,早點做出來。”
宋江略顯煩悶。“久則生變。軍師,你可有其他法子?”
“公明哥哥,先派人四處打糧吧。隻要有糧食,一切都好說。”
“對對對。我差點把這件事忘了。”宋江拍拍額頭。“你速去安排,要多打些糧來。”
當此時,正是麥收時節。
被困在京兆府的百姓,無法出來收糧,一個個氣的破口大罵。
他們恨不得,把宋江撕成碎片。
東夷府。
潘小安看見金黃的麥田,忍不住高興起來。
王乙己陪在他身邊,隨行伺候。
王乙己今時不同往日。他常居高位,已經有了上位者的威嚴。
潘小安去麥田查看時,周邊的村莊便已經被戒嚴。
潘小安見到地裏稀疏的幾個收麥人,感到好奇。
瓊英在他耳邊耳語。潘小安有點憤怒。
“王大人,此地的民風如何?”
王乙己一愣。他沒跟上潘小安的思路。剛剛還在談論麥田的產量,這怎麽就轉到民風上去了?
“小安大人,此地民風淳樸,百姓善良勤勞。”
“哦,那為何你要把收麥子的百姓,攔在外麵?”
王乙己解釋道:“小安大人,我怕他們衝撞了你。
再說,百姓割麥,常帶著牛驢。牛驢糞便多,在路上不好看。”
潘小安點點頭。“王大人所言極是。”
他擦擦頭上的汗。“天氣炎熱,咱們迴去吧。”
王乙己便命令隨從迴返。
被堵住的路口,終於放開。
收麥的百姓,破口大罵。“也不知道哪根狗尾草裝大尾巴狼。耽誤咱們搶收麥子。”
“誰說不是。還是小安大人在時好啊。”
“那還用說,月如夫人還親自下地幹農活呐。”
“你說的對。月如夫人就在我家地裏,幫過忙。”
“那可不。要不是月如夫人,咱們村子裏的婦人,哪個敢下地?”…
潘小安迴到府城。
“王大人,你自去忙。我這邊不用你伺候。”
王乙己拱手。“小安大人,東夷府百官,都希望看看你。
大家出資,在月安客棧定了筵席。他們讓我請你去參加。”
潘小安臉色不好看。
王乙己趕忙補充道:“不僅僅有官吏,還有東夷府的各界人士。”
“好,你去安排吧。”
王乙己退出去。
瓊英幫潘小安褪去外套。“官人,要不要洗洗澡?”
“好,這天氣也太熱了。”
瓊英要去打水,卻被潘小安攔住。“院子裏有井水,打一桶衝衝涼即可。”
“那樣洗澡,會不得勁吧?”
瓊英知道潘小安心裏不痛快。她想陪陪他。
“瓊英,謝謝你。”
潘小安坐在澡桶裏,瓊英在給他洗發。
“官人,我知道你心裏不高興。”
“是啊”
“其實,這也沒什麽。曆朝曆代,不皆如此嗎?”
“瓊英,可咱們是創業之初啊。”
瓊英笑起來。“官人,咱們可不是創業之初。就以東夷府論,你在此地經營多年。
期間雖然換了幾次管理者。但東夷府的基礎和底蘊一直都在。”
潘小安撓撓鼻子。
“瓊英,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
“不是這樣的”瓊英再次反駁。
“啥?”潘小安迴頭。
香皂沫掉進他的眼睛裏。“瓊英,給我洗洗眼睛。”
瓊英慌忙端來一瓢水。“官人,可不敢亂動。”
“嗯嗯,知道了。”潘小安很聽勸。“瓊英,你說啥不是這樣?”
瓊英拿起毛巾,給潘小安擦頭發。
“官人,這樣才更利於安國的穩固。”
“說來聽聽”
“我的想法,可能和你出入較大。你可別生我的氣。”
潘小安想起古裝戲。“愛妃快說。本王恕你無罪。”
“是”瓊英矮身行禮。
“我…”潘小安隻是想開個玩笑。沒想到,瓊英還挺會配合。
“想當初,秦國有這樣一個大人物…”
“瓊英,你要給我講曆史。”
瓊英翻個媚眼。“那大人物喚做商鞅。他對官吏與百姓有一段很好的論述…”
潘小安沉默。
瓊英幫潘小安穿好衣服,然後給他梳頭發。
“官人,百姓種地為了什麽?士兵打仗為了什麽?學生考試為了什麽?”
“瓊英,你倒是會考我。多數人隻是想過的更好一點吧。”
“那若是在理想國裏,人人都一樣,還有人會刻苦奮鬥嗎?”
瓊英的話,把潘小安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