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是出現得讓人措不及防,令儀心平氣和地看著他,“座上占了孤的車駕。”
息何說得理所當然,“臣與殿下,不分彼此。”
豈止是厚顏無恥,令儀皺眉,“孤是去河東道賑災,座上莫要胡鬧。”
息何眉眼如春風舒展,“臣沒有胡鬧,臣得了一種怪病,一日不見殿下便心慌氣喘,臣覺得臣離不開殿下了,需要時時與殿下待在一處才能夠好。”
說著便倚在軟枕上,好心地替令儀騰了個空座,拍了拍,“殿下請坐。”
他功力更加高深了,令儀自知不敵,默了片刻後便撤了手,轉身對東陽吩咐,“替孤備馬。”
那人得了便宜還賣乖,撩開簾子來問,“多謝殿下體恤。”
令儀咬了咬牙,“座上不必客氣。”轉頭不再理會他,等到東陽差人牽來馬匹時候,她聽東陽有些焦慮地問,“殿下,奴方才看得不太真切,車裏的人是如敘郎君麽?他不是同蕭管事私奔了麽,怎麽這會兒又迴來尋殿下了?”
她把拳一握,“奴知道了!定是那蕭管事始亂終棄,半道反悔不願意同如敘郎君遠走高飛,如敘郎君沒了辦法,又隻能迴來投奔殿下。”越說越慷慨激昂,“殿下,他這是把您當墊底的了,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您可不能被他給騙了!如敘郎君雖然長得好看,但裴將軍也沒差到哪兒去呀!”
車內車外的人俱是愣住了,令儀皺眉,“他與長舜並不相同。”
說完便翻身上馬,讓東陽坐上去繞路先將車駕趕至城郊等著她,東陽很是不情不願,最終還是照做了。押運賑災的糧草與物資需要有軍隊隨行,領兵的人正好是裴英,群臣與將士在城門內等候許久,才見到了姍姍來遲的蜀華公主。
冬日的長安清晨總是被薄霧籠罩,公主未坐車鑾,隻身騎在駿馬上疾馳而來。晨光穿透薄霧將她衣袂上銀線繡成的白澤獸紋照亮,古籍中趨吉避兇的神獸騰雲駕霧,她年輕的眉眼在金芒中熠熠生輝。蹄聲落定,她收韁踩鐙,下馬跪拜,對城樓上的皇帝啟唇朗聲道:“兒臣來遲,請父皇恕罪。”
若不是要安排息何隨行的事情,她應當是更早一些時候到的,但就算是現在才來,也未逾時,皇帝站在城樓之上,看著令儀衣袂飛揚的模樣,眼眶有些發澀,但帝王之尊負在他肩上,他隻能將澀意生生壓了下去,他道了聲無妨,拿出了身為帝王的威嚴,“河東此行,須不負朕之所望。”
“兒臣不敢,”她伏跪在地上,“願大業昌盛,願父皇福壽綿長。”
不算是隆重的送別,也沒人看重這位才從蜀地迴來的公主,賑災這門差事,雖說是有豐厚的油水可撈,但河東是出了名的貧瘠,再加之天寒路凍,沒人想去受這個苦,隻冷眼看著令儀騎馬遠去,心想她莫要凍死在河東便是最大的福分了。
倒是新任的戶部尚書在百官散去後向她遙遙作揖,“河東路遠,殿下務必珍重。”
珍重是必須的,隻是令儀現在更多的是焦躁,出了長安後東陽驅著軒車趕來,一麵高搖著手一麵喊道:“殿下,等等奴!”
於是現在眾人皆知她去賑災還帶了位府中的郎君,被傳入禦史台那群食古不化的老頑固耳朵裏還不知要怎麽添油加醋地好好參上她幾本。
裴英的麵色更是精彩,他對那駕軒車視若仇敵,眼神裏似能飛出刀子來,將軒車並著坐在裏麵的人一同紮得遍體鱗傷。
他與令儀並肩同騎,皺眉問她,“阿薔,你怎麽把那人也帶來了?”
那人這二字不滿又不屑,令儀笑了笑,“河東道正是他故裏,故裏有難,他想迴去看看也是人之常情,我不願撫了他的意。”
話裏那零星半點的寵溺讓裴英咬了咬牙,最終還是沒再說什麽。
隻不過夜間時息何又從窗口翻入她房間的時候,似笑非笑地問她,“臣什麽時候告訴過殿下臣的故裏是在河東道的?”
“難道不是麽?”
她正在燭燈下臨著字帖,聽見窗口的動靜頭也不抬,除了他再無旁人,他含笑湊了過來,念出她臨的那一句話,“遊子心所係……”
後一句她停筆頓住了,染了墨的毫尖在筆洗中滌蕩,墨色就一圈一圈地暈開,息何的聲音有些愉悅,“是,臣的故裏確實是在河東道,當年被國師尋得,亦是在那裏。”
那年河東道還是受了雪災,路邊盡是凍死骨。他是河東人士這一點曉得的人不多,但是隻要用了心思去打聽,也還是能打聽到的。她在意他的過往,這令息何尤為歡喜,無論她是出於何種心思,她總算是將他的事情放在了心上。
令儀打了個嗬欠,神色懶散,她早鬆了發髻,長發如數挽在一側,顯得溫軟而散漫,她挑起眉看他,“座上讓孤很是難辦呢,這下更是坐實了孤好男色的名聲,即便是身負皇命也不忘尋歡作樂,日後被禦史台參去父皇那裏,遭罪的可是孤。”
“這樣不好?”息何撿起她擱放下的筆,“人無完人,殿下在蜀地是碌碌無為的一介庸人,一迴長安便大展拳腳,這才會教人起疑。臣為殿下添一些缺憾,好讓殿下在旁人眼中顯得有機可乘,這樣才不會讓人覺得殿下危及到了他們。”
他字字句句都是為她著想的話,說來也當是這樣,人之所以為人,其性情裏必定會有些缺憾,譬如令姝的驕縱,皇帝的多疑,皇後的善妒,並非所有人都是遠離紅塵俗世的仙人,花落風氣都會惹人感懷,她若是表現的太過完美,必定會引起旁人的嫉妒與疑慮。
倒不如造出一個癖好來,正好眼前有個絕佳的人選,息何笑道,“況且臣離開河東道這麽久,也是時候迴去看看了。”
然而河東道的災情遠比節度使所呈報的要嚴重得多,才踏入河東道的地界,凜冽的寒風就從車簾隙縫間吹了進來,息何略略掀開車簾去看,就看到漫天風雪中令儀的身影,遺世獨立。道口間設了關卡,派有重兵把守,將領看到令儀與隨行軍隊的到來,立馬上前來向她行禮,“參見殿下。”
“鄭將軍請起,”她虛抬了手,看向關卡那頭,“這是怎麽迴事?”
將領名為鄭起,是地地道道的河東人士,皮膚黝黑,生得濃眉大眼,很是憨實的模樣,他對令儀抱拳,“迴稟殿下,河東災民蜂擁而至,欲入關內避難,明府下令讓末將把手好城門,不允這些難民隨意進出。”
令儀皺眉,“若不讓災民入城,那他們又有何處可供休憩,時節本就嚴寒,是要活生生讓人凍死在城外?”
她怒時的帶著駭人的厲色,趙起有口難言,“這是明府大人的意思,末將也隻能聽從……”
往實裏講,河東當屬他故裏,河東的災民都能算作是他老鄉,若不是要遵從顧明府的指令,他早就開了城門,降雪這麽多天來,冷得鬼也寒顫,誰知道外麵凍死了多少人,是不是屍骨累積成山,這些都不是他們要管的事情。隻能知道的是這些災民慌不擇路逃來,早被饑寒折磨得理智全無,要是放入城中來後果不堪設想,蒲州小小地界怎麽納得下人數這樣眾多的災民,隻能把他們拒之門外了。
趙起看她眉頭越皺越緊,以為她是在擔憂無法出城的事情,立馬進言,“殿下不必擔心,稍後末將便讓人替殿下開道,不會耽誤殿下的行程。”
她咬唇不言,隻能由裴英開口,風雪中將軍大氅緊擁,沉聲道,“有勞了。”
哪裏趕受這一句有勞,這一列都是從長安來的人,身負皇命,往河東州府押送賑災物資的,趙起也有滿腔憂國憂民的心思,轉頭便朝戊守在城門前的將士喝道:“開城門!”
風雪越發大了,趙起要提足了勁兒才能不使自己的聲音被這寒風吞沒,封閉的城門緩緩被拉開,發出古舊的吱呀聲,艱澀而綿長,令儀站在凜冽的風中,寒意覆蓋了她的眉睫,城門越敞越開,趙起的神色便越發戒備森嚴。
他咬了咬牙,對令儀道,“殿下還是入車內去罷,暴民太多,恐傷及殿下。”
裴英也道,“也是,阿薔,你迴軒車裏去。”
卻得到了她毫不猶疑地迴拒,她背脊筆直,微微揚起了下頜,“孤就在這裏,等著趙將軍替孤開道。”
趙起額前滲出冷汗,轉瞬就是冰冷一片,他躬首,“末將領命。”
城門大開,令儀抿著唇往前看去,看見的那一雙雙眼中盡是冰冷的絕望,突然人群中暴發出激動的唿聲,“城門開了!大家快衝進去!”
息何說得理所當然,“臣與殿下,不分彼此。”
豈止是厚顏無恥,令儀皺眉,“孤是去河東道賑災,座上莫要胡鬧。”
息何眉眼如春風舒展,“臣沒有胡鬧,臣得了一種怪病,一日不見殿下便心慌氣喘,臣覺得臣離不開殿下了,需要時時與殿下待在一處才能夠好。”
說著便倚在軟枕上,好心地替令儀騰了個空座,拍了拍,“殿下請坐。”
他功力更加高深了,令儀自知不敵,默了片刻後便撤了手,轉身對東陽吩咐,“替孤備馬。”
那人得了便宜還賣乖,撩開簾子來問,“多謝殿下體恤。”
令儀咬了咬牙,“座上不必客氣。”轉頭不再理會他,等到東陽差人牽來馬匹時候,她聽東陽有些焦慮地問,“殿下,奴方才看得不太真切,車裏的人是如敘郎君麽?他不是同蕭管事私奔了麽,怎麽這會兒又迴來尋殿下了?”
她把拳一握,“奴知道了!定是那蕭管事始亂終棄,半道反悔不願意同如敘郎君遠走高飛,如敘郎君沒了辦法,又隻能迴來投奔殿下。”越說越慷慨激昂,“殿下,他這是把您當墊底的了,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您可不能被他給騙了!如敘郎君雖然長得好看,但裴將軍也沒差到哪兒去呀!”
車內車外的人俱是愣住了,令儀皺眉,“他與長舜並不相同。”
說完便翻身上馬,讓東陽坐上去繞路先將車駕趕至城郊等著她,東陽很是不情不願,最終還是照做了。押運賑災的糧草與物資需要有軍隊隨行,領兵的人正好是裴英,群臣與將士在城門內等候許久,才見到了姍姍來遲的蜀華公主。
冬日的長安清晨總是被薄霧籠罩,公主未坐車鑾,隻身騎在駿馬上疾馳而來。晨光穿透薄霧將她衣袂上銀線繡成的白澤獸紋照亮,古籍中趨吉避兇的神獸騰雲駕霧,她年輕的眉眼在金芒中熠熠生輝。蹄聲落定,她收韁踩鐙,下馬跪拜,對城樓上的皇帝啟唇朗聲道:“兒臣來遲,請父皇恕罪。”
若不是要安排息何隨行的事情,她應當是更早一些時候到的,但就算是現在才來,也未逾時,皇帝站在城樓之上,看著令儀衣袂飛揚的模樣,眼眶有些發澀,但帝王之尊負在他肩上,他隻能將澀意生生壓了下去,他道了聲無妨,拿出了身為帝王的威嚴,“河東此行,須不負朕之所望。”
“兒臣不敢,”她伏跪在地上,“願大業昌盛,願父皇福壽綿長。”
不算是隆重的送別,也沒人看重這位才從蜀地迴來的公主,賑災這門差事,雖說是有豐厚的油水可撈,但河東是出了名的貧瘠,再加之天寒路凍,沒人想去受這個苦,隻冷眼看著令儀騎馬遠去,心想她莫要凍死在河東便是最大的福分了。
倒是新任的戶部尚書在百官散去後向她遙遙作揖,“河東路遠,殿下務必珍重。”
珍重是必須的,隻是令儀現在更多的是焦躁,出了長安後東陽驅著軒車趕來,一麵高搖著手一麵喊道:“殿下,等等奴!”
於是現在眾人皆知她去賑災還帶了位府中的郎君,被傳入禦史台那群食古不化的老頑固耳朵裏還不知要怎麽添油加醋地好好參上她幾本。
裴英的麵色更是精彩,他對那駕軒車視若仇敵,眼神裏似能飛出刀子來,將軒車並著坐在裏麵的人一同紮得遍體鱗傷。
他與令儀並肩同騎,皺眉問她,“阿薔,你怎麽把那人也帶來了?”
那人這二字不滿又不屑,令儀笑了笑,“河東道正是他故裏,故裏有難,他想迴去看看也是人之常情,我不願撫了他的意。”
話裏那零星半點的寵溺讓裴英咬了咬牙,最終還是沒再說什麽。
隻不過夜間時息何又從窗口翻入她房間的時候,似笑非笑地問她,“臣什麽時候告訴過殿下臣的故裏是在河東道的?”
“難道不是麽?”
她正在燭燈下臨著字帖,聽見窗口的動靜頭也不抬,除了他再無旁人,他含笑湊了過來,念出她臨的那一句話,“遊子心所係……”
後一句她停筆頓住了,染了墨的毫尖在筆洗中滌蕩,墨色就一圈一圈地暈開,息何的聲音有些愉悅,“是,臣的故裏確實是在河東道,當年被國師尋得,亦是在那裏。”
那年河東道還是受了雪災,路邊盡是凍死骨。他是河東人士這一點曉得的人不多,但是隻要用了心思去打聽,也還是能打聽到的。她在意他的過往,這令息何尤為歡喜,無論她是出於何種心思,她總算是將他的事情放在了心上。
令儀打了個嗬欠,神色懶散,她早鬆了發髻,長發如數挽在一側,顯得溫軟而散漫,她挑起眉看他,“座上讓孤很是難辦呢,這下更是坐實了孤好男色的名聲,即便是身負皇命也不忘尋歡作樂,日後被禦史台參去父皇那裏,遭罪的可是孤。”
“這樣不好?”息何撿起她擱放下的筆,“人無完人,殿下在蜀地是碌碌無為的一介庸人,一迴長安便大展拳腳,這才會教人起疑。臣為殿下添一些缺憾,好讓殿下在旁人眼中顯得有機可乘,這樣才不會讓人覺得殿下危及到了他們。”
他字字句句都是為她著想的話,說來也當是這樣,人之所以為人,其性情裏必定會有些缺憾,譬如令姝的驕縱,皇帝的多疑,皇後的善妒,並非所有人都是遠離紅塵俗世的仙人,花落風氣都會惹人感懷,她若是表現的太過完美,必定會引起旁人的嫉妒與疑慮。
倒不如造出一個癖好來,正好眼前有個絕佳的人選,息何笑道,“況且臣離開河東道這麽久,也是時候迴去看看了。”
然而河東道的災情遠比節度使所呈報的要嚴重得多,才踏入河東道的地界,凜冽的寒風就從車簾隙縫間吹了進來,息何略略掀開車簾去看,就看到漫天風雪中令儀的身影,遺世獨立。道口間設了關卡,派有重兵把守,將領看到令儀與隨行軍隊的到來,立馬上前來向她行禮,“參見殿下。”
“鄭將軍請起,”她虛抬了手,看向關卡那頭,“這是怎麽迴事?”
將領名為鄭起,是地地道道的河東人士,皮膚黝黑,生得濃眉大眼,很是憨實的模樣,他對令儀抱拳,“迴稟殿下,河東災民蜂擁而至,欲入關內避難,明府下令讓末將把手好城門,不允這些難民隨意進出。”
令儀皺眉,“若不讓災民入城,那他們又有何處可供休憩,時節本就嚴寒,是要活生生讓人凍死在城外?”
她怒時的帶著駭人的厲色,趙起有口難言,“這是明府大人的意思,末將也隻能聽從……”
往實裏講,河東當屬他故裏,河東的災民都能算作是他老鄉,若不是要遵從顧明府的指令,他早就開了城門,降雪這麽多天來,冷得鬼也寒顫,誰知道外麵凍死了多少人,是不是屍骨累積成山,這些都不是他們要管的事情。隻能知道的是這些災民慌不擇路逃來,早被饑寒折磨得理智全無,要是放入城中來後果不堪設想,蒲州小小地界怎麽納得下人數這樣眾多的災民,隻能把他們拒之門外了。
趙起看她眉頭越皺越緊,以為她是在擔憂無法出城的事情,立馬進言,“殿下不必擔心,稍後末將便讓人替殿下開道,不會耽誤殿下的行程。”
她咬唇不言,隻能由裴英開口,風雪中將軍大氅緊擁,沉聲道,“有勞了。”
哪裏趕受這一句有勞,這一列都是從長安來的人,身負皇命,往河東州府押送賑災物資的,趙起也有滿腔憂國憂民的心思,轉頭便朝戊守在城門前的將士喝道:“開城門!”
風雪越發大了,趙起要提足了勁兒才能不使自己的聲音被這寒風吞沒,封閉的城門緩緩被拉開,發出古舊的吱呀聲,艱澀而綿長,令儀站在凜冽的風中,寒意覆蓋了她的眉睫,城門越敞越開,趙起的神色便越發戒備森嚴。
他咬了咬牙,對令儀道,“殿下還是入車內去罷,暴民太多,恐傷及殿下。”
裴英也道,“也是,阿薔,你迴軒車裏去。”
卻得到了她毫不猶疑地迴拒,她背脊筆直,微微揚起了下頜,“孤就在這裏,等著趙將軍替孤開道。”
趙起額前滲出冷汗,轉瞬就是冰冷一片,他躬首,“末將領命。”
城門大開,令儀抿著唇往前看去,看見的那一雙雙眼中盡是冰冷的絕望,突然人群中暴發出激動的唿聲,“城門開了!大家快衝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