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副宜喜宜嗔的好麵孔,反反複複,品嚐不膩,這是隨了她那位豔冠後宮的母妃,且還要比她母妃更美上幾分。前世瞧見她的時候多是皺眉抿唇,總有一段愁緒攏在她眉間,今生倒是要好上許多,想到這裏,息何看向她的目光又多了些笑意,“殿下真是無情啊。”
“是座上太無理取鬧了。”
但任是無情也動人,息何笑道:“明日殿下許會再遇到裴三郎。”
他對裴英似乎十分計較,這讓令儀覺得奇怪,她問,“遇見裴三郎了,然後呢?”
息何的目光頓了頓,“殿下覺得呢?”
“孤覺得神官話裏泛著酸,像是打翻了神宮地窖中埋藏的陳年老醋,”息何比她要高出大半個頭,她揚起了臉,目光澄澈地看向他,“孤才是想知曉,座上這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本是有一瞬的窒息,隨後息何驀地笑了,“是臣失言了。”他向她掖手,“夜既已深,臣也不便再打擾殿下,殿下請好好歇息,明日重陽射禮,必能一舉奪魁。”
射禮是大業皇室的在重陽祭祀後的儀禮,拔得頭籌的人皇帝向來會有重賞,次日令儀與東陽乘上入宮的車鑾時,東陽摩拳擦掌地道:“殿下,那什麽射禮,奴覺得您準能贏!”
她覺得好笑,問東陽為何,東陽自信滿滿,“您的射藝奴是曉得的,那年在蜀地時候,一箭射中了兩隻飛鳥兒,這區區射禮,還能難倒您?”接著便興致勃勃地問,“若是拔得頭籌了,那會有什麽賞賜呀?能不能提前從這勞什子神宮出去?”
東陽實在是受夠了這神宮,她自從被琳琅咬了後就草木皆兵,看這神宮蹊蹺的很,巴不得早些時候離去。她覺得什麽七七四十九日的規矩當真是要人命,從外邊兒迴來就一定會沾染上邪崇麽,依她看來立下這規矩的人才是最大的邪崇。
她很是憂愁,“殿下,您手上的傷好了麽,能拉動弓箭麽?會不會將傷口再撕裂開來,又流血了可怎麽辦?要不然這魁首咱們不當了,左右賞賜的東西也就那麽些,沒什麽比您身子更要緊了。”
令儀失笑,想說些什麽,但話到了嘴邊後卻隻有一句,“孤知道了。”
東陽把嘴一癟,“您每迴都這麽對奴講,但奴曉得您心底早就拿定了主意,奴再怎麽苦口婆心都是不管用的。”她歎氣,軟軟的眉擰成了麻花,“您要曉得,傷在您身上,疼在奴心啊。”
“好,”令儀拍了拍東陽的手背,“孤答應你。”
得了她這句話,東陽歡喜得不得了,祭祀上台那是皇帝與太子的事情,同令儀沒什麽幹係,但太子病重不能出席,台上的人便換成了令姝,她一身朱衣白裳,神情驕矜,祭拜天地時候展開雙臂猶如稚鳳。令儀眯了眯眼,視線卻向一旁偏過去,瞧見了那個戴著狐狸麵具的國師。
麵具塗著紅黑金的色彩,將他的真實容貌遮掩在麵具之後,一身玄袍再無別的花式,像沉澱澱的夜色,濃重而肅穆。他手中握著金玲法器,每抬手一下,那九九八十一顆金玲的脆響便整齊劃一地貫穿了皇城的碧霄。秋日裏晴空無限好,然而他的存在卻異常奪目,讓人誤以為是天神下凡來,濟世渡人。
怎麽瞧怎麽覺得熟稔,尤其是舉手抬足間的風雅情狀。許是從羲和神宮出來的人都是帶著這股味兒,就連陳璋也是,令儀在心底想到,她手臂上的傷已經痊愈了,脫痂後長出來的新肉又粉又嫩,還透著紅,她其實十分珍視自己,看著那些疤痕感到惋惜,年輕的神官卻糾纏了上來,用食指輕輕劃過傷口,低聲道,“即便是傷痕,隻要屬於殿下,臣也覺得美不勝收。”
其實美不勝收的人該是他才對,令儀看著台上他的一舉一動,不禁有些發怔。她從未見過這樣的人,將風雅都揉入了骨子裏,哪怕是姿態輕佻時也未曾讓人覺得不適,令儀是不太喜歡旁人突如其來的親昵的,在蜀地那樣多年,與她親近的也就隻有東陽一個,至於他為甚麽是個例外,令儀在苦苦思索之後終於有了解答。
是色令智昏。
那人長了副讓人無從防備的模樣,單刀赴會長驅直入,她甚至還未來得及構築起防線,他就已經站在了她的麵前,一身光風霽月,坦蕩磊落地朝她獻上了他的赤誠。
那樣滾燙的赤誠啊。
她怕被那赤誠燙傷自己,所以不敢去接,他卻也不氣餒,不曾放棄過。令儀覺得自己是有些沒骨氣,從十二歲那年起,自己便一直在被身邊的人或者是事所拋棄,遇上這樣的他,她根本無從抵擋。
她與祭台隔得也不算遠,思緒往神宮裏飄,卻不妨礙她感受到從祭台上傳來的視線,她看過去,正對上了那張奪目妖冶的狐狸麵具,她隨即一怔,便把頭別開,卻又對上了另一道視線。
是裴英,發現她看過來之後,他對她咧嘴笑,令儀也很溫和地對他迴了個笑容。
再轉過頭來時,那道視線已經移開了。
令儀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卻又不知道是哪裏,索性先將這樁事壓了下來。待祭祀完畢,眾人籌備著射禮的事宜,令儀由宮人引領去換上騎裝,正換著,令姝便濃墨重彩地從外邊兒走了進來。
她瞧見了令儀,本因為漫長祭祀而焦躁難耐的眉眼驀地就變了,臉上掛起笑來,盈盈地喊了一聲:“令儀姊姊。”
令姝走上前來,參加射禮的臣民都會在胸前佩戴一朵茱萸,她徑直就將令儀胸前的那朵茱萸給取了下來,丟擲在地上,用腳狠狠地踩了上去,挪開時候,那朵茱萸已經被碾爛,破敗不堪地躺在令姝腳邊,而令姝嘴角的笑越發張揚,她蔑視地看著令儀,“姊姊替太子哥哥取血治病的傷口好了麽,依琅華來看,這射禮,姊姊還是莫要參加了罷?”
她往那朵破敗的茱萸瞧了眼,噯呀一聲,“也是呢,茱萸都壞了,姊姊縱使是想參加那也沒法了。”
聲音越來越近,她就貼在令儀的耳畔,陰冷而甜蜜地說道:“琅華可是為了姊姊好呢,待會兒刀劍無眼,將姊姊傷了,琅華可是會心疼的。”
“哦,是嗎?”令儀波瀾不驚地問,令姝退開了一步,仔細端詳著她的臉,想從她臉上尋出惱怒的情緒,但那張臉沉靜如水,丟顆石頭下去仿佛都起不了太大的波瀾。殿內的侍人都因驚懼而伏跪在地,令儀彎腰撿起了那朵茱萸,毫不在意地吹了口氣,就向外走去。
令姝氣得渾身發抖,轉身對她道,“別將自己看得太高了,讓你參加射禮不過是父皇格外開恩,若不是因為你的血是太子哥哥的藥引,你以為自己能有現在麽?”
令儀的腳步頓了頓,瞧見了她情緒的波動,令姝眉目間瞬間有了神采,但下一瞬,她又繼續往前走去。
直至她邁出殿門,她也沒有再搭理令姝。
身後傳來令姝暴怒之下亂砸物件的聲音,以及宮人隱隱的啜泣,令儀全然不關心,轉過一個廊角,她卻被出現在眼前的人絆住了腳步。
裴英一身騎衣勁裝靠在廊柱上,眉目英俊非凡,看到令儀與她手中捏著的被碾爛的茱萸後,嘴角一抿,把自己胸前的茱萸解了下來,遞向她。
令儀不接,過了片刻後才抬頭看向他,“你這是什麽意思?”
裴英不答,把花往她懷中一塞,轉身就要走,卻被令儀攔了下來,非要問出個所以然來,“孤在問你話。”
她站在他麵前,手裏握著那朵茱萸,人比花更豔,裴英無可奈何,低聲道,“你參加射禮要緊,我無所謂的。”
令儀眯起了眼,她把裴英的話在心頭咀嚼了一番後,抿唇問道:“什麽叫孤參加射禮要緊,在孤看來,這射禮參不參加才是無所謂。”
裴英卻替她著急,“這還不要緊麽,你自幼就精於騎射,若是射禮上拔得頭籌,重獲陛下重視,你便不會再迴蜀地去了。”他皺眉,“阿薔,你難道不是這樣想的嗎?”
他一如既往地在為她著想,令儀歎了口氣:“多謝郎君的花。”
裴英忍不住再看了她一眼,隻這一眼就教他想起了年少時的那些美好,縱然後來發生的事情不堪迴憶,但他在被軟禁的日子裏,確實是一直思念著她。
他低聲道:“臣愧不敢當。”
重陽射禮一向極受皇帝的重視,射宮定在觀德殿前,令儀入場時已經晚了,參加射禮的王公貴族們早早地便在射場邊等候,她的姍姍來遲令皇帝不滿,當即便點了她的名:“怎麽來得這樣晚?”
令儀垂首,“兒臣闊別皇宮多年,尋不到路了。”
這算是最好的迴答,皇帝朗笑道:“也是,這麽些年了,是該忘了,無妨,往後便在長安,常入宮來陪朕,就無需擔憂這個問題了。”
群臣嘩然,皇帝這是自己免了當年那道驅逐令儀的旨意,本以為這位殿下不過是短暫地迴長安一段時日,待太子病好之後又會迴到蜀地,誰曉得今日皇帝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令儀眉眼不驚地應了聲兒臣遵旨,抬起頭來就瞧見了令姝利劍似的目光。
“是座上太無理取鬧了。”
但任是無情也動人,息何笑道:“明日殿下許會再遇到裴三郎。”
他對裴英似乎十分計較,這讓令儀覺得奇怪,她問,“遇見裴三郎了,然後呢?”
息何的目光頓了頓,“殿下覺得呢?”
“孤覺得神官話裏泛著酸,像是打翻了神宮地窖中埋藏的陳年老醋,”息何比她要高出大半個頭,她揚起了臉,目光澄澈地看向他,“孤才是想知曉,座上這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本是有一瞬的窒息,隨後息何驀地笑了,“是臣失言了。”他向她掖手,“夜既已深,臣也不便再打擾殿下,殿下請好好歇息,明日重陽射禮,必能一舉奪魁。”
射禮是大業皇室的在重陽祭祀後的儀禮,拔得頭籌的人皇帝向來會有重賞,次日令儀與東陽乘上入宮的車鑾時,東陽摩拳擦掌地道:“殿下,那什麽射禮,奴覺得您準能贏!”
她覺得好笑,問東陽為何,東陽自信滿滿,“您的射藝奴是曉得的,那年在蜀地時候,一箭射中了兩隻飛鳥兒,這區區射禮,還能難倒您?”接著便興致勃勃地問,“若是拔得頭籌了,那會有什麽賞賜呀?能不能提前從這勞什子神宮出去?”
東陽實在是受夠了這神宮,她自從被琳琅咬了後就草木皆兵,看這神宮蹊蹺的很,巴不得早些時候離去。她覺得什麽七七四十九日的規矩當真是要人命,從外邊兒迴來就一定會沾染上邪崇麽,依她看來立下這規矩的人才是最大的邪崇。
她很是憂愁,“殿下,您手上的傷好了麽,能拉動弓箭麽?會不會將傷口再撕裂開來,又流血了可怎麽辦?要不然這魁首咱們不當了,左右賞賜的東西也就那麽些,沒什麽比您身子更要緊了。”
令儀失笑,想說些什麽,但話到了嘴邊後卻隻有一句,“孤知道了。”
東陽把嘴一癟,“您每迴都這麽對奴講,但奴曉得您心底早就拿定了主意,奴再怎麽苦口婆心都是不管用的。”她歎氣,軟軟的眉擰成了麻花,“您要曉得,傷在您身上,疼在奴心啊。”
“好,”令儀拍了拍東陽的手背,“孤答應你。”
得了她這句話,東陽歡喜得不得了,祭祀上台那是皇帝與太子的事情,同令儀沒什麽幹係,但太子病重不能出席,台上的人便換成了令姝,她一身朱衣白裳,神情驕矜,祭拜天地時候展開雙臂猶如稚鳳。令儀眯了眯眼,視線卻向一旁偏過去,瞧見了那個戴著狐狸麵具的國師。
麵具塗著紅黑金的色彩,將他的真實容貌遮掩在麵具之後,一身玄袍再無別的花式,像沉澱澱的夜色,濃重而肅穆。他手中握著金玲法器,每抬手一下,那九九八十一顆金玲的脆響便整齊劃一地貫穿了皇城的碧霄。秋日裏晴空無限好,然而他的存在卻異常奪目,讓人誤以為是天神下凡來,濟世渡人。
怎麽瞧怎麽覺得熟稔,尤其是舉手抬足間的風雅情狀。許是從羲和神宮出來的人都是帶著這股味兒,就連陳璋也是,令儀在心底想到,她手臂上的傷已經痊愈了,脫痂後長出來的新肉又粉又嫩,還透著紅,她其實十分珍視自己,看著那些疤痕感到惋惜,年輕的神官卻糾纏了上來,用食指輕輕劃過傷口,低聲道,“即便是傷痕,隻要屬於殿下,臣也覺得美不勝收。”
其實美不勝收的人該是他才對,令儀看著台上他的一舉一動,不禁有些發怔。她從未見過這樣的人,將風雅都揉入了骨子裏,哪怕是姿態輕佻時也未曾讓人覺得不適,令儀是不太喜歡旁人突如其來的親昵的,在蜀地那樣多年,與她親近的也就隻有東陽一個,至於他為甚麽是個例外,令儀在苦苦思索之後終於有了解答。
是色令智昏。
那人長了副讓人無從防備的模樣,單刀赴會長驅直入,她甚至還未來得及構築起防線,他就已經站在了她的麵前,一身光風霽月,坦蕩磊落地朝她獻上了他的赤誠。
那樣滾燙的赤誠啊。
她怕被那赤誠燙傷自己,所以不敢去接,他卻也不氣餒,不曾放棄過。令儀覺得自己是有些沒骨氣,從十二歲那年起,自己便一直在被身邊的人或者是事所拋棄,遇上這樣的他,她根本無從抵擋。
她與祭台隔得也不算遠,思緒往神宮裏飄,卻不妨礙她感受到從祭台上傳來的視線,她看過去,正對上了那張奪目妖冶的狐狸麵具,她隨即一怔,便把頭別開,卻又對上了另一道視線。
是裴英,發現她看過來之後,他對她咧嘴笑,令儀也很溫和地對他迴了個笑容。
再轉過頭來時,那道視線已經移開了。
令儀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卻又不知道是哪裏,索性先將這樁事壓了下來。待祭祀完畢,眾人籌備著射禮的事宜,令儀由宮人引領去換上騎裝,正換著,令姝便濃墨重彩地從外邊兒走了進來。
她瞧見了令儀,本因為漫長祭祀而焦躁難耐的眉眼驀地就變了,臉上掛起笑來,盈盈地喊了一聲:“令儀姊姊。”
令姝走上前來,參加射禮的臣民都會在胸前佩戴一朵茱萸,她徑直就將令儀胸前的那朵茱萸給取了下來,丟擲在地上,用腳狠狠地踩了上去,挪開時候,那朵茱萸已經被碾爛,破敗不堪地躺在令姝腳邊,而令姝嘴角的笑越發張揚,她蔑視地看著令儀,“姊姊替太子哥哥取血治病的傷口好了麽,依琅華來看,這射禮,姊姊還是莫要參加了罷?”
她往那朵破敗的茱萸瞧了眼,噯呀一聲,“也是呢,茱萸都壞了,姊姊縱使是想參加那也沒法了。”
聲音越來越近,她就貼在令儀的耳畔,陰冷而甜蜜地說道:“琅華可是為了姊姊好呢,待會兒刀劍無眼,將姊姊傷了,琅華可是會心疼的。”
“哦,是嗎?”令儀波瀾不驚地問,令姝退開了一步,仔細端詳著她的臉,想從她臉上尋出惱怒的情緒,但那張臉沉靜如水,丟顆石頭下去仿佛都起不了太大的波瀾。殿內的侍人都因驚懼而伏跪在地,令儀彎腰撿起了那朵茱萸,毫不在意地吹了口氣,就向外走去。
令姝氣得渾身發抖,轉身對她道,“別將自己看得太高了,讓你參加射禮不過是父皇格外開恩,若不是因為你的血是太子哥哥的藥引,你以為自己能有現在麽?”
令儀的腳步頓了頓,瞧見了她情緒的波動,令姝眉目間瞬間有了神采,但下一瞬,她又繼續往前走去。
直至她邁出殿門,她也沒有再搭理令姝。
身後傳來令姝暴怒之下亂砸物件的聲音,以及宮人隱隱的啜泣,令儀全然不關心,轉過一個廊角,她卻被出現在眼前的人絆住了腳步。
裴英一身騎衣勁裝靠在廊柱上,眉目英俊非凡,看到令儀與她手中捏著的被碾爛的茱萸後,嘴角一抿,把自己胸前的茱萸解了下來,遞向她。
令儀不接,過了片刻後才抬頭看向他,“你這是什麽意思?”
裴英不答,把花往她懷中一塞,轉身就要走,卻被令儀攔了下來,非要問出個所以然來,“孤在問你話。”
她站在他麵前,手裏握著那朵茱萸,人比花更豔,裴英無可奈何,低聲道,“你參加射禮要緊,我無所謂的。”
令儀眯起了眼,她把裴英的話在心頭咀嚼了一番後,抿唇問道:“什麽叫孤參加射禮要緊,在孤看來,這射禮參不參加才是無所謂。”
裴英卻替她著急,“這還不要緊麽,你自幼就精於騎射,若是射禮上拔得頭籌,重獲陛下重視,你便不會再迴蜀地去了。”他皺眉,“阿薔,你難道不是這樣想的嗎?”
他一如既往地在為她著想,令儀歎了口氣:“多謝郎君的花。”
裴英忍不住再看了她一眼,隻這一眼就教他想起了年少時的那些美好,縱然後來發生的事情不堪迴憶,但他在被軟禁的日子裏,確實是一直思念著她。
他低聲道:“臣愧不敢當。”
重陽射禮一向極受皇帝的重視,射宮定在觀德殿前,令儀入場時已經晚了,參加射禮的王公貴族們早早地便在射場邊等候,她的姍姍來遲令皇帝不滿,當即便點了她的名:“怎麽來得這樣晚?”
令儀垂首,“兒臣闊別皇宮多年,尋不到路了。”
這算是最好的迴答,皇帝朗笑道:“也是,這麽些年了,是該忘了,無妨,往後便在長安,常入宮來陪朕,就無需擔憂這個問題了。”
群臣嘩然,皇帝這是自己免了當年那道驅逐令儀的旨意,本以為這位殿下不過是短暫地迴長安一段時日,待太子病好之後又會迴到蜀地,誰曉得今日皇帝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令儀眉眼不驚地應了聲兒臣遵旨,抬起頭來就瞧見了令姝利劍似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