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
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 作者:小蝸牛爬啊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旋渦的主角王珪臉色一變,很快移步出班啟奏。
“陛下,絳州官員被降罪隻是房相的一麵之詞吧?”
“未經核實就行刑,是不是不合理法?”
王珪是咬著牙齒說的,他太原王氏何曾被這麽欺負過。
刑部尚書李道宗板著臉,緊接著出班啟奏,迴應王珪的質疑。
“王侍中,房相主管六部,且手執尚方寶劍,受陛下之命可先斬後奏。”
“況且,這等貪官汙吏的罪證,我們刑部早已核實過,又經過陛下的口諭方才出告示,怎麽不合理法?”
隨後他朝著李世民拱手,瞥了一眼神色激動的王珪。
“陛下為一國之君,慧明聖裁,難道連處置徇私舞弊之徒,也要跟你代理侍中匯報?”
“嗬,你王珪的臉,未免太大了。”
李道宗說完,甩著手袖站了迴去。
李道宗是唐室宗親,且年方27,正是熱血年紀。
他與王珪之間,猶如新權貴與老牌世家,天生便是處於對立。
三言兩語之間,把年近古稀的老狐狸王珪一頓懟,讓這巧舌如簧的老家夥氣的胡子直抖。
口頭說不過這個愣頭青,王珪開始找幫手。
他側過頭看了崔仁師,楊宏禮等人一眼,看到這幫人目不斜視,老神在在的模樣。
心裏已經清楚,這次沒有人幫他說話。
按照以往,五姓七望是穿同一條褲子的人,沒想到今天一個個這麽反常。
王珪心裏疑惑地想道。
“難不成這幫老狐狸和陛下達成了交易?”
崔仁師,楊宏禮等五姓七望的官員之所以冷眼旁觀,是因為絳州主要是王氏,裴氏以及薛氏三家的人。
此次絳州人員大變動,他們已經和陛下達成了共識,好幾個實權職位,都被他們拿下。
不用費力便能成為幕後的最大受益者,何樂而不為。
求援無果,王珪隻能出點血保住族中子弟,於是哀求著說道。
“陛下,絳州別駕王好仁,司功參軍事王子正......正平縣令王自華等人都罪不至死,還請陛下從輕發落。”
“我太原王氏願意拿出5萬石糧食來施粥救民。”
太原王氏為了保住族中子弟真是下了血本,5萬石可是整整500萬斤!
按照現在的糧價,差不多可以賣一千五百萬文錢!
滾刀肉程咬金靠在柱子上打瞌睡,這會很合時宜地醒來,他的譏諷聲很刺耳。
“絳州的一個小縣令竟然有6萬畝上等田,家財數十萬貫,可比我老程富足百十倍啊!”
程咬金的話一出,朝中大臣紛紛變了臉色。
“這麽黑!”
“是真能貪啊!”
一個小縣令竟然比他們還要有錢,豈有此理,實在是反了天不成!
百官紛紛交頭接耳,看他們的表情誇張精彩極度憤恨,可見心裏是多麽不滿。
“嗬嗬,貪墨了這麽多還罪不至死?我看是死有餘辜。”
“還以為下血本保命,沒想到是為了保更多贓款。”
王珪聽到身邊刺耳的聲音,臉色氣成豬肝色。
在場除了少數的官員堅守清廉,大部分人誰敢保證屁股幹淨?
於是王珪把手中勿牌再次高高舉起,嗆聲大喊。
“陛下,程將軍這是血口噴人,憑空捏造的罪證,隻是想汙蔑我忠心耿耿的王家子弟啊!”
“呸,老匹夫還嘴硬。”程咬金滿臉鄙夷,遠遠地朝著王珪丟了一顆鼻屎。
李世民平靜的臉上扯出一抹笑容,朝著王德一字一字咬著說道
“抬上來,讓朕的愛卿們都好好看看!”
王德朝著李世民恭敬地躬身,很快走出大殿。
“這,不會是罪證吧?”
“有可能,罪證眾多且重,比奏折晚一點到也實屬正常。”
王珪現在頭暈目眩,耳邊隻聽到大殿裏官員嘈雜的聲音。
不久王德帶著四十來個士兵走進大殿,他們手裏抬著著裝滿竹筒和卷軸的大箱子。
李世民從龍椅上一步步走下來,從第一個打開的箱子裏拿出一張地契。
高舉起來,冷著臉說道“這個箱子裏都是正平縣令王自華的地契,房契,賬本,賄賂書信,要不要我念給各位愛卿聽一聽?”
掃了一眼大部分吃驚的百官,李世民念到“正平縣令王自華有良田六萬五千畝,家財六十八萬貫,珍稀字畫古玩無數價值不可估量....”
“瑪德,這麽能貪,真是膽大包天!”
崔仁師吃驚地想到,這下更是果斷地賣了王珪。
不然陛下發瘋了也查他們崔家,那可就麻煩了。
一身浩然正氣的孔穎達,蕭瑀,岑文本,虞世南等人紛紛怒目瞪向王珪。
渭水之盟後的大唐一直休養生息,百廢待興之。
沒想到大廈尚未建成,而蛀蟲已經深入骨髓。
“陛下,微臣支持嚴懲絳州冒犯大唐律令之官員!”孔穎達第一個站出來表態。
“臣附議!”
“...”
越來越多的文武百官站出來支持嚴懲絳州官員,王珪臉色蒼白地往後踉蹌倒退幾步。
鐵證如山,任何的狡辯都蒼白無力。
絳州的族人保不住了......
從這一刻開始,絳州官員的犯罪證據全部由大唐的最高司法部門大理寺負責,處罰的事塵埃落定。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說出了所有官員都期待的,絳州官員填補之事。
“各位愛卿,絳州空出的官位,當以刺史為重,你們都有什麽建議?”
朝廷裏五姓七望的人不多,為了防止皇權被架空,朝中自然沒有他們太多的席位。
他們的主要勢力都集中在地方。
李道宗將勿牌舉起奏道。
“陛下,上月劉弘基剛出任易州刺史,他的老部下常何這些年為大唐和陛下立下汗馬功勞,可堪重用!”
劉弘基是李世民的心腹愛將,貞觀元年,義安王李孝常與監門將軍長孫安業等人因密謀反叛被處死,劉弘基因與李孝常有交往,也遭到牽連,被免官除名。
今年劉弘基被重新起用,出任易州刺史,恢複封爵,還被征拜為衛尉卿。
而常何在武德二年跟隨劉弘基作戰,武德四年隨李世民平定洛陽。
在玄武門之變中,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經玄武門入朝後,將玄武門關閉,阻隔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進入救援。
兩人可都是有從龍之功的大功臣,李道宗作為他們的至交好友,也有意扶一把。
杜如晦手中已經有一份李世明點頭的任命名單,為了避免爭論,他站出來奏道。
“陛下,絳州經過大動亂,必須派一地位尊貴手腕鐵血的官員前去,常何勇力有餘而身份稍低,恐怕壓不住。”
常何的忠心和資曆,足夠當一方刺史。
隻是地方大員的任命,須雨露均沾,更何況人事任命早已定好。
於是杜如晦按照李世民定好的人選,借用他的口說了出來。
“高士廉戰功赫赫,且智勇雙全,貞觀元年被貶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至今兩年有餘,是時候給他挑重擔子!”
高士廉不僅有閱曆,資曆一點也不差。
他可是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後的親舅舅,有他坐鎮絳州,五姓七望的人便不敢亂來。
禦史大夫溫彥博也出班奏道“遂州都督陳叔達,於貞觀有大貢獻,貞觀元年因與時任尚書左仆射的蕭瑀大人在禦前爭吵,被罷免官職。”
“陳叔達有管理州郡的經驗,微臣認為他比較合適。”
常何,高士廉,陳叔達三人,都是從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就開始追隨,而且都立下汗馬功勞。
李世民沉默片刻,直接安排任命。
“絳州刺史由高士廉擔任,常何和叔達二人朕另有重用。”
“陛下聖明。”
塵埃落地,百官隻能齊齊躬身施禮。
“陛下,絳州官員被降罪隻是房相的一麵之詞吧?”
“未經核實就行刑,是不是不合理法?”
王珪是咬著牙齒說的,他太原王氏何曾被這麽欺負過。
刑部尚書李道宗板著臉,緊接著出班啟奏,迴應王珪的質疑。
“王侍中,房相主管六部,且手執尚方寶劍,受陛下之命可先斬後奏。”
“況且,這等貪官汙吏的罪證,我們刑部早已核實過,又經過陛下的口諭方才出告示,怎麽不合理法?”
隨後他朝著李世民拱手,瞥了一眼神色激動的王珪。
“陛下為一國之君,慧明聖裁,難道連處置徇私舞弊之徒,也要跟你代理侍中匯報?”
“嗬,你王珪的臉,未免太大了。”
李道宗說完,甩著手袖站了迴去。
李道宗是唐室宗親,且年方27,正是熱血年紀。
他與王珪之間,猶如新權貴與老牌世家,天生便是處於對立。
三言兩語之間,把年近古稀的老狐狸王珪一頓懟,讓這巧舌如簧的老家夥氣的胡子直抖。
口頭說不過這個愣頭青,王珪開始找幫手。
他側過頭看了崔仁師,楊宏禮等人一眼,看到這幫人目不斜視,老神在在的模樣。
心裏已經清楚,這次沒有人幫他說話。
按照以往,五姓七望是穿同一條褲子的人,沒想到今天一個個這麽反常。
王珪心裏疑惑地想道。
“難不成這幫老狐狸和陛下達成了交易?”
崔仁師,楊宏禮等五姓七望的官員之所以冷眼旁觀,是因為絳州主要是王氏,裴氏以及薛氏三家的人。
此次絳州人員大變動,他們已經和陛下達成了共識,好幾個實權職位,都被他們拿下。
不用費力便能成為幕後的最大受益者,何樂而不為。
求援無果,王珪隻能出點血保住族中子弟,於是哀求著說道。
“陛下,絳州別駕王好仁,司功參軍事王子正......正平縣令王自華等人都罪不至死,還請陛下從輕發落。”
“我太原王氏願意拿出5萬石糧食來施粥救民。”
太原王氏為了保住族中子弟真是下了血本,5萬石可是整整500萬斤!
按照現在的糧價,差不多可以賣一千五百萬文錢!
滾刀肉程咬金靠在柱子上打瞌睡,這會很合時宜地醒來,他的譏諷聲很刺耳。
“絳州的一個小縣令竟然有6萬畝上等田,家財數十萬貫,可比我老程富足百十倍啊!”
程咬金的話一出,朝中大臣紛紛變了臉色。
“這麽黑!”
“是真能貪啊!”
一個小縣令竟然比他們還要有錢,豈有此理,實在是反了天不成!
百官紛紛交頭接耳,看他們的表情誇張精彩極度憤恨,可見心裏是多麽不滿。
“嗬嗬,貪墨了這麽多還罪不至死?我看是死有餘辜。”
“還以為下血本保命,沒想到是為了保更多贓款。”
王珪聽到身邊刺耳的聲音,臉色氣成豬肝色。
在場除了少數的官員堅守清廉,大部分人誰敢保證屁股幹淨?
於是王珪把手中勿牌再次高高舉起,嗆聲大喊。
“陛下,程將軍這是血口噴人,憑空捏造的罪證,隻是想汙蔑我忠心耿耿的王家子弟啊!”
“呸,老匹夫還嘴硬。”程咬金滿臉鄙夷,遠遠地朝著王珪丟了一顆鼻屎。
李世民平靜的臉上扯出一抹笑容,朝著王德一字一字咬著說道
“抬上來,讓朕的愛卿們都好好看看!”
王德朝著李世民恭敬地躬身,很快走出大殿。
“這,不會是罪證吧?”
“有可能,罪證眾多且重,比奏折晚一點到也實屬正常。”
王珪現在頭暈目眩,耳邊隻聽到大殿裏官員嘈雜的聲音。
不久王德帶著四十來個士兵走進大殿,他們手裏抬著著裝滿竹筒和卷軸的大箱子。
李世民從龍椅上一步步走下來,從第一個打開的箱子裏拿出一張地契。
高舉起來,冷著臉說道“這個箱子裏都是正平縣令王自華的地契,房契,賬本,賄賂書信,要不要我念給各位愛卿聽一聽?”
掃了一眼大部分吃驚的百官,李世民念到“正平縣令王自華有良田六萬五千畝,家財六十八萬貫,珍稀字畫古玩無數價值不可估量....”
“瑪德,這麽能貪,真是膽大包天!”
崔仁師吃驚地想到,這下更是果斷地賣了王珪。
不然陛下發瘋了也查他們崔家,那可就麻煩了。
一身浩然正氣的孔穎達,蕭瑀,岑文本,虞世南等人紛紛怒目瞪向王珪。
渭水之盟後的大唐一直休養生息,百廢待興之。
沒想到大廈尚未建成,而蛀蟲已經深入骨髓。
“陛下,微臣支持嚴懲絳州冒犯大唐律令之官員!”孔穎達第一個站出來表態。
“臣附議!”
“...”
越來越多的文武百官站出來支持嚴懲絳州官員,王珪臉色蒼白地往後踉蹌倒退幾步。
鐵證如山,任何的狡辯都蒼白無力。
絳州的族人保不住了......
從這一刻開始,絳州官員的犯罪證據全部由大唐的最高司法部門大理寺負責,處罰的事塵埃落定。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說出了所有官員都期待的,絳州官員填補之事。
“各位愛卿,絳州空出的官位,當以刺史為重,你們都有什麽建議?”
朝廷裏五姓七望的人不多,為了防止皇權被架空,朝中自然沒有他們太多的席位。
他們的主要勢力都集中在地方。
李道宗將勿牌舉起奏道。
“陛下,上月劉弘基剛出任易州刺史,他的老部下常何這些年為大唐和陛下立下汗馬功勞,可堪重用!”
劉弘基是李世民的心腹愛將,貞觀元年,義安王李孝常與監門將軍長孫安業等人因密謀反叛被處死,劉弘基因與李孝常有交往,也遭到牽連,被免官除名。
今年劉弘基被重新起用,出任易州刺史,恢複封爵,還被征拜為衛尉卿。
而常何在武德二年跟隨劉弘基作戰,武德四年隨李世民平定洛陽。
在玄武門之變中,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經玄武門入朝後,將玄武門關閉,阻隔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進入救援。
兩人可都是有從龍之功的大功臣,李道宗作為他們的至交好友,也有意扶一把。
杜如晦手中已經有一份李世明點頭的任命名單,為了避免爭論,他站出來奏道。
“陛下,絳州經過大動亂,必須派一地位尊貴手腕鐵血的官員前去,常何勇力有餘而身份稍低,恐怕壓不住。”
常何的忠心和資曆,足夠當一方刺史。
隻是地方大員的任命,須雨露均沾,更何況人事任命早已定好。
於是杜如晦按照李世民定好的人選,借用他的口說了出來。
“高士廉戰功赫赫,且智勇雙全,貞觀元年被貶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至今兩年有餘,是時候給他挑重擔子!”
高士廉不僅有閱曆,資曆一點也不差。
他可是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後的親舅舅,有他坐鎮絳州,五姓七望的人便不敢亂來。
禦史大夫溫彥博也出班奏道“遂州都督陳叔達,於貞觀有大貢獻,貞觀元年因與時任尚書左仆射的蕭瑀大人在禦前爭吵,被罷免官職。”
“陳叔達有管理州郡的經驗,微臣認為他比較合適。”
常何,高士廉,陳叔達三人,都是從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就開始追隨,而且都立下汗馬功勞。
李世民沉默片刻,直接安排任命。
“絳州刺史由高士廉擔任,常何和叔達二人朕另有重用。”
“陛下聖明。”
塵埃落地,百官隻能齊齊躬身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