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好狠的心
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 作者:小蝸牛爬啊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孝恭作為皇親國戚,而且還是戰功僅次於李世民的王爺,他在軍中也擁有著極高的威望。
因此他的處置意見,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李孝恭支持嚴懲李元景,那麽此事便極好下決定。
倘若這個手握兵權的王爺持反對的態度,那此事便會遇到極大阻礙,最後陛下為了權衡利益,可能會饒過李元景。
李孝恭雖然是一名能征善戰的武將,可他的政治智慧同樣不低,而且也是一個善於明哲保身的高手。
隻見他看了一眼四周的大臣,隨後臉色嚴肅地站起來,朝李世民抱拳說道。
“陛下,臣乃皇親國戚,此事應當避嫌,該怎麽處置由陛下決定!”
“臣雖是皇親國戚,可也是大唐的一名臣子,定會全力支持陛下!”
雖然李孝恭沒有直接地表明自己的處置建議,但是他十分聰明地說出自己的態度,以及支持李世民的立場。
因此對於李世民來說,李孝恭的這個迴答,相當於給出了一個準確的答複
“好!”
李世民臉色嚴肅地大喊一聲好。
他接著沉聲說道:“既然諸位愛卿都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朕也說一說王愛卿的看法,同時也說一說朕的看法!”
什麽!
王剪那麽聰明竟然也會給出處置意見?
房玄齡和魏征等人表情一愣,他們的心裏頓時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別看王剪查出貪官汙吏毫不手軟,那是因為陛下心中也想懲治那幫人,因此王剪才敢鬧出那麽大的動靜。
可處置荊王李元景這個皇親國戚,可不是處置一個普通的官吏啊!
李世民把幾位大臣的表情盡收眼底,特別是看到房玄齡變了臉色後,他的心裏露出幾分得意。
平日裏房玄齡在麵對敏感的問題時,經常性裝聾作啞,不肯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
現在把他的弟子牽扯進來,看他心裏會不會著急!
李世民繃著臉說道:“王愛卿在東巡之時問朕,天子犯法是否與庶民同罪?”
“朕當時給了切確的迴答!”
“而王愛卿方才迴來時,又問朕當時說的那句話,究竟算不算數?”
“朕給王愛卿的迴答是,朕說過的話自然算數!”
聽到李世民的這番話後,大殿內的人心裏已經清楚,李世民想嚴懲荊王李元景這個王爺!
畢竟天子犯法都與庶民同罪,更何況李元景還隻是一個普通的王爺?
李世民接著說道:“朕認為,既然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那講究的便是公平二字。”
“當前海州、楚州和宋州等地的刺史府官吏,他們因為貪墨銀子巨大,以及做了很多作奸犯科和魚肉百姓之事,而被押運到長安殺頭。”
“而作為幕後主使的李元景,其應該負更大的責任才對!”
“因此朕決定將削掉李元景的爵位,將其貶為庶人,再流放到遼東七國之中,成為一名普通的百姓!”
“至於他的所有家財,全都入充國庫吧!”
別看李世民說的比較嚴重,可實際上對李元景的處罰,已經手下留情了。
如果真的秉公執法,和其他官吏一視同仁處置,等待李元景的隻有殺頭。
大殿內的一眾大臣聽到李世民的最終處置結果後,他們一齊站起來,並朝李世民躬身行禮道。
“陛下聖明!”
在他們看來,將一個受寵皇子貶為庶民,再趕去遼東那等苦寒之地,這個懲罰已經非常大。
雖然沒有直接處決李元景,可李元景可能會因為想不開,而在路途中自殺身亡。
畢竟作為一個享受著榮華富貴的王爺,忽然之間什麽都沒有了,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有哪個人能承受得了?
李世民對中書令溫彥博下令道:“中書令,稍後你親自擬製,侍中魏征現場簽字批閱,朕當即畫敕頒行!”
現在事情還沒有傳到太上皇的耳朵裏,李世民打算快刀斬亂麻,先一步把事情給定下來。
不然有人向太上皇透露自己要處置李元景的決定,恐怕會不顧一切地過來阻攔自己,讓自己收迴成命。
李孝恭、長孫無忌和高士廉等幾個皇親國戚,在聽到李世民下的這個命令後,他們的瞳孔猛地一縮。
他們幾人麵麵相覷一眼,隨後在心裏腹誹起來。
“陛下好狠的心!”
他們知道陛下如此著急下詔令,為的就是馬上處置李元景,避免突生意外。
隻是李元景怎麽說都是陛下的兄弟,而陛下此舉有些不人道了。
溫彥博和魏征愣了數息時間,隨後一齊朝李世民躬身行禮道。
“遵命!”
在一眾大臣古怪的目光中,溫彥博快速地寫了一封聖旨,李世民看了一眼後點了點頭。
接著魏征也皺著眉頭認真地看了一遍,發現沒有什麽問題後,當即在後麵簽上自己的大名,以及蓋上侍中的專屬刻章。
李世民沒有絲毫的猶豫,在最後的落款處簽字,隨即拿出璽印重重地蓋了上去。
至此處置荊王李元景的事情,便到此落下帷幕。
李世民朝一側的內侍揮手說道:“你們拿聖旨交給禦史大夫馬周,讓他親自帶人去荊王府宣旨,並查封荊王府!”
“至於李元景,讓他收拾一些簡單的衣物和行囊,即刻押去遼東七國內!”
守在一側的內侍省官吏,連忙跑過來恭敬地接過聖旨道。
“遵旨!”
接著內侍低著頭快步走出了甘露殿。
李世民看著內侍遠離的身影後,他的目光又看向大殿內的幾個重臣,沉默了數十息後說道。
“諸位愛卿,今日在大殿內的言論,朕希望你們都能把他爛在心裏。”
他現在最擔心的事情,便是父親李淵知道這件事後,會因為生氣而一病不起,亦或者再也不搭理他。
可荊王李元景犯了這麽大的錯誤,如果不嚴懲則後患無窮。
思前想後,既然不能做到各方的人都滿意,隻能滿足最多人一方的利益。
幾位大臣都是口嚴之輩,他們臉色嚴肅地躬身道。
“臣等遵命!”
李世民一臉疲憊地捏著眉心,隨後揮了揮手說道。
“諸位愛卿,你們先下去忙吧,朕想一個人靜靜!”
因此他的處置意見,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李孝恭支持嚴懲李元景,那麽此事便極好下決定。
倘若這個手握兵權的王爺持反對的態度,那此事便會遇到極大阻礙,最後陛下為了權衡利益,可能會饒過李元景。
李孝恭雖然是一名能征善戰的武將,可他的政治智慧同樣不低,而且也是一個善於明哲保身的高手。
隻見他看了一眼四周的大臣,隨後臉色嚴肅地站起來,朝李世民抱拳說道。
“陛下,臣乃皇親國戚,此事應當避嫌,該怎麽處置由陛下決定!”
“臣雖是皇親國戚,可也是大唐的一名臣子,定會全力支持陛下!”
雖然李孝恭沒有直接地表明自己的處置建議,但是他十分聰明地說出自己的態度,以及支持李世民的立場。
因此對於李世民來說,李孝恭的這個迴答,相當於給出了一個準確的答複
“好!”
李世民臉色嚴肅地大喊一聲好。
他接著沉聲說道:“既然諸位愛卿都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朕也說一說王愛卿的看法,同時也說一說朕的看法!”
什麽!
王剪那麽聰明竟然也會給出處置意見?
房玄齡和魏征等人表情一愣,他們的心裏頓時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別看王剪查出貪官汙吏毫不手軟,那是因為陛下心中也想懲治那幫人,因此王剪才敢鬧出那麽大的動靜。
可處置荊王李元景這個皇親國戚,可不是處置一個普通的官吏啊!
李世民把幾位大臣的表情盡收眼底,特別是看到房玄齡變了臉色後,他的心裏露出幾分得意。
平日裏房玄齡在麵對敏感的問題時,經常性裝聾作啞,不肯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
現在把他的弟子牽扯進來,看他心裏會不會著急!
李世民繃著臉說道:“王愛卿在東巡之時問朕,天子犯法是否與庶民同罪?”
“朕當時給了切確的迴答!”
“而王愛卿方才迴來時,又問朕當時說的那句話,究竟算不算數?”
“朕給王愛卿的迴答是,朕說過的話自然算數!”
聽到李世民的這番話後,大殿內的人心裏已經清楚,李世民想嚴懲荊王李元景這個王爺!
畢竟天子犯法都與庶民同罪,更何況李元景還隻是一個普通的王爺?
李世民接著說道:“朕認為,既然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那講究的便是公平二字。”
“當前海州、楚州和宋州等地的刺史府官吏,他們因為貪墨銀子巨大,以及做了很多作奸犯科和魚肉百姓之事,而被押運到長安殺頭。”
“而作為幕後主使的李元景,其應該負更大的責任才對!”
“因此朕決定將削掉李元景的爵位,將其貶為庶人,再流放到遼東七國之中,成為一名普通的百姓!”
“至於他的所有家財,全都入充國庫吧!”
別看李世民說的比較嚴重,可實際上對李元景的處罰,已經手下留情了。
如果真的秉公執法,和其他官吏一視同仁處置,等待李元景的隻有殺頭。
大殿內的一眾大臣聽到李世民的最終處置結果後,他們一齊站起來,並朝李世民躬身行禮道。
“陛下聖明!”
在他們看來,將一個受寵皇子貶為庶民,再趕去遼東那等苦寒之地,這個懲罰已經非常大。
雖然沒有直接處決李元景,可李元景可能會因為想不開,而在路途中自殺身亡。
畢竟作為一個享受著榮華富貴的王爺,忽然之間什麽都沒有了,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有哪個人能承受得了?
李世民對中書令溫彥博下令道:“中書令,稍後你親自擬製,侍中魏征現場簽字批閱,朕當即畫敕頒行!”
現在事情還沒有傳到太上皇的耳朵裏,李世民打算快刀斬亂麻,先一步把事情給定下來。
不然有人向太上皇透露自己要處置李元景的決定,恐怕會不顧一切地過來阻攔自己,讓自己收迴成命。
李孝恭、長孫無忌和高士廉等幾個皇親國戚,在聽到李世民下的這個命令後,他們的瞳孔猛地一縮。
他們幾人麵麵相覷一眼,隨後在心裏腹誹起來。
“陛下好狠的心!”
他們知道陛下如此著急下詔令,為的就是馬上處置李元景,避免突生意外。
隻是李元景怎麽說都是陛下的兄弟,而陛下此舉有些不人道了。
溫彥博和魏征愣了數息時間,隨後一齊朝李世民躬身行禮道。
“遵命!”
在一眾大臣古怪的目光中,溫彥博快速地寫了一封聖旨,李世民看了一眼後點了點頭。
接著魏征也皺著眉頭認真地看了一遍,發現沒有什麽問題後,當即在後麵簽上自己的大名,以及蓋上侍中的專屬刻章。
李世民沒有絲毫的猶豫,在最後的落款處簽字,隨即拿出璽印重重地蓋了上去。
至此處置荊王李元景的事情,便到此落下帷幕。
李世民朝一側的內侍揮手說道:“你們拿聖旨交給禦史大夫馬周,讓他親自帶人去荊王府宣旨,並查封荊王府!”
“至於李元景,讓他收拾一些簡單的衣物和行囊,即刻押去遼東七國內!”
守在一側的內侍省官吏,連忙跑過來恭敬地接過聖旨道。
“遵旨!”
接著內侍低著頭快步走出了甘露殿。
李世民看著內侍遠離的身影後,他的目光又看向大殿內的幾個重臣,沉默了數十息後說道。
“諸位愛卿,今日在大殿內的言論,朕希望你們都能把他爛在心裏。”
他現在最擔心的事情,便是父親李淵知道這件事後,會因為生氣而一病不起,亦或者再也不搭理他。
可荊王李元景犯了這麽大的錯誤,如果不嚴懲則後患無窮。
思前想後,既然不能做到各方的人都滿意,隻能滿足最多人一方的利益。
幾位大臣都是口嚴之輩,他們臉色嚴肅地躬身道。
“臣等遵命!”
李世民一臉疲憊地捏著眉心,隨後揮了揮手說道。
“諸位愛卿,你們先下去忙吧,朕想一個人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