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重塑江山澶淵時(節34)
穿越成了佘太君,爆改楊家將 作者:做夢小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百五章:重塑江山澶淵時(節34)
澶州北城。
十餘萬遼軍將澶州北城圍住,大軍分成數股,輪番攻城,日日不輟,至今已十日有餘。
禦駕親征並不需要蕭太後和聖宗皇帝每日盯著,自有軍中大將於中軍指揮,各部將領輪番出戰。
大軍於城外血戰,可遼中軍禦帳之內,談論的事情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聖人、陛下,如今宋人精修兵甲,軍容嚴整,且彼等於大河上還有防備,吾等不擅攻城,如此種種,還請重啟和議”
禦帳內,僅止蕭太後和聖宗皇帝高坐,說話之人乃是左飛龍使韓杞。
遼軍的進攻非常不順利,說是攻城,實際上,他們至今還未觸碰到澶州北城的城牆。
裴濟為澶州設立的城防係統,不僅僅是在城牆上,連帶城外數裏,乃至大河北岸兩側數裏的河堤,都是遍布壕溝拒馬及藏兵洞,甚至還有專門的馬道,各類道路縱橫交錯,若不是澶州守軍經過專門訓練,走進去也會繞暈了。
這給遼軍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有時候一片壕溝,費勁打下來了,到了夜裏,又被宋軍奪迴。
當初駙馬都尉石保吉剛到澶州,看不起裴濟,想要獨自領軍出城奪取軍功。
裴濟倒也沒有與他計較,索性直接把澶州城外,麵對遼人的第一道防線交付與他,待石保吉真正到達防線的時候才發覺,他認為的城防戰和裴濟準備的城防戰有很大區別。
不過也因此,他占了大便宜,遼人試探性的進攻被石保吉等人擋住,實打實拿到了軍功。
當然,戰報上麵也不會寫這麽多,因此,不知道人還以為真是駙馬都尉勇武過人,遼人不敢欺侮。
“韓卿所言有理”禦帳內沒有外人,蕭太後也就沒有隱藏心思,即使是蕭撻凜,也沒有想著能夠滅國,都想和議。可是怎麽和議?什麽條件才是關鍵。
“聖人,臣以為,可以通過宋軍俘虜向宋皇表明和議的想法”
韓杞也知道蕭太後有這個意思,他徑直接著說下去:“烏不呂部半月沒有消息,說明佘太君在堵截大軍後路,迴圖務傳來的宋京城消息定然有詐,臣以為,趁著佘太君立足未穩,派大將探查後路,無論如何,需要護持好大軍退路,同時逼迫宋皇和議”
他頓了頓,又說道:“還有,臣以為,請派攔子馬,速速聯係南京留守楚國王,征調中京、上京兵員,以備不時之需”
“嗯?絕對不行!”聖宗皇帝脫口而出。
蕭太後雖然沒有說話,臉色卻不好看。
遼承唐製,這飛龍使乃是掌管皇宮飛龍廄禦馬的使職,同時還掌控部分禦帳親兵,實在是最要害的武職之一。可也因為如此,韓杞長於武藝,卻對政事不太了解。
“韓卿,此次南下所征調的乃是西京和南京的兵員,所需糧草輜重,皆發自此二地,若是從中京和上京調兵,西京和南京二地糧草已然不足……”蕭太後看到韓杞的樣子,知道他沒明白,便耐心的解釋道:“更何況,不單如此……總之,貿然從中京和上京調兵……非生死存亡之際,不可取”
“不過韓卿所擔心的不無道理,可令攔子馬傳諭胡都堇,調南京守軍,如何?”
“聖人聖明!”韓杞猶豫一下,有些擔心,可也知道,既然蕭太後和聖宗皇帝都對從中京等地調兵斷然否決,裏麵必有緣故。
他想了想,還是有些不放心:“若是調南京守軍,城防——?”他有些遲疑,畢竟這可是五京之一,若是城防空虛,但有萬一,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韓卿毋憂,南征之前,駝寧曾令大同府劉慎行再征調各州、縣丁口,填補南京留守司以為兵員,若是短時間調用,當無大礙”
“遵旨,臣派斡魯朵騎兵前往南京,如此當不虞消息走漏”
韓杞明白,後路有可能被截斷的事情不能泄露出去,最好的辦法就是他手下掌控的禦帳親軍,而且還就是國母太後的宮室親軍最可靠。
蕭太後聞言微微頷首。
“何人可為使節?”
“聖人,臣舉薦政事舍人高正始為使,宋人指揮使張皓可為副使”
“可,詔張皓以南京戶部使,贈宮奴、錦袍、金銀,令其為和議副使,且待胡都堇調兵之後再啟和議”
“遵旨!”韓杞叩首接諭之後離去。
蕭太後目送他離帳,目光微斂,隨後緩緩轉向聖宗皇帝,語氣沉穩而深邃:“文殊奴,若駝寧大軍能自黎陽津渡河,直逼宋人京師,則南征可定大局,功莫大焉;若是此策不成,朕自當擔責。屆時你便可借哀兵之勢猛攻澶州,而朕則以師老兵疲為由,力主和議。如此一來,南征之失,皆歸於朕之指揮不當。”
帳中火光微微搖曳,映照著耶律隆緒沉靜的麵容。他並未立刻答話,而是直視母後,神色堅定:“母後,吾即位已十九年,早非昔日稚童。區區南征失敗之責,吾自可承擔,何須母後為吾攬下?”
蕭太後凝視著他,仿佛仍能從眉眼間看到當年十歲登基的模樣。然而,如今的他已是年近三十,身姿魁偉,神色果決。歲月在他身上刻下了帝王的威儀,而她卻仍習慣為他遮風擋雨,處處籌謀。
“你當得起?”蕭太後緩緩收迴目光,聲音低沉,卻透出深深的意味,“你可知,這不僅僅是敗一場仗的責任,而是我大遼與宋人二十年來所有布謀的成敗?隆緒,帝王可以犯錯,但不能犯無法彌補的錯。”
帳中一片沉默。火焰跳躍間,母子二人對視良久。最終,耶律隆緒微微垂下眼瞼,沉思片刻後,緩緩點頭。
忽然,大帳的簾幕猛然被人掀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闖入其中!
“何人——”
蕭太後眉頭一皺,目光如刀,正欲嗬斥,然而下一刻,她的聲音戛然而止。
闖入者是韓杞。
他麵色慘白,滿臉冷汗,步履踉蹌,幾乎站立不穩。眼中的驚恐與絕望混雜,仿佛見到了人間最駭人的景象。
“聖……聖人、陛下!”韓杞踉蹌幾步,喉嚨仿佛被什麽東西死死扼住,嘴唇顫抖,竟一時之間無法說出完整的話。
蕭太後心頭猛然一沉,強壓住翻湧而起的不安,沉聲問道:“發生何事?”
韓杞雙膝一軟,幾乎跪倒在地,嗓音嘶啞而破碎:“元帥……元帥……中弩……薨了!”
帳中死一般的寂靜。
澶州北城。
十餘萬遼軍將澶州北城圍住,大軍分成數股,輪番攻城,日日不輟,至今已十日有餘。
禦駕親征並不需要蕭太後和聖宗皇帝每日盯著,自有軍中大將於中軍指揮,各部將領輪番出戰。
大軍於城外血戰,可遼中軍禦帳之內,談論的事情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聖人、陛下,如今宋人精修兵甲,軍容嚴整,且彼等於大河上還有防備,吾等不擅攻城,如此種種,還請重啟和議”
禦帳內,僅止蕭太後和聖宗皇帝高坐,說話之人乃是左飛龍使韓杞。
遼軍的進攻非常不順利,說是攻城,實際上,他們至今還未觸碰到澶州北城的城牆。
裴濟為澶州設立的城防係統,不僅僅是在城牆上,連帶城外數裏,乃至大河北岸兩側數裏的河堤,都是遍布壕溝拒馬及藏兵洞,甚至還有專門的馬道,各類道路縱橫交錯,若不是澶州守軍經過專門訓練,走進去也會繞暈了。
這給遼軍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有時候一片壕溝,費勁打下來了,到了夜裏,又被宋軍奪迴。
當初駙馬都尉石保吉剛到澶州,看不起裴濟,想要獨自領軍出城奪取軍功。
裴濟倒也沒有與他計較,索性直接把澶州城外,麵對遼人的第一道防線交付與他,待石保吉真正到達防線的時候才發覺,他認為的城防戰和裴濟準備的城防戰有很大區別。
不過也因此,他占了大便宜,遼人試探性的進攻被石保吉等人擋住,實打實拿到了軍功。
當然,戰報上麵也不會寫這麽多,因此,不知道人還以為真是駙馬都尉勇武過人,遼人不敢欺侮。
“韓卿所言有理”禦帳內沒有外人,蕭太後也就沒有隱藏心思,即使是蕭撻凜,也沒有想著能夠滅國,都想和議。可是怎麽和議?什麽條件才是關鍵。
“聖人,臣以為,可以通過宋軍俘虜向宋皇表明和議的想法”
韓杞也知道蕭太後有這個意思,他徑直接著說下去:“烏不呂部半月沒有消息,說明佘太君在堵截大軍後路,迴圖務傳來的宋京城消息定然有詐,臣以為,趁著佘太君立足未穩,派大將探查後路,無論如何,需要護持好大軍退路,同時逼迫宋皇和議”
他頓了頓,又說道:“還有,臣以為,請派攔子馬,速速聯係南京留守楚國王,征調中京、上京兵員,以備不時之需”
“嗯?絕對不行!”聖宗皇帝脫口而出。
蕭太後雖然沒有說話,臉色卻不好看。
遼承唐製,這飛龍使乃是掌管皇宮飛龍廄禦馬的使職,同時還掌控部分禦帳親兵,實在是最要害的武職之一。可也因為如此,韓杞長於武藝,卻對政事不太了解。
“韓卿,此次南下所征調的乃是西京和南京的兵員,所需糧草輜重,皆發自此二地,若是從中京和上京調兵,西京和南京二地糧草已然不足……”蕭太後看到韓杞的樣子,知道他沒明白,便耐心的解釋道:“更何況,不單如此……總之,貿然從中京和上京調兵……非生死存亡之際,不可取”
“不過韓卿所擔心的不無道理,可令攔子馬傳諭胡都堇,調南京守軍,如何?”
“聖人聖明!”韓杞猶豫一下,有些擔心,可也知道,既然蕭太後和聖宗皇帝都對從中京等地調兵斷然否決,裏麵必有緣故。
他想了想,還是有些不放心:“若是調南京守軍,城防——?”他有些遲疑,畢竟這可是五京之一,若是城防空虛,但有萬一,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韓卿毋憂,南征之前,駝寧曾令大同府劉慎行再征調各州、縣丁口,填補南京留守司以為兵員,若是短時間調用,當無大礙”
“遵旨,臣派斡魯朵騎兵前往南京,如此當不虞消息走漏”
韓杞明白,後路有可能被截斷的事情不能泄露出去,最好的辦法就是他手下掌控的禦帳親軍,而且還就是國母太後的宮室親軍最可靠。
蕭太後聞言微微頷首。
“何人可為使節?”
“聖人,臣舉薦政事舍人高正始為使,宋人指揮使張皓可為副使”
“可,詔張皓以南京戶部使,贈宮奴、錦袍、金銀,令其為和議副使,且待胡都堇調兵之後再啟和議”
“遵旨!”韓杞叩首接諭之後離去。
蕭太後目送他離帳,目光微斂,隨後緩緩轉向聖宗皇帝,語氣沉穩而深邃:“文殊奴,若駝寧大軍能自黎陽津渡河,直逼宋人京師,則南征可定大局,功莫大焉;若是此策不成,朕自當擔責。屆時你便可借哀兵之勢猛攻澶州,而朕則以師老兵疲為由,力主和議。如此一來,南征之失,皆歸於朕之指揮不當。”
帳中火光微微搖曳,映照著耶律隆緒沉靜的麵容。他並未立刻答話,而是直視母後,神色堅定:“母後,吾即位已十九年,早非昔日稚童。區區南征失敗之責,吾自可承擔,何須母後為吾攬下?”
蕭太後凝視著他,仿佛仍能從眉眼間看到當年十歲登基的模樣。然而,如今的他已是年近三十,身姿魁偉,神色果決。歲月在他身上刻下了帝王的威儀,而她卻仍習慣為他遮風擋雨,處處籌謀。
“你當得起?”蕭太後緩緩收迴目光,聲音低沉,卻透出深深的意味,“你可知,這不僅僅是敗一場仗的責任,而是我大遼與宋人二十年來所有布謀的成敗?隆緒,帝王可以犯錯,但不能犯無法彌補的錯。”
帳中一片沉默。火焰跳躍間,母子二人對視良久。最終,耶律隆緒微微垂下眼瞼,沉思片刻後,緩緩點頭。
忽然,大帳的簾幕猛然被人掀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闖入其中!
“何人——”
蕭太後眉頭一皺,目光如刀,正欲嗬斥,然而下一刻,她的聲音戛然而止。
闖入者是韓杞。
他麵色慘白,滿臉冷汗,步履踉蹌,幾乎站立不穩。眼中的驚恐與絕望混雜,仿佛見到了人間最駭人的景象。
“聖……聖人、陛下!”韓杞踉蹌幾步,喉嚨仿佛被什麽東西死死扼住,嘴唇顫抖,竟一時之間無法說出完整的話。
蕭太後心頭猛然一沉,強壓住翻湧而起的不安,沉聲問道:“發生何事?”
韓杞雙膝一軟,幾乎跪倒在地,嗓音嘶啞而破碎:“元帥……元帥……中弩……薨了!”
帳中死一般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