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重塑江山澶淵時(節30)
穿越成了佘太君,爆改楊家將 作者:做夢小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一枚金質魚形符牌的底半片,外鑄魚形,頭尾鱗俱全,內裏上半部凹鑄一個大大的‘同’字,下麵陰刻四個契丹文,為‘西京軍令’。
那校尉也不認為有假,但還是按照流程驗明之後,便令士卒打開城門,同時還大聲道:“兄弟對不住,令符沒有問題,某家這就下去迎接諸位,待諸位稟報之後,明日某家請客賠罪”
“哥哥言重了,此乃應有之義”城下騎士為首之人爽朗的應承下來。
朔州城乃雁門關外,山北第一州。其城牆高逾三丈,翁城、角樓、門樓等防禦工事一應俱全。
“幸虧拿到金魚符”
十餘騎等在城門前,有一名斥候看著那城牆,忍不住低聲歎息。
“噤聲!”楊宗繇低聲嗬斥,略有不滿的扭頭看向那名斥候。
就在這時,城門緩緩打開,那名校尉滿頭大汗的站在門後:“兄弟!哥哥來遲,還望贖罪”他一邊說著,一邊麵帶笑容,走了上來。
楊宗繇見狀,大笑一聲,跳下戰馬,緊走幾步,雙手就伸了出去:“小弟安敢怪罪哥哥”
“賢弟大量,愚兄也知這軍情如火,軍機保密,隻是這個時候有急報,不知可否透露一二”那校尉迎上來抓住楊宗繇的手,便把他扯到翁城一角,低聲問道。
這時楊宗繇才有些反應過來為何這州城校尉如此熱情,他借著火光上下打量一番這校尉,皮膚白皙,身材瘦弱,一看就沒有上過戰場,他沉吟片刻,示意了一下身後眾人:“可否先讓小弟屬下進城?”
“自是如此!”那校尉揮了揮手,讓騎士們趕緊入城,而後緊盯著楊宗繇問道:“可是有刁民鬧事?不瞞賢弟,愚兄被家中長輩逼著混些軍功,可是守著這破城門——”
楊宗繇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眼角餘光看著宗永和宗魁帶著人穿過翁城進入內城門。
“哥哥好眼力”他伸出大拇指朝那校尉晃了晃,隨後順勢一把掐住那校尉的脖頸,兩手一同使勁“哢啪”一聲,便擰斷了脖頸。
而後他淡定的扭身朝著城外拈弓搭箭,一支鳴鏑發出尖銳的聲音射入半空。
就在楊宗繇發動的同時,宗永和宗魁已經帶著人殺死遼人士卒,占據了城門。
城樓上的遼卒這才發覺有變,一部分人順著上下城樓的踏道直衝下來,一部分人衝向門樓裏的警鍾。
雙方瞬間廝殺在了一起,踏道上空間有限,宗永帶著幾人直接堵在那裏寸步不退。
朔州城實行宵禁,此時城內大道空無一人,宗魁等人也不出去,就老老實實的守在城門處,隻要能夠堅持到宗方帶著大軍趕到,此戰則毫無懸念。
自雍熙年間,大宋曾經攻取朔州,至今已經多年沒有戰火燒到此地,因此在一開始,即使有鳴鏑聲和警鍾聲傳來,可州府衙門無人反應過來。
等到有士卒找到刺史,再調兵的時候,宗方等人率領吐蕃騎兵便衝入城內,沉悶的馬蹄聲響遍全城。城南一角的兵營,不等集結好隊伍,就被宗永率領二千鐵騎一波推平,當整個軍營被拿下的時候,還有校尉剛剛穿好衣服,都沒來得及走出營房,就被堵住了。
天光微亮的時候,整座朔州就落入他們的手裏。
……
清晨,楊七郎在神武縣看到手裏的戰報,也不禁咋舌!家裏這幾個小子,可是把偷襲做到了極致,如今拿下朔州城,雁門關外就有了一個重要的支點,西北府州與河東雁門關便聯係在了一起。
“速速派人通報代、並都部署李允正”楊七郎邊說邊寫,不一會,一份文書便書寫完畢,交給親兵。
“諾!”親兵迅速把這份文書送到隨軍參事,這是楊家自沙盤演武之後養成的習慣,隻要有楊家為將帥的部隊,都養了一批隨軍參事,所有軍中策略、文書轉發等軍機秘要皆由此轉手,主帥隻需要負責製定戰略即可。
“一個時辰之後大軍出發,奪取應州,讓宗永他們拿下河陰縣”七郎看了看輿圖,再次書寫了一份將令,交給親兵。
“孫小娘子怎麽樣了?”
“啟稟大帥,神武縣百姓,有不少白蓮社信徒,昨日夜間孫小娘子舉行了一次白蓮法會,發出去不少糧食”
“百姓反應如何?”
“深信不疑!但是太費糧食了”
“哈哈,不怕,那些契丹世家大族多的是”
“對了,大帥,孫小娘子還發來消息,有渤海族子弟也是白蓮社信徒,想要求見大帥”
“嗯——什麽意思?”
“這是穆小娘子和孫小娘子遞給大帥的文書”親兵把東西放到案幾上。
楊七郎有些驚奇的打開文書,他不能理解佘太君為什麽這麽重視這個穆家,不過打小就被打怕了,他老娘親自安排的事情,怎麽也不敢怠慢。
即使這樣,他也始終沒有多麽重視,這次出關奔襲遼人,乃是很早就製定的計劃,別說這兩人,就是楊宗永等人追到綏州,想要一同出征,他也沒有同意。
直到佘太君身邊的楊府內衛追了上來,帶來了他老娘的手令,楊七郎才無奈答應。
“七叔鈞鑒……”楊七郎打開文書,一開始還不以為意,可是越看下去越是驚訝:“……契丹立國之後,破渤海國,分渤海遺民百萬遷移數千裏……近百年來,渤海遺民數次反抗,均不可得……”
這份文書,講述了渤海國的由來,以及與慕容氏祖先的淵源,楊七郎這才明白,為什麽渤海人對契丹人如此仇恨。雖然也有渤海世家進入遼廷,可對於大多數渤海遺民及原本的渤海大姓,比如高姓、賀姓、李姓以及大量的庶姓,已經瀕臨滅絕。
如今找上宋軍的,是幾十年前被遷移到朔州的渤海賀姓和李姓。
“讓穆小娘子他們過來吧”七郎沉吟半晌,吩咐道。
“諾!”
片刻之後,穆桂英、孫瑩聯袂而來,在她們身後跟著兩名頭裹粗布的婦人。
楊七郎見狀不禁一愣,沒想到渤海人來的是兩名婦人。
那校尉也不認為有假,但還是按照流程驗明之後,便令士卒打開城門,同時還大聲道:“兄弟對不住,令符沒有問題,某家這就下去迎接諸位,待諸位稟報之後,明日某家請客賠罪”
“哥哥言重了,此乃應有之義”城下騎士為首之人爽朗的應承下來。
朔州城乃雁門關外,山北第一州。其城牆高逾三丈,翁城、角樓、門樓等防禦工事一應俱全。
“幸虧拿到金魚符”
十餘騎等在城門前,有一名斥候看著那城牆,忍不住低聲歎息。
“噤聲!”楊宗繇低聲嗬斥,略有不滿的扭頭看向那名斥候。
就在這時,城門緩緩打開,那名校尉滿頭大汗的站在門後:“兄弟!哥哥來遲,還望贖罪”他一邊說著,一邊麵帶笑容,走了上來。
楊宗繇見狀,大笑一聲,跳下戰馬,緊走幾步,雙手就伸了出去:“小弟安敢怪罪哥哥”
“賢弟大量,愚兄也知這軍情如火,軍機保密,隻是這個時候有急報,不知可否透露一二”那校尉迎上來抓住楊宗繇的手,便把他扯到翁城一角,低聲問道。
這時楊宗繇才有些反應過來為何這州城校尉如此熱情,他借著火光上下打量一番這校尉,皮膚白皙,身材瘦弱,一看就沒有上過戰場,他沉吟片刻,示意了一下身後眾人:“可否先讓小弟屬下進城?”
“自是如此!”那校尉揮了揮手,讓騎士們趕緊入城,而後緊盯著楊宗繇問道:“可是有刁民鬧事?不瞞賢弟,愚兄被家中長輩逼著混些軍功,可是守著這破城門——”
楊宗繇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眼角餘光看著宗永和宗魁帶著人穿過翁城進入內城門。
“哥哥好眼力”他伸出大拇指朝那校尉晃了晃,隨後順勢一把掐住那校尉的脖頸,兩手一同使勁“哢啪”一聲,便擰斷了脖頸。
而後他淡定的扭身朝著城外拈弓搭箭,一支鳴鏑發出尖銳的聲音射入半空。
就在楊宗繇發動的同時,宗永和宗魁已經帶著人殺死遼人士卒,占據了城門。
城樓上的遼卒這才發覺有變,一部分人順著上下城樓的踏道直衝下來,一部分人衝向門樓裏的警鍾。
雙方瞬間廝殺在了一起,踏道上空間有限,宗永帶著幾人直接堵在那裏寸步不退。
朔州城實行宵禁,此時城內大道空無一人,宗魁等人也不出去,就老老實實的守在城門處,隻要能夠堅持到宗方帶著大軍趕到,此戰則毫無懸念。
自雍熙年間,大宋曾經攻取朔州,至今已經多年沒有戰火燒到此地,因此在一開始,即使有鳴鏑聲和警鍾聲傳來,可州府衙門無人反應過來。
等到有士卒找到刺史,再調兵的時候,宗方等人率領吐蕃騎兵便衝入城內,沉悶的馬蹄聲響遍全城。城南一角的兵營,不等集結好隊伍,就被宗永率領二千鐵騎一波推平,當整個軍營被拿下的時候,還有校尉剛剛穿好衣服,都沒來得及走出營房,就被堵住了。
天光微亮的時候,整座朔州就落入他們的手裏。
……
清晨,楊七郎在神武縣看到手裏的戰報,也不禁咋舌!家裏這幾個小子,可是把偷襲做到了極致,如今拿下朔州城,雁門關外就有了一個重要的支點,西北府州與河東雁門關便聯係在了一起。
“速速派人通報代、並都部署李允正”楊七郎邊說邊寫,不一會,一份文書便書寫完畢,交給親兵。
“諾!”親兵迅速把這份文書送到隨軍參事,這是楊家自沙盤演武之後養成的習慣,隻要有楊家為將帥的部隊,都養了一批隨軍參事,所有軍中策略、文書轉發等軍機秘要皆由此轉手,主帥隻需要負責製定戰略即可。
“一個時辰之後大軍出發,奪取應州,讓宗永他們拿下河陰縣”七郎看了看輿圖,再次書寫了一份將令,交給親兵。
“孫小娘子怎麽樣了?”
“啟稟大帥,神武縣百姓,有不少白蓮社信徒,昨日夜間孫小娘子舉行了一次白蓮法會,發出去不少糧食”
“百姓反應如何?”
“深信不疑!但是太費糧食了”
“哈哈,不怕,那些契丹世家大族多的是”
“對了,大帥,孫小娘子還發來消息,有渤海族子弟也是白蓮社信徒,想要求見大帥”
“嗯——什麽意思?”
“這是穆小娘子和孫小娘子遞給大帥的文書”親兵把東西放到案幾上。
楊七郎有些驚奇的打開文書,他不能理解佘太君為什麽這麽重視這個穆家,不過打小就被打怕了,他老娘親自安排的事情,怎麽也不敢怠慢。
即使這樣,他也始終沒有多麽重視,這次出關奔襲遼人,乃是很早就製定的計劃,別說這兩人,就是楊宗永等人追到綏州,想要一同出征,他也沒有同意。
直到佘太君身邊的楊府內衛追了上來,帶來了他老娘的手令,楊七郎才無奈答應。
“七叔鈞鑒……”楊七郎打開文書,一開始還不以為意,可是越看下去越是驚訝:“……契丹立國之後,破渤海國,分渤海遺民百萬遷移數千裏……近百年來,渤海遺民數次反抗,均不可得……”
這份文書,講述了渤海國的由來,以及與慕容氏祖先的淵源,楊七郎這才明白,為什麽渤海人對契丹人如此仇恨。雖然也有渤海世家進入遼廷,可對於大多數渤海遺民及原本的渤海大姓,比如高姓、賀姓、李姓以及大量的庶姓,已經瀕臨滅絕。
如今找上宋軍的,是幾十年前被遷移到朔州的渤海賀姓和李姓。
“讓穆小娘子他們過來吧”七郎沉吟半晌,吩咐道。
“諾!”
片刻之後,穆桂英、孫瑩聯袂而來,在她們身後跟著兩名頭裹粗布的婦人。
楊七郎見狀不禁一愣,沒想到渤海人來的是兩名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