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老頭現在是收徒心切。
以前隻是讀過葉風寫的詩文,雖然驚為天人,但是心中難免有些懷疑。
畢竟傳出來的葉風的那些詩文,很多都不像是一個熱血少年寫的,更像是飽經滄桑,曆經歲月風霜的老者所作。
可是今天,他親眼看到葉風隨手提筆,便寫出了一首堪稱千古佳作的詠梅。
再加上丘長林已經收了葉風為門生。
丘長林是一個性格極為嚴謹之人,如果沒有多方試探葉風的真才實學,丘長林是絕對不可能去收一個道家修士為門生的。
既然丘長林已經將葉風收為自己的關門弟子,那就足以說明,葉風的才學實至名歸。
所以溫老頭連考察都不考察了。
甚至連臉都不要了。
身為讀書人,背後說丘長林壞話,並且自己隻是做葉風的書畫先生,和書法無關。
這個溫老頭儒家六亞聖之一,能力並不比丘長林低多少。
葉風自然也想拜他為師。
可是理智告訴他,在京城之地,儒家的大腿隻能抱一條,不能同時抱兩條,否則肯定會大事的。
所以葉風隻能含淚拒絕,並且將鍋甩給了丘長林,明確告訴溫老頭,自己很想拜他老人家為自己的書畫先生,隻是丘院首那邊不好交代。
溫老頭拍案而起,道:“老夫我現在就去找丘老匹夫!”
“別啊,丘院首昨天晚上教了我一宿書法,現在估計已經疲乏了,下次,下次你再去找他吧。”
葉風趕緊出言攔阻。
溫老頭覺得現在確實不是找丘老匹夫爭奪弟子的好時機。
好不容易才和葉風見了麵,得好好聊聊才行。
葉風見溫老頭重新坐下,這才鬆了一口氣。
溫老頭道:“丘老匹夫是不是讓你來氣我的?”
“沒有啊,來之前我不知道您老人家在這裏,丘院首給了一塊腰牌,說可以在皇宮與皇城內通行無阻,我早上離開聖人樓時,聽說今天宮內有朝會,我以前都在山上居住,對此很感興趣,就拿著腰牌進宮了。
剛才在門口遇到了長寧公主,我見她長的很漂亮,便跟了過來。進來之後才發現,原來這裏是朝廷存放印璽的交泰殿。”
葉風說謊,一個頂倆!
不打草稿,信手拈來。
將自己這位國運大盜,瞬間包裝成一個喜歡美人的少年公子。
合情合理,溫老頭沒有任何懷疑。
“溫老先生,您怎麽會在這裏?”
“你剛才說了,這裏是存放印璽的交泰殿,是整個王朝的命脈之所在,老夫白天偶爾會過來。至於晚上,自有其他大儒看守此處。”
“這裏晚上還有大儒看守啊。”
葉風故作驚訝。
他早就從易老夫子口中知道此事。
溫老頭點頭道:“你別看這座交泰殿十分空曠,其實這裏麵暗藏玄機,那些印璽並不是太重要,這裏的玄機才重要。”
葉風想了想,道:“是王朝氣運嗎?”
溫老頭一愣,道:“是丘老匹夫告訴你的吧。”
葉風搖頭,道:“是易老先生告訴學生的,聽說這裏收藏著王朝三成的氣運。溫老先生在此應該是防止王朝氣運被盜吧。”
溫老頭道:“不,不,不……由於氣運加身不可長壽,爾等修士,對王朝氣運是沒有奢求的,多年來從沒有哪位修士會來皇城內盜取王朝氣運。
之所以看守這裏,是為了防止氣運外泄或者流散。
這座大殿內封存著大量的氣運,但這些封印都是曾經聖人留下的,時間久遠,很多封印都出現了問題,如今多年沒有出現聖人,我們這些所謂的亞聖,是沒有能力改動這裏的封印法陣的,隻能進行小規模的修補。
所以得派人日夜留守在此,若是發現氣運外泄,好及時收集,修補法陣缺口。”
葉風恍然。
原來儒家派人日夜看守氣運封存之地,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防止氣運被盜,而是為了防止氣運外泄。
怪不得易老夫子當時會大大方方的告訴自己王朝的三處氣運封存地呢。
這應該不是什麽秘密,但凡有點地位的官員,都知道此事。
能有能力盜取氣運的,隻有各派修士。
可是王朝氣運對修士沒有任何用途,反而有可能會讓修士減壽。
就連葉風這個傻缺,也隻是想吸點王朝氣運給自己身上的兩件儒家法器充充電而已,他從來沒有想過將王朝氣運吸收到自己身上,更沒有想過修煉儒家功法。
否則他也不會大大方方的將那片浩然天運訣拿給丘長林。
現在可就難辦了。
他來交泰殿之前,心中已經製定了計劃,那就是悄悄的偷走傳國玉璽,讓神筆與神硯吸收了傳國玉璽的氣運之後,再悄悄的送迴來。
外麵的那些禦林軍,葉風沒有放在眼中。
可是晚上這裏還有大儒蹲守,這就不好辦了。
這些大儒在其他地方的戰力不行,可是在氣運存放之地的宮城內,那一個個猛的跟小老虎似得。
葉風這點修為根本不可能在交泰殿製服兩位鴻儒。
不過,現在葉風也不是徹底絕望。
這個計劃沒準還有轉機。
現在當務之急,便是通過溫良恭的口,詳細的了解交泰殿,沒準能找出防禦漏洞,還得打探出傳國玉璽的準確存放位置。
葉風腦筋急轉,想著用什麽借口打探。
忽然,他心中又暗罵自己是白癡。
找什麽借口?自己開口詢問不就是了。
這幫大儒一個個鬼心眼多的很,不論自己找什麽借口,溫老頭肯定都能看穿自己的心思。
於是,葉風道:“溫老先生,我之前聽說,朝廷有一枚傳承了幾萬年,跨越好幾個朝代的傳國玉璽,這玩意是不是也在這個交泰殿?”
“那是當然,傳國玉璽乃是王朝第一重器,不僅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還蘊含著強大的靈韻與氣運。
雖然經曆了很多個王朝,但曆朝曆代的傳國玉璽,都是存放在此交泰殿的。
交泰二字取自《易經》中的【天地交泰】,殿名交泰,象取地天,交泰殿的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數萬年前的王朝。”
以前隻是讀過葉風寫的詩文,雖然驚為天人,但是心中難免有些懷疑。
畢竟傳出來的葉風的那些詩文,很多都不像是一個熱血少年寫的,更像是飽經滄桑,曆經歲月風霜的老者所作。
可是今天,他親眼看到葉風隨手提筆,便寫出了一首堪稱千古佳作的詠梅。
再加上丘長林已經收了葉風為門生。
丘長林是一個性格極為嚴謹之人,如果沒有多方試探葉風的真才實學,丘長林是絕對不可能去收一個道家修士為門生的。
既然丘長林已經將葉風收為自己的關門弟子,那就足以說明,葉風的才學實至名歸。
所以溫老頭連考察都不考察了。
甚至連臉都不要了。
身為讀書人,背後說丘長林壞話,並且自己隻是做葉風的書畫先生,和書法無關。
這個溫老頭儒家六亞聖之一,能力並不比丘長林低多少。
葉風自然也想拜他為師。
可是理智告訴他,在京城之地,儒家的大腿隻能抱一條,不能同時抱兩條,否則肯定會大事的。
所以葉風隻能含淚拒絕,並且將鍋甩給了丘長林,明確告訴溫老頭,自己很想拜他老人家為自己的書畫先生,隻是丘院首那邊不好交代。
溫老頭拍案而起,道:“老夫我現在就去找丘老匹夫!”
“別啊,丘院首昨天晚上教了我一宿書法,現在估計已經疲乏了,下次,下次你再去找他吧。”
葉風趕緊出言攔阻。
溫老頭覺得現在確實不是找丘老匹夫爭奪弟子的好時機。
好不容易才和葉風見了麵,得好好聊聊才行。
葉風見溫老頭重新坐下,這才鬆了一口氣。
溫老頭道:“丘老匹夫是不是讓你來氣我的?”
“沒有啊,來之前我不知道您老人家在這裏,丘院首給了一塊腰牌,說可以在皇宮與皇城內通行無阻,我早上離開聖人樓時,聽說今天宮內有朝會,我以前都在山上居住,對此很感興趣,就拿著腰牌進宮了。
剛才在門口遇到了長寧公主,我見她長的很漂亮,便跟了過來。進來之後才發現,原來這裏是朝廷存放印璽的交泰殿。”
葉風說謊,一個頂倆!
不打草稿,信手拈來。
將自己這位國運大盜,瞬間包裝成一個喜歡美人的少年公子。
合情合理,溫老頭沒有任何懷疑。
“溫老先生,您怎麽會在這裏?”
“你剛才說了,這裏是存放印璽的交泰殿,是整個王朝的命脈之所在,老夫白天偶爾會過來。至於晚上,自有其他大儒看守此處。”
“這裏晚上還有大儒看守啊。”
葉風故作驚訝。
他早就從易老夫子口中知道此事。
溫老頭點頭道:“你別看這座交泰殿十分空曠,其實這裏麵暗藏玄機,那些印璽並不是太重要,這裏的玄機才重要。”
葉風想了想,道:“是王朝氣運嗎?”
溫老頭一愣,道:“是丘老匹夫告訴你的吧。”
葉風搖頭,道:“是易老先生告訴學生的,聽說這裏收藏著王朝三成的氣運。溫老先生在此應該是防止王朝氣運被盜吧。”
溫老頭道:“不,不,不……由於氣運加身不可長壽,爾等修士,對王朝氣運是沒有奢求的,多年來從沒有哪位修士會來皇城內盜取王朝氣運。
之所以看守這裏,是為了防止氣運外泄或者流散。
這座大殿內封存著大量的氣運,但這些封印都是曾經聖人留下的,時間久遠,很多封印都出現了問題,如今多年沒有出現聖人,我們這些所謂的亞聖,是沒有能力改動這裏的封印法陣的,隻能進行小規模的修補。
所以得派人日夜留守在此,若是發現氣運外泄,好及時收集,修補法陣缺口。”
葉風恍然。
原來儒家派人日夜看守氣運封存之地,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防止氣運被盜,而是為了防止氣運外泄。
怪不得易老夫子當時會大大方方的告訴自己王朝的三處氣運封存地呢。
這應該不是什麽秘密,但凡有點地位的官員,都知道此事。
能有能力盜取氣運的,隻有各派修士。
可是王朝氣運對修士沒有任何用途,反而有可能會讓修士減壽。
就連葉風這個傻缺,也隻是想吸點王朝氣運給自己身上的兩件儒家法器充充電而已,他從來沒有想過將王朝氣運吸收到自己身上,更沒有想過修煉儒家功法。
否則他也不會大大方方的將那片浩然天運訣拿給丘長林。
現在可就難辦了。
他來交泰殿之前,心中已經製定了計劃,那就是悄悄的偷走傳國玉璽,讓神筆與神硯吸收了傳國玉璽的氣運之後,再悄悄的送迴來。
外麵的那些禦林軍,葉風沒有放在眼中。
可是晚上這裏還有大儒蹲守,這就不好辦了。
這些大儒在其他地方的戰力不行,可是在氣運存放之地的宮城內,那一個個猛的跟小老虎似得。
葉風這點修為根本不可能在交泰殿製服兩位鴻儒。
不過,現在葉風也不是徹底絕望。
這個計劃沒準還有轉機。
現在當務之急,便是通過溫良恭的口,詳細的了解交泰殿,沒準能找出防禦漏洞,還得打探出傳國玉璽的準確存放位置。
葉風腦筋急轉,想著用什麽借口打探。
忽然,他心中又暗罵自己是白癡。
找什麽借口?自己開口詢問不就是了。
這幫大儒一個個鬼心眼多的很,不論自己找什麽借口,溫老頭肯定都能看穿自己的心思。
於是,葉風道:“溫老先生,我之前聽說,朝廷有一枚傳承了幾萬年,跨越好幾個朝代的傳國玉璽,這玩意是不是也在這個交泰殿?”
“那是當然,傳國玉璽乃是王朝第一重器,不僅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還蘊含著強大的靈韻與氣運。
雖然經曆了很多個王朝,但曆朝曆代的傳國玉璽,都是存放在此交泰殿的。
交泰二字取自《易經》中的【天地交泰】,殿名交泰,象取地天,交泰殿的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數萬年前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