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的結果在半個月後就出來了,今科一共有一百零九人榜上有名,其中成績最好的前十位順利進入殿試,由聖上親自出題考核,最後決定他們的名次,十一至四十名則被定為進士出身,四十一至最後一名定為同進士出身,這些人同科考試,但往後走的路卻已經在這兒就顯出差別來了。而常筠果然不出眾人所料,以排位第二的名次進入殿試。
作為一個書生,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幻想站上金鑾殿麵聖的場景,這一點就連常筠都不能免俗,但是當真的站在這整個王朝的主人麵前時,常筠卻覺得心很靜,能做的他都已經做了,此刻無非是看文章見解和文風能不能入聖上的眼了。
殿試的卷子早就已經收了上去,殿上十個考生分別站在下首兩側,靜靜地等著聖上和幾位考官批示完他們的錦繡文章。今年聖上出的考題,是關於田地分權的,曆朝曆代都存在這土地多數集中在大戶手中的問題,前朝末期更是圈地之風盛行,因此在新朝開立之後,盛朝的曆代君王都很重視田地分權的問題。
前幾年,聖上終於克服了諸多阻力,在兩江一帶試行新政。沒想到今年的殿試,就考到了這一題,當梁雲庭把這題目打開時,常筠能夠清楚地聽見身邊傳來的抽氣聲。
常筠低垂著眼瞼,看著自己的手,這次的題目估計能難倒不少人,就連他自己,一開始看見這題目時,腦子裏一瞬間也是空白一片。幸好常筠記得喬珩對他說過,聖上近年來越加喜歡有真才實學的文章,對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是越來越不喜歡,所以常筠幾乎是流著汗,把自己那些叫上位者看來也許顯得淺薄的論見一一寫在了紙上。
上方傳來乾元帝一張一張翻動宣紙的聲音,包括梁雲庭在內的五個考官也輪流傳閱著乾元帝過目過的文章,大殿裏的氣氛緊張到了極點,底下十個書生幾乎站得都變成了石塊,常筠輕微地動了動脖子,好不容易又等了大半個時辰,才等來了結果。
不出所料,十個考生中,以文章用詞優美出名的幾個人都無緣一甲,反倒是一個三十歲開外,老成持重的考生被欽點為狀元,還有一個年紀稍微小一點的,被點為探花,而常筠作為唯一上榜的一個青年才子,最終被欽點為探花。
這結果已經出乎常筠意料了,畢竟殿試的題目並不在他準備的範圍內,常筠甚至都已經認為得個二甲傳臚就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最後自己竟然能被點為探花,這讓他有點喜出望外。
這三人立刻上前謝恩,而剩下的那七人,雖然嫉妒這三人,但能夠進入殿試,說明一個進士的身份就是穩穩地了,尤其是這一次殿試考題如此之難,常筠三人能夠脫穎而出,其餘幾人皆都服氣。
***
葉雨欣側著身子,怯生生地給喬珩沏上一杯熱茶,除了不小心露出來的半截胳膊外,她似乎沒有任何逾越的舉動。
喬珩皺著眉,問道:“你怎麽在這兒?”侯府裏誰人不知道坐落於自在居之後的雨知閣,其實是喬珩專門用來收藏書籍的地方,平時除了喬珩,隻有負責打掃的下人才會來這兒,可是今天喬珩興衝衝跑進雨知閣時,卻發現葉雨欣捧著一本書斜靠在窗前的矮榻之上,看的津津有味。
葉雨欣是個詩情畫意般的美人,她這麽看似隨意地半躺在那裏,確實充滿了美感,叫人心生向往,等她像是受了驚嚇一樣從矮榻上起來,原本鋪在榻上的青絲紛紛垂下,讓她又多了一分淩亂的美感。
“珩表哥,你,你怎麽迴來了?”葉雨欣漲紅了臉,不安地看著喬珩:“對不起表哥,我真的太想看這本書了,才悄悄溜進來的,求表哥大人不記小人過,饒了我這一次吧。”
喬珩眼神一暗,年節時那個筆套就已經讓他心生反感,這時候葉雨欣突然出現在這兒,喬珩第一反應就是這事有鬼,他看了一眼葉雨欣手上拿著的《襄州遊記》,問道:“你怎麽知道我這兒有這本書?”
葉雨欣怕得發抖,小聲說:“是,是昶禧郡主告訴我的,那日我們突然聊到了這本書,我聽郡主說的有意思,就想問郡主借書一看,可郡主卻告訴我書在表哥這兒,我,我真的沒什麽意思的,表哥你別誤會。”
是子妤說的?喬珩想起自己確實曾經在宋子妤麵前提過這本書,可他倒不知道什麽時候葉雨欣和宋子妤關係這麽親近了,他疑惑地看了葉雨欣一眼,想著兩人獨處一室最容易被人傳閑話,隻好先擺擺手,說:“算啦,這次我不追究,但是這兒不是你該來的地方,表妹以後還是不要再踏足了。至於這書,你要真喜歡,就拿迴去看吧,看完讓葉表兄轉交迴來即可。”
葉雨欣已經濕了的眼睛立馬閃了閃:“我知道了,多謝表哥。”她也知道喬珩急著趕她出去,立刻識相地轉身出門,可走到門口時,她又轉身迴來對喬珩說:“珩表哥,有些話我不知道該不該講,年前那個筆套,是我做給哥哥的,我不知道哥哥會把它送出去。而且哥哥他,也隻是一時被迷了眼,才會做出這等事情,不過他現在已經想明白了,明白隻有自己正正經經讀書考功名,才是正途,所以請舅舅、舅母還有表哥,別把我哥哥那點糊塗心思放在心上。”
一個姑娘家,為了不讓舅舅一家對他們兄妹心裏有個疙瘩,強忍著羞意在為她哥哥道歉,說的還是有關自己名聲的事,這或多或少叫人對她有幾分憐惜,至少從這一點看來,她還算是個明白人。
喬珩臉上不顯,但心裏已經覺得葉雨欣並不是自己一開始想的那種不堪之人,看葉雨欣真的已經不安到了極點,喬珩又覺得有些尷尬:“你想多了,沒人怪你和葉表兄,還有事嗎?”
葉雨欣喜極,仿佛放下了心頭的一塊大石頭,揚了揚手中的書,溫柔地說:“沒了,多謝表哥”然後馬上閃出了雨知閣。
等葉雨欣拿著《襄州遊記》迴到南雅苑後,她才終於換下了剛才怯生生的樣子。
之前是他們太魯莽了,都怪哥哥,什麽都不知道就叫自己做了女工送出去,害的別人先看輕了他們兄妹。幸好從皇覺寺迴來之後,葉雨欣一直沒斷了跟宋子妤的聯係,她雖然沒上趕著去巴結宋子妤,但時不時送點自己做的簽子,或者做點女兒家的小東西給宋子妤送去,這些東西雖然都不見得名貴,可卻能讓宋子妤時時記得自己。
等兩個人有了交情,葉雨欣才能在宋子妤卸下防備的時候,從她嘴裏套出自己想知道的消息來,就比如,喬珩有一本《襄州遊記》存放在雨知閣這件事,就是宋子妤無意間告訴葉雨欣的。
而留在雨知閣的喬珩,默默地看著被葉雨欣動亂的矮榻皺起了眉頭,雖然葉雨欣已經向他解釋過了事情緣由,喬珩也沒打算怪葉雨欣,但是看見自己的地方被外人動亂,他心裏還是會不舒服。想了想,喬珩叫來下人,把那張葉雨欣躺過的矮榻搬出雨知閣,如此他才好受一些。
如果讓葉雨欣知道喬珩這麽介意她碰過的東西,也許她就不會那麽自信能拿下喬珩了。
原本葉雨欣還想再多偶遇幾次喬珩,可惜自那日之後,喬珩天天往外跑,她想見他一麵簡直難比上青天,葉雨欣不得已才消停了下來。
這日清晨,天剛蒙蒙亮,侯府守門的門房還猶自發困,突而聽門外有人急切地敲門,這門房不滿的站起身,慢慢活動活動手腳,然後才前去開門。
門剛開了個小縫,外麵那人就鑽了進來,門房拎住進來那人的衣領,叱罵道:“哪裏來的猢猻,連侯府都敢亂闖!”
來人連連告饒,急切地說:“好哥哥,我是寧國公府的人,實應我家少夫人有事,才不得不闖進來,哥哥趕緊帶著我去向侯夫人稟告!”
這人焦急的樣子激得門房瞬間清醒,半刻也不敢馬虎地將人領進去。
原來是喬玉姝昨日半夜裏就開始陣痛,一開始還不明顯,國公府裏守著的穩婆以為是喬玉姝肚子的月份大了,才會這樣,也沒在意,誰知過了大半個時辰這陣痛開始加劇,眼看著是要生了,國公府裏就算事事都準備齊全,但一下子還是亂了手腳,好不容易把喬玉姝送進產房,顧源趕緊派人來永定侯府報信。
這邊廂陳熙芸自然也是著急,女人生孩子本來就是從鬼門關上過,何況喬玉姝這一胎懷的並不安穩,陳熙芸立刻起身趕去寧國公府,還恨不得帶上侯府裏一半的珍貴藥材前去,她膝下沒有親生的女兒,這些年早就已經真正把喬玉姝視如己出,這時候豈不是擔心壞了。
可惜喬珩今日不是沐休,他趁著去衙門前,到寧國公府看了一眼,聽顧源說喬玉姝還沒有動靜,他一個外男也不好進後院,隻好先趕去衙門當差,等交了差事,才馬上趕迴寧國公府,好家夥,他二姐給他生了一個足足八斤的胖外甥。
作為一個書生,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幻想站上金鑾殿麵聖的場景,這一點就連常筠都不能免俗,但是當真的站在這整個王朝的主人麵前時,常筠卻覺得心很靜,能做的他都已經做了,此刻無非是看文章見解和文風能不能入聖上的眼了。
殿試的卷子早就已經收了上去,殿上十個考生分別站在下首兩側,靜靜地等著聖上和幾位考官批示完他們的錦繡文章。今年聖上出的考題,是關於田地分權的,曆朝曆代都存在這土地多數集中在大戶手中的問題,前朝末期更是圈地之風盛行,因此在新朝開立之後,盛朝的曆代君王都很重視田地分權的問題。
前幾年,聖上終於克服了諸多阻力,在兩江一帶試行新政。沒想到今年的殿試,就考到了這一題,當梁雲庭把這題目打開時,常筠能夠清楚地聽見身邊傳來的抽氣聲。
常筠低垂著眼瞼,看著自己的手,這次的題目估計能難倒不少人,就連他自己,一開始看見這題目時,腦子裏一瞬間也是空白一片。幸好常筠記得喬珩對他說過,聖上近年來越加喜歡有真才實學的文章,對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是越來越不喜歡,所以常筠幾乎是流著汗,把自己那些叫上位者看來也許顯得淺薄的論見一一寫在了紙上。
上方傳來乾元帝一張一張翻動宣紙的聲音,包括梁雲庭在內的五個考官也輪流傳閱著乾元帝過目過的文章,大殿裏的氣氛緊張到了極點,底下十個書生幾乎站得都變成了石塊,常筠輕微地動了動脖子,好不容易又等了大半個時辰,才等來了結果。
不出所料,十個考生中,以文章用詞優美出名的幾個人都無緣一甲,反倒是一個三十歲開外,老成持重的考生被欽點為狀元,還有一個年紀稍微小一點的,被點為探花,而常筠作為唯一上榜的一個青年才子,最終被欽點為探花。
這結果已經出乎常筠意料了,畢竟殿試的題目並不在他準備的範圍內,常筠甚至都已經認為得個二甲傳臚就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最後自己竟然能被點為探花,這讓他有點喜出望外。
這三人立刻上前謝恩,而剩下的那七人,雖然嫉妒這三人,但能夠進入殿試,說明一個進士的身份就是穩穩地了,尤其是這一次殿試考題如此之難,常筠三人能夠脫穎而出,其餘幾人皆都服氣。
***
葉雨欣側著身子,怯生生地給喬珩沏上一杯熱茶,除了不小心露出來的半截胳膊外,她似乎沒有任何逾越的舉動。
喬珩皺著眉,問道:“你怎麽在這兒?”侯府裏誰人不知道坐落於自在居之後的雨知閣,其實是喬珩專門用來收藏書籍的地方,平時除了喬珩,隻有負責打掃的下人才會來這兒,可是今天喬珩興衝衝跑進雨知閣時,卻發現葉雨欣捧著一本書斜靠在窗前的矮榻之上,看的津津有味。
葉雨欣是個詩情畫意般的美人,她這麽看似隨意地半躺在那裏,確實充滿了美感,叫人心生向往,等她像是受了驚嚇一樣從矮榻上起來,原本鋪在榻上的青絲紛紛垂下,讓她又多了一分淩亂的美感。
“珩表哥,你,你怎麽迴來了?”葉雨欣漲紅了臉,不安地看著喬珩:“對不起表哥,我真的太想看這本書了,才悄悄溜進來的,求表哥大人不記小人過,饒了我這一次吧。”
喬珩眼神一暗,年節時那個筆套就已經讓他心生反感,這時候葉雨欣突然出現在這兒,喬珩第一反應就是這事有鬼,他看了一眼葉雨欣手上拿著的《襄州遊記》,問道:“你怎麽知道我這兒有這本書?”
葉雨欣怕得發抖,小聲說:“是,是昶禧郡主告訴我的,那日我們突然聊到了這本書,我聽郡主說的有意思,就想問郡主借書一看,可郡主卻告訴我書在表哥這兒,我,我真的沒什麽意思的,表哥你別誤會。”
是子妤說的?喬珩想起自己確實曾經在宋子妤麵前提過這本書,可他倒不知道什麽時候葉雨欣和宋子妤關係這麽親近了,他疑惑地看了葉雨欣一眼,想著兩人獨處一室最容易被人傳閑話,隻好先擺擺手,說:“算啦,這次我不追究,但是這兒不是你該來的地方,表妹以後還是不要再踏足了。至於這書,你要真喜歡,就拿迴去看吧,看完讓葉表兄轉交迴來即可。”
葉雨欣已經濕了的眼睛立馬閃了閃:“我知道了,多謝表哥。”她也知道喬珩急著趕她出去,立刻識相地轉身出門,可走到門口時,她又轉身迴來對喬珩說:“珩表哥,有些話我不知道該不該講,年前那個筆套,是我做給哥哥的,我不知道哥哥會把它送出去。而且哥哥他,也隻是一時被迷了眼,才會做出這等事情,不過他現在已經想明白了,明白隻有自己正正經經讀書考功名,才是正途,所以請舅舅、舅母還有表哥,別把我哥哥那點糊塗心思放在心上。”
一個姑娘家,為了不讓舅舅一家對他們兄妹心裏有個疙瘩,強忍著羞意在為她哥哥道歉,說的還是有關自己名聲的事,這或多或少叫人對她有幾分憐惜,至少從這一點看來,她還算是個明白人。
喬珩臉上不顯,但心裏已經覺得葉雨欣並不是自己一開始想的那種不堪之人,看葉雨欣真的已經不安到了極點,喬珩又覺得有些尷尬:“你想多了,沒人怪你和葉表兄,還有事嗎?”
葉雨欣喜極,仿佛放下了心頭的一塊大石頭,揚了揚手中的書,溫柔地說:“沒了,多謝表哥”然後馬上閃出了雨知閣。
等葉雨欣拿著《襄州遊記》迴到南雅苑後,她才終於換下了剛才怯生生的樣子。
之前是他們太魯莽了,都怪哥哥,什麽都不知道就叫自己做了女工送出去,害的別人先看輕了他們兄妹。幸好從皇覺寺迴來之後,葉雨欣一直沒斷了跟宋子妤的聯係,她雖然沒上趕著去巴結宋子妤,但時不時送點自己做的簽子,或者做點女兒家的小東西給宋子妤送去,這些東西雖然都不見得名貴,可卻能讓宋子妤時時記得自己。
等兩個人有了交情,葉雨欣才能在宋子妤卸下防備的時候,從她嘴裏套出自己想知道的消息來,就比如,喬珩有一本《襄州遊記》存放在雨知閣這件事,就是宋子妤無意間告訴葉雨欣的。
而留在雨知閣的喬珩,默默地看著被葉雨欣動亂的矮榻皺起了眉頭,雖然葉雨欣已經向他解釋過了事情緣由,喬珩也沒打算怪葉雨欣,但是看見自己的地方被外人動亂,他心裏還是會不舒服。想了想,喬珩叫來下人,把那張葉雨欣躺過的矮榻搬出雨知閣,如此他才好受一些。
如果讓葉雨欣知道喬珩這麽介意她碰過的東西,也許她就不會那麽自信能拿下喬珩了。
原本葉雨欣還想再多偶遇幾次喬珩,可惜自那日之後,喬珩天天往外跑,她想見他一麵簡直難比上青天,葉雨欣不得已才消停了下來。
這日清晨,天剛蒙蒙亮,侯府守門的門房還猶自發困,突而聽門外有人急切地敲門,這門房不滿的站起身,慢慢活動活動手腳,然後才前去開門。
門剛開了個小縫,外麵那人就鑽了進來,門房拎住進來那人的衣領,叱罵道:“哪裏來的猢猻,連侯府都敢亂闖!”
來人連連告饒,急切地說:“好哥哥,我是寧國公府的人,實應我家少夫人有事,才不得不闖進來,哥哥趕緊帶著我去向侯夫人稟告!”
這人焦急的樣子激得門房瞬間清醒,半刻也不敢馬虎地將人領進去。
原來是喬玉姝昨日半夜裏就開始陣痛,一開始還不明顯,國公府裏守著的穩婆以為是喬玉姝肚子的月份大了,才會這樣,也沒在意,誰知過了大半個時辰這陣痛開始加劇,眼看著是要生了,國公府裏就算事事都準備齊全,但一下子還是亂了手腳,好不容易把喬玉姝送進產房,顧源趕緊派人來永定侯府報信。
這邊廂陳熙芸自然也是著急,女人生孩子本來就是從鬼門關上過,何況喬玉姝這一胎懷的並不安穩,陳熙芸立刻起身趕去寧國公府,還恨不得帶上侯府裏一半的珍貴藥材前去,她膝下沒有親生的女兒,這些年早就已經真正把喬玉姝視如己出,這時候豈不是擔心壞了。
可惜喬珩今日不是沐休,他趁著去衙門前,到寧國公府看了一眼,聽顧源說喬玉姝還沒有動靜,他一個外男也不好進後院,隻好先趕去衙門當差,等交了差事,才馬上趕迴寧國公府,好家夥,他二姐給他生了一個足足八斤的胖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