洶湧的海水瞬間倒灌進英軍的指揮艦,指揮官剛下令士兵進入船艙堵住洞口,緊跟著又有一顆炮彈擊中了側舷。


    “轟,轟!”


    英軍的指揮艦如同撞擊在了冰山上,劇烈的搖晃了下,瞬間又在側舷冒出了一個碩大的洞口。


    巨浪翻滾,急速的湧入船艙之中。英軍進入艙底,急忙拿出木板想把洞口堵住。但是在海軍巨大的壓力下,洞口的水流就如同噴泉一般,哪裏還能堵得住。


    “船要下沉了,船要下沉了!”


    士兵們紛紛驚恐的逃出艙外,保命要緊,連火炮也顧不得放了。


    位於人字形頂端的兩艘華興軍主艦仍舊急速衝擊,主炮不斷的轟隆作響,炮彈嗖嗖的衝著英軍指揮艦左右飛出。


    兩方已經相距不到一千米,射擊的精度也大大的提高,幾乎每發炮彈都能擊中英軍的指揮艦。


    此時華興軍的炮彈,已經換成了重達二百多公斤的開花彈。


    炮彈成拋物線不斷地砸下,剛命中英軍指揮艦,“轟隆”一聲就爆發出雷霆般的嘶吼。


    英軍的指揮艦瞬間騰起熊熊大火,指揮官本來已經準備坐著小船撤離,但是炮彈一爆炸,巨大的氣流直接就把他撕成碎片。在海水的倒灌下,指揮艦迅速的下沉,很快就被大海吞噬的幹幹淨淨。


    華興軍的人字形艦隊很快從英軍艦隊的中間突破,將英軍的艦隊左右分割成兩半。


    雙方的側舷在此時相互暴露在對方的炮口之下,幾乎在同一時間開炮了起來。


    在相隔一千米之內的海域上,兩方完全是實打實的硬拚,沒有一絲的技巧。


    但是英軍的火炮一分鍾僅僅發射三發炮彈,在對華興軍的戰艦完成一輪的開火之後,眼睜睜的被華興軍的炮火覆蓋。


    華興軍裝配的速射炮一分鍾可發射十發炮彈,每麵側舷裝配三十門速射炮,每分鍾將近三百枚炮彈打出。這些速射炮的炮彈重大三十多攻進,全部裝填下瀨火藥,一旦爆炸就是衝天的大火。


    英軍的戰艦被華興軍的火炮死死壓製,沒有一會的功夫,十艘木質戰艦最先起火沉沒。最後隻剩下十艘的鐵甲戰艦,眼見情勢不對,慌忙就朝戈爾諾普利河逃竄而去。妄圖引誘華興軍的戰艦進入河道,利用吉大港的炮台將華興軍的戰艦擊沉。


    但是這十艘鐵甲戰艦受損嚴重,雖然船舷因為厚重的鐵甲沒有破損,但是甲板上紛紛騰起大火,已經將桅杆和船帆引燃。


    華興軍毫發未損,依靠四個蒸汽鍋爐提供的動力,追在英軍戰艦的屁股後麵打。沒等英軍進入河道,就提前堵在了河道的進口處,把英軍前後夾擊了起來。


    英軍指揮艦覆沒,完全成了一盤散沙,隊形十分的混亂。紛紛逃竄自保,也顧不得相互照應。


    華興軍以二對一,前後夾擊英軍的戰艦。


    此時兩方的艦首相對,全都用起了主炮射擊。


    華興軍的主炮發射速度雖然緩慢,但是一旦命中,直接就可以打穿厚重的甲板。


    兩方相隔不到五百多米,跟冷兵器時代的騎士衝鋒一般,硬碰硬短兵相繼。


    華興軍的主炮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打出,在這個距離內的命中率幾乎都是百分之百。


    雙方的炮彈在空中交叉而過,分別命中了對方的船舷。但是華興軍的炮彈,直接把英軍戰艦的船舷炸成碎片。而英軍的炮彈,卻隻把華興軍戰艦的船舷砸出一個凹壕。


    英軍十艘巨大的鐵甲戰艦,冒著滾滾的濃煙緩緩沉沒。大海在此時像是開水般劇烈的沸騰,向外不斷的翻滾著浪花,毫不留情的將英軍的戰艦全部吞沒。


    午後的陽光斜灑在海麵上,方才還炮聲隆隆的戰場,現在又全部恢複了寧靜。華興軍的海軍戰艦配合的天衣無縫,已經能很熟練的運用各種陣型對敵作戰。打起戰來也是得心應手,輕鬆置對手於死地。


    海水將一切都吞噬的幹幹淨淨,仿佛這隻是個平常的午後,一切都未曾發生過一般。


    華興軍全殲英軍三十艘戰艦後,趁勢沿著戈爾諾普利河溯遊直上。


    英軍在河岸上築有數十座炮台,每座炮台都設有三十多門火炮。


    炮台駐防的英軍還不知道海軍全部覆滅的消息,依舊跟往常一樣,悠閑的在炮台上閃著太陽。


    華興軍的二十艘戰艦在此時已經全部換裝成英軍的國旗,炮台的哨兵發現艦隊過來後,也沒有往心裏去。因為每天的這個時候,英軍的艦隊都會沿河溯遊直上,巡視河岸的敵情。


    當艦隊與炮台持平的時候,觀測哨裏的英軍突然發現了一絲的不對,連忙就拉響了警報。


    他看到艦隊裏竟然有兩艘萬噸重的巨輪,這種龐然大物他以前見也沒有見過。最重要的是他看見甲板上的人影,全部都長著一張東方人的麵孔。在這些麵孔中,竟還有人衝他冷笑。那笑容就像是一個饑餓的獅子,在輕蔑的嘲諷它的獵物一般。


    炮台的英軍們也發現了情況,紛紛將炮管清空,按照步驟把火藥和炮彈都裝了進去。


    但是沒等他們點燃導火索,對麵的艦隊已經齊刷刷的開火起來。


    “轟隆,轟隆,轟隆!”


    爆炸聲震耳欲聾,一時間將近數百發炮彈打出,完全把英軍的炮台覆蓋。


    彈片橫飛,碎石飛濺。


    彈片形成的火力網,像是絞肉機一般,將炮台上的英軍生生的撕裂。


    滾滾的硝煙散去之後,用石塊修築的炮台已經成為一堆廢墟。


    炮台上的英軍橫七豎八的躺倒了一片,全部被炮彈炸的血肉模糊,遍地都是斷肢碎肉。


    三十座炮台相繼被炸成廢墟,其中有好幾座炮台提前就發現了情況不對。但是炮台的前膛火炮,根本就對華興軍的鐵甲艦不起作用。


    在華興軍的鐵甲艦的炮火覆蓋下,炮台的火炮也隻是發射了一兩輪,就全部被炸毀。


    在這個時代,陸軍的火炮普遍不如海軍的火炮。因為沒有機械做動力,火炮的射擊角度很難調整,所以炮台上裝備的基本都是小口徑火炮。


    這種火炮最大的也就是三十六磅,對付一些小型的木質貨船還可以,但是對付鐵甲戰艦就如同蚊子叮大象一般。


    英軍的炮台被清理之後,已經是黃昏時分。二十艘戰艦一鼓作氣,又開始轉運起河岸的華興軍陸軍。


    陸軍先頭部隊已經在岸邊集結完畢,正是慕偉山統領的雲南軍區的兩個軍的兵力。


    他們在河對岸落腳之後,也將負責建立防禦陣地,然後掩護工兵在河中搭建浮橋,以供後續部隊快速通過。


    陸軍此次出動了三個軍二十多萬的兵馬,要是全部靠著海軍艦船轉運,那兩支艦隊所攜帶的燃料,也別想返迴新加坡海軍基地了。


    艦隊整整忙活了一夜,天亮之後才把七萬多人全部轉運到了對岸。


    慕偉山很快指揮著部隊在方圓十裏的範圍內布防,呈半圓的形狀將河岸包裹在裏麵。


    對岸的工兵早就搜集到了足夠多的小船和木板,在圓心的位置一步步的搭建起了浮橋。


    在吉大港布防的英軍很快就得到了消息,馬上組織起兵馬對河岸的華興軍進行反擊。


    他們都知道,要是讓華興軍的大部隊過河,他們可就再沒有勝利的希望了。


    現在正好集中力量,先消滅華興軍的先頭部隊。然後依據戈爾諾普利河天險,阻擋華興軍的後續部隊。


    英軍在吉大港隻駐防了兩萬人馬,但是由他們武裝起來的印度兵卻有十萬之多。


    兩方的兵馬加起來足足是華興軍先頭部隊的兩倍,英軍指揮官查爾頓當機立斷,在正午時分就開始對華興軍的陣地發起了進攻。


    華興軍已經在陣地上挖設了層層的戰壕,機槍連、迫擊炮營也按照交叉火力布置到位。


    戰壕成犬牙交錯狀排列,隻要敵人衝進來,就會受到左右兩麵的火力射擊。


    查爾頓親赴前線指揮戰鬥,在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華興軍的陣地後,一時就忍不住倒吸了口涼氣。


    他們的後膛步槍和戰術都是華興軍的盜版,此時第一次和這位老師遭逢,見到正版的塹壕防禦體係,震驚之情可想而知。


    但是仗著自己的人多勢眾,查爾頓很快就恢複了自信。他決定采用中心開火的戰術,集中力量從華興軍的防禦中心突破,然後向兩邊擴大戰果。


    華興軍的陣地呈半圓形設置,進攻中心位置,兩邊也不能策應。這就相當於以數倍於華興軍的兵力從中線突破,然後再分別以數倍的兵力向兩邊擴散。


    此次查爾頓還準備了兩百門野戰炮,全部拉到了距離華興軍一千米的距離設置妥當。


    這種野戰炮代表著前膛火炮的最高技術,炮管跟槍管一樣,都采用了膛線射擊,閉合性和密封性非常強,完全沒有縫隙。火藥爆炸後所產生的推進力也完全被利用,沒有任何的能量損失。


    不過前膛火炮因為炮彈和推進火藥分離,更換起彈藥也十分的麻煩。第一步要先用蝸杆來清除殘片;第二步,將濕海綿放入內膛,清洗內膛蝸杆沒清除掉的熱殘片;第三部把彈藥放在炮口,用針刺破火藥袋,放入導火線;最後一步才點燃引信,引爆炸藥包後,從而從內膛推出炮彈。


    蝸杆和捅條的作用相當,都是為了把炮彈和炸藥包推進炮管。但是捅條針對的是滑膛炮管,而膛線炮管因為火炮的內壁有槽線,所以要用帶有螺旋齒的蝸杆才能順著槽線捅下去。


    在此時,即使熟練的士兵也要三十秒才可發射一枚炮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末之雄霸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枯藤老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枯藤老叔並收藏清末之雄霸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