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重建哈密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當前的極西之地便是哈密。
勇武營團正在此處開展著重建工作。
他們之中雖然沒有那種十分正規的工兵,可在京城的時候,與神武衛學習時,也有少部分人有粗淺的學習過。
更何況,張三帶來的人之中,就有著泥瓦匠出身的兵。
不過,這裏的條件其實並不適合大規模燒磚,就算是馬日夜拉屎,那幹糞便也不夠燒的。
而從關內送木炭什麽的過來,那就顯得太過奢侈了一些。
也正因如此,這裏基本都是用黃土和泥沙外加上幹草混合來造土坯,最好還要再澆一層黃泥,如此才能建造出堅固的房屋。
遊牧人對於住處沒有農耕人那麽講究,所以大多數也不建城。
可現在的勇武營團深受部隊的影響,大部分也想在哈密擁有一處房子住。
天氣有些變暖,張三他們就立刻組織起了各種工作。
之前說會種瓜的,自然是早早就找好了已經被廢棄的瓜田,從中也找到了不少瓜苗,在與張三他們神武衛的交流之中,也得到了許多種植靈感,現在已經開始育苗了。
至於其他人,發揮人多力量大的優勢,將哈密本就殘破的土城城給修補起來。
能被挑選建城的位置,自然周邊十分適合人群常住,隻不過,哈密的土城大致不過一個村莊大小,真要駐紮勇武營團,那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所幸勇武營團本身就有著豐富的遊牧經驗,不至於被這點小問題給難倒。
風沙吹得人睜不開眼睛,張三也和其他人一樣,用布包裹著頭,隻露出一個眼睛,背著紅柳枝條編織的籮筐,將土塊運到土城下。
和張三一起的,那也是勇武營團的萬戶們。
他們可沒有像其他草原首領一樣,揮舞著鞭子,抽著奴隸叫罵。
本身已經脫離了草原奴隸社會,在哈密這麽艱苦的情況下,萬戶們也是和士兵一起同吃同睡,沒有那麽多的階級。
現在更是和張三一起參與勞動生產,誓要用自己的雙手將哈密打造成堅城。
“你行不行啊?”
張三本身也魁梧,和萬戶們比起來可不落下風,所以看到有萬戶好似有些吃力,就開口調笑道:“細犬?”
頓時,那萬戶便使足了勁,加快了步伐,道:“就這,我能背一百筐。”
“我能背兩百筐!”
“那我就背三百筐!”
一道道攀比的聲音響起。
其實,狗在草原上並非罵人的話,相反,多是表達勇敢和忠誠,更有猛將之意。
就好比在大清,隻有滿奴才才能被稱得上奴才,因為忠誠,那時的漢人,能被貝勒爺喊一聲奴才,那都是一種殊榮。
不過,現在文化以中原為尊,從張三嘴裏出現的細狗,萬戶們自然聽得出來不是什麽好詞。
相比草原上的傳統,勇武營團的所有人更加遵守來自中原的文化,這便是一種悄無聲息的融合。
張三聞言大笑三聲,一手背著籮筐,另一隻手大擺錘著,道:“非某一合之敵也!”
哈密的城頭爆發出巨大的笑聲,在寒冷中,人們揮灑汗水,將土塊堆砌成牆,逐漸完善這戈壁中的庇護所。
羅士信將身上的籮筐扔到了一旁的土堆,抬手擦了擦額頭上的細汗。
迴頭看著城中逐漸立起的房屋,還有城外正在開墾的土地,這還是他第一次接觸建城和耕種。
同時,也表明了他們之中的一部分人將會成為這裏的第一批居民。
心中泛起的波動,是從前沒有過的,好似常年在外奔波的浪子,終於要安定下來,心中自然不僅是向往,還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緊張。
“怎麽了?”
身邊的同袍用肩膀撞了下羅士信,笑著問道。
羅士信迴過神來,撓著頭,道:“有種不太真實的感覺。”
聞言,那同袍萬戶雙手叉著腰,調整喘息,同樣看向工地,道:“有什麽不真實的。”
一邊說著,一邊抬起手,重重給了羅士信的肩膀一拳,再道:“痛不痛?”
“不痛!”
羅士信搖了搖頭,道:“跟沒喝奶一樣。”
多愁善感沒有持續一秒鍾,頓時就被打鬧所代替。
而另一邊,李狗蛋帶著那些有著耕種知識的士兵,正指導著勇武營團的人,利用從肅州送來的農具開墾土地。
這裏的人算不上多,倒不是士兵不願意耕種,而是就算有著關內的支持,但鐵器依舊稀缺,可作為軍隊,現在並不是熔刀兵為農具的時候。
戈壁灘也正因如此才一直迫切想要從關內的各種市場換取鐵器,但以前多是走私出來,數量上總無法滿足需求。
現在的情況好了一些,關內對於哈密的鐵器支援,已然繞過了市場禁令,就算是農具,也被劃歸於軍用物資。
同時,這裏也會成為大明的一處種植試驗基地,並非全部都會種上經濟作物,如肅州之內所耕種的小麥青稞,也會在這裏推行種植。
糧食作物立身之本,哈密曆史上是種植過,隻不過因為常年經受遊牧的劫掠,根本沒有良好的耕種環境,大多數都忘了如何去耕種糧食作物。
久而久之,他們也就默認了關外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轉而主要種植經濟類的作物,就是那些瓜果。
李狗蛋將手中略微顯得堅硬的土塊捏碎,放在手指間搓弄。
哈密地處盆地,是一片戈壁灘上少有擁有肥沃土地的洪積平原,得益於氣候幹旱少雨,這裏的凍土層並不會結得很堅實。
現在翻動表層土壤,同時將平時收集起來的堆肥給混入其中,這是中原十分古老的土地改造方法。
等堆肥隨著時間分解,和土地不斷地翻動,將各種肥料養分滲透到土地之中,為將來種植農作物做準備。
用通俗話來說,就是先把地養好,這樣種上的作物才能更好收成。
華夏千年來便是如此循環往複的利用土地,不斷擴大可種植的麵積。
拍了拍手,李狗蛋朝手心吐了口唾沫,雙手合十搓了搓,馬上就握緊鋤頭,朝著土地揮擊。
“李監軍,要不要休息一下?”
身邊的士兵好意提醒,畢竟和其他人的體型相比,李狗蛋還是顯得有些瘦弱。
聞言,李狗蛋沒好氣道:“怎的?小瞧我了?別忘了,我也是軍人,打架你都不一定打得過我。”
這話倒是不假,別看李狗蛋體型小是小了些,但勝在靈活。
“也就沒剩多少地要翻了,為了吃上那甜瓜,大家都加把勁!”
李狗蛋賣力揮舞著鋤頭,朝著其他人大喊。
“嘿!”
“為了吃甜瓜!”
“為了麥粉!”
“別喊了,肚子餓了!”
耕地的人在幾聲調侃後,氣氛也活躍了起來,甚至有些尚有餘力的,還能一邊發著低沉的嗓音唱起歌來。
大家都在為著這片土地付出,貢獻,想要將這片土地變成富饒的綠洲。
到了吃飯的時間,就有人送來一大片饢餅,這便是用小麥在高爐中烘烤而成,含水分少,久儲不壞,便於攜帶,是西域的主食之一,也能當成幹糧。
有條件的人,會在饢中加一些鹽,這樣能讓風味更好一些。
一塊饢可以四人分,每人配上一碗肉湯,在勞動之後,就算饢再硬,沾湯入口,也是一份美味。
幾個萬戶和張三圍在一起,在吃饢的同時,又將自己珍藏的肉幹給泡在肉湯之中。
“謔哦!你們藏私貨!”
張三瞪大了眼睛,他的肉幹早就吃完了,可沒想到,眼前這群夯貨竟然還有餘糧。
“官兵一致,這可是平時省下來的。”
羅士信老神在在,搖頭晃腦著說道。
“老羅說得對。”
其他萬戶也附和著說道,畢竟張三那赤裸裸的目光,簡直是想把扣帽子明搶寫在臉上,這個時候,他們一定要團結一致。
聞言,張三皺了皺鼻子,嫌棄道:“不搶,不搶,我是那種人嗎?”
“是!”
眾人異口同聲說道。
張三抿了抿嘴,端起碗來喝湯,嘴裏念念有詞著:“不跟你們一般見識。”
手裏捏著饢餅的李狗蛋不知道從哪裏竄了出來,也不在意張三現在情緒低落,道:“哈密周圍都摸清楚了,這是剛才外出勘察的偵察兵帶迴來的輿圖,應該可以開始劃分伐木區和牧區了。”
原本的輿圖可能適合作戰,但肯定不適合發展。
所以哈密周遭的地圖都要重新繪製,標明詳細的山川河流,還有林區、草地。
勇武營團的軍隊屬性,本來就十分適合計劃經濟,都不需要朝廷下達指令,李狗蛋也能發揮主觀能動性,選擇出適合當前的發展模式。
在保持戰力的同時,兼顧發展,一切生產皆歸集體所有。
“讓我看看。”
張三說完,就將手中的饢塞入口中,又喝了一口湯咽下去,抬手便接過了李狗蛋遞來的地圖。
不僅是他,其他萬戶也都靠了過來。
本身都是將領,自然是知道詳細地圖的重要性,雖說李狗蛋現在抓的是發展,但地圖有利於不熟悉這裏的士兵執行各種任務,當然也包含了作戰。
這方麵,將領可以不精專,但一定要了解個大概。
地圖是獸皮,上麵詳細標注出哈密的點,連帶著還有周邊的環境,也都是用特定符號表示,還圈定了大概的範圍。
有經驗的將領,大致掃一眼,就能看懂裏麵的內容,可以說是十分詳細了。
“你們現在開墾的地區是這裏對不對?”
張三手指一處,看向李狗蛋問道。
李狗蛋看了眼就點頭,同時用手指大致給張三圈了個範圍,道:“按照比例,應該占地這麽大。”
“這麽多?”
張三稍微吃驚了下,隨後問道:“那伐木區,你有什麽想法?”
聞言,李狗蛋就直接席地而坐到張三的對麵,開始講解了他和其他神武衛隊長討論出來的想法。
這裏的植物很珍貴,因而伐木不能盲目,有砍伐就要有種植,不能一下子就把樹木給砍伐殆盡,規劃區域,做好計劃安排也就是必須的。
現在說出來,其實也是讓了解本地的萬戶給予一些建議,並非是結論。
群策群議不僅在神武衛是常事,其教出來的勇武營團也是一樣。
很快,眾人就你一言我一語開始討論了起來,對於有爭議的地方,除非張三直接拍板,剩下的自然是先擱置,之後再討論方法。
哈密自從有勇武營團的存在,周邊就不再有敵人的蹤影,不過,時不時的,也會在野外看到一些新出現的屍塊,這對於經曆過戰亂後的地區來說,並不稀罕。
他們之中,有的或許是從刀口下逃過一命,在荒野掙紮求生,最終無力再無力抵擋野獸,被撕碎啃咬;有的或許是從其他地方而來,遭遇了陌生勢力劫掠,被拋屍荒野後,同樣落入野獸的肚子中。
想要在戈壁活下去,最好的方式就是抱團,可抱團就需要足夠的物資補給,否則人數多也隻是負擔。
荒野是野獸的主場,本來也是人類禁地,但是,人類之所以能成為食物鏈的頂端,那靠的是合作,是武器,是出色的身體能力。
在這裏,不僅野獸吃人,人也是要吃肉的,正因如此,勇武營團的狩獵隊,也對著哈密四周可能存在的猛獸展開了竭澤而漁的狩獵。
豺狼虎豹都是狩獵隊的主要獵殺目標,其目的除了補充營養,剩下的自然是創造出一處人類可以自由行走的安全地帶。
而這些安全地帶,未來便是大明百姓的生活區域。
哈密重建的進程有條不紊的推進,而因為嘉峪關外已經沒有了可以稱得上敵人的勢力,從關內的物資可以源源不斷送出來,援助關外各地的重建。
除了哈密和沙州之外,其他地方的重建多是由前來投靠的牧民完成。
由於張三的幹預,哈密和沙州處於勇武營團的控製之下,再加上勇武營團的人本身就有想要定居的想法,肅州方麵自然也不會阻攔。
勇武營團正在此處開展著重建工作。
他們之中雖然沒有那種十分正規的工兵,可在京城的時候,與神武衛學習時,也有少部分人有粗淺的學習過。
更何況,張三帶來的人之中,就有著泥瓦匠出身的兵。
不過,這裏的條件其實並不適合大規模燒磚,就算是馬日夜拉屎,那幹糞便也不夠燒的。
而從關內送木炭什麽的過來,那就顯得太過奢侈了一些。
也正因如此,這裏基本都是用黃土和泥沙外加上幹草混合來造土坯,最好還要再澆一層黃泥,如此才能建造出堅固的房屋。
遊牧人對於住處沒有農耕人那麽講究,所以大多數也不建城。
可現在的勇武營團深受部隊的影響,大部分也想在哈密擁有一處房子住。
天氣有些變暖,張三他們就立刻組織起了各種工作。
之前說會種瓜的,自然是早早就找好了已經被廢棄的瓜田,從中也找到了不少瓜苗,在與張三他們神武衛的交流之中,也得到了許多種植靈感,現在已經開始育苗了。
至於其他人,發揮人多力量大的優勢,將哈密本就殘破的土城城給修補起來。
能被挑選建城的位置,自然周邊十分適合人群常住,隻不過,哈密的土城大致不過一個村莊大小,真要駐紮勇武營團,那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所幸勇武營團本身就有著豐富的遊牧經驗,不至於被這點小問題給難倒。
風沙吹得人睜不開眼睛,張三也和其他人一樣,用布包裹著頭,隻露出一個眼睛,背著紅柳枝條編織的籮筐,將土塊運到土城下。
和張三一起的,那也是勇武營團的萬戶們。
他們可沒有像其他草原首領一樣,揮舞著鞭子,抽著奴隸叫罵。
本身已經脫離了草原奴隸社會,在哈密這麽艱苦的情況下,萬戶們也是和士兵一起同吃同睡,沒有那麽多的階級。
現在更是和張三一起參與勞動生產,誓要用自己的雙手將哈密打造成堅城。
“你行不行啊?”
張三本身也魁梧,和萬戶們比起來可不落下風,所以看到有萬戶好似有些吃力,就開口調笑道:“細犬?”
頓時,那萬戶便使足了勁,加快了步伐,道:“就這,我能背一百筐。”
“我能背兩百筐!”
“那我就背三百筐!”
一道道攀比的聲音響起。
其實,狗在草原上並非罵人的話,相反,多是表達勇敢和忠誠,更有猛將之意。
就好比在大清,隻有滿奴才才能被稱得上奴才,因為忠誠,那時的漢人,能被貝勒爺喊一聲奴才,那都是一種殊榮。
不過,現在文化以中原為尊,從張三嘴裏出現的細狗,萬戶們自然聽得出來不是什麽好詞。
相比草原上的傳統,勇武營團的所有人更加遵守來自中原的文化,這便是一種悄無聲息的融合。
張三聞言大笑三聲,一手背著籮筐,另一隻手大擺錘著,道:“非某一合之敵也!”
哈密的城頭爆發出巨大的笑聲,在寒冷中,人們揮灑汗水,將土塊堆砌成牆,逐漸完善這戈壁中的庇護所。
羅士信將身上的籮筐扔到了一旁的土堆,抬手擦了擦額頭上的細汗。
迴頭看著城中逐漸立起的房屋,還有城外正在開墾的土地,這還是他第一次接觸建城和耕種。
同時,也表明了他們之中的一部分人將會成為這裏的第一批居民。
心中泛起的波動,是從前沒有過的,好似常年在外奔波的浪子,終於要安定下來,心中自然不僅是向往,還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緊張。
“怎麽了?”
身邊的同袍用肩膀撞了下羅士信,笑著問道。
羅士信迴過神來,撓著頭,道:“有種不太真實的感覺。”
聞言,那同袍萬戶雙手叉著腰,調整喘息,同樣看向工地,道:“有什麽不真實的。”
一邊說著,一邊抬起手,重重給了羅士信的肩膀一拳,再道:“痛不痛?”
“不痛!”
羅士信搖了搖頭,道:“跟沒喝奶一樣。”
多愁善感沒有持續一秒鍾,頓時就被打鬧所代替。
而另一邊,李狗蛋帶著那些有著耕種知識的士兵,正指導著勇武營團的人,利用從肅州送來的農具開墾土地。
這裏的人算不上多,倒不是士兵不願意耕種,而是就算有著關內的支持,但鐵器依舊稀缺,可作為軍隊,現在並不是熔刀兵為農具的時候。
戈壁灘也正因如此才一直迫切想要從關內的各種市場換取鐵器,但以前多是走私出來,數量上總無法滿足需求。
現在的情況好了一些,關內對於哈密的鐵器支援,已然繞過了市場禁令,就算是農具,也被劃歸於軍用物資。
同時,這裏也會成為大明的一處種植試驗基地,並非全部都會種上經濟作物,如肅州之內所耕種的小麥青稞,也會在這裏推行種植。
糧食作物立身之本,哈密曆史上是種植過,隻不過因為常年經受遊牧的劫掠,根本沒有良好的耕種環境,大多數都忘了如何去耕種糧食作物。
久而久之,他們也就默認了關外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轉而主要種植經濟類的作物,就是那些瓜果。
李狗蛋將手中略微顯得堅硬的土塊捏碎,放在手指間搓弄。
哈密地處盆地,是一片戈壁灘上少有擁有肥沃土地的洪積平原,得益於氣候幹旱少雨,這裏的凍土層並不會結得很堅實。
現在翻動表層土壤,同時將平時收集起來的堆肥給混入其中,這是中原十分古老的土地改造方法。
等堆肥隨著時間分解,和土地不斷地翻動,將各種肥料養分滲透到土地之中,為將來種植農作物做準備。
用通俗話來說,就是先把地養好,這樣種上的作物才能更好收成。
華夏千年來便是如此循環往複的利用土地,不斷擴大可種植的麵積。
拍了拍手,李狗蛋朝手心吐了口唾沫,雙手合十搓了搓,馬上就握緊鋤頭,朝著土地揮擊。
“李監軍,要不要休息一下?”
身邊的士兵好意提醒,畢竟和其他人的體型相比,李狗蛋還是顯得有些瘦弱。
聞言,李狗蛋沒好氣道:“怎的?小瞧我了?別忘了,我也是軍人,打架你都不一定打得過我。”
這話倒是不假,別看李狗蛋體型小是小了些,但勝在靈活。
“也就沒剩多少地要翻了,為了吃上那甜瓜,大家都加把勁!”
李狗蛋賣力揮舞著鋤頭,朝著其他人大喊。
“嘿!”
“為了吃甜瓜!”
“為了麥粉!”
“別喊了,肚子餓了!”
耕地的人在幾聲調侃後,氣氛也活躍了起來,甚至有些尚有餘力的,還能一邊發著低沉的嗓音唱起歌來。
大家都在為著這片土地付出,貢獻,想要將這片土地變成富饒的綠洲。
到了吃飯的時間,就有人送來一大片饢餅,這便是用小麥在高爐中烘烤而成,含水分少,久儲不壞,便於攜帶,是西域的主食之一,也能當成幹糧。
有條件的人,會在饢中加一些鹽,這樣能讓風味更好一些。
一塊饢可以四人分,每人配上一碗肉湯,在勞動之後,就算饢再硬,沾湯入口,也是一份美味。
幾個萬戶和張三圍在一起,在吃饢的同時,又將自己珍藏的肉幹給泡在肉湯之中。
“謔哦!你們藏私貨!”
張三瞪大了眼睛,他的肉幹早就吃完了,可沒想到,眼前這群夯貨竟然還有餘糧。
“官兵一致,這可是平時省下來的。”
羅士信老神在在,搖頭晃腦著說道。
“老羅說得對。”
其他萬戶也附和著說道,畢竟張三那赤裸裸的目光,簡直是想把扣帽子明搶寫在臉上,這個時候,他們一定要團結一致。
聞言,張三皺了皺鼻子,嫌棄道:“不搶,不搶,我是那種人嗎?”
“是!”
眾人異口同聲說道。
張三抿了抿嘴,端起碗來喝湯,嘴裏念念有詞著:“不跟你們一般見識。”
手裏捏著饢餅的李狗蛋不知道從哪裏竄了出來,也不在意張三現在情緒低落,道:“哈密周圍都摸清楚了,這是剛才外出勘察的偵察兵帶迴來的輿圖,應該可以開始劃分伐木區和牧區了。”
原本的輿圖可能適合作戰,但肯定不適合發展。
所以哈密周遭的地圖都要重新繪製,標明詳細的山川河流,還有林區、草地。
勇武營團的軍隊屬性,本來就十分適合計劃經濟,都不需要朝廷下達指令,李狗蛋也能發揮主觀能動性,選擇出適合當前的發展模式。
在保持戰力的同時,兼顧發展,一切生產皆歸集體所有。
“讓我看看。”
張三說完,就將手中的饢塞入口中,又喝了一口湯咽下去,抬手便接過了李狗蛋遞來的地圖。
不僅是他,其他萬戶也都靠了過來。
本身都是將領,自然是知道詳細地圖的重要性,雖說李狗蛋現在抓的是發展,但地圖有利於不熟悉這裏的士兵執行各種任務,當然也包含了作戰。
這方麵,將領可以不精專,但一定要了解個大概。
地圖是獸皮,上麵詳細標注出哈密的點,連帶著還有周邊的環境,也都是用特定符號表示,還圈定了大概的範圍。
有經驗的將領,大致掃一眼,就能看懂裏麵的內容,可以說是十分詳細了。
“你們現在開墾的地區是這裏對不對?”
張三手指一處,看向李狗蛋問道。
李狗蛋看了眼就點頭,同時用手指大致給張三圈了個範圍,道:“按照比例,應該占地這麽大。”
“這麽多?”
張三稍微吃驚了下,隨後問道:“那伐木區,你有什麽想法?”
聞言,李狗蛋就直接席地而坐到張三的對麵,開始講解了他和其他神武衛隊長討論出來的想法。
這裏的植物很珍貴,因而伐木不能盲目,有砍伐就要有種植,不能一下子就把樹木給砍伐殆盡,規劃區域,做好計劃安排也就是必須的。
現在說出來,其實也是讓了解本地的萬戶給予一些建議,並非是結論。
群策群議不僅在神武衛是常事,其教出來的勇武營團也是一樣。
很快,眾人就你一言我一語開始討論了起來,對於有爭議的地方,除非張三直接拍板,剩下的自然是先擱置,之後再討論方法。
哈密自從有勇武營團的存在,周邊就不再有敵人的蹤影,不過,時不時的,也會在野外看到一些新出現的屍塊,這對於經曆過戰亂後的地區來說,並不稀罕。
他們之中,有的或許是從刀口下逃過一命,在荒野掙紮求生,最終無力再無力抵擋野獸,被撕碎啃咬;有的或許是從其他地方而來,遭遇了陌生勢力劫掠,被拋屍荒野後,同樣落入野獸的肚子中。
想要在戈壁活下去,最好的方式就是抱團,可抱團就需要足夠的物資補給,否則人數多也隻是負擔。
荒野是野獸的主場,本來也是人類禁地,但是,人類之所以能成為食物鏈的頂端,那靠的是合作,是武器,是出色的身體能力。
在這裏,不僅野獸吃人,人也是要吃肉的,正因如此,勇武營團的狩獵隊,也對著哈密四周可能存在的猛獸展開了竭澤而漁的狩獵。
豺狼虎豹都是狩獵隊的主要獵殺目標,其目的除了補充營養,剩下的自然是創造出一處人類可以自由行走的安全地帶。
而這些安全地帶,未來便是大明百姓的生活區域。
哈密重建的進程有條不紊的推進,而因為嘉峪關外已經沒有了可以稱得上敵人的勢力,從關內的物資可以源源不斷送出來,援助關外各地的重建。
除了哈密和沙州之外,其他地方的重建多是由前來投靠的牧民完成。
由於張三的幹預,哈密和沙州處於勇武營團的控製之下,再加上勇武營團的人本身就有想要定居的想法,肅州方麵自然也不會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