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高穀的危機感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到底,高穀還是有著守舊的官僚主義。
並非那些撰稿人有什麽特殊身份,也沒有什麽利益牽扯,就是作為部門一把手不在意,再加上一點點護短。
隨著朱祁鈺話音落下,現場陷入了沉默之中。
高穀其實也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麽會有這種心理,就好像是十分自然的想要幫對方說句話。
“迴陛下,臣會嚴肅處理,往後專職審稿,若再出此類事,由臣完全承擔。”
所幸這一切都是剛剛才開始,改起來也並不困難,高穀也明白了自己需要掌握大方向所要背負的責任。
高穀在反省,或許是因為報道按理說是經過他的手,而袒護對方,同時也是在袒護自己。
聽到高穀將責任攬到身上,朱祁鈺的臉色才好了一些。
“能有如此覺悟便好。”
朱祁鈺長唿一口氣,或許是高穀還未完全理解輿論的重要性,畢竟還沒發生的事情,很多人都是無法理解的。
這次過來,就是來給高穀壓力了,朱祁鈺對於通政司的要求很高,隨著攤子越來越大,需要注意的細節也越來越多。
而相應的從業人員變多,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人。
對於朱祁鈺而言,高尚的永遠是人,而不是職業,那些撰稿人,他們不幹,有的是人幹。
就算現在文盲率如此之高,朱祁鈺可不會把他們當大師供著,給通政司的經費又不是白給,一篇報道就能夠賺五六兩,其中外出采風還能報銷。
相對於工人農戶,這些人的工資在京城也能算是很高了。
之後朱祁鈺就沒有在印刷房多待,壓力給到了,之後就看高穀自己能否理解到位,完善通政司的管理機製。
看到聖人這來一趟就是為一件事而來,高穀頓時壓力倍增,連忙跟在聖人身後,將聖人送了出去。
等朱祁鈺離開,高穀迴到印刷房,無奈歎了口氣。
現在光是印刷工就有二十來個,維持他們的工資和物料采購都是一筆不小的花費,這也是他為什麽急於保持報紙新鮮感的原因。
如今市麵也有出現私人報紙,但當前無法達到通政司這樣的體量。
身後站著朝廷,站著聖人,在政務方麵,通政司都能拿到一手的資料,而市麵上的報紙則是另辟蹊徑,選擇百姓喜聞樂見的鄰裏八卦為賣點,講究的就是一個如何吸引人眼球就如何報道。
而聖人蒞臨這一趟,讓高穀知道了通政司終究和市麵小報不一樣。
不過,現在他也還未理出個思路來,高穀自認為比不上聖人,也不是報紙的改進者,隻是通過從業時間,直覺上覺得市麵小報所為是有道理的,若是通政司不跟上,遲早會被那些小報取代,因而才產生了危機感。
正如朱祁鈺覺得撰稿人不幹可以別幹,而在高穀眼中,自己留不住那些能寫出吸引人眼球的撰稿人,他們就會投入其他小報的門下,大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樣子。
如此矛盾的現狀,才會產生亂象。
聖人禦駕迴宮,朱祁鈺坐在車廂之中,揉了揉眉間,不由得感歎著鬆綁商業之後,商賈對於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之強。
在未形成壟斷之前,商人的活力值得被認可,而不得不說,高穀的眼光也十分獨到,在小報還未發展起來,敏銳的嗅覺就讓高穀有了危機感。
但是,通政司作為朝廷機構,必然是有其必要的限製,若是放任不管,看著小火苗升起,等燃燒成大火再撲滅,就算是朱祁鈺也覺得麻煩。
學習別人比自己創造要簡單的多,市麵上的八卦小報必須要打擊。
靠著車廂,朱祁鈺想著將這事交給誰比較合適,沒一會兒就迴到了景仁宮。
今天僅僅逛了三處產業,隨著年關接近,朱祁鈺需要在沒開朝會的時候,前往各產業視察,這是他給自己安排的日程。
景仁宮各處被打掃的十分幹淨,有著出色的園丁刻意保留下來的雪景,沿途更有冰雕在陽光中熠熠生輝。
本來穿著輕盈的宮娥也換上了厚實的棉裝,但有了製衣廠之後,宮娥整體服裝設計在保暖的基礎上也考慮到貼合身形,展現出自身的體態優勢。
作為皇帝,在他身邊的鶯鶯燕燕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目的便是讓皇帝能夠每時每刻都賞心悅目。
而城外,入夜的京城比郊區野外還要溫暖一些,夜市的熱鬧也不會比夏日遜色多少。
施二姐來京城看了人生中的第一場雪,在她看來,京城的生活可謂是酒醉金迷。
在經曆過天花危機之後,為了安撫外使的情緒,朝廷組織他們前往歌劇院觀看演出,更是讓施二姐極為震撼。
天空散落著雪花,在昏黃路燈下有著別樣的風景。
施二姐脖子上纏著圍巾,身穿棉馬甲,貂毛披風顯露出她的華貴。
在她身邊,是藤原佐和蘇刺麻,還有就是一些護衛。
大明沒有限製外使的活動,朝廷甚至主動承認這些來朝貢的使者本意就是來做生意的想法,因而相對以前,外使在大明的活動更加自由。
無論是施二姐還是藤原佐,他們所帶來的舶來品在經過朝貢之後,換取了不少錢貨,同時在民間也置換了不少財物,足夠他們在京城過上富足的生活。
“施二姐是來年開春才迴舊港?”
藤原佐邊走邊向身邊的施二姐問道。
聞言,施二姐點頭,道:“嗯,現在天津冰封海麵,出海不便。”
“那為何不從鬆江府出海?”
藤原佐狀若無意問道,現在大明官方出海口在南方增加了鬆江府,那裏的港口可不會結冰。
“某乃大明臣子,聽朝廷調動。”
施二姐看了藤原佐一眼,沒有直說她出海並不是單純的隨海商出海,而是有海軍陪同。
況且,這一次或許要出動的艦隊更多,因而朝廷需要提前準備,並且調整海軍將領的安排。
被施二姐這麽一說,藤原佐頓時就閉嘴了。
藤原佐會在大明常住,直到長崎方麵穩定下來,與自己家族的合作進入常態,如此他或許有機會離開。
並非那些撰稿人有什麽特殊身份,也沒有什麽利益牽扯,就是作為部門一把手不在意,再加上一點點護短。
隨著朱祁鈺話音落下,現場陷入了沉默之中。
高穀其實也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麽會有這種心理,就好像是十分自然的想要幫對方說句話。
“迴陛下,臣會嚴肅處理,往後專職審稿,若再出此類事,由臣完全承擔。”
所幸這一切都是剛剛才開始,改起來也並不困難,高穀也明白了自己需要掌握大方向所要背負的責任。
高穀在反省,或許是因為報道按理說是經過他的手,而袒護對方,同時也是在袒護自己。
聽到高穀將責任攬到身上,朱祁鈺的臉色才好了一些。
“能有如此覺悟便好。”
朱祁鈺長唿一口氣,或許是高穀還未完全理解輿論的重要性,畢竟還沒發生的事情,很多人都是無法理解的。
這次過來,就是來給高穀壓力了,朱祁鈺對於通政司的要求很高,隨著攤子越來越大,需要注意的細節也越來越多。
而相應的從業人員變多,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人。
對於朱祁鈺而言,高尚的永遠是人,而不是職業,那些撰稿人,他們不幹,有的是人幹。
就算現在文盲率如此之高,朱祁鈺可不會把他們當大師供著,給通政司的經費又不是白給,一篇報道就能夠賺五六兩,其中外出采風還能報銷。
相對於工人農戶,這些人的工資在京城也能算是很高了。
之後朱祁鈺就沒有在印刷房多待,壓力給到了,之後就看高穀自己能否理解到位,完善通政司的管理機製。
看到聖人這來一趟就是為一件事而來,高穀頓時壓力倍增,連忙跟在聖人身後,將聖人送了出去。
等朱祁鈺離開,高穀迴到印刷房,無奈歎了口氣。
現在光是印刷工就有二十來個,維持他們的工資和物料采購都是一筆不小的花費,這也是他為什麽急於保持報紙新鮮感的原因。
如今市麵也有出現私人報紙,但當前無法達到通政司這樣的體量。
身後站著朝廷,站著聖人,在政務方麵,通政司都能拿到一手的資料,而市麵上的報紙則是另辟蹊徑,選擇百姓喜聞樂見的鄰裏八卦為賣點,講究的就是一個如何吸引人眼球就如何報道。
而聖人蒞臨這一趟,讓高穀知道了通政司終究和市麵小報不一樣。
不過,現在他也還未理出個思路來,高穀自認為比不上聖人,也不是報紙的改進者,隻是通過從業時間,直覺上覺得市麵小報所為是有道理的,若是通政司不跟上,遲早會被那些小報取代,因而才產生了危機感。
正如朱祁鈺覺得撰稿人不幹可以別幹,而在高穀眼中,自己留不住那些能寫出吸引人眼球的撰稿人,他們就會投入其他小報的門下,大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樣子。
如此矛盾的現狀,才會產生亂象。
聖人禦駕迴宮,朱祁鈺坐在車廂之中,揉了揉眉間,不由得感歎著鬆綁商業之後,商賈對於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之強。
在未形成壟斷之前,商人的活力值得被認可,而不得不說,高穀的眼光也十分獨到,在小報還未發展起來,敏銳的嗅覺就讓高穀有了危機感。
但是,通政司作為朝廷機構,必然是有其必要的限製,若是放任不管,看著小火苗升起,等燃燒成大火再撲滅,就算是朱祁鈺也覺得麻煩。
學習別人比自己創造要簡單的多,市麵上的八卦小報必須要打擊。
靠著車廂,朱祁鈺想著將這事交給誰比較合適,沒一會兒就迴到了景仁宮。
今天僅僅逛了三處產業,隨著年關接近,朱祁鈺需要在沒開朝會的時候,前往各產業視察,這是他給自己安排的日程。
景仁宮各處被打掃的十分幹淨,有著出色的園丁刻意保留下來的雪景,沿途更有冰雕在陽光中熠熠生輝。
本來穿著輕盈的宮娥也換上了厚實的棉裝,但有了製衣廠之後,宮娥整體服裝設計在保暖的基礎上也考慮到貼合身形,展現出自身的體態優勢。
作為皇帝,在他身邊的鶯鶯燕燕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目的便是讓皇帝能夠每時每刻都賞心悅目。
而城外,入夜的京城比郊區野外還要溫暖一些,夜市的熱鬧也不會比夏日遜色多少。
施二姐來京城看了人生中的第一場雪,在她看來,京城的生活可謂是酒醉金迷。
在經曆過天花危機之後,為了安撫外使的情緒,朝廷組織他們前往歌劇院觀看演出,更是讓施二姐極為震撼。
天空散落著雪花,在昏黃路燈下有著別樣的風景。
施二姐脖子上纏著圍巾,身穿棉馬甲,貂毛披風顯露出她的華貴。
在她身邊,是藤原佐和蘇刺麻,還有就是一些護衛。
大明沒有限製外使的活動,朝廷甚至主動承認這些來朝貢的使者本意就是來做生意的想法,因而相對以前,外使在大明的活動更加自由。
無論是施二姐還是藤原佐,他們所帶來的舶來品在經過朝貢之後,換取了不少錢貨,同時在民間也置換了不少財物,足夠他們在京城過上富足的生活。
“施二姐是來年開春才迴舊港?”
藤原佐邊走邊向身邊的施二姐問道。
聞言,施二姐點頭,道:“嗯,現在天津冰封海麵,出海不便。”
“那為何不從鬆江府出海?”
藤原佐狀若無意問道,現在大明官方出海口在南方增加了鬆江府,那裏的港口可不會結冰。
“某乃大明臣子,聽朝廷調動。”
施二姐看了藤原佐一眼,沒有直說她出海並不是單純的隨海商出海,而是有海軍陪同。
況且,這一次或許要出動的艦隊更多,因而朝廷需要提前準備,並且調整海軍將領的安排。
被施二姐這麽一說,藤原佐頓時就閉嘴了。
藤原佐會在大明常住,直到長崎方麵穩定下來,與自己家族的合作進入常態,如此他或許有機會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