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令已經很久沒有在公開場合動過手了。


    多久了呢?大概有七八個年頭,也就是從樓令成為晉國的司馬之後,並未實際再展現過武力值。


    世人不會忘記樓令是怎麽起家的吧?


    好像是有點不好說。


    畢竟,江山代有才人出,戰場上總是不會缺了猛人。


    近期要說誰是公開的猛人,樓氏的樓武絕對要算一個,再來就是宋國的向戎,以及魯國的伯夏。


    向戎是宋國的左師,乃是一國的第一武官。


    伯夏這個人聽光聽名號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他是叔梁紇的父親,叔梁紇是孔夫子的父親。


    周王室的單公朝負責跟晉國進行一係列的邦交活動,其他人可以忘記樓令的武力值,獨獨單公朝不應該忽略。


    所以了,僅僅是樓令往晉君周身側一站,直接給了單公朝天大的壓力。


    怎麽說呢?


    單公朝知道君辱臣死的道理,又看見樓令那麽直勾勾地瞅著自己,腦子一懵的同時,什麽火氣都沒有了。


    “怎麽不邀請天子閱軍呢?”單公朝清醒也冷靜下來,選擇了好好說話。


    晉君周張了張嘴,臉色看上去比較茫然,遲疑了一下下,才說道:“屢次邀請,天子都不來。”


    站在一側的樓令皺了皺眉頭。


    雖然可能是老師對徒弟有留下餘威,但是晉君周這個迴答真的很爛。


    “身為臣子,怎麽能夠因為君主的拒絕,該維持的禮儀不遵守了呢?”單公朝立刻說道。


    目前並不講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一套,隻是上下尊卑的觀念肯定有,尤其上下尊卑的秩序還被周公旦幾次加強過。


    周公旦怎麽來加強上下尊卑的觀念?他弄死那些跳得最歡的諸侯,再狠狠地教訓強大的諸侯,一下子就將所有諸侯震懾住了。


    為什麽不是弄死最強大的諸侯?那是因為當時的情況不允許啊。


    在周公旦執政時期,其實姬周的天下坐得不是那麽安穩,內憂殷商殘餘這個威脅,外麵有各種戎、狄、夷、蠻蠢蠢欲動。


    拿東邊來說,周公旦需要依靠齊國來壓製各種夷,麵對西邊和北邊的威脅選擇督造“洛邑”這座大城,經營洛水、洢水、汜水等等有多條河流的平原作為退路。


    單公朝作為老師可以教訓自己的弟子,隻是作為周王室的代表,哪來的膽子敢對著有臣子在旁邊的天下霸主怒吼啊?


    晉君周麵對自己老師也是周王室使節的那一句話很不好迴答。


    即便是心裏真的不把周天子當一迴事,起碼周天子還是公認的天下共主。


    然後,晉君周可以不敬周天子,不怕自己的臣子也有樣學樣,不拿君主當迴事嗎?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上麵那一句話可不是孔子才講過,隻是孔夫子最出名,成了他的名言。


    晉君周要比任何國君都謹慎,一個不謹慎別說是拿不迴權力,下場也要非常不妙。


    為什麽?因為晉國的權臣比列國要兇要狠,所以晉君周決必須謹慎。


    晉國的卿大夫是架空了晉君周,可是一眾卿大夫在不觸及根本利益的時候,保持了作為臣子的底線。他們一來沒有做什麽欺辱晉君周的行為,再來是保障了君主除了軍權之外的所有權益。


    自然是跟晉君周忍得住,沒有迫切想要迴權力有關。


    若是晉君周不顧現實就要是拿迴權力,必然是會發生衝突了。


    不管怎麽說,晉國的一眾卿大夫至少在維護晉君周的地位,雙方都表現得極為的克製。


    “楚國去掉王號這麽大的事情。”單公朝想到了什麽似得:“你們還把不久前跟天子認親的吳國給滅了。這……”


    哪怕逼迫楚國去掉王號是晉國幹得,隻要晉君周是周天子的臣子,等同於是周天子幹成了那樣的事業。這個算起來真的沒有毛病。


    進行滅國戰爭的話,但凡晉國沒有宣布脫離周王室的體係,一樣需要事先取得周天子的允許,要不然就是一種逾越。


    諸侯之長帶頭幹逾越的事情,類似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每一次都會引起很大的動蕩,一次次受傷的對象絕對有周王室一份。


    單公朝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周天子的使節,確確實實有那個資格來找晉君周討要一個說法。


    而單公朝問的那些話,很難讓晉君周正麵迴答。


    沒有不軌之心的話,晉君周可以有錯就改,以周王室當前那寒酸的樣子,互相之間說幾句好話,事情基本上也就過去了。


    晉國跟周王室鬧過很多次的不愉快。


    周王室也從來沒有喜歡過晉國。


    晉國是礙於作為周王室的分封國之一,發生一些事情不好跟周王室計較。


    要不然的話,僅僅是周王室屢屢挑唆齊國跟晉國過不去,以晉國的武德之充沛,沒有自保實力的周王室早被晉國給滅了。


    以為周王室隻是挑唆齊國跟晉國過不去嗎?怎麽可能的事情,還包括在晉國舉起尊王攘夷大旗之後,周王室沒有給予認證這一條。


    後麵完全是晉國的武德太過充沛,嚇得周王室不得不追認,才算是讓列國可以光明正常向晉國服軟。


    當前的達官貴人遠沒有後麵那麽無恥,可以理直氣壯地睜眼說瞎話。


    講事實就是晉君周不至於心虛,就是不好將要幹什麽講出來。


    “君上,臣可以說幾句嗎?”樓令不再沉默。


    晉君周立刻說道:“盡可道來。”


    “單公。”樓令看向單公朝,說道:“寡君幾次盛情邀請吳先君會盟,吳先君屢屢答應卻是未至。”


    這件事情單公朝知道。


    說起來,吳君壽夢那樣幹,不知道多少諸侯學,並且早就想幹了。


    一眾諸侯不敢幹也不敢學的情況下,看到吳君壽夢一直戲耍晉國君臣,看得可是非常過癮又深感解氣。


    以為一眾諸侯喜歡參加晉國召開的會盟啊?完全是他們知道拒絕的下場,不得不每次捏著鼻子勞師動眾參加會盟。


    出現了吳君壽夢這麽一個頭鐵的家夥,列國君臣可是等著看後續的情況怎麽樣。


    簡單來說就是一旦晉國沒有懲戒吳國,後麵可別怪諸侯有樣學樣,不去總是可以找到合適的理由。


    別說當前的晉國如日中天,哪怕是瘦得隻剩下骨架,打不打得贏另說,反正勢必是要對吳國進行懲戒。


    “單公,吳國不該亡嗎?”樓令沒有講太多的道理,隻問這一句。


    單公朝正色說道:“即便是吳國應該亡,怎麽可以不稟告天子就做了呢。”


    道理是那樣的。


    樓令可以不講道理,說道:“鄭國也犯錯了。寡君揮師懲戒鄭國,鄭國獻上了大量的城池與土地。現如今,鄭國大半歸於寡君治下,連同‘滑2’與太室山。寡君率軍南下,另攻占楚國‘方城’之外大片土地。來年,寡君將出兵攻打三戎,盡占三戎之地。望單公轉告天子詳知。”


    這些話的核心意思就是,周王室要被晉國包圍了。


    不知道單公朝對山川地理有沒有明確的概念?聽不聽得出樓令在進行威脅。


    總之,單公朝安安靜靜地站在原地,好一會都沒有從發呆狀態迴過神來。


    講實話,樓令沒有直接說出“天子有幾個師”的話,算是已經給整個周王室留有體麵了。


    周王室還能夠當招牌,天子與公卿必須感謝來自晉國的維護。


    在晉國崛起之後,周王室麵臨的情況跟齊國稱霸時期不一樣。


    齊國稱霸時期,盡管各個分封國被狄人和戎人蹂躪,周王室的情況其實還尚可。


    所謂的尚可便是,周王室屬於自保有餘,無力出兵保護自己的封臣。


    不得不提到的事情是,其實作為天下霸主時期的齊國沒少欺淩同為分封國的小國,也對小國實施吞並,乃至於齊桓公很會搞事。


    齊桓公在史書上能夠有那樣的評價,九成九的功勞要記在管夷吾身上。包括在管夷吾的勸導之下,使得齊桓公不是盯著自己的一幫親戚搞事。


    等齊國因為內亂虛弱下去?其實周王室就失去了最大的依仗對象。


    對周王室來說很幸運的事情在於,當時幾個強國先後被異邦侵略,實力遭到了極大的削弱。


    晉國可以趁機崛起,說白了也是周邊的鄭國、衛國都虛弱下去,要不然晉國之前隻有被鄭國或衛國欺負的份。


    在晉國崛起之後,效仿齊國高舉尊王攘夷的大旗,充當起了保護周王室的角色。


    沒有晉國保護周王室?不用楚國掀翻周天子取而代之,一些中小國家都有足夠的實力滅掉周王室。


    “你……,我……”單公朝看了看樓令,又看向晉君周,悲聲說道:“何至於此啊。”


    周王室現在就是關起門來過日子,不再任意地指使諸侯,對晉國的一係列行為也在盡量配合了。


    單公朝細細品味之後聽懂了樓令在威脅,說不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周王室或許可能湊出幾個“師”的兵力,戰鬥力卻是誰都心裏有數,派上戰場跟晉軍交戰完全是在送人頭。


    之所以說有“或許”這樣的字眼,主要是周王室治下的人口並不少,一眾公卿也有組建幾個“師”的財力。


    問題是,周王室東遷之後,肉眼可見的拉垮,對外戰爭不是在送人頭,便是充當啦啦隊,乃至於可以鬧出比送人頭和當啦啦隊更搞笑的事情。


    “我該怎麽來迴稟天子啊……”單公朝低歎了一聲,不是問也是問的說道。


    樓令看向晉君周,有些話需要晉君周來講,不能是晉君之臣說出來。


    “寡人所掌之國,日後怕是不能給天子敬獻禮器了。”晉君周說道。


    單公朝一個站立不穩,踉蹌之後半彎著腰,驚恐地看著晉君周,重複道:“何至於斯!?”


    可不就是何至於斯嗎?


    諸侯不再向周天子敬獻禮器,話沒有明白講出來,行為上確實是明擺著的事情,不再將自己視為周天子的臣子了。


    樓令聽得換上肅然的表情。


    可算是讓晉君周展現態度,盡管說得比較委婉,取而代之的心思還是給講了出來。


    不再向周天子敬獻禮器的天下霸主,其實就是用實力打出來的天下共主。


    而晉國真要是取代了周王室,論起來可比周方取代殷商要有更多的含金量。


    在被稱為周方的時候,姬姓周國隻是得到殷商認可的眾多諸侯之一,實力方麵比周方更強的諸侯有好幾個。


    而周方取代殷商的過程,其實就是趁著殷商大軍都在討伐東夷,好幾次實施偷家行動,在“牧野之戰”更是滿嘴謊言地策反殷商的奴隸大軍,真不是依靠硬實力推翻了殷商的統治。


    到後麵變成周王朝,實際上姬周也不是用硬實力攻滅天下諸侯,基本上就是連蒙帶騙,等那些諸侯承認周王室是新一任的天下共主,再使用各種手段將他們削弱帶滅亡。


    因此,周王朝並不是獲得天下之後立刻達到鼎盛時期,其實是等殷商殘存的勢力隻剩下宋國,以及有實力的老牌諸侯被坑死,才算是達到實力最鼎盛的時刻。


    那一個過程有多久?反正整個過程不會少於五十年的時間。


    其他國家的建立那一刻,基本是實力的巔峰時刻,周王朝的建立卻不是,了解這一點很難不心生異樣的想法。


    後世的一些史學家就評價過,周王朝玩弄手段成為天下共主,隻能甘認是老天的兒子來利用神權增加權威,再以十分荒誕的方式滅亡,真的不至於令人感到太過意外。


    晉國先用武力打得獲取天下霸主的地位,順勢取而代之,含金量不比周方強嗎?


    當然,說得是含金量,不是講什麽得國正不正。


    晉國是周王室的分封國之一,再強大也是周天子的臣子,取而代之無疑是一種以下犯上的事實。


    事實上,隻要是在某政權下吃過俸祿,後麵再對該政權取而代之,一定論不上得國能夠有多正。


    樓令所知道的情況是,絕大多數王朝的更迭是以篡奪居多,要麽就是在該王朝有很高地位積累實力才成為最後的贏家。


    這個不怪說得國之正莫屬朱元璋不可。他沒有吃過蒙元的俸祿,並且還是以驅逐韃虜光複中華的姿態享國,這都不正,怎麽樣才正啊?


    晉國發生過“曲沃代翼”的事件,再取代周王室也不過是曆史重演。


    對於周王室的曆代先祖來說,搞到被姬姓晉國取代,總是要比屈辱的方式亡在自己的養馬人手中,更加值得欣慰吧?


    當然,當代人無法接受那是一定的事情了。


    比如說,單公朝現在已經完全失去了語言能力,驚恐又難以置信地盯著晉君周看,整張臉都在進行顫抖,很讓人懷疑下一刻會不會抽抽了過去。


    在晉君周與樓令的注視下,搖搖晃晃的單公朝還真的就跌倒在地順勢閉上了眼睛。


    這一下讓晉君周一個愣神趕緊走過去,蹲下去查看了一下單公朝的狀態,再抬頭看向樓令,嘶啞聲說道:“昏厥了。”


    晉君周肯定是存在擔憂的情緒。


    如果單公朝有個三長兩短,使節不使節倒是其次,老師在弟子這邊出事,老師的身份再加上天子使節的身份,一下子問題就大了。


    樓令也靠近蹲下去觀察了一下,一下子看出單公朝這是假暈。


    人要是真的暈了,眼皮子其實會動,隻不過更可能是一種兩眼不規則的動法,也就是兩隻眼珠子各玩各的。


    要是兩隻眼珠子的運動規律保持一致?那肯定是人沒有暈,想事情的時候眼珠子整齊轉動,情緒激動則是不止眼睛轉動,眼皮子還會出現抽動的情況。


    另外,變成植物人的話,其實眼睛也會動,乃至於還會咂巴嘴巴。這可不是要醒過來的跡象,完全是一種無意識的情況。


    別問樓令為什麽會知道,隻需要知道樓氏目前的醫療技術走在全世界前沿就行。


    樓令不會拆穿單公朝假昏厥的事情。


    碰到了根本無法處理的事情,不想惹禍上身,假裝昏迷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晉君周趕緊讓人過來將單公朝轉移,起碼是找個可以躺的地方先躺著。


    “上軍將……”晉君周的臉色很不好看。


    樓令說道:“單公是用假借昏厥在避禍。”


    “呃?”晉君周剛才就沒有看出單公朝是假昏厥,愕然之後鬆了口氣:“這也好……”


    是蠻好的。


    換其他人充當使節過來,晉君周不用那麽難辦。


    公卿而已,目前周王室的公卿不要太多,很多就是血統繼承爵位,並不是立下功勞獲得身份。


    那些周王室的公卿,他們絕大多數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封地,其中的多數又是趴在周王室身上吸血,少部分先看開鼓搗商賈的生意,更少的個位數擁有一塊不大的封地。


    別看基本不好過,一眾公卿卻是一個賽一個追求享受,好些公卿為了保證生活質量,選擇了對外出租身份,讓不是貴族卻頗有資產的國人借“招牌”幹國際貿易。


    那並不是權錢交易的方式,被迫出租“招牌”的公卿根本就是手裏無權,無法使用權力去幹涉正常的商貿行為。


    出現這種買賣,無非就是在當代沒有貴族的身份,走到哪裏都會受到很大的限製,別說是談什麽生意了。


    這種掛靠的方式到後麵的王朝,真的就是變成權錢交易,乃至於生意就是有權者自家的產業。


    而租“招牌”這種事情,暫時也就“洛邑”這邊存在,其它地方並未出現。


    那是因為周王室的情況比較特殊,也就是周王室治下的國人最為有腦子。


    國人在周王室這邊就是準貴族,他們的祖先也在城內有房舍或是其它產業,一代代人積累了相當的財富。


    手裏有錢了,自然是會幹錢生錢的事業,錢到了一定數量就需要更高的身份來繼續錢生錢,偏偏錢買不到爵位,周王室對外征戰很久沒有贏過,隻能是向公卿租“招牌”咯。


    那些事情並不是什麽秘密,周王室的公卿也成了列國君臣眼中的笑話。


    晉君周在“洛邑”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一度也淪落到需要做買賣才能養活自己。


    在沒有來自樓氏的資助之前,當時晉君周真的連吃飯都存在困難。這也是被發配在外晉國公室子弟,多數人的現狀。


    “我那樣,是不是冒失了?”晉君周問道。


    說得是不再向周天子敬獻禮器的事情。


    樓令是覺得晉君周講得比較委婉,隻是能夠這樣已經非常不錯。


    隻不過,看單公朝用假昏厥來躲避,他極可能不會向周天子如實稟告。


    “國君是篤定單公朝不敢說,做給我看的嗎?”樓令不難多想。


    樓令需要晉君周同意讓晉國踏上新的道路,沒有這一點的話,態度上跟其他卿大夫恐怕很難有區別。


    作為封臣之一,晉國之君每年都需要派人到“洛邑”給周天子送禮。


    當然也不是每一次的禮單上都有禮器,真要是每一次送禮都必須有禮器,絕大多數的諸侯早就破產了。


    大概就是每年一次小朝拜,三年一次大朝拜。


    周天子權威重的時候,列國諸侯要親自前去朝拜。


    等周天子沒剩下多少權威?慢慢諸侯就派臣子代為朝拜了。


    而朝拜這種活動,規模是一年比一年小,真有諸侯沒有朝拜也不是周王室直接處理,需要轉告晉國進行處置。


    晉國成功稱霸之後,利用從周王室獲得的權限,搞成列國也需要向晉國進貢,對此知情的周王室屁都不敢放一個。


    晉國新的態度是什麽,等下一次該送禮器的時候,晉國沒有奉上禮器,周天子以及治下大臣會知道什麽意思。


    對了,曆史上就是晉國不再給周天子奉獻禮器,結果被罵數典忘祖。


    “單公不會如實稟告天子。”樓令稍微猶豫,還是說了出來。


    樓令的猶豫是不想一些事情鬧得太難堪,可是又想窺探一下晉君周的真實態度。


    當時也就是晉君周被迫,不得不進行表態,要不以弟子的身份坑老師,為晉君周所不取。


    晉君周愣了一下,隨後苦笑說道:“所以,昏了挺好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耀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耀與忠誠並收藏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