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畢竟她是大清……最後一位出身蒙古的皇後了
開局狂拍四爺腦門,娘娘一路榮華 作者:方曉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就不明白了,不過就是件小事而已,就算五妞兒稍微受了點兒委屈,可是跟額駙那一身的血肉模糊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麽?
有了這一次的教訓,額駙別說是欺負五妞兒了,便是連拌嘴也萬萬不敢。
所以五妞兒……也沒有吃虧。
所以太後到底為什麽抓著不放?
在聖駕出巡的前一天,不管不顧這一通的折騰,這哪裏還像是個太後?
完全一副胡攪蠻纏潑婦的架勢。
他對太後還不夠好?太後就是這般迴報他的?
萬歲爺真的很難不動氣。
太後緩緩轉過頭,看著萬歲爺,半晌,緩聲開口:“皇上當初把五妞兒送來讓哀家養,當時的情形,皇上還記得嗎?”
還記得嗎?
都是二十年前的事兒了,他如何還能記得?
萬歲爺沉默著。
太後也沒覺得多意外,稍稍頓了頓,然後又繼續道:“本來當時哀家膝下已經有了老五,是沒打算再養一位公主的,尤其是五妞兒又是不足月落地的,哀家更是不敢接受,就怕……孩子難以長成,在皇上心裏落了埋怨。”
“但是當時皇上說,公主天生可憐,想放在哀家這裏受佛祖庇佑,皇上還說,闔宮上下,能放心托付的人隻有哀家。”
“衝著皇上的慈父心腸還有皇上的信任,哀家還是決定撫養公主。”
“公主被送來慈寧宮的那天,是皇上親自給送過來的,皇上小心翼翼抱著公主、說話都不敢大聲的模樣,哀家到現在還記得。”
他……也記起來了。
德妃懷五公主懷的不是時候,恰逢六阿哥早夭,德妃為了六阿哥哭斷了慈母心腸,卻害得五公主早產。
德妃當時的情況不宜撫養五公主,而後宮別的妃嬪,哪個跟前是空閑的?哪個……又肯敢接手撫養五公主?
當時隻有二十三歲的德妃娘娘已經誕下兩兒兩女、榮升妃位,是當時萬歲爺跟前最得寵的女人。
就五公主當時的情況,早夭是十有八九的事兒,這在宮裏也不是什麽稀罕的事兒,但是哪位嬪妃願意因此跟最得盛寵的德妃結下仇呢?
思來想去,萬歲爺還是覺得送到太後這裏最合適,也最放心。
雖然不是自己的親娘,但是慈寧宮卻無疑是整個皇宮裏頭最能讓他放心的所在。
是的,放心。
太皇太後彌留之際,最放心不下的人不是他這個孫子,而是太皇太後的侄孫女兒,也就是太後。
那個時候,太皇太後不住地嘔血,紮針都已經止不住了,說話十分費勁,即便如此,她還是再三叮囑他:“玄燁,記住了,要善待太後,畢竟她是大清……最後一位出身蒙古的皇後了。”
當年滿清逐鹿中原,為獲得蒙古襄助,自此有了聯姻盟約,比如太皇太後,還有前後兩任的博爾濟吉特皇後,都是出身蒙古。
但是隨著滿清統一中原,江山穩坐,對昔日盟友也起了防範之心,到了康熙朝,出生蒙古的嬪妃仍舊不乏,而且位分還都不低,但是卻沒有一個生養過。
不出意外的話,太後就是大清的最後一位出身蒙古的皇後了。
太皇太後,這位曆經五朝、大清史上最尊貴的女人,在人生最後的節點,迴望過去,隻餘嗟歎。
為了大清的江山,她這個蒙古女人嘔心瀝血了大半輩子,可是不管是她的兒子還是孫子,都是那般忌憚防範著蒙古,甚至防範著她。
她是蒙古的驕傲,是大清最尊貴的女人,可是她卻如此孤獨。
為什麽年歲越長越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蒙古人還是滿清人?
越發想不起家在何方。
這種困惑,除了她的侄孫女、如今的太後,沒人能夠理解。
“善待太後,權當念著蒙古這百年來的鼎力襄助……”
太皇太後沒力氣把話說完,但是萬歲爺卻明白。
無兒無女、身後是日益落寞、被他緊扼命脈的蒙古,太後就好似那個昔日強大、讓天家幾代忌憚非常的盟友,給他們愛新覺羅家族留下的遺產。
可憐又弱小。
這樣的太後,讓他放心。
可是除此之外……
真的就沒有一絲母子情分嗎?
有了這一次的教訓,額駙別說是欺負五妞兒了,便是連拌嘴也萬萬不敢。
所以五妞兒……也沒有吃虧。
所以太後到底為什麽抓著不放?
在聖駕出巡的前一天,不管不顧這一通的折騰,這哪裏還像是個太後?
完全一副胡攪蠻纏潑婦的架勢。
他對太後還不夠好?太後就是這般迴報他的?
萬歲爺真的很難不動氣。
太後緩緩轉過頭,看著萬歲爺,半晌,緩聲開口:“皇上當初把五妞兒送來讓哀家養,當時的情形,皇上還記得嗎?”
還記得嗎?
都是二十年前的事兒了,他如何還能記得?
萬歲爺沉默著。
太後也沒覺得多意外,稍稍頓了頓,然後又繼續道:“本來當時哀家膝下已經有了老五,是沒打算再養一位公主的,尤其是五妞兒又是不足月落地的,哀家更是不敢接受,就怕……孩子難以長成,在皇上心裏落了埋怨。”
“但是當時皇上說,公主天生可憐,想放在哀家這裏受佛祖庇佑,皇上還說,闔宮上下,能放心托付的人隻有哀家。”
“衝著皇上的慈父心腸還有皇上的信任,哀家還是決定撫養公主。”
“公主被送來慈寧宮的那天,是皇上親自給送過來的,皇上小心翼翼抱著公主、說話都不敢大聲的模樣,哀家到現在還記得。”
他……也記起來了。
德妃懷五公主懷的不是時候,恰逢六阿哥早夭,德妃為了六阿哥哭斷了慈母心腸,卻害得五公主早產。
德妃當時的情況不宜撫養五公主,而後宮別的妃嬪,哪個跟前是空閑的?哪個……又肯敢接手撫養五公主?
當時隻有二十三歲的德妃娘娘已經誕下兩兒兩女、榮升妃位,是當時萬歲爺跟前最得寵的女人。
就五公主當時的情況,早夭是十有八九的事兒,這在宮裏也不是什麽稀罕的事兒,但是哪位嬪妃願意因此跟最得盛寵的德妃結下仇呢?
思來想去,萬歲爺還是覺得送到太後這裏最合適,也最放心。
雖然不是自己的親娘,但是慈寧宮卻無疑是整個皇宮裏頭最能讓他放心的所在。
是的,放心。
太皇太後彌留之際,最放心不下的人不是他這個孫子,而是太皇太後的侄孫女兒,也就是太後。
那個時候,太皇太後不住地嘔血,紮針都已經止不住了,說話十分費勁,即便如此,她還是再三叮囑他:“玄燁,記住了,要善待太後,畢竟她是大清……最後一位出身蒙古的皇後了。”
當年滿清逐鹿中原,為獲得蒙古襄助,自此有了聯姻盟約,比如太皇太後,還有前後兩任的博爾濟吉特皇後,都是出身蒙古。
但是隨著滿清統一中原,江山穩坐,對昔日盟友也起了防範之心,到了康熙朝,出生蒙古的嬪妃仍舊不乏,而且位分還都不低,但是卻沒有一個生養過。
不出意外的話,太後就是大清的最後一位出身蒙古的皇後了。
太皇太後,這位曆經五朝、大清史上最尊貴的女人,在人生最後的節點,迴望過去,隻餘嗟歎。
為了大清的江山,她這個蒙古女人嘔心瀝血了大半輩子,可是不管是她的兒子還是孫子,都是那般忌憚防範著蒙古,甚至防範著她。
她是蒙古的驕傲,是大清最尊貴的女人,可是她卻如此孤獨。
為什麽年歲越長越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蒙古人還是滿清人?
越發想不起家在何方。
這種困惑,除了她的侄孫女、如今的太後,沒人能夠理解。
“善待太後,權當念著蒙古這百年來的鼎力襄助……”
太皇太後沒力氣把話說完,但是萬歲爺卻明白。
無兒無女、身後是日益落寞、被他緊扼命脈的蒙古,太後就好似那個昔日強大、讓天家幾代忌憚非常的盟友,給他們愛新覺羅家族留下的遺產。
可憐又弱小。
這樣的太後,讓他放心。
可是除此之外……
真的就沒有一絲母子情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