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見過陛下。”


    景德宮中,趙靈瑛帶著一幹人等見禮。


    “起來吧。”魏雲弈點了點頭,握住對方的手道:“愛妃,最近有沒有什麽新鮮事啊?”


    本來在思考,找什麽人去監督兩項工程,但奈何實在沒有頭緒。


    想著反正此事還未正式開始施行,也無需太過於著急。


    幹脆就先不去理會了。


    倒不如問問,最近有沒有別的事情。


    “迴稟陛下,倒沒什麽大事。”趙靈瑛笑道。


    近些日子,朝廷還算安穩。


    即便有事。


    也是關於北境戰事,以及江南變法的。


    而這,與之前沒有太大的差別,自己完全能處理。


    但很快,趙靈瑛似乎想到了什麽,當即道:“不過倒是有一份奏折,還是參奏孫克儉的,至於寫奏本的人,還是那位禦史台的程大人。”


    還有人參奏孫克儉?


    聞言,魏雲弈微微有些驚訝。


    早在前一段時間,自己就已經下令,不允許朝臣們繼續議論孫克儉之事。


    可沒想到,居然還有人敢在這時候寫奏折...


    膽子很大嘛。


    不過很快,他就突然愣住了,當即道:“禦史台的程大人,就是那位程瑞?”


    “沒錯。”趙靈瑛點了點頭,略微有些無奈。


    此人因為參奏孫克儉的事情。


    已經被連續罰俸兩次了。


    現在居然不長記性,還來第三次,不怕惹怒陛下嗎?


    難道禦史,都這麽頭鐵?


    魏雲弈此時也很是驚奇,感覺此人性子太直了,抓著一個人不放。上次自己下命令之後,其他禦史台官員們都偃旗息鼓了,可此人呢?


    居然還來一次...


    簡直了。


    但對於這樣的人,他心裏還是很欣賞的。


    至少不畏強權,為人足夠正派!


    等等!


    忽然間,魏雲弈眼前一亮。


    既然程瑞此人能正直到如此地步。


    那自己,為何不能將監督兩項工程的事情,交給對方去辦呢?


    須知,他之前最頭疼的,就是大運河以及魏直道,雖然現在已經有人主持。


    但需要給征發的徭役發工錢,且還要給他們足夠的休息時間。


    自己身為皇帝,下達禦令可以說非常簡單。


    可底下的人是否能堅定的執行下去。


    卻是一個問題。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有人進行監督才行。


    不然,就很容易出事,比如有人中飽私囊,不給衙役發工錢,或者強迫勞作,如此一來,就與自己的初衷完全不符。


    即便魏雲弈很清楚,如果發生這種事情,也會致使大魏氣運衰弱。


    但他要做的,是不再加重百姓負擔的情況下。


    不然和仙人又有什麽區別呢?


    再者。


    有這兩項工程在,已經足夠消耗氣運了,完全用不著將負擔加在百姓身上。


    如此,監督此項工程的人,就是重中之重,無論是品性,亦或者是其他方麵,必須要過關。


    而現在,這程瑞能在這種情況下,還堅持參奏孫克儉。


    就已經證明了此人的品德。


    是一個諍臣。


    完全可以擔負起這個重任!


    思緒至此,魏雲弈越發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當即直接開口道:“愛妃,你擬一道諭旨,讓程瑞任巡查禦史,全程監管大運河及魏直道事宜。”


    此話一出,旁邊的趙靈瑛一時間有些疑惑。


    本來以為這禦史台的程大人,可能又要被陛下責罰了。


    可沒想到陛下卻要讓自己下一道諭旨。


    當然,她更加疑惑的。


    是所謂的大運河以及魏直道...


    而魏雲弈也看出了對方眼中的疑惑,微微一笑,繼而開始解釋今日禦前會議發生的事情。


    瑛貴妃幫助自己處理奏折,所以必須要對這方麵了解,不然後麵會有許多的麻煩。


    畢竟這兩項工程一但開展起來,肯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可自己呢,總不可能事事上心吧?


    因此。


    最好的辦法。


    就是讓對方幫助自己。


    另外一邊,趙靈瑛聽到這些解釋後,頓時瞪大了眼睛。


    在她眼裏,這兩項工程絕對算得上是勞民傷財。


    但仔細想想的話。


    似乎不能完全這麽理解。


    不說魏直道,單論大運河,就是加強南北之間的聯係,將南方的繁榮,帶到北方。


    且,一但運河開通的話,那從北到南就會減少大量的時間,如此,朝廷對於南方的掌控力,也會加強很多。


    換句話來說,無論從政治還是經濟上麵來說,都有著大好處。


    現在想,大運河看似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


    但從長遠來看。


    絕對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大工程。


    果然,陛下還是陛下,居然能想出如此驚人的壯舉...


    尤其是力排眾議,直接開始,絕對堪稱是大氣魄了。


    縱觀曆朝曆代都是極為罕見的。


    尤其是當聽到還要為徭役發工錢的時候,更是有些震驚。


    但很快就意識到,這是陛下施恩於天下啊。


    尤其是現在。


    正好要過了農耕時期,多數百姓閑賦在家,無事可做。


    而這兩個大工程,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讓百姓們增加更多的收入。


    所以此時此刻。


    趙靈瑛對於這個決定,那是無比讚同的,當即忍不住道:“陛下英明神武,南北大運河一旦貫通,必然可以福澤千秋萬代。”


    聽到此話,魏雲弈不由有些驚奇,因為換做一般人來看。


    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絕對會拖垮朝廷。


    看那幾位內閣大學士的反應就知道了。


    可現在看來。


    瑛貴妃似乎也有如此眼光...


    當然,這些暫時都不重要了。


    所以他思索了一下,繼續道:“好了,先擬旨吧。”


    趙靈瑛也沒有猶豫,直接開始下筆。


    對於禦史台的程瑞,她並不了解,可從這幾次上折子參奏孫克儉,就知道此人為人正派,讓他去做監察禦史,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督造使張應星,也是第一次聽說。


    可既然是太傅和宋公文聯名推薦的,也應該不會有問題。


    而在這道旨意擬好之後,魏雲弈心裏算是放下了一塊石頭。


    至於別的,他也並沒有理會。


    與瑛貴妃閑聊了一會兒後,就直接離開了。


    至於目的,自然就是丹房。


    同時交代王瑾發下諭旨,再催促一下關於龍虎山小天師的事情。


    現在的他緊迫的需要提升實力,大還丹的煉製又頗為複雜。


    尤其在之後武道修為提升的時候。


    更需要丹藥的輔助了。


    雖說魏雲弈肯定,隻要大運河魏直道兩項工程一動,那氣運必然會下降,但心裏覺得還是需要做兩手準備。


    ...


    京師城東,宋宅。


    當張應星聽到自己被封為督造使,著手修建大運河以及魏直道後,頓時就震驚了。


    他的臉上滿是不可思議,仿佛完全不相信,忍不住開口道:“公文兄,此時可當真,陛下真的封我為督造使了?”


    此前,張應星就想著當官,不僅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華,還能在叔父麵前證明自己。


    不過其內心卻覺得,若要做到那一步,怕是要經曆許多的坎坷。


    但他卻不在意,因為這些年漂泊在外。


    早已經鍛煉了一個堅韌的心。


    因此。


    張應星自認為,自己能等得起,而且已經做好了準備了。


    而今天,宋公文居然直接帶來了當今陛下的消息。


    要封自己為督造使,位同工部侍郎。


    雖然隻是暫代。


    可在聽到這句話之後,他還是忍不住震驚了,太快了。


    “此乃陛下親口所言,豈能有假?”宋公文眉頭一皺,然後道:“你放心,這是在禦前會議上決定的,連老師也知道,你就安心去工部走馬上任就好。”


    話雖如此,可也明白對方的心情。


    沒有功名、也沒有任何名聲。


    就這樣直接做官。


    還是位同工部侍郎,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


    但宋公文想到,此前孫克儉也不是如此,啊?


    陛下的決定,就是這樣的與眾不同。


    即便沒有人理解。


    可一定是最為英明的。


    “叔父也知道?”聞言,張應星一愣,沉默了一下,然後道:“你推舉我的時候,叔父難道沒有反對嗎?”


    在他眼中,那位叔父,一直覺得自己不爭氣,整日玩物喪誌。


    所以肯定會說點什麽。


    而對方,又是當朝太傅,內閣首輔。


    任何一句話的分量,都是很重的,若開口了。


    當今陛下肯定會考慮的。


    “老師,他也支持你。”


    宋公文繼續道:“應星兄,我之前就跟你說過,老師是關心你的,即便心中覺得你不愛讀聖賢書,對你怒其不爭,但最後還是選擇支持你了。”


    “畢竟再怎麽說,你也是老師唯一的親人了,當然,這其中,也有讓你試一試的意思。”


    說到這裏,他輕聲一笑,繼續道:“你不是一直要當官嗎,現在陛下都同意了,將此等重任交給你,接下來你可得好好做。”


    “這個重擔,可是陛下親自定下的國策,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有絲毫馬虎的。”


    “如若不然,牽連的可是十幾個府,數百萬百姓啊!”


    其實這一次,宋公文推舉張應星。


    若其中出了一些問題。


    第一個倒黴的就是他。


    但對此,宋公文並不是非常在意。


    他真正在意的,是一但大運河的工程出現問題之後,會有多少百姓遭殃。


    一直以來,修繕水利,都是每一個朝廷最重視的事情,因為這關乎了千萬百姓。


    而大運河,是將幾十條江河全部連通起來,而這些江河周邊,不僅有著幾十萬頃良田,更是有數百萬的百姓。


    但凡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問題,那對於朝廷和大魏而言,那就是大事。


    所以他才會在這時候,提醒對方,需要小心為上。


    其實。


    在宋公文心中也決定。


    萬一發現自己這位好友,對此並不了解。


    屆時一定要上奏陛下,撤掉對方這個督造使的職位。


    當官可以,但若是要以無數百姓作為代價的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允許的。


    張應星自然明白宋公文的意思,所以深吸一口氣,認真道:“公文兄,你且放心,既然陛下給我這樣一個機會,那我必然會做好,不會讓陛下、讓你還有叔父失望的。”


    “我絕對督造出一個可以福澤天下蒼生的運河,為我大魏,盡綿薄之力!”


    對於大運河,修建直道這件事情,算不上太難。


    隻要做到堅固耐用,符合陛下的意思就可以了。


    因此他非常清楚。


    這兩項工程,哪一個才是重點。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宋公文點了點頭,然後繼續道:“不過你小子倒是厲害,運河這種事情,居然和陛下想到了一起。”


    這句感慨倒是真的,在其眼裏,開鑿大運河非常好,利國利民。


    但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來的。


    陛下英明神武。


    能有如此超前的目光,在其眼裏很正常。


    而這位好友,又走遍大魏的大海河山,提出這個建議也在預料之中。


    問題在於,現在居然想到了一切,且還是在同一時間...


    “不說你,其實我也沒有想到。”


    張應星思索了一下,道:“照你之前所言,當今陛下是千古明君,而大運河雖好,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勞民傷財,陛下即便知道,也不會這麽快提出來吧?”


    “就算要提出來,也會聽從叔父的意見,分出幾個步驟做才對啊。”


    今日禦前會議的事情,他也聽宋公文說過了。


    張應星也承認,大運河勞民傷財。


    畢竟是從北到南。


    距離有兩千多裏,需要消耗大量的國力才能支撐的起。


    如今,朝廷雖算不上多事之秋,但江南推行變法,北境又在打仗。


    按理說,當今陛下應該選擇穩妥進行才對。


    就比如自己叔父的建議。


    分成幾段,然後慢慢開鑿。


    如此,既能不過與消耗國力,又能維持朝廷的穩定。


    可那位陛下偏偏就不選擇這麽做。


    而宋公文聽到他的疑惑之後,當即就小了,繼續道:“當今陛下,是有大魄力的人,即便知道前路艱險,也不會選擇退縮。”


    “現在你也算是朝廷命官了,我說的話,你以後一定會明白的。”


    “總而言之,我等作為臣子,能夠輔佐此等君主,絕對是一生之幸!”


    此話一出。


    讓旁邊的張應星一時間有些動容。


    這幾天,自己一直聽對方誇讚當今皇帝陛下,如今又聽到此話,怎能沒有心緒波動。


    如果換做之前,他還隻是閑散之人,可以不在意,可現在也算是朝廷官員了。


    知道一位英主,對於一個國家和臣子的意義。


    隻是張應星沒有多言。


    因為心裏很清楚。


    無論如何,自己都必須做好,做到完美。


    而且,在其計劃之中,魏直道和開鑿大運河,隻是施展內心才能和抱負的起點,未來的自己,還要做更多的事情。


    幫助當今陛下,增強國力,成為一個真正的盛世王朝!


    隨即,二人又聊了一些其他無關緊要的事情後。


    張應星覺得要及早上任。


    好在盡快開始大運河以及魏直道工程。


    所以沒待多久,就直接前往工部了。


    當然,宋公文也沒有忘記寫一份文書,以證明身份。


    不過想要上任,他還是交代張應星,還是要想去吏部一趟。


    除了是必須要走的程序外。


    就是想趁這個機會,讓對方和老師聚一聚。


    畢竟,對方自迴來之後,就沒有迴去過。


    張應星自然也不會拒絕。


    他知道,叔父已經不像從前那樣,見一見沒什麽不好的。


    所以在拿到文書後,就急急忙忙離開了。


    與此同時,禦史台。


    禦史台是僅次於翰林院,最靠近皇宮的建築。


    甚至比六部衙門還要靠的更近。


    這也充分說明了禦史的地位。


    而禦史的出身也很高。


    必須要是科舉考試的前三甲,才有資格進入。


    因為基本上都是從舉子中選出來的。


    所以禦史台與翰林院的官員,通常被稱之為清流新貴,到了一定的年限出來後,最差也是一方知府,有的,幹脆就直接進入六部衙門,任實權職位。


    有一段時間,禦史台可謂是非常忙碌。


    前幾個月,因為燕王就藩。


    禦史台幾乎所有人,都上了折子,有的更是一天三道。


    隻可惜,當今陛下乾綱獨斷,全部被駁斥了。


    這樣禦史們很不甘心。


    不過很快啊。


    陛下又提拔了宋公文進入內閣,一次性連升七級。


    禦史們覺得機會又來了,然後又是馬不停蹄的直接開始上奏。


    可最終的結果,卻又是被駁斥了。


    接著,又是宋鴻誌任遼鎮指揮使、又是太後堂弟孫克儉私下經商之事。


    禦史台的人,可謂是兢兢業業,覺得大有問題,開始上奏。


    隻可惜,高陽國之戰大獲全勝,高陽國被滅。


    讓很多禦史們都臉上掛不住。


    尤其在陛下再三警告後,所以就減少了對孫克儉的參奏。


    到了現在,禦史台的人都不寫奏折了,也沒有了之前那般忙碌,天天沒事幹。


    就連主管禦史台的禦史大夫,有時候都不來了。


    不過這些。


    卻完全影響不到一個人。


    那就是時任禦史中丞程瑞。


    因為孫克儉之事,上了兩道奏折,也被連續罰俸兩次。


    可他並沒有畏懼,如今正坐在禦史台衙門當中,準備寫第四道奏折!


    ------題外話------


    求月票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求你們了,讓朕當個昏君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尋風追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尋風追雪並收藏求你們了,讓朕當個昏君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