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懿沒想到局勢居然惡化成這樣,等劉循迴去之後,在劉璋麵前讒言幾句,那整個成都的人都以為自己與魏延勾結,欲扶持劉瑁上位。
多疑且心懷嫉恨的劉璋必然不會放過劉瑁、吳莧以及吳家的家眷。
一想到自己遠在成都的妻兒,即將處於那危險的境地,吳懿心如亂麻,慌亂到了極點。
“元雄,你在此領兵,務必堅守營寨,為兄要親自迴成都,當麵向主公解釋清楚這其中的誤會與緣由。”
吳懿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他知道迴去的兇險,但為了家人,成都即使是刀山火海自己也要去闖。
“兄長,要不你在這領兵,由我迴成都解釋吧。”
吳班深知此行迴成都兇多吉少,他甘願挺身而出,頂替兄長前往那未知的險地。
“不可,此事因我而起,若讓你去,你可能難以說清楚其中的關節。
你隻需在此依托營寨據守,小心防備荊州軍的偷襲,切不可貿然與他們交戰。
憑借著營寨堅固的守備,我們的部曲完全有能力守住此地。待我迴成都解釋清楚後,再派其他將領領兵前來替代你。”
吳懿細細叮囑著弟弟,將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生怕出現一絲差錯。
交代完後,他便心急如焚地開始收拾行囊,恨不得立刻飛身上馬,向北疾馳而去,隻為早日迴到成都,護佑自己的家人。
......
此時的荊州軍大營,劉磐押解著劉循進入了中軍大帳之內。
原來,當魏延率領著荊州軍兵臨江州城下,冷靜地分析局勢後,便派遣劉磐、傅肜率領著從長江水路而來的五千兵馬作為偏師繞道至江州通往成都的官道上尋找地方悄然潛伏下來。
其用意十分明顯,一方麵當戰端開啟之時,這支伏兵便可迅速截斷益州軍北逃的退路,同時還能阻攔來自成都方向的援軍;
另一方麵也可以伺機攔截益州軍的傳令兵,從而窺探到敵軍的關鍵情報,掌握戰場上的主動權。
可就在昨晚,當劉循率領著龐羲的數千部曲北逃返迴成都之際,他們完全沒有察覺到早已設下的陷阱。
這些益州軍如同無頭蒼蠅一般,一股腦地就紮進了劉磐精心布置的伏擊圈之中。
荊州軍以逸待勞,充分展現出了他們的戰力優勢。更何況,還有猛將劉磐坐鎮指揮。
劉循及其所率領的兵馬很快便被荊州軍殺得毫無還手之力,紛紛潰敗,劉循本人也不幸被俘。
當得知俘虜的益州敵將竟然是劉璋的嫡長子劉循之後,劉磐深知此事幹係重大,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馬虎。
他趕緊留下傅肜繼續率領著主力部隊堅守在那官道之上,繼續執行著先前的埋伏任務,確保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的機會。
而他自己則率領一些兵馬押解著劉循和益州軍俘虜趕往江州東門外的荊州軍大營。
魏延和沮授得知此事後,興奮不已,在中軍大帳內接見了劉磐和麵如死灰的劉循。
他們知道劉循對於劉璋的重要性,不僅如此,對於益州的文臣武將而言,這位益州牧的繼承人被俘將會在他們的心中產生巨大的影響。
魏延沒有去理會劉循,而是快步走到劉磐麵前,緊緊握住他的手臂,看著他略顯疲憊的臉龐,輕聲說道:
“這些日子磐兄辛苦了!”
劉磐見魏延對自己如此關切,劉磐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一股暖流如同潮水般湧遍全身,驅散了連日來的疲憊。
他微微搖頭,臉上露出堅毅的笑容,說道:
“不辛苦,這是末將的分內之事。”
這段時間以來,劉磐經曆了無數的掙紮與思考,終於想通了許多事情。
他不再糾結於過往的恩怨紛爭,因為他明白,他們終究都是一家人。而且,劉琦如今也在軍中效力,自己年邁的叔父也得以在襄陽安享晚年。
這無疑成為了他心中最為深切的慰藉。盡管劉磐內心深處早已認定了魏延,然而從他的口中卻無論如何都難以喚出那聲“主公”。
可即便如此,在與魏延頻繁的接觸過程當中,他依舊小心翼翼地注意著彼此之間的分寸,堅守著尊卑之禮。
沮授靜靜地注視著帳內的兩人,他的目光中滿是對魏延那超凡馭下之術的深深欽佩之情。
其實他自己的狀況和劉磐也有著幾分相似之處,同樣是在內心深處已然認可了魏延作為自己的主君,可偏偏就是怎麽都喊不出口來,隻能憑借著一顆默默奉獻的心去竭盡全力地效力著。
等與劉磐寒暄結束,魏延這才緩緩地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劉循的身上。
隻見其身形高大挺拔,那麵容顯得極為清秀,而此刻他的臉上則布滿了濃烈的憤怒之色,雙手雙腳皆被繩索死死地束縛住,顯得有些狼狽。
魏延知道,劉璋雖然暗弱,但是他的這位嫡長子劉循卻全然不同,其性格堅毅剛強,也是一員善守之將。
早在初平年間,就奉其祖父劉焉之命留守雒(luo)城。曆史上,劉備進圍雒城,劉循率軍抵抗,堅守近一年。
在這期間,軍師中郎將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
如今,當劉循挺立在營帳之中時,魏延不由自主地對他高看他一眼。
“劉循公子別來無恙。”
魏延麵帶微笑,輕聲對著劉循說道,試圖打破此刻略顯尷尬的氣氛。
可劉循卻仿佛沒有聽到一般,隻是微微抬起頭,眼神朝著其他方向望去,仿佛營帳內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不知劉公子為何要離開北門外的益州軍營帳啊?若是留在那裏,又怎會落得今日被我軍俘虜的下場。”
然而,無論魏延如何詢問,劉循始終一言不發,如同一塊沉默的石頭。
麵對這種情況,魏延感到十分無奈,隻得讓劉磐將劉循帶下去,好好地看管起來,以防出現什麽意外狀況。
多疑且心懷嫉恨的劉璋必然不會放過劉瑁、吳莧以及吳家的家眷。
一想到自己遠在成都的妻兒,即將處於那危險的境地,吳懿心如亂麻,慌亂到了極點。
“元雄,你在此領兵,務必堅守營寨,為兄要親自迴成都,當麵向主公解釋清楚這其中的誤會與緣由。”
吳懿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他知道迴去的兇險,但為了家人,成都即使是刀山火海自己也要去闖。
“兄長,要不你在這領兵,由我迴成都解釋吧。”
吳班深知此行迴成都兇多吉少,他甘願挺身而出,頂替兄長前往那未知的險地。
“不可,此事因我而起,若讓你去,你可能難以說清楚其中的關節。
你隻需在此依托營寨據守,小心防備荊州軍的偷襲,切不可貿然與他們交戰。
憑借著營寨堅固的守備,我們的部曲完全有能力守住此地。待我迴成都解釋清楚後,再派其他將領領兵前來替代你。”
吳懿細細叮囑著弟弟,將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生怕出現一絲差錯。
交代完後,他便心急如焚地開始收拾行囊,恨不得立刻飛身上馬,向北疾馳而去,隻為早日迴到成都,護佑自己的家人。
......
此時的荊州軍大營,劉磐押解著劉循進入了中軍大帳之內。
原來,當魏延率領著荊州軍兵臨江州城下,冷靜地分析局勢後,便派遣劉磐、傅肜率領著從長江水路而來的五千兵馬作為偏師繞道至江州通往成都的官道上尋找地方悄然潛伏下來。
其用意十分明顯,一方麵當戰端開啟之時,這支伏兵便可迅速截斷益州軍北逃的退路,同時還能阻攔來自成都方向的援軍;
另一方麵也可以伺機攔截益州軍的傳令兵,從而窺探到敵軍的關鍵情報,掌握戰場上的主動權。
可就在昨晚,當劉循率領著龐羲的數千部曲北逃返迴成都之際,他們完全沒有察覺到早已設下的陷阱。
這些益州軍如同無頭蒼蠅一般,一股腦地就紮進了劉磐精心布置的伏擊圈之中。
荊州軍以逸待勞,充分展現出了他們的戰力優勢。更何況,還有猛將劉磐坐鎮指揮。
劉循及其所率領的兵馬很快便被荊州軍殺得毫無還手之力,紛紛潰敗,劉循本人也不幸被俘。
當得知俘虜的益州敵將竟然是劉璋的嫡長子劉循之後,劉磐深知此事幹係重大,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馬虎。
他趕緊留下傅肜繼續率領著主力部隊堅守在那官道之上,繼續執行著先前的埋伏任務,確保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的機會。
而他自己則率領一些兵馬押解著劉循和益州軍俘虜趕往江州東門外的荊州軍大營。
魏延和沮授得知此事後,興奮不已,在中軍大帳內接見了劉磐和麵如死灰的劉循。
他們知道劉循對於劉璋的重要性,不僅如此,對於益州的文臣武將而言,這位益州牧的繼承人被俘將會在他們的心中產生巨大的影響。
魏延沒有去理會劉循,而是快步走到劉磐麵前,緊緊握住他的手臂,看著他略顯疲憊的臉龐,輕聲說道:
“這些日子磐兄辛苦了!”
劉磐見魏延對自己如此關切,劉磐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一股暖流如同潮水般湧遍全身,驅散了連日來的疲憊。
他微微搖頭,臉上露出堅毅的笑容,說道:
“不辛苦,這是末將的分內之事。”
這段時間以來,劉磐經曆了無數的掙紮與思考,終於想通了許多事情。
他不再糾結於過往的恩怨紛爭,因為他明白,他們終究都是一家人。而且,劉琦如今也在軍中效力,自己年邁的叔父也得以在襄陽安享晚年。
這無疑成為了他心中最為深切的慰藉。盡管劉磐內心深處早已認定了魏延,然而從他的口中卻無論如何都難以喚出那聲“主公”。
可即便如此,在與魏延頻繁的接觸過程當中,他依舊小心翼翼地注意著彼此之間的分寸,堅守著尊卑之禮。
沮授靜靜地注視著帳內的兩人,他的目光中滿是對魏延那超凡馭下之術的深深欽佩之情。
其實他自己的狀況和劉磐也有著幾分相似之處,同樣是在內心深處已然認可了魏延作為自己的主君,可偏偏就是怎麽都喊不出口來,隻能憑借著一顆默默奉獻的心去竭盡全力地效力著。
等與劉磐寒暄結束,魏延這才緩緩地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劉循的身上。
隻見其身形高大挺拔,那麵容顯得極為清秀,而此刻他的臉上則布滿了濃烈的憤怒之色,雙手雙腳皆被繩索死死地束縛住,顯得有些狼狽。
魏延知道,劉璋雖然暗弱,但是他的這位嫡長子劉循卻全然不同,其性格堅毅剛強,也是一員善守之將。
早在初平年間,就奉其祖父劉焉之命留守雒(luo)城。曆史上,劉備進圍雒城,劉循率軍抵抗,堅守近一年。
在這期間,軍師中郎將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
如今,當劉循挺立在營帳之中時,魏延不由自主地對他高看他一眼。
“劉循公子別來無恙。”
魏延麵帶微笑,輕聲對著劉循說道,試圖打破此刻略顯尷尬的氣氛。
可劉循卻仿佛沒有聽到一般,隻是微微抬起頭,眼神朝著其他方向望去,仿佛營帳內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不知劉公子為何要離開北門外的益州軍營帳啊?若是留在那裏,又怎會落得今日被我軍俘虜的下場。”
然而,無論魏延如何詢問,劉循始終一言不發,如同一塊沉默的石頭。
麵對這種情況,魏延感到十分無奈,隻得讓劉磐將劉循帶下去,好好地看管起來,以防出現什麽意外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