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隆阿心裏當然不爽呀!!!
他和李續宜在桐城,掛車河一帶,與陳玉成硬剛幾個月,可以說打最辛苦的戰,死最多的人,和陳玉成的主力拿命死幹。
而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有湘軍水師用大炮保護,一直躲在兩個長壕營壘之內,隻要太平軍扛不下去,隻要安慶城內的守軍守不下去,曾國荃必然會立下奪城之功。
所以多隆阿心裏委屈啊。
“”打仗我打,人我死,什麽爛屁眼的事都是我做,你曾國荃隨時隨地給我摘勝利的桃子“”
“”如今胡大人死了,你們還想搶奪老子的功勞“”。
“”媽的個逼的,一群畜生!!!“”
...........。
多隆阿說什麽也不服氣!
安慶之戰後,朝廷在一八六二年論功行賞,
曾國荃被封為布政使,賞賜黃馬褂,多隆阿僅僅封了一個荊州將軍。
湖北巡撫胡林翼死了之後,多隆阿徹底與曾國藩兩兄弟翻臉。
...........
在後來湘軍去打南京的時候,多隆阿與曾國藩兩兄弟鬧別扭,他心裏慪氣,就幹脆不去打安慶了。
正式離開湘軍。
多隆阿離開了湘軍,他日後參與的一係列軍事行動,對於太平天國來說已經不那麽重要,所以我把他的結局提前講完。
後來朝廷就將多隆阿調往了陝甘地區,撲滅當地的迴族起義。
結果在一年後,也就是1863年,多隆阿在陝南與四川的起義軍交戰的時候,因打仗太過勇猛,帶兵第一個衝鋒,結果頭部中彈,不治身亡。
據野史記錄,這顆子彈來自於自己人,所以多隆阿有可能是被誤傷的。
當然........野史也不一定是真的。
反正多隆阿打了一輩子仗,卻沒嚐到勝利的果實,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
真是,一天福也沒享過。
.........。
現在太平天國有兩條線路,一個是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的西線戰場,也就是陳玉成丟失安慶之後的故事。
一個是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東線戰場,李秀成怎麽樣打下浙江,怎麽樣二次攻打上海?
我這幾天想了半天,我在思考我應該先把陳玉成的西線講完,還是先講李秀成的東線呢?
後來一查資料,安慶丟失之後,陳玉成的西線基本上快完了。
所以為了不讓故事線穿來穿去,一會兒蔣英王陳玉成,一會兒講東王李秀成,這樣講就會把故事線都給搞亂了。
我還是先講英王陳玉成丟失安慶之後,後續的故事吧。
等講完陳玉成,再去講後李秀成,李世賢在浙江的故事。
............
安慶丟失之後。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為了扭轉丟失安慶之後的,不利局麵。
他在桐城將所有的作戰將領召集起來,進行研究開會,商討日後的打算。
“”現在安慶已經失守,天王肯定是大怒,種種情況對我們來說是十分不利“”
“”本總裁今日把你們招過來,就是商討一下,如何扭轉局麵?“”。
陳玉成在會中說道。
...........
此事會上。
太平軍將領賴文光,苗沛霖,楊輔清,黃文金,古隆賢,吳如孝,馬蓉和,陳德才,都參加了這次會議。
此時在場的有十多名高級將領,但是陳玉成說要扭轉局麵,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表示重新奪迴安慶。
因為他們知道,打安慶無非是送死,打了一年多沒有打下來。
如今被青妖占領,安慶已經奪不迴來了。
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既然不可能再重新去打安慶,那隻能去想別的辦法。
這時賴文光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對陳玉成說:
“”英王.......安慶丟失,桐城離安慶太近,絕對守不住“”
“”我們不能在待在安慶一帶與青妖周旋“”。
“”我們應該另辟蹊徑,將眼光放在外麵“”
賴文光的意思是徹底放棄安慶。
當然,不放棄也不行啊,此時的陳玉成他們根本沒有能力重新奪迴安慶。
陳玉成也知道,清妖緩過勁來,一定會攻打桐城,所以英王陳玉成也沒準備在桐城久留,
陳玉成於是忙問,賴文光:
“”你有何高見?我們能去哪裏?“”
........
賴文光撓了撓頭發,說:
“”我們現在分出一部分兵力,鎮守皖北,已固京左(鎮守天京城的左麵),再派一部分兵力進取荊襄之地,開疆擴土“”。
“”在荊襄招兵買馬,等到我們兵多將廣的時候,再重新迴來收複安慶“”。
.........
賴文光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說放棄安慶,別在安慶這一棵樹上吊。
應該離開安徽去長江上遊湖北打,在湖北地區招兵買馬,等實力強壯之後,再返迴來收複安慶。
其實賴文光的這個建議是很不錯的,也很實用,為什麽呢?
湖北荊襄地區在長江的上遊,隻要陳玉成他們進軍湖北,控製湖北長江沿線一帶,就可以把安慶的湘軍給鎖死。
這就相當於湘軍一直沿著長江往東攻,陳玉成則與湘軍反著攻,在湘軍的後麵開疆擴土。
到時候曾國藩又是前後兩頭顧不了,兩線作戰,湘軍人數太少,肯定是吃不消。
賴文光的這個提議,倒是有點像我們偉大的毛澤東毛主席所提出的去“”敵後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
...........
大家聽到賴文光這個建議,覺得十分可行,大家紛紛附和道:
“”對.....往西打“”
“”青妖拿下安慶又如何?“”
“”咱們去湖北,掐他屁股,鎖死他“”。
........。
英王陳玉成也覺得這個建議可行,於是他大手一揮:
“”好......,那就這樣!!!“”
“”去湖北,開疆擴土“”
..........。
多隆阿心裏當然不爽呀!!!
他和李續宜在桐城,掛車河一帶,與陳玉成硬剛幾個月,可以說打最辛苦的戰,死最多的人,和陳玉成的主力拿命死幹。
而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有湘軍水師用大炮保護,一直躲在兩個長壕營壘之內,隻要太平軍扛不下去,隻要安慶城內的守軍守不下去,曾國荃必然會立下奪城之功。
所以多隆阿心裏委屈啊。
“”打仗我打,人我死,什麽爛屁眼的事都是我做,你曾國荃隨時隨地給我摘勝利的桃子“”
“”如今胡大人死了,你們還想搶奪老子的功勞“”。
“”媽的個逼的,一群畜生!!!“”
...........。
多隆阿說什麽也不服氣!
安慶之戰後,朝廷在一八六二年論功行賞,
曾國荃被封為布政使,賞賜黃馬褂,多隆阿僅僅封了一個荊州將軍。
湖北巡撫胡林翼死了之後,多隆阿徹底與曾國藩兩兄弟翻臉。
...........
在後來湘軍去打南京的時候,多隆阿與曾國藩兩兄弟鬧別扭,他心裏慪氣,就幹脆不去打安慶了。
正式離開湘軍。
多隆阿離開了湘軍,他日後參與的一係列軍事行動,對於太平天國來說已經不那麽重要,所以我把他的結局提前講完。
後來朝廷就將多隆阿調往了陝甘地區,撲滅當地的迴族起義。
結果在一年後,也就是1863年,多隆阿在陝南與四川的起義軍交戰的時候,因打仗太過勇猛,帶兵第一個衝鋒,結果頭部中彈,不治身亡。
據野史記錄,這顆子彈來自於自己人,所以多隆阿有可能是被誤傷的。
當然........野史也不一定是真的。
反正多隆阿打了一輩子仗,卻沒嚐到勝利的果實,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
真是,一天福也沒享過。
.........。
現在太平天國有兩條線路,一個是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的西線戰場,也就是陳玉成丟失安慶之後的故事。
一個是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東線戰場,李秀成怎麽樣打下浙江,怎麽樣二次攻打上海?
我這幾天想了半天,我在思考我應該先把陳玉成的西線講完,還是先講李秀成的東線呢?
後來一查資料,安慶丟失之後,陳玉成的西線基本上快完了。
所以為了不讓故事線穿來穿去,一會兒蔣英王陳玉成,一會兒講東王李秀成,這樣講就會把故事線都給搞亂了。
我還是先講英王陳玉成丟失安慶之後,後續的故事吧。
等講完陳玉成,再去講後李秀成,李世賢在浙江的故事。
............
安慶丟失之後。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為了扭轉丟失安慶之後的,不利局麵。
他在桐城將所有的作戰將領召集起來,進行研究開會,商討日後的打算。
“”現在安慶已經失守,天王肯定是大怒,種種情況對我們來說是十分不利“”
“”本總裁今日把你們招過來,就是商討一下,如何扭轉局麵?“”。
陳玉成在會中說道。
...........
此事會上。
太平軍將領賴文光,苗沛霖,楊輔清,黃文金,古隆賢,吳如孝,馬蓉和,陳德才,都參加了這次會議。
此時在場的有十多名高級將領,但是陳玉成說要扭轉局麵,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表示重新奪迴安慶。
因為他們知道,打安慶無非是送死,打了一年多沒有打下來。
如今被青妖占領,安慶已經奪不迴來了。
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既然不可能再重新去打安慶,那隻能去想別的辦法。
這時賴文光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對陳玉成說:
“”英王.......安慶丟失,桐城離安慶太近,絕對守不住“”
“”我們不能在待在安慶一帶與青妖周旋“”。
“”我們應該另辟蹊徑,將眼光放在外麵“”
賴文光的意思是徹底放棄安慶。
當然,不放棄也不行啊,此時的陳玉成他們根本沒有能力重新奪迴安慶。
陳玉成也知道,清妖緩過勁來,一定會攻打桐城,所以英王陳玉成也沒準備在桐城久留,
陳玉成於是忙問,賴文光:
“”你有何高見?我們能去哪裏?“”
........
賴文光撓了撓頭發,說:
“”我們現在分出一部分兵力,鎮守皖北,已固京左(鎮守天京城的左麵),再派一部分兵力進取荊襄之地,開疆擴土“”。
“”在荊襄招兵買馬,等到我們兵多將廣的時候,再重新迴來收複安慶“”。
.........
賴文光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說放棄安慶,別在安慶這一棵樹上吊。
應該離開安徽去長江上遊湖北打,在湖北地區招兵買馬,等實力強壯之後,再返迴來收複安慶。
其實賴文光的這個建議是很不錯的,也很實用,為什麽呢?
湖北荊襄地區在長江的上遊,隻要陳玉成他們進軍湖北,控製湖北長江沿線一帶,就可以把安慶的湘軍給鎖死。
這就相當於湘軍一直沿著長江往東攻,陳玉成則與湘軍反著攻,在湘軍的後麵開疆擴土。
到時候曾國藩又是前後兩頭顧不了,兩線作戰,湘軍人數太少,肯定是吃不消。
賴文光的這個提議,倒是有點像我們偉大的毛澤東毛主席所提出的去“”敵後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
...........
大家聽到賴文光這個建議,覺得十分可行,大家紛紛附和道:
“”對.....往西打“”
“”青妖拿下安慶又如何?“”
“”咱們去湖北,掐他屁股,鎖死他“”。
........。
英王陳玉成也覺得這個建議可行,於是他大手一揮:
“”好......,那就這樣!!!“”
“”去湖北,開疆擴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