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衛玠當著眾人的麵揭開車上的紅紗,殿上眾人皆是心頭一驚,這車上放置了一個偌大的鐵籠,籠中哪裏有什麽珍奇異獸,分明是一個尼姑還有一個孩子。
“這……”
這到底是怎麽迴事?殿上議論紛紛,衛玠似乎早已料到會是此情景,麵色不變,隻等著坐在殿上的人發問。
宸皇見自己的壽宴,因為衛玠獻上的壽禮變得烏煙瘴氣,心中不由大怒,重重的一掌拍到桌子上麵,站起身指著衛玠叱問道:“混賬!衛玠,這就是你送給朕的壽禮?”
“迴聖上的話,正是。”
衛玠既然送出這樣的壽禮,那自然是有備而來,麵對臉色不悅的宸皇,迴話也顯得十分泰然。
“簡直是荒謬,你竟然以活人作為壽禮獻上,怎麽,你以為你的這份壽禮能得到朕的誇讚嗎?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你還是好好的給朕解釋清楚。”
殿上的大臣和各國跟隨而來的使臣都不知道衛玠這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隻是都心裏想著,這衛世子既然想自己主動提出要獻上這份賀禮,必然也是有備而來的,他們也就不必再過多猜測,隻管靜靜的往下看事態發展即可。
衛玠朝著殿中走了兩步,直至大殿中央,神情肅然,坐在席位上的喬尋容神情懵然,隻是眼光一直追尋著衛玠的身影,但一直未曾出聲。
“迴聖上,微臣有要事要稟,還請聖上先行移步到這鐵籠跟前仔細的看一看吧。”
當鐵紅紗被揭開之時,皇後臉色霎時變得慘白,那籠中的兩人她自然是全認得,她雖然依舊端坐在大殿之上,但雙手微微顫抖,連酒杯都險些拿不住,這些都被衛王爺看在眼中。衛王爺又掉轉過頭看著正站在殿中的衛玠,神色複雜,恐怕今日是躲不過了,隻是衛王爺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今日拿刀懸在自己脖子上的人,竟然會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皇上,今天是你大壽的日子,梁皇與黎皇陛下還在,這殿上又坐著各國遠道而來為您賀壽的使臣,衛玠在這麽重要的宴席上生出事端,您還是讓他先下去吧,免得攪擾了您的壽辰,更在眾人麵前,失了您的顏麵。”
皇後再宸皇耳邊輕聲開口,溫柔婉轉似是十分的為他著想,宸皇覺得皇後此言也並無不妥,準備讓衛玠先下去待命。
“衛玠,你這壽禮也實在太過別致,還是先行退下,等壽宴過後,朕自然會傳你到跟前親自問個明白。”
“皇上這又是為何。”就在此刻坐在一旁的太後娘娘倒是出聲了:“衛玠自小聰慧伶俐,他既然會在今日這般場景下獻上這樣一份賀禮必然也是有他的用意,你不如就聽他的去看一看。”
“既然太後娘娘都開鳳口要朕去看一看,也罷也罷,朕便來瞧一瞧,你這小子今日究竟是要做什麽名堂。”
“皇上!”皇後雖然還有意阻止,但是宸皇已經起身朝著殿下的鐵籠走去,此刻就算多說也是無益。
宸皇走到衛玠身旁,由他引領著走到了鐵籠的麵前,他見這孩童粉雕玉琢長得身為討喜,又轉頭細細打量著眼前的這名僧尼,隻覺得十分的熟悉,卻又不能一時確定,正在他猶豫疑惑隻際,那籠中的僧尼卻突然與那孩童一起跪了下來。
“臣妹見過皇兄,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僧尼竟然喚自己皇兄?宸皇當下吃了一大驚,當即又仔仔細細的打量了這名僧尼。
“喻兒?”
華喻見宸皇已經將自己認出,當即抬起頭朝著宸皇落下淚來,華喻的法號中的喻字也正是從她的俗名而來,她的本名叫做齊敏喻。
“皇兄還記得臣妹。”
“記得,自然記得,這到底怎麽一迴事,你不是在早就到城郊的安心寺修行了麽,怎麽會在這裏,被衛玠關在這鐵籠之中。大膽衛玠!扣押裕王府郡主,還將她關在鐵籠之中,你簡直的胡鬧!”
衛玠當即又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宸皇跟前:“微臣知罪,隻是此番實在是萬不得已,還請皇上贖罪。”
太後娘娘雖然已經上了年歲,可還沒到耳聾眼花的地步,一看到籠子裏關著的竟然是齊敏喻,當即就從座位上站起身快步走到跟前。
看著鐵籠中的齊敏喻麵色憔悴,心疼的不得了,伸出雙手隔著鐵籠就將她扶了起來:“我的好孩子,你怎麽會成了這副模樣,究竟是誰欺負了你,你告訴哀家,哀家為你做主。”
本以為衛玠是別有用意,但此刻太後也是滿臉的怒氣,有意瞪著衛玠問道。
“皇兄,太後娘娘,此事與衛玠無關,還請您不要怪罪與她,進入這鐵籠之中也實在是萬不得已,若不是這般,喻兒可能就沒有辦法能進到這大殿之上,是衛玠他幫了我。”
“這……”
不僅是皇上和太後,這大殿之上大多數人也都是一頭霧水。
“好孩子,來,有什麽話你出來慢慢說。”
車上的鐵門並未上鎖,太後娘娘親自打開鐵門牽著華喻和小安的手,把他們接了出來。
華喻剛出鐵籠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重重的磕了個頭,這才抬起頭說道:“臣妹本已出俗世,安心在寺中修行,隻是這些年遭遇變故,有些話不得不到大殿上來對皇上和太後娘娘說,還請皇上為臣妹做主,為那些無辜死去的人們做主!那些人都是咱們宸國的子民。”
“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皇上,臣妹今日是來殿前告狀。”
“你所告何人?”
華喻在大殿上掃視了一圈,最後落在大殿中央的皇後身上,她伸出手指著大殿上的皇後,鏗鏘的說道:“臣妹要狀告的人,正是此刻也坐在大殿之上的皇後!”
“什麽!”
眾人都朝著華喻所指的方向看去,皇後手中的酒杯從手中滑落,杯中的酒水灑了一地,所有的目光此刻都聚集在皇後的身上。
今晚的壽辰當真是十分的有看頭,與皇後不同,紀慕庭倒是顯得十分的自在,他輕輕的拍了拍梁月的手背,示意她不用驚慌,“好戲,還在後頭呢。”
皇後巍巍顫顫的站了起來,雖然心中驚恐,但她也決計不是輕易就投降之人。
“郡主這是什麽意思,我們甚少見麵,無冤無仇。你又為何要在這大殿之上,當著眾人的麵冤枉與我。郡主的話,臣妾當真是一句也聽不懂,還請皇上為我做主啊!”
“你說謊!皇兄,這女人心腸歹毒,安心寺內的幾百條人命,都是因為她。”
宸皇如今是一個頭兩個大,他實在是想不出華喻和皇後會有什麽過節。
“既然你說皇後身上背負著數百條的人命,那你便要解釋清楚,這究竟是怎麽一迴事。”
華喻麵露悲痛之色,微微閉了閉眼,似是在迴憶什麽極為痛苦的事情,過了好一會兒,這才緩緩開口講述:“臣妹本在安心寺內潛心佛法,師姐華清當時還是寺內的主持,每日吃齋念佛,研習佛法,日子過得極為平靜。直到後來……突然地某一日,華清師姐外出*卻遲遲未歸,我本想差人去尋,卻被一個叫餘恩的僧尼攔下。她帶著一眾眼生的僧尼來到安心寺內,還說華清師姐已經將安心寺主持傳交與她,從今往後,她便是這寺內的主持,若有人不服管教,必會重罰。我雖然心生疑惑,但也沒有想到這竟會是一切禍事的開端。”
“起初餘恩剛來之時,寺中難免會會有僧尼不服,但就是從那時候起,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那些不服餘恩的僧尼竟然一個個的莫名失蹤,直到後來,寺中原先的一眾僧尼竟然被餘恩以各種緣由給趕了個一幹二淨,隻留下我一個。”
“後來呢?”宸皇疑惑問道:“這和皇後又有什麽關係。”
華喻朝著殿上的皇後投去目光,接著說道:“我與餘恩互不幹涉,我整日呆在房中甚少出門,他們大概也是忌憚我的身份,不曾來打擾我,直到有一日,無意之間叫我撞見了她們的秘密。”
“什麽秘密?”
“我…我……我看見,她們竟然在殺人!”
“這……”
這到底是怎麽迴事?殿上議論紛紛,衛玠似乎早已料到會是此情景,麵色不變,隻等著坐在殿上的人發問。
宸皇見自己的壽宴,因為衛玠獻上的壽禮變得烏煙瘴氣,心中不由大怒,重重的一掌拍到桌子上麵,站起身指著衛玠叱問道:“混賬!衛玠,這就是你送給朕的壽禮?”
“迴聖上的話,正是。”
衛玠既然送出這樣的壽禮,那自然是有備而來,麵對臉色不悅的宸皇,迴話也顯得十分泰然。
“簡直是荒謬,你竟然以活人作為壽禮獻上,怎麽,你以為你的這份壽禮能得到朕的誇讚嗎?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你還是好好的給朕解釋清楚。”
殿上的大臣和各國跟隨而來的使臣都不知道衛玠這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隻是都心裏想著,這衛世子既然想自己主動提出要獻上這份賀禮,必然也是有備而來的,他們也就不必再過多猜測,隻管靜靜的往下看事態發展即可。
衛玠朝著殿中走了兩步,直至大殿中央,神情肅然,坐在席位上的喬尋容神情懵然,隻是眼光一直追尋著衛玠的身影,但一直未曾出聲。
“迴聖上,微臣有要事要稟,還請聖上先行移步到這鐵籠跟前仔細的看一看吧。”
當鐵紅紗被揭開之時,皇後臉色霎時變得慘白,那籠中的兩人她自然是全認得,她雖然依舊端坐在大殿之上,但雙手微微顫抖,連酒杯都險些拿不住,這些都被衛王爺看在眼中。衛王爺又掉轉過頭看著正站在殿中的衛玠,神色複雜,恐怕今日是躲不過了,隻是衛王爺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今日拿刀懸在自己脖子上的人,竟然會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皇上,今天是你大壽的日子,梁皇與黎皇陛下還在,這殿上又坐著各國遠道而來為您賀壽的使臣,衛玠在這麽重要的宴席上生出事端,您還是讓他先下去吧,免得攪擾了您的壽辰,更在眾人麵前,失了您的顏麵。”
皇後再宸皇耳邊輕聲開口,溫柔婉轉似是十分的為他著想,宸皇覺得皇後此言也並無不妥,準備讓衛玠先下去待命。
“衛玠,你這壽禮也實在太過別致,還是先行退下,等壽宴過後,朕自然會傳你到跟前親自問個明白。”
“皇上這又是為何。”就在此刻坐在一旁的太後娘娘倒是出聲了:“衛玠自小聰慧伶俐,他既然會在今日這般場景下獻上這樣一份賀禮必然也是有他的用意,你不如就聽他的去看一看。”
“既然太後娘娘都開鳳口要朕去看一看,也罷也罷,朕便來瞧一瞧,你這小子今日究竟是要做什麽名堂。”
“皇上!”皇後雖然還有意阻止,但是宸皇已經起身朝著殿下的鐵籠走去,此刻就算多說也是無益。
宸皇走到衛玠身旁,由他引領著走到了鐵籠的麵前,他見這孩童粉雕玉琢長得身為討喜,又轉頭細細打量著眼前的這名僧尼,隻覺得十分的熟悉,卻又不能一時確定,正在他猶豫疑惑隻際,那籠中的僧尼卻突然與那孩童一起跪了下來。
“臣妹見過皇兄,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僧尼竟然喚自己皇兄?宸皇當下吃了一大驚,當即又仔仔細細的打量了這名僧尼。
“喻兒?”
華喻見宸皇已經將自己認出,當即抬起頭朝著宸皇落下淚來,華喻的法號中的喻字也正是從她的俗名而來,她的本名叫做齊敏喻。
“皇兄還記得臣妹。”
“記得,自然記得,這到底怎麽一迴事,你不是在早就到城郊的安心寺修行了麽,怎麽會在這裏,被衛玠關在這鐵籠之中。大膽衛玠!扣押裕王府郡主,還將她關在鐵籠之中,你簡直的胡鬧!”
衛玠當即又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宸皇跟前:“微臣知罪,隻是此番實在是萬不得已,還請皇上贖罪。”
太後娘娘雖然已經上了年歲,可還沒到耳聾眼花的地步,一看到籠子裏關著的竟然是齊敏喻,當即就從座位上站起身快步走到跟前。
看著鐵籠中的齊敏喻麵色憔悴,心疼的不得了,伸出雙手隔著鐵籠就將她扶了起來:“我的好孩子,你怎麽會成了這副模樣,究竟是誰欺負了你,你告訴哀家,哀家為你做主。”
本以為衛玠是別有用意,但此刻太後也是滿臉的怒氣,有意瞪著衛玠問道。
“皇兄,太後娘娘,此事與衛玠無關,還請您不要怪罪與她,進入這鐵籠之中也實在是萬不得已,若不是這般,喻兒可能就沒有辦法能進到這大殿之上,是衛玠他幫了我。”
“這……”
不僅是皇上和太後,這大殿之上大多數人也都是一頭霧水。
“好孩子,來,有什麽話你出來慢慢說。”
車上的鐵門並未上鎖,太後娘娘親自打開鐵門牽著華喻和小安的手,把他們接了出來。
華喻剛出鐵籠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重重的磕了個頭,這才抬起頭說道:“臣妹本已出俗世,安心在寺中修行,隻是這些年遭遇變故,有些話不得不到大殿上來對皇上和太後娘娘說,還請皇上為臣妹做主,為那些無辜死去的人們做主!那些人都是咱們宸國的子民。”
“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皇上,臣妹今日是來殿前告狀。”
“你所告何人?”
華喻在大殿上掃視了一圈,最後落在大殿中央的皇後身上,她伸出手指著大殿上的皇後,鏗鏘的說道:“臣妹要狀告的人,正是此刻也坐在大殿之上的皇後!”
“什麽!”
眾人都朝著華喻所指的方向看去,皇後手中的酒杯從手中滑落,杯中的酒水灑了一地,所有的目光此刻都聚集在皇後的身上。
今晚的壽辰當真是十分的有看頭,與皇後不同,紀慕庭倒是顯得十分的自在,他輕輕的拍了拍梁月的手背,示意她不用驚慌,“好戲,還在後頭呢。”
皇後巍巍顫顫的站了起來,雖然心中驚恐,但她也決計不是輕易就投降之人。
“郡主這是什麽意思,我們甚少見麵,無冤無仇。你又為何要在這大殿之上,當著眾人的麵冤枉與我。郡主的話,臣妾當真是一句也聽不懂,還請皇上為我做主啊!”
“你說謊!皇兄,這女人心腸歹毒,安心寺內的幾百條人命,都是因為她。”
宸皇如今是一個頭兩個大,他實在是想不出華喻和皇後會有什麽過節。
“既然你說皇後身上背負著數百條的人命,那你便要解釋清楚,這究竟是怎麽一迴事。”
華喻麵露悲痛之色,微微閉了閉眼,似是在迴憶什麽極為痛苦的事情,過了好一會兒,這才緩緩開口講述:“臣妹本在安心寺內潛心佛法,師姐華清當時還是寺內的主持,每日吃齋念佛,研習佛法,日子過得極為平靜。直到後來……突然地某一日,華清師姐外出*卻遲遲未歸,我本想差人去尋,卻被一個叫餘恩的僧尼攔下。她帶著一眾眼生的僧尼來到安心寺內,還說華清師姐已經將安心寺主持傳交與她,從今往後,她便是這寺內的主持,若有人不服管教,必會重罰。我雖然心生疑惑,但也沒有想到這竟會是一切禍事的開端。”
“起初餘恩剛來之時,寺中難免會會有僧尼不服,但就是從那時候起,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那些不服餘恩的僧尼竟然一個個的莫名失蹤,直到後來,寺中原先的一眾僧尼竟然被餘恩以各種緣由給趕了個一幹二淨,隻留下我一個。”
“後來呢?”宸皇疑惑問道:“這和皇後又有什麽關係。”
華喻朝著殿上的皇後投去目光,接著說道:“我與餘恩互不幹涉,我整日呆在房中甚少出門,他們大概也是忌憚我的身份,不曾來打擾我,直到有一日,無意之間叫我撞見了她們的秘密。”
“什麽秘密?”
“我…我……我看見,她們竟然在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