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要找個窯姐兒過來,一名愣了起來。
人命關天的時候怎麽還有心情找窯姐兒了?
“公子,這個……”
劉遠山微微一笑,說不得又解釋了一番!
古代醫療衛生條件差,從事色青行業的底層女子大多身染花柳病,有些是現代醫學上所說的淋病,有些則是明朝中期才從美洲傳過來的梅毒。
要測試抗生素的功能和效用,淋病病人身體中攜帶的淋球菌是試驗抗生素最好的細菌了。額,不,是不是最好不好說,反正這尼瑪搞笑的神書給出的就是淋球菌。
估計是考慮到古代社會獲取病體不易的緣故,所以才給出淋球菌這麽奇葩的東西吧!
劉遠山也不多想,將淋病病人身體上的一些特征照片弄出來,畫在紙上送給他說道:“你到襄陽府挨個兒找窯姐兒,凡是身上有這種創口的,給我找五六個迴來,就安置在劉家村中。”
照片則是直接從神書中移植出來的。
一名走後,劉遠山的工作繼續。
將所有的六十多份培養基編號放入合適的環境開始培養,每日都觀察培養基中真菌的生長狀況並加以記錄。
就這樣,約莫過了一周左右的時間,青黴素便在肉眼不可見的某個培養皿中產生了出來。劉遠山按照神書中的指示,開始提取。
後世土法提取青黴素的時候,一般是將培養皿中的培養液清理出來,然後倒進試管中,同時加入溫和的液體油脂,使勁震動晃蕩,試管中的液體便會分成三個層次。
最上麵的是油脂,油脂會溶掉一部分脂溶性的物質,這些物質具體是什麽劉遠山且不去管它,反正在抗生素的培養液中,它們都被統稱為雜質。
最下麵的一層是水溶液,由於抗生素是水溶性的物質,所以一定會和某些雜質一起混合在其中。
上麵的油脂和下麵的水溶液之間,是一層不溶於任何東西的懸浮質,毫無疑問,對於劉遠山來說,這種東西不要去問它到底是什麽,就是雜質。
劉遠山現在玻璃還沒有生產出來,更不可能有試管這種東西,他隻能用事先準備好的幾十個特製的小瓶子代替。
這種小瓶子其實使用鋼管改裝而成,上麵開口可以直接倒入溶液,下麵側邊有一個可以關閉的小口子,便於放出水溶液。
於是,劉遠山根據書裏的敘述方法,將培養皿中的培養液輕輕的倒出來過濾。
過濾用的漏鬥很好搞,臨時做一個就行了,可惜古代社會沒有濾紙,對於劉遠山來說是個比較麻煩的事情。
不過,也沒有多大的關係,沒有濾紙而已,可以用另一樣東西代替,那就是棉布!
找了一塊密織的白色純天然棉布,剪成了合適的形狀折疊兩下放在漏鬥中鋪好,然後將培養皿中的培養液倒進漏鬥之中,經過幾層棉布的過濾後,從漏鬥裏流出來的液體便經過了第一步的粗提純。
下麵出來的液體自然就是青黴素溶液(如果培養液中確實有青黴素的話)。
可這種方法獲得的青黴素溶液太粗,裏麵的雜質很可能多的數不清,所以是不能直接應用的,還要經過另外一番功夫的提純。
第二步,便是將這溶液放進特製的小瓶子中,然後往瓶子裏加入一定數量的菜籽油,蓋上蓋子使勁的搖晃。
搖晃過後,將小瓶子放在桌子上靜置,預計裏麵的東西大致分為三層的時候,將特製小瓶子下麵側邊的開口打開,從裏麵首先流出來的就是水溶性青黴素。
這樣,青黴素就通過了第二輪的提純,這一輪又去掉了不少的雜質。
為了節省時間,劉遠山做工作的時候必須盡可能的利用好時間,所以,他不能一個個的經過一輪輪的將六十個培養液都輪換著提取。
每走一步,都必須齊頭並進!
比如用菜籽油塗掉脂溶性雜質的時候,他便用了六十多個特製的小瓶子,同時提純。
這樣做工作難度和強度有點大,別的人幫忙他也不放心,所有的事情隻能自己幹!
可這樣一來,優勢也很明顯,那就是節省時間。
六十多份培養液經過再一輪的提純之後,變成了純度更高的青黴素溶液,但這東西仍舊不能直接使用。
按照神書的指示,開始第三步的提純。
第三步,用的是底端擁有可以封閉開口的瓷瓶。
瓷瓶裏放了不少經過高溫消毒後的碳粉,將第二步提取出來的溶液分別放進六十幾個碳粉瓷瓶中,然後用力攪拌,將碳粉和青黴素溶液混合均勻。
這樣青黴素便會被吸附進碳粉中了。
將六十多個瓷瓶放在架子上依次排開,整齊的碼列成排,看上去頗為壯觀。
第四步,先朝含有青黴素的碳粉糊糊中倒入蒸煮過的蒸餾水,然後再倒入白醋。
按道理來說,第四步倒入的應該是一種比較純潔的弱酸,可古代能找到的弱酸也隻有白醋了,劉遠山拿白醋來代替,還是神書的主意呢。
醋是弱酸,青黴素同樣是弱酸,這樣一來二者之間互相不溶,可其中某一些弱堿性的雜質則會被醋酸征服而去除。
打開瓷瓶下麵的開口,將酸水放出去,自然帶走了一部分的雜質。
瓷瓶中剩下的就是黑乎乎的碳粉了。
不要緊,此時的碳粉,不僅僅是碳粉那麽簡單,其中還有吸附著的抗生素。
這樣一來,青黴素的純度進一步提升。
經過這種種方法提純後的青黴素,總管能到達了使用的要求。
下一步,分離!
第五步,將早就準備好的弱堿性的蘇打水和木炭混合攪拌,然後打開瓷瓶底部的小孔,從中流出來的便是高濃度的青黴素了。
哦不,應該說是可能含有青黴素的標性溶液!
至此,六十多份高濃度的青黴素溶液已經提取完畢,劉遠山按照之前培養皿菌株的編號,將這溶液也一一編號,封存了起來。
此時距離雪歡閉關練功已經過去了十四天的時間。
“希望,這六十幾份溶液中,能有幾份是可以使用的吧!”劉遠山暗自祈禱,眼睛看向了襄陽府所在的方向,喃喃自語道:“一名,也應該迴來了。”(未完待續。)
人命關天的時候怎麽還有心情找窯姐兒了?
“公子,這個……”
劉遠山微微一笑,說不得又解釋了一番!
古代醫療衛生條件差,從事色青行業的底層女子大多身染花柳病,有些是現代醫學上所說的淋病,有些則是明朝中期才從美洲傳過來的梅毒。
要測試抗生素的功能和效用,淋病病人身體中攜帶的淋球菌是試驗抗生素最好的細菌了。額,不,是不是最好不好說,反正這尼瑪搞笑的神書給出的就是淋球菌。
估計是考慮到古代社會獲取病體不易的緣故,所以才給出淋球菌這麽奇葩的東西吧!
劉遠山也不多想,將淋病病人身體上的一些特征照片弄出來,畫在紙上送給他說道:“你到襄陽府挨個兒找窯姐兒,凡是身上有這種創口的,給我找五六個迴來,就安置在劉家村中。”
照片則是直接從神書中移植出來的。
一名走後,劉遠山的工作繼續。
將所有的六十多份培養基編號放入合適的環境開始培養,每日都觀察培養基中真菌的生長狀況並加以記錄。
就這樣,約莫過了一周左右的時間,青黴素便在肉眼不可見的某個培養皿中產生了出來。劉遠山按照神書中的指示,開始提取。
後世土法提取青黴素的時候,一般是將培養皿中的培養液清理出來,然後倒進試管中,同時加入溫和的液體油脂,使勁震動晃蕩,試管中的液體便會分成三個層次。
最上麵的是油脂,油脂會溶掉一部分脂溶性的物質,這些物質具體是什麽劉遠山且不去管它,反正在抗生素的培養液中,它們都被統稱為雜質。
最下麵的一層是水溶液,由於抗生素是水溶性的物質,所以一定會和某些雜質一起混合在其中。
上麵的油脂和下麵的水溶液之間,是一層不溶於任何東西的懸浮質,毫無疑問,對於劉遠山來說,這種東西不要去問它到底是什麽,就是雜質。
劉遠山現在玻璃還沒有生產出來,更不可能有試管這種東西,他隻能用事先準備好的幾十個特製的小瓶子代替。
這種小瓶子其實使用鋼管改裝而成,上麵開口可以直接倒入溶液,下麵側邊有一個可以關閉的小口子,便於放出水溶液。
於是,劉遠山根據書裏的敘述方法,將培養皿中的培養液輕輕的倒出來過濾。
過濾用的漏鬥很好搞,臨時做一個就行了,可惜古代社會沒有濾紙,對於劉遠山來說是個比較麻煩的事情。
不過,也沒有多大的關係,沒有濾紙而已,可以用另一樣東西代替,那就是棉布!
找了一塊密織的白色純天然棉布,剪成了合適的形狀折疊兩下放在漏鬥中鋪好,然後將培養皿中的培養液倒進漏鬥之中,經過幾層棉布的過濾後,從漏鬥裏流出來的液體便經過了第一步的粗提純。
下麵出來的液體自然就是青黴素溶液(如果培養液中確實有青黴素的話)。
可這種方法獲得的青黴素溶液太粗,裏麵的雜質很可能多的數不清,所以是不能直接應用的,還要經過另外一番功夫的提純。
第二步,便是將這溶液放進特製的小瓶子中,然後往瓶子裏加入一定數量的菜籽油,蓋上蓋子使勁的搖晃。
搖晃過後,將小瓶子放在桌子上靜置,預計裏麵的東西大致分為三層的時候,將特製小瓶子下麵側邊的開口打開,從裏麵首先流出來的就是水溶性青黴素。
這樣,青黴素就通過了第二輪的提純,這一輪又去掉了不少的雜質。
為了節省時間,劉遠山做工作的時候必須盡可能的利用好時間,所以,他不能一個個的經過一輪輪的將六十個培養液都輪換著提取。
每走一步,都必須齊頭並進!
比如用菜籽油塗掉脂溶性雜質的時候,他便用了六十多個特製的小瓶子,同時提純。
這樣做工作難度和強度有點大,別的人幫忙他也不放心,所有的事情隻能自己幹!
可這樣一來,優勢也很明顯,那就是節省時間。
六十多份培養液經過再一輪的提純之後,變成了純度更高的青黴素溶液,但這東西仍舊不能直接使用。
按照神書的指示,開始第三步的提純。
第三步,用的是底端擁有可以封閉開口的瓷瓶。
瓷瓶裏放了不少經過高溫消毒後的碳粉,將第二步提取出來的溶液分別放進六十幾個碳粉瓷瓶中,然後用力攪拌,將碳粉和青黴素溶液混合均勻。
這樣青黴素便會被吸附進碳粉中了。
將六十多個瓷瓶放在架子上依次排開,整齊的碼列成排,看上去頗為壯觀。
第四步,先朝含有青黴素的碳粉糊糊中倒入蒸煮過的蒸餾水,然後再倒入白醋。
按道理來說,第四步倒入的應該是一種比較純潔的弱酸,可古代能找到的弱酸也隻有白醋了,劉遠山拿白醋來代替,還是神書的主意呢。
醋是弱酸,青黴素同樣是弱酸,這樣一來二者之間互相不溶,可其中某一些弱堿性的雜質則會被醋酸征服而去除。
打開瓷瓶下麵的開口,將酸水放出去,自然帶走了一部分的雜質。
瓷瓶中剩下的就是黑乎乎的碳粉了。
不要緊,此時的碳粉,不僅僅是碳粉那麽簡單,其中還有吸附著的抗生素。
這樣一來,青黴素的純度進一步提升。
經過這種種方法提純後的青黴素,總管能到達了使用的要求。
下一步,分離!
第五步,將早就準備好的弱堿性的蘇打水和木炭混合攪拌,然後打開瓷瓶底部的小孔,從中流出來的便是高濃度的青黴素了。
哦不,應該說是可能含有青黴素的標性溶液!
至此,六十多份高濃度的青黴素溶液已經提取完畢,劉遠山按照之前培養皿菌株的編號,將這溶液也一一編號,封存了起來。
此時距離雪歡閉關練功已經過去了十四天的時間。
“希望,這六十幾份溶液中,能有幾份是可以使用的吧!”劉遠山暗自祈禱,眼睛看向了襄陽府所在的方向,喃喃自語道:“一名,也應該迴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