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佳月在地下室裏,繼續整理複習資料,然而整理完後,她有些懵了。
語文和理科的都沒問題,但政治曆史地理呢?
這是她的弱項,想必也是哥哥們的弱項,該如何補救呢?
雖然文科和理科考的有區別,但整理複習資料,還是都準備了好以防萬一。
喬佳月拿不定主意,看來隻能等二哥三哥迴來再討論了。
不過這時候閔省的招生簡章還沒出來,大家隻能一邊焦急地等待,一邊認真複習。
大隊怕影響到大家的複習,把廣播都給停了,平時大家講話也不由得放低了音量,生怕會影響到這些勤奮的學子。
高山大隊的冬天是挺冷的,可大家一點都不覺得冷,複習起來那是廢寢忘食。
大隊部對這次高考很重視,把小學初中的老師都喊來商量,如何安排複習的事。
一番討論之後,李清發現高山大隊和長山大隊想要考試的人差得不多。
他的壓力其實並不小,因為還要負責初中的教學,不能為了這些高考的人而扔下其他學生不管。
而且同為初中老師的妻子和喬建城都要參加高考,這無異於增加了他的工作負擔。
所以李清的意思是,他那邊隻在周末開補習班,會幫忙找資料,平時就無能為力了。
李清的考慮也沒錯,大家都能理解。
白美蘭管著小學,這時間就有彈性多了。
她能挪出一間屋子來給考生們複習,雖說沒能準備複習資料,但幫忙講題還是沒問題的。
簡單地討論之後,這事兒就這麽定了下來。
大隊裏要參加高考的知青們都沒再幹活了,好在這時候已經到了秋收的尾聲,他們也能分到一些糧食和工分,度過這段時間並不難。
高山大隊的考生複習得熱火朝天,而本來沒有這個意向的人也有些發動搖了。
積極的外界環境,身在其中真的很容易被影響。
這些人中,就有高青青、林絲絲、林蘭花等人,開始積極地抄資料找人問問題。
但複習是很艱苦的,這些臨時起意決定參加的人,又有幾個能夠堅持下來,誰也無法知道。
喬宏遠和喬宏良還沒迴來,喬佳月就沒去小學那邊,自己在家裏複習。
喬秋月有時會去學校,有時就來找喬佳月,說真的,她讀書的時候成績就不好,這些高中的內容都沒學過。
現在她什麽都要從頭開始,難度上升了好幾級。
喬佳月給喬秋月講題,梳理做題技巧,奈何她真的不是當老師的料,講了大半天喬秋月的腦子還是一團亂麻。
喬秋月覺得是自己太笨了的關係,心裏沮喪,連續幾天沒來找喬佳月。
喬佳月以為她放棄了,就想過去勸勸她,結果意外地發現她和另外幾個知青在找牛棚那邊的幾個人幫忙講題。
她頓了頓,沒有上前去打擾他們,那些人的知識淵博,不少都是老師出出身,確實比自己更適合輔導學生。
喬佳月心裏暗暗鬆了口氣,她果然不是當老師的料。
不久,大隊部也知道了喬秋月他們這件事,沒有製止,但也沒有宣揚。
不過很明顯的,那些人上工的任務量大減,要不也被積極的考生們幫忙做完了。
喬宏遠和喬宏良是十月二十六號迴迴來的,喬佳月和兩個哥哥討論了下,果然像她想的那樣,他們最薄弱的也是史地政。
她和喬宏遠要考理科,地理曆史不重要,但喬宏良考的應該是文科,就必須複習了。
他們借來了李清整理的資料,翻看了史地政的部分,發現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看來,這三科的內容,隻能是他們自己摸著石頭過河,畢竟連教材都沒有。
喬宏遠要複習,自然不會落下好友鄧迎,不僅約他來家裏,還留他在自家吃飯。
如果鄧迎覺得過意不去,就給點糧食或是糧票都行。
這樣鄧迎就能節省下更多的時間來複習了。
鄧迎幾乎沒怎麽猶豫的就同意了,大冬天的,自己一個人做飯也麻煩,關鍵他自己做到也不好吃。
他跟喬宏遠三兄妹一起複習之後,發現他們四個的薄弱科目是一樣,跟其他人相比,他們的優勢其實也就數理化了。
他把家裏人給自己寄來的資料共享了。
喬宏遠和鄧迎對喬佳月整理的複習資料重新進行了刪減,整合成了更合適的複習資料。
新的複習資料整理好後,政治部分得到了補充,是讓他們都意外的楊紅幫忙的。
那天楊紅來借書,聽到喬宏遠和鄧迎在討論政治的題目,她就忍不住插嘴了。
她還說她以前的政治成績是最好的。
喬宏遠想了想,問了楊紅幾個問題,便邀請她留下來幫忙。
楊紅求之不得呢,她自己的能找到的複習資料太少了,加入他們,這心裏就安穩了許多。
資料整理好後,陳綿、喬秋月都來借去抄,一來二去的,其他人也知道了。
他們發現這資料比李清整理的那些還好,那裏還有什猶豫的,抄!這些資料便成了搶手貨。
小學那邊的燈每天都亮到半夜,刻苦學習的考生們總不願意放過一分一秒的時間。
閔省的招生簡章直到十一月五日才出來,文科理科的考試科目,有兩科不同,曆史地理和物理生物,而有意向報考外語方麵的專業的還需要加試外語考試。
不過這並不是主要的,是廣播裏的另一個消息讓大家都愣了下。
準備一寸的照片可以理解,畢竟準考證需要用到,可是先填報誌願是什麽情況?不是應該在考完之後再填報嗎?
初的怔愣過後,大家就熱火朝天地圍在一起討論起來,學校、文科、理科、專業。
喬佳月也去聽了聽,她才發現,想報文科的人比理科的要多,而且他們最想報的專業竟然是中文係。
她非常的意外。
或許是看的書太多太雜,她一直覺得先進的技術才能改變社會和生活。
而國家百廢待興,最需要的肯定是科技方麵的人員。
喬佳月跟兩個哥哥互看了一眼,啥都沒說就迴家了,他們還是別參與其他人的討論了,其他人的誌願壓根就沒法參考。
在他們到家後,鄧迎隨之也過來,一樣是為誌願的事。
“你們都打算報什麽什麽學校?”鄧迎捏著一本書,低聲問道。
“京大或清大吧。”喬宏遠毫不猶豫地說道,“你呢?”
鄧迎聽到這個答案,嘴角馬上就彎了起來,“跟你一樣,那佳月呢?”
他側頭去看喬佳月,她的基礎知識很紮實,考試成績肯定不差的。
喬佳月笑了下,“跟哥哥們一樣。”
喬宏遠笑著說道:“我們一起努力吧。我估計京城的大學在我們省內的招生不會多,所以我們的成績必須足夠優秀才行。”
至於專業,除了喬宏良要報考美術外,他們都選理科,專業就看各自的興趣了。
討論完好,幾人相視一笑,有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奮鬥的動力更足了。
語文和理科的都沒問題,但政治曆史地理呢?
這是她的弱項,想必也是哥哥們的弱項,該如何補救呢?
雖然文科和理科考的有區別,但整理複習資料,還是都準備了好以防萬一。
喬佳月拿不定主意,看來隻能等二哥三哥迴來再討論了。
不過這時候閔省的招生簡章還沒出來,大家隻能一邊焦急地等待,一邊認真複習。
大隊怕影響到大家的複習,把廣播都給停了,平時大家講話也不由得放低了音量,生怕會影響到這些勤奮的學子。
高山大隊的冬天是挺冷的,可大家一點都不覺得冷,複習起來那是廢寢忘食。
大隊部對這次高考很重視,把小學初中的老師都喊來商量,如何安排複習的事。
一番討論之後,李清發現高山大隊和長山大隊想要考試的人差得不多。
他的壓力其實並不小,因為還要負責初中的教學,不能為了這些高考的人而扔下其他學生不管。
而且同為初中老師的妻子和喬建城都要參加高考,這無異於增加了他的工作負擔。
所以李清的意思是,他那邊隻在周末開補習班,會幫忙找資料,平時就無能為力了。
李清的考慮也沒錯,大家都能理解。
白美蘭管著小學,這時間就有彈性多了。
她能挪出一間屋子來給考生們複習,雖說沒能準備複習資料,但幫忙講題還是沒問題的。
簡單地討論之後,這事兒就這麽定了下來。
大隊裏要參加高考的知青們都沒再幹活了,好在這時候已經到了秋收的尾聲,他們也能分到一些糧食和工分,度過這段時間並不難。
高山大隊的考生複習得熱火朝天,而本來沒有這個意向的人也有些發動搖了。
積極的外界環境,身在其中真的很容易被影響。
這些人中,就有高青青、林絲絲、林蘭花等人,開始積極地抄資料找人問問題。
但複習是很艱苦的,這些臨時起意決定參加的人,又有幾個能夠堅持下來,誰也無法知道。
喬宏遠和喬宏良還沒迴來,喬佳月就沒去小學那邊,自己在家裏複習。
喬秋月有時會去學校,有時就來找喬佳月,說真的,她讀書的時候成績就不好,這些高中的內容都沒學過。
現在她什麽都要從頭開始,難度上升了好幾級。
喬佳月給喬秋月講題,梳理做題技巧,奈何她真的不是當老師的料,講了大半天喬秋月的腦子還是一團亂麻。
喬秋月覺得是自己太笨了的關係,心裏沮喪,連續幾天沒來找喬佳月。
喬佳月以為她放棄了,就想過去勸勸她,結果意外地發現她和另外幾個知青在找牛棚那邊的幾個人幫忙講題。
她頓了頓,沒有上前去打擾他們,那些人的知識淵博,不少都是老師出出身,確實比自己更適合輔導學生。
喬佳月心裏暗暗鬆了口氣,她果然不是當老師的料。
不久,大隊部也知道了喬秋月他們這件事,沒有製止,但也沒有宣揚。
不過很明顯的,那些人上工的任務量大減,要不也被積極的考生們幫忙做完了。
喬宏遠和喬宏良是十月二十六號迴迴來的,喬佳月和兩個哥哥討論了下,果然像她想的那樣,他們最薄弱的也是史地政。
她和喬宏遠要考理科,地理曆史不重要,但喬宏良考的應該是文科,就必須複習了。
他們借來了李清整理的資料,翻看了史地政的部分,發現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看來,這三科的內容,隻能是他們自己摸著石頭過河,畢竟連教材都沒有。
喬宏遠要複習,自然不會落下好友鄧迎,不僅約他來家裏,還留他在自家吃飯。
如果鄧迎覺得過意不去,就給點糧食或是糧票都行。
這樣鄧迎就能節省下更多的時間來複習了。
鄧迎幾乎沒怎麽猶豫的就同意了,大冬天的,自己一個人做飯也麻煩,關鍵他自己做到也不好吃。
他跟喬宏遠三兄妹一起複習之後,發現他們四個的薄弱科目是一樣,跟其他人相比,他們的優勢其實也就數理化了。
他把家裏人給自己寄來的資料共享了。
喬宏遠和鄧迎對喬佳月整理的複習資料重新進行了刪減,整合成了更合適的複習資料。
新的複習資料整理好後,政治部分得到了補充,是讓他們都意外的楊紅幫忙的。
那天楊紅來借書,聽到喬宏遠和鄧迎在討論政治的題目,她就忍不住插嘴了。
她還說她以前的政治成績是最好的。
喬宏遠想了想,問了楊紅幾個問題,便邀請她留下來幫忙。
楊紅求之不得呢,她自己的能找到的複習資料太少了,加入他們,這心裏就安穩了許多。
資料整理好後,陳綿、喬秋月都來借去抄,一來二去的,其他人也知道了。
他們發現這資料比李清整理的那些還好,那裏還有什猶豫的,抄!這些資料便成了搶手貨。
小學那邊的燈每天都亮到半夜,刻苦學習的考生們總不願意放過一分一秒的時間。
閔省的招生簡章直到十一月五日才出來,文科理科的考試科目,有兩科不同,曆史地理和物理生物,而有意向報考外語方麵的專業的還需要加試外語考試。
不過這並不是主要的,是廣播裏的另一個消息讓大家都愣了下。
準備一寸的照片可以理解,畢竟準考證需要用到,可是先填報誌願是什麽情況?不是應該在考完之後再填報嗎?
初的怔愣過後,大家就熱火朝天地圍在一起討論起來,學校、文科、理科、專業。
喬佳月也去聽了聽,她才發現,想報文科的人比理科的要多,而且他們最想報的專業竟然是中文係。
她非常的意外。
或許是看的書太多太雜,她一直覺得先進的技術才能改變社會和生活。
而國家百廢待興,最需要的肯定是科技方麵的人員。
喬佳月跟兩個哥哥互看了一眼,啥都沒說就迴家了,他們還是別參與其他人的討論了,其他人的誌願壓根就沒法參考。
在他們到家後,鄧迎隨之也過來,一樣是為誌願的事。
“你們都打算報什麽什麽學校?”鄧迎捏著一本書,低聲問道。
“京大或清大吧。”喬宏遠毫不猶豫地說道,“你呢?”
鄧迎聽到這個答案,嘴角馬上就彎了起來,“跟你一樣,那佳月呢?”
他側頭去看喬佳月,她的基礎知識很紮實,考試成績肯定不差的。
喬佳月笑了下,“跟哥哥們一樣。”
喬宏遠笑著說道:“我們一起努力吧。我估計京城的大學在我們省內的招生不會多,所以我們的成績必須足夠優秀才行。”
至於專業,除了喬宏良要報考美術外,他們都選理科,專業就看各自的興趣了。
討論完好,幾人相視一笑,有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奮鬥的動力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