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人是死在了抵達慈恩寺的第二日。


    清晨,隨身侍奉楊貴人的丫鬟隔著禪房敲了好半天的門,見無人應聲,便推門走了進去。


    日光一隨打開的房門湧進禪房裏,丫鬟當下便腿軟的跌在了門口。


    楊貴人用白綾縊在了屋梁正中央,身子隨風輕輕晃蕩,麵容扭曲。


    丫鬟驚恐淒厲的尖叫,很快便傳遍了整個慈恩寺。


    青鴉撲騰著翅膀從桂樹上飛起,掠過點點暗影,消息傳進宮來時,皇後正繞過花園,欲去禦書房看太子學禮。


    登基大典在即,太子要學的東西繁雜龐多,自七日前起,每過午時便須得前往禦書房細學。


    皇後一旦得空,便會備著茶水點心前去觀看,見太子累了,甚至會取出隨身帶著的汗巾,替太子擦拭額頭,一副母慈子孝的模樣。


    歲姑扶著皇後剛走過了假山,便見一個侍花的小太監搬著盆小枝團橘,正要往這邊來。


    那小太監遠遠的見到皇後的鳳駕,立馬抱著花盆背立過去,轉身的時候,歲姑看得正著,那小太監腰間係著一塊紅玉。


    歲姑隨即揚眉一笑,低頭輕聲衝皇後道:“娘娘,慈恩寺那位已經妥了。”


    皇後毫不在意的點點頭,這事本就是板上釘釘的,沒什麽欣喜可言。


    剛走了兩步,又麵無表情的向歲姑道:“將消息傳進禦書房裏去。”


    “是。”歲姑頷首應下,當即退開,招手叫了個小宮女前來,第二兩句後,這才又迴到皇後身邊。


    皇後一行慢悠悠的走到禦書房跟前時,隔著殿門,已能聽見殿內十二皇子的慟哭聲。


    “皇後娘娘駕到。”守在殿門前的小太監仰頭唱了一聲,立馬推開了殿門。


    殿裏的哭聲當即止住,皇後甫一踏進門內,一個小小的人便撲到了她的懷中來。


    稚弱的肩膀因抽噎而抖動著,一下又一下,好半天才抬起臉來,小小的麵龐滿是淚痕:“母後,我的……我的母妃沒了……”


    皇後歎息一聲,攬住了趙予的肩,半蹲了下來,輕輕一拉。趙予的頭便緊靠在了皇後的肩上。


    “予兒別哭。”皇後柔聲到,“你母妃一心一意愛著你的父皇,她隨你父皇去了,心裏該是歡喜的,你要為你母妃高興才是。”


    “可……”趙予通紅著眼眶,“從今往後,我再也沒有母妃了。”


    “予兒有我呢!”皇後將太子抱得更緊了,“從今往後,我是你的母後,是你的母妃,更是你的母親!”


    “母親!”趙予雙手環抱住皇後的腰身,又一次哭泣起來。


    殿門外站著的歲姑見此情景,垂下頭,嘴角勾起了笑意。


    皇後在禦書房與太子待了整整一個下午,直到太子徹底釋懷後,她才從殿中離開,離開時,趙予已打從心底裏將皇後視作自己的母親了。


    皇後卻是累得不行,她不擅長哄孩子,一出殿門臉便垮了下來,歲姑忙招手令鸞轎上前來,抬起皇後直朝清輝殿而去。


    直到卸了釵環耳墜,換下錦袍,剛喘口氣舒緩下來,便聽外邊有人來稟,說是有要事相報。


    皇後早已煩了,揮了揮手,令歲姑出去打發了人,自己則懶散的往床榻上一臥,眼還未闔攏,歲姑又轉身進到了殿中來。


    “娘娘。”歲姑隻怕皇後要睡著,趕緊衝她喚到。


    “什麽事明日再說,我實在是乏了。”皇後眼皮也不抬。


    “事關堯王。”歲姑不急不慢,果然話一出口,本無精打采的皇後立馬來了精神,身子瞬間挺立,坐了起來。


    “事情辦得怎麽樣了?”皇後追問。


    “妥了。”歲姑臉上是掩不住的喜氣,“四個匣子已送進了清輝殿,娘娘要不要親眼看看?”


    皇後的眉立馬深深地擰了起來:“四個?他們一行當初不是五個人嗎?”


    “是。”歲姑點頭,“少了個孩子。”


    “斬草須得除根,否則後患無窮。”皇後臉上肅殺,“四個盒子呈上來,我要看過才放心。”


    歲姑當下便令人托著四個托盤進到殿內來,紅木的托盤上蓋著刺繡精美的紅布,周邊鋪滿了香料。


    聞著香氣縈繞,端著沉甸甸的,倒像是什麽貴重的貢品。


    丫鬟們呈上來後,相繼退了出去。皇後這才起身,歲姑忙拿起外袍來替娘娘披上。


    走到托盤前,一一將紅布扯開,露出方方正正的木匣子:“打開。”


    歲姑頷首,走上前去,將匣子的蓋揭了起來。


    哪知這蓋子甫一打開,腐爛的臭味衝鼻而起,皇後本離得就近,被這味一熏,倒退三步,差點臭暈了過去。


    “怎麽這樣臭!”皇後捏著鼻子,扭過頭去深吸了好幾口氣,這才又轉過來,抬眼往盒子裏看。


    隻是盒子裏依稀一個人頭的模樣,腦袋上的皮肉早已如爛泥一般,別說這人是誰,便是男女也辨不出。


    “端走端走!”皇後連連擺手,沒親眼見到趙堯的麵貌。心裏疑慮重重,饒是如此仍命歲姑到,“將消息放出去,另外,叫外邊的人抓住小的,下迴送進來的,我可要看得清模樣,像這個樣子的,再別往裏遞。”


    ……


    堯王損命西遷途中的消息,第二日便傳得滿京城人盡皆知。


    同一個消息,有人歡喜有人愁,還有人心裏不知是喜是愁。


    琳琅坊裏,綠筠一聽到這個傳言,便捏破了手中的杯子,鮮血淌得滿身都是。


    在潮衣去替她取藥箱的時候,綠筠的血順著手腕滴到了麵前的桌子上。


    桌上是一封信,她正有要事要告知掌櫃的,眼下寫好了信,剛要往信鴿腳上綁。


    綠筠搖了搖頭,讓將將要流出來的眼淚收了迴去:“不會的,掌櫃的與七殿下皆不是一般的人,他們怎麽會如此輕易的……絕不會的……”


    綠筠一邊說著,一邊仍將那信卷成小卷,塞進了鴿子腿上綁著的竹筒裏。


    這信鴿是金小樓臨行前交給綠筠的,信鴿認主,隻要放飛出去,便能尋到高琅身邊去。


    綠筠捧起鴿子,朝著大開的窗外扔了出去。


    潔白的翅膀撲騰兩下,朝著青空飛去。


    直看到鴿子越飛越遠,消失在天光雲影裏,綠筠這才跌坐在椅子上,哭出了聲來。


    鴿子飛落在高琅眼前時,已是一個月後了。


    時節早已入了冬,因越來越少的降水,貢邊已幹旱了多日,本就幹燥鬆散的土地被風蝕得愈發嚴重,大風刮過便會卷起漫天的沙暴。


    高琅抓了鴿子看也來不及看,便放迴籠中,命長安交給金小樓,自己則頂著風,凝眸看向不遠處席卷而來的漫漫黃沙。


    金小樓正在山丘後的帳篷裏,他們來到貢邊已經足足三個月了,金小樓的肚子比尋常足月的還大上了一圈,稍微走一下路,膝蓋便疼得不行。


    眼看沙暴又起,高琅與虎山領著士兵前去累石扯布、防擋沙暴,金小樓隻得閑坐在帳篷內,兀自心急。


    見長安拿著信鴿進來,金小樓的心砰的一跳,立馬將鴿子腿上的信筒取下,再小心的拿出裏邊的信紙。


    信紙卷得不甚整齊,看得出卷信的人有些心慌,最令金小樓擔心的是,信紙上有點點發黑的血跡。


    生怕是坊子裏出了什麽大事,綠筠安危受損,忙不迭的展開信紙,入眼的竟是個期盼已久、最想得到的好消息。


    剛想接著往下看,猛然間一股勁風刮過,帳篷整個被吹得劈啪作響。


    金小樓急忙將信紙揣在懷中,撲上去抱住了在床上睡著的麟兒,南陽也從帳篷外奔了進來,死死的掩住帳門。


    貢邊冬日裏最令人膽顫的沙暴又一次震震而來。


    遮天蔽日,折木飛沙走石,每次沙暴過後,皆是劫後餘生。


    金小樓緊緊抱住麟兒,隻怕大風將帳篷掀起,將小小的麟兒卷上半空。


    上一迴沙暴來襲,軍營裏的十三隻小羊羔,便是如此盡數夭折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女風華正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犀並收藏農女風華正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