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桃左右張望了一下,攬著包袱快速的走開。
穿灰藍布衣的男子背地裏唾了一口,也滿臉厭惡的離開樹後。
金小樓抱著麟兒尾隨而去,一路走到八裏巷口,眼見那人徑直進了家門,這才作罷,稍作停留,便迴了鹿兒巷。
周書禮正好從井口村迴來,手裏頭寶貝似的捏著個小檀木匣子,一見金小樓忙兩步追了上去,把匣子往小樓的身前遞。
麟兒倒先一個扭身,胖嘟嘟的小手一把抓住了匣子,舉起來便欲往口中送。
金小樓噗嗤一笑,從淌著涎液的粉嫩小口中奪下了匣子,看著周書禮一臉緊張的模樣,故意打趣問道:“這匣子是你這個做姨父的送給外甥的過年禮麽?”
周書禮這人心裏想什麽全都呈在臉上,半分遮掩也沒有。
金小樓一看便知道那匣子定是送給桂枝的,卻忍不住想要逗逗他。
“不不不。”周書禮慌忙解釋,“這是我娘特意讓我給桂枝送來的。”
“那你遞與我做什麽?”金小樓笑眯眯的望著周書禮。
周書禮羞赧的撓撓頭:“你幫我放桂枝枕頭底下罷。”
金小樓搖頭:“這事我可不能幫你。”
話說著,將匣子重新交到周書禮手頭,一推門便進了屋。
揚眉衝屋子裏喊道:“桂枝,周書禮有事同你講。”
黃桂枝正在裏屋裏洗衣服,剛放了皂角搓了滿手的泡泡,滑膩膩的卻也顧不得擦,趕緊跑了出來。
一看周書禮紅著臉站在大門口,便迎了上去,昂起臉來,撲閃著眸子:“怎麽,有什麽事要同我說?”
周書禮一璧把匣子往桂枝身前遞,一璧慢吞吞道:“我娘說她別無長物,隻得這樣東西是打小帶著的,如今給了你,隻願……隻願我們倆一生平安順遂。”
桂枝伸出胳膊,彎起手肘來將匣子夾住了,甜甜一笑,便要迴屋去接著洗衣。
“桂枝,等一等。”周書禮出聲叫住了桂枝,又從懷裏摸出來一個白布帕子來,輕輕展開,裏邊是三塊累起來的柿餅。
周書禮拿出來一塊柿餅,遞到桂枝口邊,眼中是滿滿的期待與喜悅。
桂枝一咬下去,濃鬱的桂花香氣溢滿口中,緊接著才是柿子厚重的甘甜。
“這是我娘入秋時做的桂花柿餅,采了雨前桂花醃新鮮大紅柿子做成的,今年雨水多,柿餅不好做,大多黴壞了,隻有這三塊,都給你。”
桂枝心頭比柿餅還甜,伸手在自己衣裙上擦淨後,拿起一塊喂到周書禮嘴裏。
“有甜一同吃。”說罷這才接過最後一塊柿餅進了屋子。
剛一進去,便將最後一塊柿餅遞給了金小樓。
金小樓拿過來切成了六份,一人送去一小塊嚐嚐鮮。
剩下最後的一丁點塞進麟兒的口中,甜得麟兒一個勁笑個不停。
金小樓和桂枝一塊兒洗幹淨了衣服,晾曬好後,坐在床畔看著桂枝打開那小檀木匣子。
匣子裏鋪著錦緞,裏邊放著一對兒翠玉耳墜。
看成色並不是好玉,暗綠的玉身裏雜糅著黃黑的斑紋,但通體圓潤,光潔明亮。
更難得的是這耳墜雕工很好,匠心獨運,將翠玉琢成卷曲的葉形,葉脈紋路清晰可見,那些黃黑的雜質便如同是葉片上自然生成的褐斑,遠遠看去,一枚初初抽芽而出的嫩葉栩栩如生。
金小樓取出耳墜來替桂枝戴上,桂枝本就生得白淨,在翠玉的映照下煥然生光,嬌滴滴像是葉上的新露。
……
金小樓將麟兒交給桂枝看顧後,又獨自出了門。
買了包梅子,到八裏巷左近的井口邊坐著,一邊吃一邊盯著巷口。
井旁時不時有巷子裏的婦人出來打水洗衣做飯,看到金小樓皆是有些奇怪,金小樓便將梅子分了出去,說是來尋人的,倒吸引了一兩個碎嘴的婦人陪她坐在一處,將這巷子裏的人家七七八八的講了個遍。
正說得高興,金小樓遠遠的便見先前見到那灰藍布衣的男子挎著個小布包,埋著頭往外走。
金小樓銜了顆梅子,一邊咬著一邊問:“那人是誰,大嬸你可知道麽?”
大嬸不客氣的抓了一把金小樓手裏的梅子,扭頭看了一眼:“他呀,他是大春。搬來我們這兒住了十來年了,家裏有個生病的妹妹,全靠他一人在秋月酒家裏做夥計賺銀錢來給妹妹買藥吊著命,是個老實憨厚的。”
“可惜兄妹兩個,都老大不小了,妹子嫁不出去,哥哥討不上媳婦,相依為命,也是家可憐戶。”
大嬸說完瞅了金小樓一眼:“怎麽,你要尋的人難道是他?”
金小樓眼珠一轉,秋月酒家……之前在秋月裏她並未見過這人,這樣看來,這人倒是更令人懷疑了,遂趁勢點了頭:“像,長得像。”
“怎麽,真是他?”大嬸嘟囔著,“你找他做什麽?”
金小樓腦汁絞得飛快:“我是來找同鄉的,小時候與他住鄰近,一塊兒玩耍過。”
“同鄉?”大嬸擺擺手,“那你肯定是看錯了眼,你可知大春是哪裏人?”
大嬸接著道:“長壩村!。”
“東陵長壩村!”大嬸見金小樓還是一臉的茫然,激動得抬高了音調,“長壩村你不知道?十三年前東陵長壩村大地震,山塌下來圍了個湖,哪曉得一日天降大雨,湖水決堤,洶湧而下統統傾進了長壩村子裏,一村的人全死光了。隻虧得他水性好,不僅活了命,還救下了自己的妹子,隻是那妹子救起來也隻剩半條命,養到現今也沒養好,你說,他怎麽會有同鄉?!”
金小樓一怔,沒曾想這大春竟沒有同鄉。
不過得知他水性好,金小樓愈加篤定,秋月酒家的大春便是兇手。
隻是怎樣才能編個緣由,既叫這大嬸信了自己的話,最好又能幫忙看看那大春的腳呢……
兇手十有八九踩上了木刺,看一眼總是更好的。
金小樓緩了片刻,娓娓道來:“我家在青羊村,村子裏有家富戶姓宋,這宋富戶近來生了場重病,眼見是不成了,托我出來尋他年幼走失的獨子。我與宋富戶是鄰居,住得近,小時候也曾與他兒子關係甚好,由此便受了他的托出來尋人。”
“宋富戶的兒子早早便走失了,被拐去了長壩村也有可能。”金小樓接著到,“那宋家哥哥的腳板心上生來便有一粒大黑痣,要不,嬸嬸想個法子幫我看上一眼,若真是他,我必有重謝!”
金小樓說著已從懷裏摸出來一粒銀子,塞進大嬸手中:“這是辛苦錢,不管成不成你都拿著。”
“哎喲!”那大嬸一見銀子差點發了暈,拿起來咬了一口,急忙放進懷裏,“沒曾想還有這樣的事,隻怕是那宋家要找兒子迴去繼承家業!”
金小樓點點頭。
“既然這樣,我立馬便叫大春來親自脫了鞋襪給你看!”大嬸嚷起來,“這樣好的事,若真是大春,他們兩兄妹的苦日子也算是熬到頭了!”
“別!”金小樓一把拉住就要走的大嬸,“嬸嬸你想,若不是大春,你將這消息放了出去,令他空歡喜一場,豈不是徒增失望?”
“最好是悄悄的看,待確鑿了,再告訴他不遲。”
金小樓說完,那大嬸連忙撫住胸口:“不錯不錯,姑娘年紀尚小,想得倒是周到。”
過慣了窮日子的人,最怕的不是黑,而是光亮陡然降落跟前,差一點便能走進去,卻怎麽也捅不破蒙在身前的那層黃油紙。
失望比沒有希望更讓人難捱。
“這事交給我好了,小姑娘,你明日再來,我一準幫你辦得妥妥的。”
……
第二日一大早,金小樓便侯在了八裏巷外,昨日那大嬸的身影很快便出現了,隻是一看她的臉色,金小樓便知道事情不如大嬸所願。
見到金小樓,那大嬸拉了她的手往井邊坐:“我可是花了心思的,昨晚特意做了豆腐羹給大春家送去,服侍大春妹子喝下了,又燒了熱水幫她洗腳。”
大嬸搓了搓手:“時候正好,大春迴來了,我便嚷著叫他也一並洗了。”
“一開始,他說什麽也不脫鞋襪。要不是我與他們兩個一向走得近,隻怕他都要黑下臉來趕我走了。”大嬸歎氣,“好不容易說動了他,給寬了鞋襪往腳盆裏放,我偷摸俯下頭去看,隻可惜……大春就是沒那麽好的命,腳板生得幹幹淨淨根本沒有大黑痣!”
金小樓早知道結果,那大黑痣本就是隨口編的瞎話,於是趕緊問她想知道的事:“兩隻腳皆是幹幹淨淨什麽也沒有?”
大嬸搖搖頭,忽又喃喃道:“左邊腳上倒是有三個小口子,花生大小,血淋淋的還沒結痂,也不知是怎麽弄的,看著都痛。”
“你說看他平日裏走路倒是飛快,怎麽腳上竟有這麽多口子?”
金小樓抿唇一笑:“辛苦你了,大嬸,看來這大春不是我要找的同村。”
說罷,起身便往衙門走去。
高琅說得沒錯,兇手確實是踩中了木刺的,隻是他為了掩蓋事實,在外一直強裝著腳傷。
現如今終於證據確鑿,總算能向年主薄稟告了。
哪曉得到了衙門才知道年主薄去了知縣府,金小樓又趕緊扭頭向知縣府而去。
剛走到知縣府門口,金小樓便看到好久不見的柳玉燕。
柳玉燕穿著一身洗得發舊的長襖,發髻倒是梳得一絲不苟,隻是頭上光禿禿什麽首飾也沒有。
正挨在側門處,與府裏的小丫鬟拉拉扯扯的不知在吵些什麽。
穿灰藍布衣的男子背地裏唾了一口,也滿臉厭惡的離開樹後。
金小樓抱著麟兒尾隨而去,一路走到八裏巷口,眼見那人徑直進了家門,這才作罷,稍作停留,便迴了鹿兒巷。
周書禮正好從井口村迴來,手裏頭寶貝似的捏著個小檀木匣子,一見金小樓忙兩步追了上去,把匣子往小樓的身前遞。
麟兒倒先一個扭身,胖嘟嘟的小手一把抓住了匣子,舉起來便欲往口中送。
金小樓噗嗤一笑,從淌著涎液的粉嫩小口中奪下了匣子,看著周書禮一臉緊張的模樣,故意打趣問道:“這匣子是你這個做姨父的送給外甥的過年禮麽?”
周書禮這人心裏想什麽全都呈在臉上,半分遮掩也沒有。
金小樓一看便知道那匣子定是送給桂枝的,卻忍不住想要逗逗他。
“不不不。”周書禮慌忙解釋,“這是我娘特意讓我給桂枝送來的。”
“那你遞與我做什麽?”金小樓笑眯眯的望著周書禮。
周書禮羞赧的撓撓頭:“你幫我放桂枝枕頭底下罷。”
金小樓搖頭:“這事我可不能幫你。”
話說著,將匣子重新交到周書禮手頭,一推門便進了屋。
揚眉衝屋子裏喊道:“桂枝,周書禮有事同你講。”
黃桂枝正在裏屋裏洗衣服,剛放了皂角搓了滿手的泡泡,滑膩膩的卻也顧不得擦,趕緊跑了出來。
一看周書禮紅著臉站在大門口,便迎了上去,昂起臉來,撲閃著眸子:“怎麽,有什麽事要同我說?”
周書禮一璧把匣子往桂枝身前遞,一璧慢吞吞道:“我娘說她別無長物,隻得這樣東西是打小帶著的,如今給了你,隻願……隻願我們倆一生平安順遂。”
桂枝伸出胳膊,彎起手肘來將匣子夾住了,甜甜一笑,便要迴屋去接著洗衣。
“桂枝,等一等。”周書禮出聲叫住了桂枝,又從懷裏摸出來一個白布帕子來,輕輕展開,裏邊是三塊累起來的柿餅。
周書禮拿出來一塊柿餅,遞到桂枝口邊,眼中是滿滿的期待與喜悅。
桂枝一咬下去,濃鬱的桂花香氣溢滿口中,緊接著才是柿子厚重的甘甜。
“這是我娘入秋時做的桂花柿餅,采了雨前桂花醃新鮮大紅柿子做成的,今年雨水多,柿餅不好做,大多黴壞了,隻有這三塊,都給你。”
桂枝心頭比柿餅還甜,伸手在自己衣裙上擦淨後,拿起一塊喂到周書禮嘴裏。
“有甜一同吃。”說罷這才接過最後一塊柿餅進了屋子。
剛一進去,便將最後一塊柿餅遞給了金小樓。
金小樓拿過來切成了六份,一人送去一小塊嚐嚐鮮。
剩下最後的一丁點塞進麟兒的口中,甜得麟兒一個勁笑個不停。
金小樓和桂枝一塊兒洗幹淨了衣服,晾曬好後,坐在床畔看著桂枝打開那小檀木匣子。
匣子裏鋪著錦緞,裏邊放著一對兒翠玉耳墜。
看成色並不是好玉,暗綠的玉身裏雜糅著黃黑的斑紋,但通體圓潤,光潔明亮。
更難得的是這耳墜雕工很好,匠心獨運,將翠玉琢成卷曲的葉形,葉脈紋路清晰可見,那些黃黑的雜質便如同是葉片上自然生成的褐斑,遠遠看去,一枚初初抽芽而出的嫩葉栩栩如生。
金小樓取出耳墜來替桂枝戴上,桂枝本就生得白淨,在翠玉的映照下煥然生光,嬌滴滴像是葉上的新露。
……
金小樓將麟兒交給桂枝看顧後,又獨自出了門。
買了包梅子,到八裏巷左近的井口邊坐著,一邊吃一邊盯著巷口。
井旁時不時有巷子裏的婦人出來打水洗衣做飯,看到金小樓皆是有些奇怪,金小樓便將梅子分了出去,說是來尋人的,倒吸引了一兩個碎嘴的婦人陪她坐在一處,將這巷子裏的人家七七八八的講了個遍。
正說得高興,金小樓遠遠的便見先前見到那灰藍布衣的男子挎著個小布包,埋著頭往外走。
金小樓銜了顆梅子,一邊咬著一邊問:“那人是誰,大嬸你可知道麽?”
大嬸不客氣的抓了一把金小樓手裏的梅子,扭頭看了一眼:“他呀,他是大春。搬來我們這兒住了十來年了,家裏有個生病的妹妹,全靠他一人在秋月酒家裏做夥計賺銀錢來給妹妹買藥吊著命,是個老實憨厚的。”
“可惜兄妹兩個,都老大不小了,妹子嫁不出去,哥哥討不上媳婦,相依為命,也是家可憐戶。”
大嬸說完瞅了金小樓一眼:“怎麽,你要尋的人難道是他?”
金小樓眼珠一轉,秋月酒家……之前在秋月裏她並未見過這人,這樣看來,這人倒是更令人懷疑了,遂趁勢點了頭:“像,長得像。”
“怎麽,真是他?”大嬸嘟囔著,“你找他做什麽?”
金小樓腦汁絞得飛快:“我是來找同鄉的,小時候與他住鄰近,一塊兒玩耍過。”
“同鄉?”大嬸擺擺手,“那你肯定是看錯了眼,你可知大春是哪裏人?”
大嬸接著道:“長壩村!。”
“東陵長壩村!”大嬸見金小樓還是一臉的茫然,激動得抬高了音調,“長壩村你不知道?十三年前東陵長壩村大地震,山塌下來圍了個湖,哪曉得一日天降大雨,湖水決堤,洶湧而下統統傾進了長壩村子裏,一村的人全死光了。隻虧得他水性好,不僅活了命,還救下了自己的妹子,隻是那妹子救起來也隻剩半條命,養到現今也沒養好,你說,他怎麽會有同鄉?!”
金小樓一怔,沒曾想這大春竟沒有同鄉。
不過得知他水性好,金小樓愈加篤定,秋月酒家的大春便是兇手。
隻是怎樣才能編個緣由,既叫這大嬸信了自己的話,最好又能幫忙看看那大春的腳呢……
兇手十有八九踩上了木刺,看一眼總是更好的。
金小樓緩了片刻,娓娓道來:“我家在青羊村,村子裏有家富戶姓宋,這宋富戶近來生了場重病,眼見是不成了,托我出來尋他年幼走失的獨子。我與宋富戶是鄰居,住得近,小時候也曾與他兒子關係甚好,由此便受了他的托出來尋人。”
“宋富戶的兒子早早便走失了,被拐去了長壩村也有可能。”金小樓接著到,“那宋家哥哥的腳板心上生來便有一粒大黑痣,要不,嬸嬸想個法子幫我看上一眼,若真是他,我必有重謝!”
金小樓說著已從懷裏摸出來一粒銀子,塞進大嬸手中:“這是辛苦錢,不管成不成你都拿著。”
“哎喲!”那大嬸一見銀子差點發了暈,拿起來咬了一口,急忙放進懷裏,“沒曾想還有這樣的事,隻怕是那宋家要找兒子迴去繼承家業!”
金小樓點點頭。
“既然這樣,我立馬便叫大春來親自脫了鞋襪給你看!”大嬸嚷起來,“這樣好的事,若真是大春,他們兩兄妹的苦日子也算是熬到頭了!”
“別!”金小樓一把拉住就要走的大嬸,“嬸嬸你想,若不是大春,你將這消息放了出去,令他空歡喜一場,豈不是徒增失望?”
“最好是悄悄的看,待確鑿了,再告訴他不遲。”
金小樓說完,那大嬸連忙撫住胸口:“不錯不錯,姑娘年紀尚小,想得倒是周到。”
過慣了窮日子的人,最怕的不是黑,而是光亮陡然降落跟前,差一點便能走進去,卻怎麽也捅不破蒙在身前的那層黃油紙。
失望比沒有希望更讓人難捱。
“這事交給我好了,小姑娘,你明日再來,我一準幫你辦得妥妥的。”
……
第二日一大早,金小樓便侯在了八裏巷外,昨日那大嬸的身影很快便出現了,隻是一看她的臉色,金小樓便知道事情不如大嬸所願。
見到金小樓,那大嬸拉了她的手往井邊坐:“我可是花了心思的,昨晚特意做了豆腐羹給大春家送去,服侍大春妹子喝下了,又燒了熱水幫她洗腳。”
大嬸搓了搓手:“時候正好,大春迴來了,我便嚷著叫他也一並洗了。”
“一開始,他說什麽也不脫鞋襪。要不是我與他們兩個一向走得近,隻怕他都要黑下臉來趕我走了。”大嬸歎氣,“好不容易說動了他,給寬了鞋襪往腳盆裏放,我偷摸俯下頭去看,隻可惜……大春就是沒那麽好的命,腳板生得幹幹淨淨根本沒有大黑痣!”
金小樓早知道結果,那大黑痣本就是隨口編的瞎話,於是趕緊問她想知道的事:“兩隻腳皆是幹幹淨淨什麽也沒有?”
大嬸搖搖頭,忽又喃喃道:“左邊腳上倒是有三個小口子,花生大小,血淋淋的還沒結痂,也不知是怎麽弄的,看著都痛。”
“你說看他平日裏走路倒是飛快,怎麽腳上竟有這麽多口子?”
金小樓抿唇一笑:“辛苦你了,大嬸,看來這大春不是我要找的同村。”
說罷,起身便往衙門走去。
高琅說得沒錯,兇手確實是踩中了木刺的,隻是他為了掩蓋事實,在外一直強裝著腳傷。
現如今終於證據確鑿,總算能向年主薄稟告了。
哪曉得到了衙門才知道年主薄去了知縣府,金小樓又趕緊扭頭向知縣府而去。
剛走到知縣府門口,金小樓便看到好久不見的柳玉燕。
柳玉燕穿著一身洗得發舊的長襖,發髻倒是梳得一絲不苟,隻是頭上光禿禿什麽首飾也沒有。
正挨在側門處,與府裏的小丫鬟拉拉扯扯的不知在吵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