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儒家及道家經義,學貫古今,以孔聖人弟子自詡!


    換做是在了解鄭經的真實身份之前,師舒一聽到這一句,絕對會立即一聲冷哼,然後出聲嘲諷。


    在如今這世上,還有誰能配得上說自己是孔聖人弟子?


    就算鄭康成再世,恐怕也不敢如此自誇吧?


    可現如今,麵對上萬人的大場麵,麵對已調查過底細的鄭經,他卻不敢輕易質疑了,因為到目前為止,他都還不敢肯定,接下來的這場論道,自己到底能不能把鄭經給難倒。


    盡管在經過了數天的精心準備之後,他已準備了不少極有難度或極有爭議的問題。


    他已無數次提醒自己,絕不能因為對方年輕而輕視之。


    現在,就輪到他出招了。


    “鄭浪之,我可是聽說,國子監標準教材的編撰,張之言先生和駱非文先生都一致推薦由你來擔任總編這一職位,那在你看來,你是否有能力擔當起此重責?”


    他毫不猶豫地出聲了。


    一出聲,就是質問鄭經的資格。


    在言語上,他並沒有因為對鄭經的重視而有所收斂。


    “我敢接,那自然是有的。”


    鄭經則以平靜的語氣表達出了無比的自信。


    師舒緊追不舍:“如何來證明?”


    “不如有請先生直接考究。”


    論道就這麽正式開始了,一個問,一個答,語氣都很平靜,但火藥味卻是十足。


    “那我就不客氣了。”


    師舒也沒有客氣,準備直接開始出題。


    在過去的這些天裏,他確實沒少花心思,比如說在得知鄭經的真實身份之後,他還特意去找了一趟駱斐,打聽了鄭經關於編撰標準教材的主張。


    而在這一問題上,駱斐也並沒有對他有所隱瞞,因此他一早就知道,在標準教材的規劃上,鄭經提出了四書五經的主張。


    也就是《論語》、《孟子》,再加上從禮記中抽出來的《大學》和《中庸》這四書,然後就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因為駱斐連鄭經之所以如此主張的理由都告知他了,因此他在思忖過後,也極為認可。


    這也是他愈發重視鄭經的原因之一。


    而這一打聽,也算是為他出題找到了方向。


    你不是要以四書五經來編標準教材嗎?


    那我每本書都準備幾個極為有難度或爭議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跟論語有關的。


    “在《論語·為政篇》裏,有如此內容:‘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這最後一個格字,該如何來解釋?”


    第一個問題被他拋了出來。


    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


    但外行看熱鬧,內行聽門道,此問題一出,台下的上萬人都還在看熱鬧,可端坐台上正中央的張籍,卻忍不住擔心地看向了鄭經。


    為啥擔心?


    因為師舒的這一問題,是《論語》裏極具爭議的一個問題,上千年以來,曾有無數大儒來為《論語》做注解,但關於這個“格”字如何來準確地解釋,不同的大儒有不同的解釋,始終沒有形成統一意見。


    穀咑


    古往今來無數大儒都沒能服眾的問題,鄭經能解得出來並且還能讓師舒心服口服?


    哪怕張籍已極為認可鄭經的學問,但對於這個問題,他也還是沒信心。


    此時的鄭經卻仍是極為淡定。


    一出就是千古難題?


    這師舒倒也並非浪得虛名!


    他也暗暗讚了一句。


    也好在他確實是專業的,而這一問題,哪怕到了後世都還有無數人在研究,因此他也正好知曉。


    “好問題!”


    他立即就出聲了,禮節性地對師舒的這一問題表示了肯定。


    緊接著他又說道:“關於這個‘格’字,康成先生在《論語鄭氏注》中解作‘來也’,何晏先生則認為它是‘正’的意思,而在《漢書》裏則有:‘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故民有恥且敬’把這個‘格’字解釋為‘敬’。”


    這確實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因此,作為專業人士,他幹脆把最具代表性的幾個解釋都一一例舉了出來。


    聽起來似乎又很厲害的樣子!


    厲害得連師舒都忍不住暗暗咂舌。


    要知道,對於士人而言,熟背《論語》其實並不難,可若是想理解透其中的每一個字,卻是極為有難度的,就好比說師舒自己,他也是因為要出題,才去查閱了大量的典籍,才能準確地記住主流的解釋。


    甚至於說,至今為止,他連《漢書》中的這一句都還沒有查到。


    而鄭經卻是張口就來。


    這讓他忍不住暗暗稱讚:此子別的不說,博覽群書這幾個字是當得上的!


    “浪之果然是博覽群書!”


    原本還在暗暗為鄭經擔心的張籍,此時卻是稍稍鬆了一口氣,並且直接讚了出來。


    這也正是他這個主持所存在的意義。


    要知道,像這種高水準的論道,別說在場的那些婦道人家,哪怕是那些學富五車的官紳、士人,估計也會聽得雲裏霧裏,在這個時候,就該主持來給大家釋疑或做評判了。


    尤其是今天這樣的場合,他就更是應該在關鍵時候來出聲。


    畢竟絕大部分人都是掏了銀子來聽論道的,那總不能等論道完畢之後,絕大部分人都沒能聽出來,這場論道的精彩之處在哪吧?


    因此,他接著又說道:“我稍稍給大家解釋一番,梓文先生剛才所提的這一問題,是千百年來《論語》所遺留下來的一個極富爭議的難題,正如浪之所說……”


    他即刻就費了一番口舌,給大家講述起了此題的難度及爭議之處。


    這樣一來,就更是顯得鄭經的迴答很了不得了。


    “哇,原來梓文先生的這一題這麽難啊!”


    “不愧是三絕公子,這才學果然了得。”


    “確實了得,這問題若是讓我來答的話,恐怕我連康成先生的注解都記不住。”


    ……


    台下即刻就響起了哇聲一片。


    與此同時,無數婦人和少女也即刻把崇拜的眼神投注到了鄭經身上。


    這種一邊倒的嘈雜聲,卻是讓師舒稍稍有些不樂意了,他即刻就追問道:“那浪之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是的,這問題還沒有答完。


    鄭經還欠他一個讓他信服的答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夏狀元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近墨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近墨黑並收藏大夏狀元郎最新章節